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场论文-刘峰

太平洋战场论文-刘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平洋战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北战场,太平洋战场,日本,华北方面军

太平洋战场论文文献综述

刘峰[1](2019)在《抗战时期我国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以日军的侵略政策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期间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是可以从日方侵略政策的角度得到论证与阐释的。即日本在太平洋以英美为主要对象的南进政策,与在华北以中共为主要对象的侵略政策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虽然在日本战败时很多重要文件已被销毁,但我们仍能从相关文献中考证其具体实情。当时日军为配合"南进",曾对中国战场的行动方针进行过重大调整。而华北日军则早在1940年底便提前开始了政策研究。然而这些政策却因"南进"的受挫、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而在1942年以后逐渐走向了被动,并最终归于失败。(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丁顺发[2](2019)在《瓜岛上的生死决战——太平洋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文中研究指出瓜达尔卡纳尔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北角,西邻巴布亚新几内亚,扼西南太平洋海上要冲,是所罗门群岛众多岛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奇形怪状的小岛。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军与日军围绕争夺瓜岛的控制权,在陆地、海上和空中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血战。(本文来源于《军事文摘》期刊2019年11期)

赵海军,应飞虎[3](2017)在《血战硫磺岛,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惨胜》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2月,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发动了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登陆作战,双方都伤亡惨重,被世人称为太平洋战场上的"绞肉机"。美日争夺的硫磺岛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要点,此役的胜利不仅使美国的海军陆战队赢得了举国的赞誉,而且确保了美军可以在岛上建立距离日本最近的基地,使B-29轰炸空袭日本本土和后来用原子弹结束战争成为可能,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军事文摘》期刊2017年07期)

陈玉申[4](2015)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报道向全世界呈现了东方主战场上的重要历史瞬间。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进攻南太平洋海域英、美、法、荷等国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至此,中国的全面抗战在坚持了4年半之后,终于汇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随着中、美、英、苏等结成同盟国,中国的战地新闻采访,也从国内扩(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22期)

杨津涛[5](2012)在《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飞虎队叱咤太平洋战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4月29日,在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内,一位九十二岁的老人作别人世。如果不是纷纷闻讯赶来,医护人员还不知道,这位名叫王延周的老人,竟是曾在抗战期间击落多架日军战机、八次飞越"驼峰航线"的飞虎队老兵。2012年5月7日上午,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专程会见了作(本文来源于《文史参考》期刊2012年12期)

费晓华[6](2011)在《中国抗战与美国太平洋战场获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陆军主力的牵制,推迟了日本"南进"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为美国赢得了备战时间;中国抗战对日本财力物力的消耗,使日本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援和配合美国对日作战,具有美国国防第一线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闫晶[7](2011)在《太平洋战场上美苏远东战略与日本投降——兼论日本投降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期,基于远东地区在战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美苏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此各怀鬼胎。日本政府宣布对《波茨坦公告》"默杀",美国随即将两颗原子弹投向日本,苏联乘机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日本遂宣布投降。军事失利、外交失败、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现实因素,而日本民族的等级观念和天皇制的保留是日本投降的理性因素。(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杨圣辰[8](2009)在《来自太平洋战场上的问候——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突袭营》一文中研究指出游击战曾在中国战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有着非凡的军事地位。这种成功的经验也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所借鉴,美国海军陆战队突袭营就是在这种作战思想指导下组建的,成为二战期间太平洋岛屿守岛日军的梦魇。虽然后来突袭营因美军指导思想的转变而最终被撤编,但其"游击战构建"却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后的建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军事家的肯定和重视,其作战模式至今仍为很多作战单位所沿用。(本文来源于《轻兵器》期刊2009年01期)

知远,木鱼[9](2008)在《太平洋战场的见证——雷兴11.43mm系列冲锋枪》一文中研究指出它和海军陆战队的结合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他们彼此不适合对方;它在二战的特殊时期生产了10万支,是一个不算小的数目;假如在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好莱坞影片中,海军陆战队手中拿的不是这种冲锋枪,那将是严重违背史实的……(本文来源于《轻兵器》期刊2008年22期)

郭彩虹[10](2008)在《激战科科达——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首次失败》一文中研究指出科科达一战之所以艰苦,除了地形险恶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盟军高层准备不足,指挥失利。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布莱梅都没有了解当地特殊的环境和日军的优势,最初的进攻命令根本无法执行。而事后证明,澳军的拼死抵抗是唯一有效的应对之策。凶狠的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首尝败绩,以弱抗敌的科科达之役因此被称为澳大利亚人的"温泉关"(斯巴达叁百勇士成名之役),波斯特、第39民兵营、第21旅最终得以留名战史。(本文来源于《环球军事》期刊2008年14期)

太平洋战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瓜达尔卡纳尔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北角,西邻巴布亚新几内亚,扼西南太平洋海上要冲,是所罗门群岛众多岛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奇形怪状的小岛。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军与日军围绕争夺瓜岛的控制权,在陆地、海上和空中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血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平洋战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峰.抗战时期我国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以日军的侵略政策为线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丁顺发.瓜岛上的生死决战——太平洋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J].军事文摘.2019

[3].赵海军,应飞虎.血战硫磺岛,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惨胜[J].军事文摘.2017

[4].陈玉申.太平洋战场上的中国[J].青年.2015

[5].杨津涛.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飞虎队叱咤太平洋战场[J].文史参考.2012

[6].费晓华.中国抗战与美国太平洋战场获胜的关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7].闫晶.太平洋战场上美苏远东战略与日本投降——兼论日本投降的原因[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杨圣辰.来自太平洋战场上的问候——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突袭营[J].轻兵器.2009

[9].知远,木鱼.太平洋战场的见证——雷兴11.43mm系列冲锋枪[J].轻兵器.2008

[10].郭彩虹.激战科科达——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首次失败[J].环球军事.2008

标签:;  ;  ;  ;  

太平洋战场论文-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