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怡雯论文-钟怡雯

钟怡雯论文-钟怡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钟怡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臭豆腐,小叶榄仁,八重樱,吉野樱

钟怡雯论文文献综述

钟怡雯[1](2018)在《钟怡雯散文叁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榴莲到臭豆先从榴莲说起。从前,我爱极此物。只要返马,就非吃不可,有时还算好榴莲季节回家。回家吃榴莲,多么香甜诱人的回家理由,那属于赤道的浓烈气息,真有勾魂的特效。大卖场或水果摊的泰国榴莲,只是个头大,论香气和味道,哪里比得上马来西亚的?骄傲的说法,马来西亚之后空个十名,泰国榴莲啊,勉强给它排个第十一吧。我承认这说法霸道而且不可理喻,就像有人形容好吃的东西有妈妈味道,牵扯到原生情感,就别谈什么理智(本文来源于《红豆》期刊2018年01期)

凌鼎年[2](2018)在《钟情于散文创作的钟怡雯(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很喜欢钟怡雯的散文,真情流露、率性写作,比较纯、比较美,应该讲,她的文学修养在海外作家中是一等一的。钟怡雯的散文在台湾,在马来西亚等很受读者与评论家的青睐,并获过很多奖。刚去世的大作家、大诗人余光中生前这样说过:"钟怡雯绮年丽质,为缪思宠爱之才女,但她的艺术并非纯情的维美。她对于青春与爱情,着墨无多,更不论友谊。相反的,生老病死之中,她对后叁项最多着墨,笔端的沧桑感逼人如暮色。"(本文来源于《红豆》期刊2018年01期)

王丽平[3](2017)在《钟怡雯散文的“叁乡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钟怡雯,马来西亚华裔作家,于九十年代踏着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地区各类文学大奖一跃成为台湾文坛女性散文作家中最耀眼的新星。作为一名在台马华作家,钟怡雯游离于两地的双乡经历成为近年来许多台湾学者的研究目标之一,她的作品中也较多的出现原乡书写的内容,借以表达自身游离于两地的苦闷和思乡之情。马来西亚原始热带雨林的环境养成了钟怡雯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豁达个性。然而,由于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的钟怡雯一直饱受父辈重男轻女思想的压制,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因而也使她极度渴望逃脱樊笼的束缚。凭借自己的努力,十九岁的钟怡雯逃到台湾读书。当钟怡雯站在另一个岛上回首半岛的过往生活,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重新梳理当初迫使她渴望逃离的情感纠葛。另一方面,在油棕园摸爬滚打的童年经历让热爱自由的钟怡雯与台北这个国际大都市格格不入,于是她又开启了另一种逃离都市的生活模式,在新店山上过起半隐居式的生活。工作后的钟怡雯选择在中坜这个城乡结合部买房安居,过起了写实主义式的田园生活。离家才能思考家的意义,一向对“家”躲之不及的钟怡雯在不断的返马、旅行、出差等经历中渐渐找到了自己“家”的位置,慢慢确认自己想回的家是中坜而不再是马来西亚,半岛已是前世。作为在马来西亚出生成长的第叁代华人代表作家,身为学者的钟怡雯对她的“混血”身份有着较一般人更加理性、客观、开放的认识,她积极主动地为自身重新建立了多元文化认同。钟怡雯的散文通过书写其童年经历、生活的城乡及身边的女性等日常琐事,渐渐地将艺术的审美触须延伸向广阔的社会和复杂丰富的人性。本篇论文将钟怡雯散文作为研究对象,拟从钟怡雯的心灵原乡、现实原乡、文化原乡及多重书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先概述钟怡雯的散文创作历程,再从她散文中追寻的心灵原乡和其生活的现实原乡切入,运用心理学、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等理论方法探究她散文中一直被忽视的文化原乡。(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8)

朱崇科[4](2016)在《钟怡雯散文中的南洋书写及其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钟怡雯的散文书写已经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这无论是在台湾文坛,还是大马文化界皆如此。其南洋书写颇具功力,她善于刻写自我、家族的人生体验,亦能够结合时空、地方感加以丰富,层次井然。另外,她善于经营情感结构,文字书写和想象力中有狐猫合体的风格,同时又因为她善于台马互看的对视策略,更让其散文兼具两方面的带入感而备受欢迎。但钟怡雯在南洋历史的挖掘深度、思想哲理的厚度上尚有欠缺,而其书写套路及文字修炼方面亦略显单薄,并未真正反映出朴素简单节制之后的美感和直抵人心的杀伤力,故尚有提升空间。(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6年01期)

