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级评价论文-陈法兴

水质分级评价论文-陈法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质分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质分级,正态云模型,投影寻踪法,评价指标

水质分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陈法兴[1](2016)在《基于投影寻踪—正态云模型的地下水水质分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水质评价方法的缺陷,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基于投影寻踪-正态云的水质分级模型。选取总硬度、氟化物、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氨氮、硝酸盐、氯化物及溶解性总固体等九个指标建立水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既定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及云模型特征参数,以投影寻踪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各指标确定度并生成相应云图,在此基础上得到综合确定度并给出水质评价等级。结合北京市朝阳区19个水质监测井的水质监测样本数据,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水质分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秦春燕[2](2013)在《长江叁角洲淡水底栖动物耐污值修订和BI指数水质评价分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底栖动物耐污值广泛应用于水质生物评价。耐污值最初是采用主观方法确定的,2004年以来,耐污值的确定采用客观方法,即依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计算获得。本文根据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286个溪流样点位生物和环境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PCA)获得基于四种胁迫因子(总氮、总磷、溶氧和泥沙百分比)的综合环境梯度。对于出现次数=20点位的分类单元,首先计算其初始耐污值,初始耐污值是由点位主成分分析第一轴值与生物相对多度两个权重值计算获得,然后将其转化到0-10的范围内,即底栖动物最终耐污值。我们共计算获得了163个分类单元的耐污值,对于出现次数少于20次的分类单元,结合采样经验,人为初定了51个分类单元耐污值。基于本研究修订的耐污值计算的七个指数即HBI指数、敏感类群丰富度、敏感类群百分比、敏感EPT丰富度、敏感EPT百分比、耐污类群丰富度和耐污类群百分比与总氮、总磷、溶氧、泥沙百分比、农业土地利用率和城镇土地利用率有显着的相关性,且相关性系数普遍高于根据未修订前的耐污值计算获得的同类指数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用客观定量的方法获得的区域性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的合理性,及其在中国水质生物评价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景。BI指数是污染越重、值越高的水质生物评价指数。因此,划分水质级别的标准的方法是:以所有样点的BI指数的第五个百分位数对应的值作为基准,即最清洁水质的标准,将最大值和此值之间平均分成4等分,分别代表不同的水质级别。根据该方法确定了BI指数溪流水质级别评价体系:<2.73极清洁,2.73-4.55清洁,4.56-6.38中等,6.39-8.21一般,>8.21差;BI指数河流水质级别评价体系:<4.82极清洁,4.82-6.07清洁,6.08-7.33中等,7.34-8.59一般,>8.59差;BI指数湖泊水质级别评价体系:<5.40极清洁,5.40-6.43清洁,6.44-7.47中等,7.48-8.51一般,>8.51差。对BI指数溪流水质评价标准的准确性进行了初步验证。与理化指标关系的分析表明,BI指数与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和泥沙百分比(%silt)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4,0.485,0.394和0.568;BI指数不同水质级别样点的溶解氧(DO)、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值与国家水质标准GB3838-2002中各理化分级标准比较结果表明,总磷平均值与国家标准相符,溶解氧(DO)平均值普遍高于GB3838-2002对应的限值,TN的平均值也远高于标准值,具体原因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分析。对西苕溪流中上游41个采样点和源头溪流临安的12个点位进行应用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定的BI指数评价结果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递春,党育辉[3](2012)在《基于模式识别的水质分级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探讨了水质分级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确定方法,接着在分析了影响水质好坏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下,提出在计算影响因素权重的后,利用样本均值与国家等级准限值的相似度来区分水质等级,给出一种带权模式识别的方法来对水质等级进行划分。(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金丽燕,裴克成[4](2011)在《通化市水源地水质现状分级评价及营养状态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通化市水源地水体从水质现状分级及营养状态两方面进行评价,显示水源地水质全年为Ⅲ类,营养状态是中营养,处于贫营养到富营养的过渡期,提出了防止水体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的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张弘,薄萍,何英华[5](2006)在《2005年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县水质分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状况,并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依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对2005年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县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分别进行分级评价。结果100个监测水点中,枯水期安全饮用水监测点数34个,非安全饮用水监测点数66个;丰水期安全饮水的监测点数66个,非安全饮用水监测点是34个。结论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这两项微生物学指标是影响本省农村饮水水质的重要因素,必须进行适当净化和消毒处理,加强对饮水水源的卫生防护,以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06年06期)

王桂林,李凤香,史宏凤[6](1999)在《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分级评价准则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发布的《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将有关水质项目划分成叁个级别的含量限值(Ⅰ级:期望值,Ⅱ级:允许值,Ⅲ级:特殊情况下的放宽值)。本文将《准则》中的上述规定应用于商丘市农村210处检测点628份水样的检...(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1999年03期)

