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论文-王淼,王锦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论文-王淼,王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区域填料高度,填料类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传热传质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论文文献综述

王淼,王锦[1](2017)在《不同区域填料高度对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内空气动力场流动。通过改变填料类型和不同区域填料高度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随着填料高度增加,塔内传热传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1-14)

刘冬[2](2016)在《轻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有效的冷却设备,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热力系统循环水的冷却中应用广泛。轻型结构材料冷却塔,与传统水泥冷却塔相比,主要采用的是玻璃钢及钢材料,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安装更加简便,有效地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其还有较好的抗冻性。轻型结构冷却塔的研究发展会为冷却系统设计提供新的选择,也会对材料更加充分的利用,为企业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轻型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轻型冷却塔与传统冷却塔的阻力差别,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修正系数,分别为:X柱处修正系数为0.370;折弯处修正系数为0.991;塔筒修正系数为1.380。为了建立冷却塔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通过查阅现有文献及资料,然后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冷却塔内的一维计算,并与已知塔型进行对比验证,求得误差率在4.37%,符合工业设计要求,使其可以对其他条件下的塔型进行性能分析。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各种工况条件下,冷却水出塔水温及循环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循环水量及淋水面积对冷却水出塔水温和循环水量的影响较大;同时还研究了塔型参数对塔成本的影响,单独增加淋水面积对塔成本的影响最大,而单独增加进风口高度对塔的成本影响最小,综合塔的热力性能及经济因素,为后面实际工程优化提供依据。以某一工程实际塔型为例,对叁种淋水面积的冷却塔分别进行优化选型,使冷却塔成本最低,得出最佳方案后,将优选出的轻型冷却塔方案与淋水面积的水泥塔进行总成本的对比,结果表明,轻型冷却塔可以节省约30%的总成本,约为720万元,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成本及人工成本;此外,针对该地区冬季结冰问题提出进风口外加装风窗,在塔体面板处加装风窗,分区配水以及在进风口外加装镀锌铁丝网以形成冰幕墙4种防冻建议措施。(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嘉进[3](2016)在《基于叁维数值模型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性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在我国电力行业广泛应用,其性能受填料布置、气象条件及冷却塔结构等因素影响。作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构筑物,冷却塔的性能优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重点。由于冷却塔的结构尺寸巨大,模型试验很难满足相似条件且成本太高,而常规的一维、二维计算模型和方法则不能计算气象条件中的侧风对冷却塔的影响,因此开发精确的冷却塔叁维数值模型并用于冷却塔的性能优化十分必要。本文基于传热传质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冷却塔叁维数值模型。在根据实测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本文对不同片距填料性能、不同填料布置方式和侧风下导风板对冷却塔的性能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冷却塔的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冷却塔叁维数值模型的建立。本文根据实际冷却塔填料非等高布置方式和实验得出的填料热力阻力性能公式,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填料区水温离散化求解冷却塔叁维数值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数据与实际工况下冷却塔测定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不同片距填料性能研究。本文通过对同波形下不同片距填料的热力阻力性能参数定性分析和叁维模型代入分析,得到小片距填料的热力学性能更高,但是阻力也更大。只有在小片距填料的热力学性能增加对冷却塔性能的提升优势大于小片距填料阻力增加对冷却塔性能的降低劣势时,使用小片距填料才能提高冷却塔性能。(3)填料布置方式研究。不同填料布置方式对应不同填料使用体积,本文通过对17种填料布置方式的研究,发现冷却塔通风量和冷却塔填料底部水温都有随着填料使用体积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就最终出水温度而言,通过增加外围填料布置高度来提高冷却塔性能比增加整体填料高度更有效。采用填料非等高布置形式,可以在减少填料使用体积的情况下,通过雨区和喷淋区传热传质的增强提高冷却塔性能,缩减冷却塔建造成本。(4)导风板对冷却塔性能影响的研究验证。本文根据年均3.3m/s的气象工况,研究了有无导风板下的冷却塔性能表现,发现加装导风板可以提高冷却塔性能,且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善迎风侧空气动力场而来。加装导风板对背风侧填料区换热会产生少量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3-01)