金进[5](2011)在《生命体验与学院知识的协奏曲——马华旅台作家钟怡雯的散文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8年离开马来西亚赴台湾求学,到目前成为台湾学院派作家的重要一员,钟怡雯的成长道路颇让人感兴趣,而记录其成长历程和精神轨迹的七部散文集,更是让人想从互文的角度去了解其成长的精神历程。大马的原乡书写、台湾的学院生活是钟怡雯散文的主要内容,而其创作的精神导师莫言、巴赫金的创作理念和文学精神,更是保持着对钟怡雯持久的影响力,甚至在很多时候都成为钟怡雯创作中直接借用的资源。如何从学院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角度去经营自己的文学世界,是钟怡雯,同时也是我们学界需要整理和归纳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1年05期)

曾春艳[6](2011)在《钟怡雯散文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兼具学者与作家双重身份的钟怡雯,因其马华的特殊背景和独特的成长环境,其散文呈现多元缤纷特质,在台湾文坛备受关注。本论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钟怡雯的创作作全方位的解读和研究,将钟怡雯长达十八年的创作划分为“原乡书写”和“在地化创作”两大部分,试图展现她的创作全貌,剖析各阶段的书写特色,探讨其散文诗学的建构,以期突显她的特殊性和散文地位。(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4-01)

苏鑫[7](2010)在《走进女巫的灵异世界——读钟怡雯散文集《惊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马华文学代表作家钟怡雯被视为"有魔法的女巫"。其散文融合现代知识女性的才思和传统文化底蕴,体现出灵异世界的美学特质。作家游走在现实和灵异世界之间,现实具有了超自然的神秘光环,而灵异世界却因为注入情与爱更加生动。奇幻的赤道雨林图景、私密的都市女性情感空间以及古老的中华文明神韵都是钟怡雯生命的构成。马来童年、台湾经验以及中华文明都是作家身份认同的依据,带着自己的种子四处漂泊,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宽容,彰显了马华新生代作家重建文化认同的努力及其取向。(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0年04期)

林强[8](2008)在《坐在想象与现实的交界——读钟怡雯散文精选集《惊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钟怡雯散文中童年书写与"神州"情结的内在情思脉络,并力图分析穿越时空的童年书写对于作者建构情感空间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钟怡雯栖居都市与丛林返回的情感状态,展示作者情思寄寓与创作的内在困境。最后,对钟怡雯想象力的丰沛提出质疑,指出思想的匮乏限制了作者想象力世界的开掘。(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08年04期)

袁秀萍[9](2008)在《钟怡雯散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钟怡雯,在台湾散文界具有特出的地位,是新世代散文作家中最耀眼的代表。她以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几乎囊括了台湾重要文学奖散文组的第一名。她是马华文学谱系中极具实力的承先启后者,是承简桢而下技艺超群的女性散文第六代。她的散文既古典又现代,讲究文字密度与力道,结构与技巧并重。本文以钟怡雯散文集为研究对象,从散文的内容和创作技巧角度,探讨其散文的意义与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王列耀[10](2008)在《借“无我”之翅,放飞“唯我”去野游——读钟怡雯的散文《垂钓睡眠》》一文中研究指出钟怡雯(1969—),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的小镇,在柔佛州长大。1988年赴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就读,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1997年,钟怡雯以《垂钓睡眠》和《给时间的战帖》,分别夺得台湾时报文学奖与联合(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8年05期)

钟怡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很喜欢钟怡雯的散文,真情流露、率性写作,比较纯、比较美,应该讲,她的文学修养在海外作家中是一等一的。钟怡雯的散文在台湾,在马来西亚等很受读者与评论家的青睐,并获过很多奖。刚去世的大作家、大诗人余光中生前这样说过:"钟怡雯绮年丽质,为缪思宠爱之才女,但她的艺术并非纯情的维美。她对于青春与爱情,着墨无多,更不论友谊。相反的,生老病死之中,她对后叁项最多着墨,笔端的沧桑感逼人如暮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钟怡雯论文参考文献

[1].钟怡雯.钟怡雯散文叁题[J].红豆.2018

[2].凌鼎年.钟情于散文创作的钟怡雯(评论)[J].红豆.2018

[3].王丽平.钟怡雯散文的“叁乡书写”[D].西南大学.2017

[4].朱崇科.钟怡雯散文中的南洋书写及其限制[J].台湾研究集刊.2016

[5].金进.生命体验与学院知识的协奏曲——马华旅台作家钟怡雯的散文世界[J].华文文学.2011

[6].曾春艳.钟怡雯散文论[D].暨南大学.2011

[7].苏鑫.走进女巫的灵异世界——读钟怡雯散文集《惊情》[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

[8].林强.坐在想象与现实的交界——读钟怡雯散文精选集《惊情》[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

[9].袁秀萍.钟怡雯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0].王列耀.借“无我”之翅,放飞“唯我”去野游——读钟怡雯的散文《垂钓睡眠》[J].名作欣赏.2008

标签:;  ;  ;  ;  

钟怡雯论文-钟怡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