张旭臣[7](1998)在《水质分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质分级评价中,以“是某级水”的程度作为评价依据的方法在理论上只适用于单项水质评价。当进行多个指标综合评价时,应该以水质样本“符合某级水标准”的程度来作为评价依据,只有这样,综合隶属函数才能以线性加权方式给出。将评价结果与可靠性联系起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基于模糊数学原理和水质评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质分级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1998年06期)

姚斐,周金龙[8](1998)在《分指数分级评分迭加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且计算简单的"分指数分级评分迭加法",讨论了该方法评价结果的表示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干旱环境监测》期刊1998年02期)

袁建球,沈国华[9](1997)在《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分级保证率法评价总体水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级保证率法,对大运河无锡至平望段1990~1992年的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模糊综合评判配以分级保证率,对模糊概念进一步给出了较直观的定量评价,以分析水体水质的差异及时空变化。(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1997年04期)

魏文飞[10](1995)在《用综合分级法评价九龙江水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综合分级方法评价九龙江北溪水质,其评价结果与按水质标准分类法基本相同,表明此方法对九龙江北溪水质的评价是可行的,而且它综合了地表水的17个必测项目,结果更直观、全面。(本文来源于《福建环境》期刊1995年05期)

水质分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底栖动物耐污值广泛应用于水质生物评价。耐污值最初是采用主观方法确定的,2004年以来,耐污值的确定采用客观方法,即依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计算获得。本文根据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286个溪流样点位生物和环境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PCA)获得基于四种胁迫因子(总氮、总磷、溶氧和泥沙百分比)的综合环境梯度。对于出现次数=20点位的分类单元,首先计算其初始耐污值,初始耐污值是由点位主成分分析第一轴值与生物相对多度两个权重值计算获得,然后将其转化到0-10的范围内,即底栖动物最终耐污值。我们共计算获得了163个分类单元的耐污值,对于出现次数少于20次的分类单元,结合采样经验,人为初定了51个分类单元耐污值。基于本研究修订的耐污值计算的七个指数即HBI指数、敏感类群丰富度、敏感类群百分比、敏感EPT丰富度、敏感EPT百分比、耐污类群丰富度和耐污类群百分比与总氮、总磷、溶氧、泥沙百分比、农业土地利用率和城镇土地利用率有显着的相关性,且相关性系数普遍高于根据未修订前的耐污值计算获得的同类指数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用客观定量的方法获得的区域性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的合理性,及其在中国水质生物评价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景。BI指数是污染越重、值越高的水质生物评价指数。因此,划分水质级别的标准的方法是:以所有样点的BI指数的第五个百分位数对应的值作为基准,即最清洁水质的标准,将最大值和此值之间平均分成4等分,分别代表不同的水质级别。根据该方法确定了BI指数溪流水质级别评价体系:<2.73极清洁,2.73-4.55清洁,4.56-6.38中等,6.39-8.21一般,>8.21差;BI指数河流水质级别评价体系:<4.82极清洁,4.82-6.07清洁,6.08-7.33中等,7.34-8.59一般,>8.59差;BI指数湖泊水质级别评价体系:<5.40极清洁,5.40-6.43清洁,6.44-7.47中等,7.48-8.51一般,>8.51差。对BI指数溪流水质评价标准的准确性进行了初步验证。与理化指标关系的分析表明,BI指数与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和泥沙百分比(%silt)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4,0.485,0.394和0.568;BI指数不同水质级别样点的溶解氧(DO)、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值与国家水质标准GB3838-2002中各理化分级标准比较结果表明,总磷平均值与国家标准相符,溶解氧(DO)平均值普遍高于GB3838-2002对应的限值,TN的平均值也远高于标准值,具体原因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分析。对西苕溪流中上游41个采样点和源头溪流临安的12个点位进行应用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定的BI指数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质分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法兴.基于投影寻踪—正态云模型的地下水水质分级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6

[2].秦春燕.长江叁角洲淡水底栖动物耐污值修订和BI指数水质评价分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3].递春,党育辉.基于模式识别的水质分级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金丽燕,裴克成.通化市水源地水质现状分级评价及营养状态评价[J].农业与技术.2011

[5].张弘,薄萍,何英华.2005年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县水质分级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6

[6].王桂林,李凤香,史宏凤.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分级评价准则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9

[7].张旭臣.水质分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J].水文.1998

[8].姚斐,周金龙.分指数分级评分迭加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1998

[9].袁建球,沈国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分级保证率法评价总体水质初探[J].水文.1997

[10].魏文飞.用综合分级法评价九龙江水质[J].福建环境.1995

标签:;  ;  ;  ;  

水质分级评价论文-陈法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