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W,Syncytin-1,癌症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航,朱帆[1](2019)在《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W家族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HERV)是几百万年前整合至人类基因组并遗传至今的外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残余物。因突变、缺失等导致大多数HERV没有完整的开放读码框,但仍有部分家族成员可编码完整的病毒蛋白,如分离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γ逆转录病毒相似元件家族成员HERV-W的包膜蛋白基因(HERV-W env,又称ERVWE1)编码的ENV蛋白(又称Syncytin-1),在人胎盘发育过程中起细胞融合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在生理条件下,HERV-W受到表观遗传调控而其转录活性被抑制;但亦可被环境、遗传等因素激活,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及癌症等。研究发现HERV-W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桥梁"与"触发"作用,靶向Syncytin-1的单克隆抗体GNbAC1已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研究,并且在1型糖尿病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HERV-W的深入研究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微生物与感染》期刊2019年05期)
郑帅,周闯,范振鑫,李静,岳碧松[2](2019)在《四川山鹧鸪基因组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是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的、可以稳定遗传的病毒基因组,能够在宿主体内表达和复制,调节插入位点附近的基因表达,以及抑制同源病毒的感染。从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基因组中确定了3 962个全长ERV拷贝,其中4个具有完整的结构,72个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554个含有gag、pol或env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域。根据逆转录酶序列的相似性,确定了7个ERV家族,并依据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对家族进行了命名。其中,AruERV-L包含122个ERV拷贝,为拷贝数最多的家族。7个ERV家族的年龄分布在0~12百万年,其中AruERV-K1是最年轻的家族,其约86%的拷贝年龄在1百万年以内。(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5期)
裴志超[3](2019)在《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族(HERV-K)在我国HIV感染者中的分布、表达及激活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ERV)是几百万年前感染人并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至今的逆转录病毒的残余物,有98,000个片段和元件,约占人基因组的8%。HERV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受精、胚胎着床和发育、基因转录等发挥重要的作用。HERV的表达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神经性疾病、慢性炎症、病毒感染等均与HERV的异常激活有关。目前,对HERV的认知还在起步阶段。本文针对人最常见的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bodeficiency Virus,HIV-1)的复制和整合与HERV有无相互作用、HIV-1的调控蛋白Tat是否可能激活HERV、我国HIV感染者中有哪些类型的HERV整合等科学问题,开展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族(HERV-K)在我国HIV感染者中的分布、表达及激活因素研究。第一部分我国3个主要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HERV-K113和K115基因分布研究HERV-K是整合最晚的一类HERV,HERV-K113和HERV-K115存在于部分个体的基因组中,具有全长HERV基因。目前仅有少数研究报道了关于它们在全球各国的分布,缺乏其在我国HIV感染者基因组分布的数据。目的:分析HERV-K113、HERV-K115基因在我国不同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与HIV感染和复制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我国广西、云南、四川和河南等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HERV-K113和HERV-K115的整合前位点的上下游片段,根据电泳的扩增片段带型判断样本基因组中HERV-K113/K115基因插入状况。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 Exact Test等统计学方法分析HERV-K113/K115基因在不同民族、地区的HIV感染者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我国汉、彝、壮族3个民族共504份HIV感染者血液样本(汉族238例,彝族175例,壮族91例),检出151例HERV-K113插入和24例HERV-K115插入,均为杂合子插入,HERV-K113和HERV-K115的插入率分别为30.0%和4.8%;不同民族HERV-K113的插入率分别是39.6%(壮族)、30.3%(汉族)、24.6%(彝族);HERV-K115的插入率分别是7.7%(壮族)、5.0%(汉族)、2.9%(彝族)。HERV-K113的插入率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差异(p<0.05)。