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肝硬化论文-童铭炯,吴新娟,黄敏敏

丙型肝炎肝硬化论文-童铭炯,吴新娟,黄敏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丙型肝炎肝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达拉他韦,阿舒瑞韦,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

丙型肝炎肝硬化论文文献综述

童铭炯,吴新娟,黄敏敏[1](2019)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3%左右[1-2]。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而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为肝硬化难治性阶段,尚无特效治疗手段[3-4]。传统干扰素治疗周期长且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治疗依从性下降[5]。阿舒瑞韦软胶囊和达拉他韦是2017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口上市,主要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才勇,陈娜,李奎,江自成,卜蓉蓉[2](2019)在《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水平变化临床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率检测在评估HC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31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66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和Th 17细胞比率。绘制ROC曲线观察各指标预测肝硬化的发生。结果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17和TGF-β水平分别为(8.08±2.71) ng/L、(17.01±4.55) ng/L和(5.20±1.35) ng/L,显着高于健康人[分别为(6.64±2.33) ng/L、(12.76±3.46) ng/L和(4.19±1.07) ng/L,P<0.05]或CHC患者[分别为(7.20±2.49) ng/L、(14.12±3.87) ng/L和(4.41±1.20) ng/L,P<0.05],血清高水平的TGF-β能预测肝硬化的发生(AUC=0.963,P=0.000);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为(6.27±1.02)%,显着高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5.75±0.84)%和(5.37±0.99)%,P<0.05],而Th 17/Treg比值为(0.19±0.05),显着低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0.23±0.06)和(0.22±0.0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或Th17/Treg细胞比值可有效预测肝硬化[AUC=0.820和AUC=0.607,P=0.000,P=0.041],而TH17细胞对肝硬化无预测价值。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水平和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有明显的变化,监测它们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早期发现肝硬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丽[3](2019)在《苦参素联合胸腺法新治疗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用苦参素联合胸腺法新治疗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 :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8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苦参素联合胸腺法新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血清HCV-RNA的水平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和血清HCV-RNA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对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用苦参素联合胸腺法新对其进行治疗可显着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清HCV-RNA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7期)

孟培培,王菲,刘慧敏,杨玉英,于浩[4](2019)在《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5年内随访情况将其分为肝细胞癌组(36例)和非肝细胞癌组(121例),采集患者病史、年龄、性别、生化指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6.76±25.38)个月,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平均时间为(33.42±18.40)个月;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率为22.9%。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甲胎蛋白(AFP)、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性脑病、Child-Pugh评分是影响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吸烟史、AFP、SVR是影响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I>0.95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5年中进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结论:吸烟史、AFP为肝硬化患者5年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SVR为保护因素。(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晓晶,刘寿荣[5](2019)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60例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87例和B组(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 73例;连续治疗24 w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肝功能、病毒载量、病毒学应答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w的TBi L、ALT、AST及HCV-R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的RVR率、EVR率、ETVR率及SVR率均高于B组,治疗期间头痛、头晕、乏力、肌肉关节痛、轻度抑郁、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相比,可获得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明显改善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庄立伟,纪世博,张雨,赵莹莹,全敏[6](2019)在《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治疗1~6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治疗1~6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Sofosbuvir"、"Velpatasvir"及"HCV"等为检索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Medline、PubMed、CNKI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采用Q检验法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标准共纳入文献8篇,共计患者2040例。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治疗1~6基因型HCV感染(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初/经治患者)效果较好,总SVR12为96.35%(95%CI:94.43%~98.26%)。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9例(0.3%,95%CI:0.0%~0.6%),发生严重不良反应60例(2.4%,95%CI:1.2%~3.6%),病死6例(1.5%,95%CI:0.2%~2.8%)。普通不良反应中常见头痛[515例(23.1%),95%CI:19.1%~27.1%]、乏力[443例(21.7%),95%CI:19.4%~24.0%]、恶心[243例(11.5%),95%CI:9.1%~13.8%]、鼻咽炎[140例(8.7%),95%CI:5.7%~11.7%]及腹泻[119例(7.0%),95%CI:5.7%~8.2%]等。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较低,主要为高胆红素血症[9例(3.4%),95%CI:0.1%~10.6%]、淋巴细胞减少[24例(1.0%),95%CI:0.1%~1.9%]、血红蛋白降低[15例(1.0%),95%CI:0.2%~2.1%]及高血糖[8例(1.0%),95%CI:0.1%~2.0%]。结论 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抗HCV治疗具有泛基因活性,可覆盖1~6基因型患者,SVR12较高,不良反应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肖辉,彭飞,兰亚[7](2019)在《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直接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改善肝功能和降低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50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入组后即开始索非布韦400 mg 1次/d和利巴韦林1 000 mg 2次/d治疗、持续24周;观察组患者在接受12周的观察期后于第13周开始接受索非布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并持续至第24周。主要评价指标是治疗完成后12周随访时的持续病毒应答(SVR-12),次要评价指标包括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时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MELD和Child-Pugh评分的改善。结果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在前12周的观察期内退出本研究中,故以46例患者为统计分析对象。整体上,46例患者的SVR-12率为71.7%(33/46)。Child-Pugh A级患者的SVR-12率为77.8%(14/18),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的SVR-12率67.9%(19/2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SVR-12率为76.0%(19/25)、观察组患者的SVR-12率为66.7%(14/21),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6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的HVPG较基线水平降低(2.4±3.2) mmHg(P<0.05)、MELD评分较基线水平降低(1.7±2.1)(P<0.001)、Child-Pugh评分较基线水平降低(0.9±1.3)(P<0.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直接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和利巴韦林的联合应用促进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SVR效应、并促进肝功能的改善和HVPG的降低。(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5期)