郝颖[4](2015)在《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降低出塔水温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及相关传热传质理论为基础,应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冷却塔叁维数值模拟模型。由于冷却塔内不同区域传热传质特点不同,各个区域采用不同的数值计算模型。对雨区和喷淋区应用了DPM离散相模型模拟气水间传热传质过程;填料区内的气水间的传热传质以Poppe模型为基础,应用自定义函数添加源项的方法来计算。以某电厂1000MW机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为基准,模拟分析冷却塔内汽水流动和换热情况。针对冷却塔中心区域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在雨区安装集水盘方案,通过集水盘分割雨区使空气分层进入塔内,集水盘下方进入的空气不经过换热直接到达冷却塔中心区域。并优化计算了集水盘内径和安装高度。因为实施投资较大,又提出了在雨区加装导风通道的方案,使部分环境新鲜空气经由导风通道直接引入塔中央,该部分空气不经过雨区外围换热,拥有较好的冷却性能。通过对不同导风通道的结构尺寸及个数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加装最优型导风通道后,冷却塔出塔水温可降低0.53℃。优化导风通道长度配置,使用长短不同的导风通道混合交错布置,以此改善雨区不同半径处的换热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导风通道长度为35m和45m搭配布置,导风通道个数为10个时,效果最佳,可使冷却塔出塔水温降低0.66℃。(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12-01)

刘德民[5](2015)在《侧风对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性能影响的叁维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广泛应用于热电站,其性能受填料、冷却水、气象条件及冷却塔结构等影响。环境侧风存在时,冷却塔内空气流场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气传热传质,使得冷却塔出水温度改变。目前,已有学者对侧风条件下冷却塔的性能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加装导风板优化侧风影响下冷却塔性能的方案;但关于侧风对冷却塔性能影响机理及不同数量导风板对冷却塔优化效果的分析不足。本文基于传热传质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喷淋区及雨区采用离散相模型;填料区划分为10个子区域,各子区域加载基于Poppe模型的质量、动量、能量及组分源项,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方程封闭,建立了冷却塔叁维数值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侧风下塔内流场、出塔水温及填料子区域传热传质效果,提出了侧风影响冷却塔性能的机理;通过研究不同数量导风板对冷却塔流场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导风板最佳加装方案;研究了入塔水温、布水量、环境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填料高度对通风量、出水温度等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其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程度,为多途径优化冷却塔性能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无侧风时,冷却塔雨区形成低压区,而进风口处产生轴向漩涡;侧风风速增大,雨区低压区发展为径向漩涡且影响范围增大,此时较大的惯性力推动漩涡向背风侧偏移,并在13m/s侧风时从背风侧后方偏移出冷却塔;轴向漩涡随侧风风速增大而影响范围增大,从而压缩轴向通风截面积,使得轴向通风量减小;此外,较大侧风(≥13m/s)引起的强惯性力使得雨区产生横向风,增强了雨区换热能力。填料子区域风速及传热能力的分析验证了该理论的可靠性。(2)随侧风在0-7m/s内增加,冷却塔通风量降低、出水温度升高;7m/s侧风时冷却塔通风量较无侧风时减小25%,出塔水温则提高1.284K。侧风超过7m/s,冷却塔性能提升,13m/s侧风时出塔水温甚至低于无侧风时。(3)冷却塔进风口加装60块导风板为最佳方案:在7m/s侧风时加装60块导风板,冷却塔出水水温较不加装导风板降低1.066K。(4)常见工况下,空气温度对冷却塔运行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入口水温及布水量,填料区作为主要传热传质区,其高度对冷却塔性能影响也较大,而环境空气湿度对冷却塔性能影响较小。本文探究了环境侧风影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性能的机理,并确定了导风板最佳加装方案。最后,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为多途径优化冷却塔性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3-01)