结论:首次获得HERV-K113和K115基因在我国不同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频率分布的数据。第二部分不同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中HERV-K RNA转录水平研究HERV-K是具有最完整病毒基因结构并且最活跃的HERV,能够产生有生物活性的逆转录病毒样颗粒。在HIV感染者血浆和PBMC中均发现HERV-K碎片。尽管在HIV感染者血浆中检测到HERV-K转录,但尚不清楚HERV-K RNA水平是否与HIV复制相关。目的:观察HERV-K RNA转录与HIV载量是否相关、HBV感染是否能够上调HERV-K RNA的转录以及HERV-K RNA转录在不同人群间有无差别。方法:收集未治疗的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的HIV感染者、HBV感染者以及健康人的血液样本,提取纯化并鉴定PBMC总RNA有无基因组的污染,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PBMC标本中的HERV-K RNA表达量,并检测HIV感染者血浆的HIV载量。采用方差检验和person相关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HERV-K RNA转录与HIV载量是否相关、HERV-K RNA转录在不同人群间有无差别。结果:共收集68例研究对象的PBMC样本,排除提取纯化总RNA时发生基因组污染的7例,将61例纳入研究。除一例健康人的PBMC样本没有检测到HERV-K RNA外,其余PBMC样本均检出HERV-K RNA。未治疗的HIV感染者(16例)PBMC中HERV-K RNA水平显着高于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HBV感染者和健康人(p<0.05);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8例)、HBV感染者(21例)以及健康人(15例)的PBMC中的HERV-K RNA无显着差别。未治疗的HIV感染者血浆HIV-1载量与PBMC中HERV-K RNA水平无相关性(r=0.119,p=0.660>0.05)。结论:未治疗的HIV感染者中HERV-K RNA水平显着升高,但HIV-1载量与PBMC中HERV-K RNA水平无相关性。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与HBV感染者和健康人的HERV-K RNA水平无显着差别。第叁部分HIV-1Tat稳定表达细胞株构建及其激活HERV的研究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Tat)蛋白是HIV编码的一种调节蛋白,与HERV LTR结合并调节HERVs及其下游基因的转录。但是,Tat蛋白能与哪些HERV LTR结合、影响哪些基因的转录以及这些基因有什么功能,尚不明确。目的:构建稳定表达Ta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阐明Tat蛋白能激活哪些HERV转录以及被激活的基因具有哪些功能,为进一步研究HIV与HERV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平台。方法:(1)构建稳定表达Ta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采用半巢式PCR扩增HIV-1 B亚型和CRF01_AE亚型tat基因的两个外显子片段,无缝克隆法连接至p CDNA3.1(+)中。将构建的Tat表达载体和空载体转染入TZM-bl细胞,在含有G418细胞培养液培养两周。将筛选出来的细胞有限稀释至96孔细胞培养板,筛选出稳定表达Ta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提取并纯化细胞株的DNA和总RNA,通过PCR扩增tat基因,通过RT-q PCR扩增tat m RNA以确定所选单克隆细胞中的tat整合并转录。(2)表达Tat蛋白细胞株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对每个单克隆细胞株设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细胞总RNA,构建c DNA文库,高通量测序,评估下机后的原始序列,将质量合格的序列比对到Ensembl数据库。采用RSe QC软件计算基因的表达量,使用DESeq2软件确定同一个基因在两个不同样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并将差异表达基因比对到功能数据库进行注释。将差异表达基因比对到HERVd数据库,找到Tat调节的HERV基因,比较两种亚型Tat激活的HERV基因,还对部分感兴趣的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学验证。结果:两个HIV-1亚型的Tat蛋白均得到一株生长良好、细胞发光值为对照细胞的100倍以上的单克隆细胞株,并验证了稳定表达Ta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有tat基因的整合和转录。每个进行RNA测序的细胞样本均获得6.5G以上的数据,Q30均在90%以上,B亚型Tat蛋白调节54个HERV基因转录,其中30个上调、24个下调,大部分为LTR,仅8个有中间开放阅读框。CRF01_AE亚型调节58个HERV基因转录,其中38个上调、20个下调,大部分为LTR,仅8个有中间开放阅读框。B亚型与CRF01_AE亚型Tat均调节的有13个HERV。Tat蛋白与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通讯、免疫性疾病、癌症、信号转导、感染性疾病、染色体结构、转录、细胞迁移、细胞应激反应等功能相关。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Tat与细胞生长相关,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证明Tat蛋白表达不能促进TZM-bl细胞的生长。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IV-1B和CRF01_AE亚型的Tat蛋白细胞株,鉴定了Tat蛋白调节的HERV基因,大部分为LTR。Tat调节的基因主要与细胞生长和凋亡、信号转导、转录、细胞迁移、细胞应激反应等功能相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8)