曹曦,刘学恩,庄辉[8](2019)在《血清N糖组学标志物诊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肝脏是蛋白质合成与修饰的重要场所,肝脏损伤会影响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可能导致糖蛋白表面糖基化数量或结构异常,进而影响其功能。糖蛋白的异常糖基化与患者肝脏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阻断肝病进展并改善预后。本文对血清N糖组生物标志物诊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曲思麦,娄宪芝[9](2019)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隐匿性、进展性,慢性丙肝如果任由病情发展,机体肝细胞受到丙肝病毒的感染,病毒会在细胞内扩增,极有可能转变为肝硬化~([1]),丙肝肝硬化的发生会直接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存质量。据最新统计~([2]),全球约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杨珍杰,李洪涛,王剑,李霞,陈媛[10](2019)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给予观察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48 w。随访两组24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常规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HCV RNA水平为(2.0±0.4) lg IU/ml,显着低于对照组【(3.8±1.3)lg IU/ml,P<0.05】;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46.03±24.05) U/L和(36.32±20.1) U/L,显着低于对照组【(78.7±21.1)U/L和(51.2±20.9) U/L,P<0.05);观察组血清LN、PCⅢ和HA水平分别为(126.3±29.0)μg/L、(212.3±43.8)μg/L和(211.4±42.0)μg/L,均显着低于对照组【(140.3±32.1)μg/L、(267.5±39.8)μg/L和(329.6±68.4)μg/L,P<0.05】;观察组LSM为(13.6±2.4) kPa,显着低于对照组【(17.6±5.2)kPa,P<0.05】;在随访时发现,观察组血清ALT复常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4%对45.9%和72.1%对9.8%,P<0.05),而疾病进展发生率为3.3%,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3.1%(P<0.05)。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显着提高SVR,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稳定肝功能指标。(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丙型肝炎肝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率检测在评估HC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31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66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和Th 17细胞比率。绘制ROC曲线观察各指标预测肝硬化的发生。结果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17和TGF-β水平分别为(8.08±2.71) ng/L、(17.01±4.55) ng/L和(5.20±1.35) ng/L,显着高于健康人[分别为(6.64±2.33) ng/L、(12.76±3.46) ng/L和(4.19±1.07) ng/L,P<0.05]或CHC患者[分别为(7.20±2.49) ng/L、(14.12±3.87) ng/L和(4.41±1.20) ng/L,P<0.05],血清高水平的TGF-β能预测肝硬化的发生(AUC=0.963,P=0.000);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为(6.27±1.02)%,显着高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5.75±0.84)%和(5.37±0.99)%,P<0.05],而Th 17/Treg比值为(0.19±0.05),显着低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0.23±0.06)和(0.22±0.0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或Th17/Treg细胞比值可有效预测肝硬化[AUC=0.820和AUC=0.607,P=0.000,P=0.041],而TH17细胞对肝硬化无预测价值。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水平和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有明显的变化,监测它们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早期发现肝硬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型肝炎肝硬化论文参考文献

[1].童铭炯,吴新娟,黄敏敏.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杨才勇,陈娜,李奎,江自成,卜蓉蓉.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水平变化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3].李丽.苦参素联合胸腺法新治疗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

[4].孟培培,王菲,刘慧敏,杨玉英,于浩.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5].张晓晶,刘寿荣.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健康研究.2019

[6].庄立伟,纪世博,张雨,赵莹莹,全敏.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治疗1~6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9

[7].肖辉,彭飞,兰亚.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高压的影响[J].肝脏.2019

[8].曹曦,刘学恩,庄辉.血清N糖组学标志物诊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9

[9].曲思麦,娄宪芝.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10].杨珍杰,李洪涛,王剑,李霞,陈媛.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标签:;  ;  ;  ;  

丙型肝炎肝硬化论文-童铭炯,吴新娟,黄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