张磊,孙奉仲,高明,赵元宾[6](2015)在《侧风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出口气流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态模型试验,研究了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塔顶侧风对出口气流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冷却水温降和通风阻力系数的影响。通过在模型塔喉部至出口区域内布置热电偶,获得该区域内的温度场,根据温度场和速度场之间的联系,分析侧风下出口气流的流态。实验中,调节塔底侧风并保持一定风速后,通过控制塔顶侧风风机的启闭,研究塔顶侧风对冷却水温降和通风阻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风速增大,塔顶侧风会对出口气流产生侵入、排挤、封盖和引射作用;静风时冷空气便会从塔出口侵入塔内,至风速为0.2m/s时达到最大,占出口气流的8%~10%,风速进一步增大,冷空气侵入量会逐渐减少。对水温降而言,当参考风速为0.3~0.6 m/s时,塔顶侧风可使其普遍减小2%~3%;而对冷却塔纵向通风阻力系数而言,在参考风速为0.5~0.8 m/s时,塔顶侧风影响可使其增大25%~35%。(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周兰欣,吴瑞康,丁斌开,陈健[7](2014)在《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加装中央补风管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冷却塔中央区域换热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在塔内加装中央补风管的方案。将空气直接送入冷却塔中心区域,加强塔内换热。以某1 000MW机组冷却塔为例,采用Fluent软件建立冷却塔叁维热力性能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加装补风管后冷却塔出塔水温比改造前平均降低0.433℃,机组发电量增加2~3MW。(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4年07期)

吴瑞康[8](2013)在《大型机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工作原理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塔内空气流场分布。网格前处理软件采用GAMBIT,流场迭代计算软件使用FLUENT。由于冷却塔内雨区、喷水区和填料区传热传质特点不同,在上述区域采用不同的数值计算模型。填料区采用Poppe模型模拟循环水在填料区呈膜状流动并与空气发生传热传质的过程,通过FLUENT提供的UDF实现。喷水区和雨区采用DPM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水滴与空气热质交换的过程。以我国华北地区某电厂1000MW机组采用的大型冷却塔为基准,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其热力特性。考虑周围环境对冷却塔的影响,将流体计算区域适当扩大。依据其运行资料,以出塔水温为主要指标,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数值计算模型所得结果误差较小,最大相对误差1.71%。针对冷却塔中央区域换热情况恶劣的问题,以此模型验证冷却塔加装中央补风管和采用双层进风方案对冷却塔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均能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出塔水温。其中,加装中央补风管平均可降低出塔水温0.433℃,采用双层进风方案平均可降低出塔水温1.41℃。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环境侧风下,对内陆核电机组采用的巨型冷却塔进风口高度最优取值进行了计算验证。分析不同进风口高度对塔内温度分布、冷却数、出塔水温及侧风敏感性的影响。以机组的最大供电量为依据,确定最优的巨型冷却塔进风口高度为12m。(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3-12-01)

刘传飞[9](2013)在《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消声器的气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却塔噪声污染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于离电厂较近的居民来说,冷却塔的噪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电厂必须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来解决,而在采取降噪措施的同时也应该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本文在目前出现的冷却塔消声器降噪措施的基础上,以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冷却塔消声器模型和冷却塔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消声器模型模拟计算消声器的阻力特性(气动性能);基于得到的阻力特性,通过冷却塔计算模型,分析消声器对冷却塔冷却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流速度和消声器结构是决定消声器气动性能的重要因素。消声器的阻力损失与气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气流速度越大,消声器的气动性能越差;在同一给定速度情况下,片间距小,安装角度大的消声器的气动性能差。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布置方式的消声器对冷却塔产生不同的影响,消声器距离冷却塔越近,消声片间距越小,安装角度越大,对冷却塔产生的的不利影响也越大,但是其降噪效果却越好。因此可以看出冷却塔消声器降噪效果最佳与冷却塔最佳经济性运行不可兼得。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降噪要求,选择最佳的消声器结构参数以及安装位置,使其对冷却塔的影响达到最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消声片间距为150mm,安装角度为30°的消声器与消声片间距100mm,安装角度为0°的消声器的气动性能基本一致,对冷却塔通风量以及出塔水温的影响也相差不大。若两种消声器围绕冷却塔布置同样的长度,间距为150mm的消声器所需要的消声片片数要少,因此若两者都能满足降噪要求的话,尽量使用此种消声器,可以起到减少投资的作用。综合比较得出:间距为150mm,安装角度小于15°的消声器布置在冷却塔周围4~5m处能够满足10dB(A)以上的降噪要求,且对冷却塔的影响较小,通风量下降率在1.844%~2.562%之间,出塔水温升高量在0.105℃~0.151℃之间,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13)