井敏敏,司徒健文,陶瑞,范欣,井申荣[4](2018)在《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囊膜蛋白Syncytin互作蛋白质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与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囊膜蛋白syncytin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首先分别构建诱饵质粒Syncytin-pKT25与基因组文库质粒,然后共转入报告菌株DHM1感受态细胞中,并采用抗性筛选得到含有互作蛋白质的菌株。结果发现,筛选到一条包括31个氨基酸的短肽。进一步通过回复杂交和Co-IP验证,确定筛选到的蛋白质与syncytin是否具有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条与syncytin具有相互作用的氨基酸短肽SJ-1。(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裴志超,韩婧婉,王晓林,李天一,李林[5](2018)在《我国3个主要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113和K115基因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 K113和K115基因在我国不同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与HIV感染和复制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我国广西、云南、四川和河南HIV感染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及核酸电泳检测,判断样本基因组中HERV-K113、HERV-K115基因插入状况。采用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HERV-K113、HERV-K115基因在不同民族、地区HIV感染者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收集我国汉、彝、壮族3个民族共504份HIV感染者血液样本(汉族238例,彝族175例,壮族91例),基因组中HERV-K113和HERV-K115插入率分别为30. 0%和4. 8%;不同民族HERV-K113插入率分别为39. 6%(壮族)、30. 3%(汉族)和24. 6%(彝族); HERV-K115插入率分别为7. 7%(壮族)、5. 0%(汉族)和2. 9%(彝族)。HERV-K113在不同民族的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P <0. 05)。结论首次阐明HERV-K113、HERV-K115基因在我国不同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的频率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与HIV感染及疾病进程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冯敏,王雄,任菲菲,张楠,周耀红[6](2018)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家蚕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特征揭示其囊膜基因的亲缘关系及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es,ERVs)是永久定植在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片段。它们可能在宿主基因组内发挥重要功能。已经有一些昆虫ERVs被鉴定出来,并被证明具有传染性。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家蚕ERVs的相关信息。本研究中,我们在家蚕的基因组中系统地鉴定出256个家蚕ERVs。家蚕ERVs在家蚕各染色体中分布相对平均。所有的家蚕ERVs都属于年轻的ERVs,插入基因组的时间预估不超过1千万年。所有的家蚕ERVs中鉴定出7个具有囊膜基因的家蚕ERVs。这些家蚕ERVs的囊膜基因与I型和II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囊膜蛋白编码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远。然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Orf133基因却与家蚕ERVs的囊膜基因位于一个进化分支上。此外,7个具有囊膜基因的家蚕ERVs中只有BmE RV-21的囊膜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与II型杆状病毒类似的弗林蛋白水解酶位点和融合肽段。进一步检测发现,生物信息学鉴定的家蚕ERVs的囊膜基因在家蚕中肠和脂肪体中都存在,并且有表达。这个结果暗示家蚕ERVs可能在宿主生物学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1)
孙伟峰,王贞,梁静泊,刘海坤,马誉芸[7](2018)在《疑似A型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致肿瘤病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月,河北某猪场57日龄左右仔猪群出现批量死亡,个别表现神经症状。猪场曾进行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及沙门菌的常规疫苗免疫。在病死仔猪剖检过程中,发现1头仔猪的胸、腹腔内,尤其是肾脏、脊柱两侧,布满了大量、大小不等的白色肿瘤结节。该仔猪肺脏、肾脏、腹股沟淋巴结中PRRSV、CSFV、PRV等病原的核酸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杨理凯,郭苗苗,杜伟立,尹亚军,王令[8](2018)在《略阳乌鸡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鉴定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等以多种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稳定存在鸡染色体中,其致病性低或无致病性,但是内源性病毒的基因表达降低了鸡抵抗外源病毒感染的能力。本研究以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PCR鉴定鸡基因组中禽内源性病毒EAV-HP和禽白血病病毒E亚群(ALV-E),分析ALV-E的env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0只略阳乌鸡的基因组中均携带EAV-HP病毒序列,其中28只携带ALV-E序列。通过MEGA和NETWORK软件对ALV-E的gp85基因分析表明,略阳乌鸡与江苏绿壳蛋鸡聚在同一分支,两者同源性高达99.1%。此研究也为后续略阳乌鸡遗传背景分析和选育抗病毒感染优良品种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8期)
