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晖(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168-02
【摘要】目的鼻息肉与乳头状瘤并存的CT表现与分析,提提高对此疾病认识,以防误诊漏诊。方法收集鼻息肉与乳头状瘤并存16例CT资料,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结果16例鼻息肉与乳头状瘤并存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60岁,中位年龄40岁。单侧12例,上颌窦5例,筛窦7例,CT表现为一侧鼻腔、窦腔内充满低密度中心或基地端呈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教清楚,较高密度呈条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增强后较高的密度软组织影有中度强化;一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钩突、鼻甲骨及上颌窦内壁骨质变薄;其中3例见单侧上颌窦内壁骨质缺损。双侧4例,CT表现为双侧鼻腔、筛窦腔内充满软组织低密度影,筛窦及后鼻道内见不规则较高密度影,两侧上颌窦腔内粘膜明显增厚,腔内为慢性炎性改变,筛泡间隔骨质破坏。所有患者都有双侧或单侧进行性鼻塞、多涕,其中3例偶有涕中带血,6例伴有嗅觉减退。病程6个月至5年。结论探讨多层螺旋CT表现眼眶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鼻窦息肉乳头状瘤临床影像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6例鼻息肉与乳头状瘤并存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60岁,中位年龄40岁。双侧4例;单侧12例,其中右5例,左7例。所有患者都有双侧或单侧进行性鼻塞、多涕,其中3例偶有涕中带血,6例伴有嗅觉减退。病程6个月至5年。16例中有鼻息肉手术史的6例,其中单侧手术2次3例,1次2例,双侧3次1例。CT扫描16例中双侧病灶3例,单侧13例。增强扫描6例。显显示单侧鼻腔及上颌窦软组织影填塞5例,中鼻道及前组筛窦软组织11例,其中双侧3例,单侧右3例、左5例,部分筛房骨性间隔缺损,病变侧上颌窦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炎性改变,3例双侧及1例单侧病例合并同侧额窦阻塞性炎性改变。全部病理无眶板及颅底骨质破坏,上颌窦内壁及鼻道复合体骨质部分缺损或变薄3例。
1.2CT检查使用东芝Aquilion16V3.36ER004CT机,冠状位扫描,层厚1mm,拉出侧位定位像后,从鼻尖扫至后床突,行骨及软组织算法重建,后期处理行MPR斜矢状位或多角度重建。增强扫描选用优维显370碘普罗胺注射液100ml,利用高压注射器团注,速度每秒3ml。
2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鼻息肉与乳头状瘤并存。单侧12例,上颌窦5例,筛窦7例,CT表现为一侧鼻腔、窦腔内充满低密度中心或基地端呈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教清楚,较高密度呈条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增强后较高的密度软组织影有中度强化;一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钩突、鼻甲骨及上颌窦内壁骨质变薄;其中3例见单侧上颌窦内壁骨质缺损。双侧4例,CT表现为双侧鼻腔、筛窦腔内充满软组织低密度影,筛窦及后鼻道内见不规则较高密度影,两侧上颌窦腔内粘膜明显增厚,腔内为慢性炎性改变,筛泡间隔骨质破坏。
3讨论
息肉为一常见病,好发于筛窦和中鼻道,少数可来自于中甲下缘、下甲后端、上颌窦等,多数为双侧多发性,单侧少见。发生于上颌窦的息肉可经上颌窦口扩展到后鼻孔,甚至鼻咽部。单发息肉系患处只有一个带蒂的息肉;多发性息肉为基底较广的数个息肉连在一起。息肉的病理主要为高度水肿的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扩大其中的血管和腺体无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展,血管通透性增高。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CT表现为鼻腔内充满低密度软组织影,阻塞鼻道及鼻旁窦开口,窦腔内形成阻塞性炎性改变。
鼻内翻乳头状瘤的病理学特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外观似息肉,表面不平,呈灰白色或暗红色,有时呈半透明分叶状或颗粒状。镜下表现粘膜呼吸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或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向其下间质呈内翻乳头状生长,形成分支状隐窝及细胞巢,向下伸入到粘膜下层为其组织结构特征。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内蕊及周围为富含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并伴有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1]。CT表现为鼻腔和旁窦内充满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清楚,呈不规则结节状,可使鼻甲骨及上颌窦内壁骨质变薄。增强后软组织肿块影有中度强化。
当两者同时并存时,乳头状瘤在外观上常被极为相似的鼻息肉所掩盖,鼻内乳头状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鼻腔外侧壁,以鼻腔外侧壁中鼻道区为中心成膨胀性生长[2],上颌窦、鼻腔及筛窦最常被累及。本组病例中12例中既有鼻息肉的CT表现,其内部又有内翻乳头状瘤的特点,为单侧窦腔内充满低密度中心或基地端呈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清楚,较高密度呈不规则结节状,增强后不规则结节状略高密度影有中度强化;一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钩突、鼻甲骨及上颌窦内壁骨质变薄。3例骨质缺损为术后所致。双侧4例亦为鼻息肉与内翻性乳头状瘤并存,其特点为双侧鼻腔、筛窦腔内充满软组织低密度影,筛窦及后鼻道内见不规则较高密度影,两侧上颌窦腔内粘膜明显增厚,腔内为慢性炎性改变,筛泡间隔骨质破坏。本组16例中有12例CT为表现单侧,占总数75%,故此单侧病变,当应特别提高注意。特别是息肉内的密度增高尤为重要,实际工作中增强扫描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乳头状瘤的不规则密度增高。双侧诊断较为困难,往往CT表现不典型,故此鉴别诊断①出血坏死性息肉出血变现为斑片、不规则状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②腺瘤样错构瘤常发生在后鼻中隔,而非鼻腔的单侧壁和鼻窦。③侵袭癌基底膜缺损,间质内伴有结缔组织增生为特点。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鼻窦肿瘤。占鼻腔实性肿瘤的0.4~4.7%。因其病理学检查多为良性,故被定为良性肿瘤。虽未定位恶性肿瘤,但其具有破坏性生长、对对周围组织造成极大损害,并且复发率高达28~74%,以近5~15%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可发生癌变[1]。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忽略对鼻内乳头状瘤的重视,加上CT扫描机器性能的优劣,分辨率的差距,无法清晰分辨息肉与肿瘤的密度差,故此误诊、漏诊的机会常常发生。因而在临床上因提高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认识,多采取较积极的态度,早期发现、早期预测其复发与恶变。
参考文献
[1]韩振强,范宗宪.鼻内翻乳头状瘤与其相关因子的研究[J].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2):127-129.
[2]李健,文卫平,杨智云,等.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作用[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2(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