周兰欣,马少帅,弓学敏,刘正良[10](2013)在《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加装斜面挡风墙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火电厂冷却塔相关理论为基础,借助Fluent模拟软件,建立了某1 000MW机组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叁维传热传质模型,采用离散相模型分析了循环冷却水的流动与热力特性,模拟了冷却塔内部气水流场及其传热过程.结果表明:在雨区加装斜面挡风墙可使外界部分空气直接进入中心区域与冷却水发生传热,改善了冷却塔的传热效率;且当加装与竖直方向呈30°夹角的斜面挡风墙附加外围导流板时,出塔水温最低,比加装十字挡风墙的冷却塔出塔水温降低了0.96K.(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有效的冷却设备,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热力系统循环水的冷却中应用广泛。轻型结构材料冷却塔,与传统水泥冷却塔相比,主要采用的是玻璃钢及钢材料,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安装更加简便,有效地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其还有较好的抗冻性。轻型结构冷却塔的研究发展会为冷却系统设计提供新的选择,也会对材料更加充分的利用,为企业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轻型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轻型冷却塔与传统冷却塔的阻力差别,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修正系数,分别为:X柱处修正系数为0.370;折弯处修正系数为0.991;塔筒修正系数为1.380。为了建立冷却塔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通过查阅现有文献及资料,然后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冷却塔内的一维计算,并与已知塔型进行对比验证,求得误差率在4.37%,符合工业设计要求,使其可以对其他条件下的塔型进行性能分析。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各种工况条件下,冷却水出塔水温及循环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循环水量及淋水面积对冷却水出塔水温和循环水量的影响较大;同时还研究了塔型参数对塔成本的影响,单独增加淋水面积对塔成本的影响最大,而单独增加进风口高度对塔的成本影响最小,综合塔的热力性能及经济因素,为后面实际工程优化提供依据。以某一工程实际塔型为例,对叁种淋水面积的冷却塔分别进行优化选型,使冷却塔成本最低,得出最佳方案后,将优选出的轻型冷却塔方案与淋水面积的水泥塔进行总成本的对比,结果表明,轻型冷却塔可以节省约30%的总成本,约为720万元,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成本及人工成本;此外,针对该地区冬季结冰问题提出进风口外加装风窗,在塔体面板处加装风窗,分区配水以及在进风口外加装镀锌铁丝网以形成冰幕墙4种防冻建议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论文参考文献

[1].王淼,王锦.不同区域填料高度对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影响[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7

[2].刘冬.轻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D].云南大学.2016

[3].王嘉进.基于叁维数值模型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性能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4].郝颖.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降低出塔水温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5].刘德民.侧风对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性能影响的叁维数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6].张磊,孙奉仲,高明,赵元宾.侧风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出口气流的试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7].周兰欣,吴瑞康,丁斌开,陈健.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加装中央补风管的数值研究[J].热力发电.2014

[8].吴瑞康.大型机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结构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3

[9].刘传飞.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消声器的气动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0].周兰欣,马少帅,弓学敏,刘正良.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加装斜面挡风墙的数值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3

标签:;  ;  ;  ;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论文-王淼,王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