导读:本文包含了肇源太平川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白垩系,姚家组一段
肇源太平川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占东,卢双舫,李军辉,肖佃师,陈海峰[1](2011)在《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心、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将姚家组一段划分为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构成;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确定姚家组一段主要为浅水叁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叁角洲平原、叁角洲前缘、前叁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11种微相;叁角洲平原、叁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叁角洲发育较差;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叁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相互切割、迭加,形成了树枝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2期)
黄鹤,沈安江,吴海波,王少依,郭会坤[2](2010)在《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砂岩储层特征、成因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量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对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和成岩—孔隙演化、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叁肇凹陷砂岩储层的硅酸盐颗粒溶孔尤为发育,见有次生溶孔发育带,对孔隙的贡献率可以达到10%。由此导致工区发育两类有效砂岩储层:一是残留原生粒间孔型储层,分布于长春岭背斜带、朝阳沟阶地、太平川构造及尚家构造一带;二是次生溶孔与残留原生粒间孔混合型储层,分布于叁肇凹陷,次生溶孔的发育提高了有效储层的下限。(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0年01期)
李占东[3](2009)在《肇源—太平川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精细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肇源-太平川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跨叁肇凹陷、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带、宾县-王府凹陷、绥化凹陷等构造单元,葡萄花油层是研究区中上部含油组合最重要的含油目的层,现有的地质认识已不能满足勘探的需要。本论文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层序格架、沉积相、储层预测、储集条件、成藏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下一步勘探的方向。层序与沉积作用研究表明,在四级层序控制下,葡萄花油层总体上发育6个四级层序体系域,自下而上,SB1、SB2体系域均可发育有利的储集层,而SB3在肇源-太平川地区基本以湖湘沉积为主。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得出长垣以东地区沉积相分布的整体特征是:具有环状分布特征,自边缘隆起区向中央凹陷区沉积相带依次为叁角洲平原-叁角洲内前缘-叁角洲外前缘-湖相组合或平原淤积相-湖相组合,东部和南部主要发育平原淤积相;具有宽展的叁角洲前缘亚相,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平面上分流河道多呈网状展布,水下分流河道多呈枝状展布。同时,优势相带控油明显,其中以分流河道、席状砂油气最为富集,往往与断裂相切割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储层的预测主要是刻画砂体展布和连通情况,克服反演多解性提高纵向分辨率是反演的重中之重。地震反演表明,不同曲线对砂泥岩响应敏感差异很大,波阻抗曲线很难区分出砂泥岩边界,而自然伽马曲线和自然电位曲线与砂泥岩统计相关很好,能够很好区分砂泥岩界限,电阻率曲线次之。通过对不同反演方法试验表明,对勘探程度较高、井网密度较大的区域,随机反演和重构反演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纵向上能够识别出1m以下砂体;若在勘探程度低的工区,井少储层薄,蒙特卡洛-马尔科夫链反演与重构反演更能够客观刻画砂体。因此本次储层反演上针对不同工区勘探现状,采用不同反演方法进行储层预测。地震反演预测表明,整体上砂岩北厚南薄,河道砂呈断续条带状分布,而且砂岩以薄层为主,不同相带差别大。北部距离物源较近,反演剖面显示砂体不受断裂控制,断层两盘均发育,南部地区以叁角洲外前缘相为主,砂体连通性差,由于水能量减弱,受控于断裂明显,在主断裂剪切调节作用下,主水道向断裂密集带延伸至尖灭。针对井间砂体分布情况,进行曲线敏感性重构,以地质统计随机反演方法为主,对井间砂体分布进行等概率模拟预测,优选概率高方案,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完成储层厚度预测。构造与断裂系统研究表明,升平鼻状构造和肇州鼻状构造紧邻生油中心,为一长期继承性古构造,隆起幅度明显,油源断层发育,因此最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勘探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榆树林油田亦为古鼻状构造,但由于断层封闭性较差,油源断层少,缺乏构造、岩性等其它条件构成圈闭,油气很难大面积聚集成藏。