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巧用问题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丰城初级中学262719

一、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许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一直习惯沿袭“单一讲授——被动接受”型的固定模式,教师、学生也习惯视数学为接受数学,他们普遍地存在重视数学结果、忽视数学过程;重视书本知识的获得,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重视现成数学题目的求解,忽视从数学情境中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重视模仿记忆的数学行为,忽视“再创造”性质的数学活动,忽视了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被解题技能训练所代替。这样一来,它使本来应用很广、趣味性很浓的数学课,变得干巴巴,成了死套公式、枯燥训练、不受欢迎的学科。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普及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国家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却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参与的热情日益减退。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它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兴趣的“非投入”现象增多。

二、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上的问题。长期以来,受“教师权威”、“书本至上”的影响,课堂上学生独立“问”的意识被长期压制,致使问题意识日趋淡漠。目前我们的初中数学依然采用“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教学五环节,形成了较稳定的教学模式。近十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涌现出不少新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学五环节”具有可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它导致不少教师不想也不愿意改变现状,形成“捆绑式”、“注入式”的重教轻学的局面。

2.政策导向的偏离。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调查表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把一个学校学生的及格率、平均分、升学率作为考核该校行政领导的依据。基于以上的压力,学校领导又把这个压力转移到任课老师身上,尤其是毕业班老师。在这种政策导向下,校长和其他教师全力以赴为之奋斗,有谁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精神呢?在实际的调查中,一些教师对那些勇于质疑的学生,不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而是不闻不问,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学生是“钻牛角尖”,是调皮捣蛋,和自己过不去,并就此采取压制和打击的方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

1.重视教材改革。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地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强调的是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当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和丰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画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例如:在学完九年级数学《相似形》后,可出题目:有一池塘,要测量池塘的两端AB的距离,直接测量有障碍,你能有什么方法测出AB的长度吗?

建模一: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求出AB。

建模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求出AB。

建模三:构造三角形及其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求出AB。

建模四:构造两个三角形,利用全等或相似性质来求出AB。

3.剖析问题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任何数学问题都是一边建构在旧知上面,一边挂靠着新知,新知是在用旧知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反思再进的结果。因此,我们从问题涉及的知识方面进行研究,故意制造认知冲突,刺激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问题。例如:教恒等变形原理时,设计了如下的情境:“诡辩题揭密”。a=b,那么2=1误证:因为a=b,两边都乘以a,得a2=ab两边同时减去b2,得:a2-b2=ab-b2两边分解因式,得:(a+b)(a-b)=b(a-b)两边同时除以(a-b),得:a+b=b又a=b,所以得2b=b,两边同时除以b,得2=1。明明地:2≠1,于是学生觉得很困惑,粗粗一看,好像又没什么错,于是大家忍不住去探寻矛盾的根源。不久,学生就顺藤摸瓜,依次提出了如下疑问:(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是否为恒等变形?(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代数式,是否为恒等变形?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过程。它使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了什么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与培养创新人才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教师只有持之以恒,采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自觉地质疑,最后走向解疑,这对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

标签:;  ;  ;  

巧用问题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