油源断层方面,主要从叁个方面厘定:一是是否沟通源岩,二是沟通源岩的断层是否在排烃有效范围之内,叁是排烃高峰时期,该断层是否为开启断层或活动断层。通过对断层生长指数、伸展速率、断层垂向侧向封闭性研究,厘定出研究区葡萄花油层油源断层不仅是断穿T06以上层位的大断层,同时也存在向上断穿规模小的明末时期开启断层。系统总结出不同走向方位断裂密集带成因与基底断裂关系密切,总结出工区发育叁种成因断裂密集带,即兴城发育走滑成因断裂密集带,肇州油田以斜拉张作用密集带为主,榆树林南部以泥岩水平拆离成因和斜拉张成因共同作用断裂密集带,提出榆树林油田密集带成藏四种模式。控制本区油水分布主控因素叁点:1)升平-兴城构造带是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有利区;2)油源断层、河道砂体及侧向封闭性断层的有机结合控制榆树林油田油水的富集;3)储层发育是制约丰乐、丰乐南、肇源南地区含油分布主要控制因素。油藏类型上归纳为与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叁大类油藏类型,细分为七亚类油气藏,总结出两种成藏模式,并提出叁类有利目标。(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9-05-25)
韩学彬[4](2009)在《肇源—太平川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肇源-太平川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跨叁肇凹陷、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带、宾县-王府凹陷、绥化凹陷等构造单元,葡萄花油层是研究区中上部含油组合最重要的含油目的层,本论文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层序格架、沉积相、储集条件、成藏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指出了进一步勘探的方向和有利目标区,对俆家围子以东地区的油气藏成因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层序地层研究入手,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长垣以东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得出长垣以东地区沉积相分布的整体特征是:具有环状分布特征,自边缘隆起区向中央凹陷区沉积相带依次为叁角洲平原-叁角洲内前缘-叁角洲外前缘-湖相组合或平原淤积相-湖相组合,东部和南部主要发育平原淤积相;具有宽展的叁角洲前缘亚相,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平面上分流河道多呈网状展布,水下分流河道多呈枝状展布。在对葡萄花油层构造、砂体、生储盖组合等方面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榆树林地区成藏主控因素,在成藏规律的指导下,预测了开发区周边的有利空白区。(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9-03-10)
沈安江,吴海波,孙辉,郭会坤,罗宪婴[5](2009)在《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和发育史分析、油气藏解剖和失利井分析,识别出了层状背斜、断块、断鼻、构造—断层、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构造和岩性—断层等8种油藏类型,指出油气成藏受油源条件、有效储层、油气运移动力、油气运移通道、有效圈闭、生储盖组合和后期保存条件等7个因素控制。并归纳出5种成藏模式,即构造隆起带持续多期多向成藏模式、近源近凹顶生下储式成藏模式、深大断裂构造的多源成藏模式、斜坡带断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及负向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分析认为,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是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09年01期)
肇源太平川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大量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对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和成岩—孔隙演化、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叁肇凹陷砂岩储层的硅酸盐颗粒溶孔尤为发育,见有次生溶孔发育带,对孔隙的贡献率可以达到10%。由此导致工区发育两类有效砂岩储层:一是残留原生粒间孔型储层,分布于长春岭背斜带、朝阳沟阶地、太平川构造及尚家构造一带;二是次生溶孔与残留原生粒间孔混合型储层,分布于叁肇凹陷,次生溶孔的发育提高了有效储层的下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肇源太平川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占东,卢双舫,李军辉,肖佃师,陈海峰.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黄鹤,沈安江,吴海波,王少依,郭会坤.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砂岩储层特征、成因及预测[J].中国石油勘探.2010
[3].李占东.肇源—太平川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精细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
[4].韩学彬.肇源—太平川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
[5].沈安江,吴海波,孙辉,郭会坤,罗宪婴.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J].中国石油勘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