许晓雨[9](2018)在《脊椎动物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多样性和进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逆转录病毒是一类仅感染脊椎动物的单链RNA病毒,在人类和动物中可以引发多种疾病。逆转录病毒的复制需要将单链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逆转录病毒通常感染宿主体细胞,但偶尔也会感染宿主生殖细胞。当逆转录病毒感染宿主生殖细胞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即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便会作为宿主基因组的一部分开始从亲代到子代的垂直遗传。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记录了过去发生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为研究逆转录病毒的远古史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化石”。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和鸟类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而目前对其他脊椎动物基因组中内源逆转录病毒的多样性所知甚少。本研究使用一种基于同源序列识别结合系统发生分析的方法在92种低等脊椎动物(72种鱼类、4种两栖类和16种爬行类)基因组中系统地挖掘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本研究共发现8075条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并重建出452条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全基因组或部分基因组序列。本研究通过对新发现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以及其它具有代表性的逆转录病毒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发现逆转录病毒可分为五大支系,为逆转录病毒的分类和宿主范围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研究跨宿主传播和与宿主共进化这两种模式在逆转录病毒宏进化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进行了宿主和病毒系统发生关系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了泡沫病毒与其辐鳍鱼纲宿主共进化外,绝大多数逆转录病毒支系在低等脊椎动物中进行了频繁的跨宿主传播。本研究还发现逆转录病毒发生了多次独立的水陆之间传播事件,说明水陆界面对于逆转录病毒传播而言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屏障。本研究对低等脊椎基因组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分析,扩展了我们对逆转录病毒系统发生多样性的理解,对全面理解逆转录病毒分类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4-20)
房琳琳[10](2017)在《猪仔为人类供应器官希望大增》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8月13日电 (房琳琳)11日,《科学》《科学美国人》《新科学家》等多家外媒同时报道了一项重要生物学成果:美国、中国和丹麦研究人员联合研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去除了猪基因中的威胁性病毒,成功解决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最重要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08-14)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是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的、可以稳定遗传的病毒基因组,能够在宿主体内表达和复制,调节插入位点附近的基因表达,以及抑制同源病毒的感染。从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基因组中确定了3 962个全长ERV拷贝,其中4个具有完整的结构,72个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554个含有gag、pol或env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域。根据逆转录酶序列的相似性,确定了7个ERV家族,并依据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对家族进行了命名。其中,AruERV-L包含122个ERV拷贝,为拷贝数最多的家族。7个ERV家族的年龄分布在0~12百万年,其中AruERV-K1是最年轻的家族,其约86%的拷贝年龄在1百万年以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李旭航,朱帆.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W家族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J].微生物与感染.2019
[2].郑帅,周闯,范振鑫,李静,岳碧松.四川山鹧鸪基因组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分析[J].四川动物.2019
[3].裴志超.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族(HERV-K)在我国HIV感染者中的分布、表达及激活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4].井敏敏,司徒健文,陶瑞,范欣,井申荣.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囊膜蛋白Syncytin互作蛋白质筛选[J].生命科学研究.2018
[5].裴志超,韩婧婉,王晓林,李天一,李林.我国3个主要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113和K115基因分布研究[J].军事医学.2018
[6].冯敏,王雄,任菲菲,张楠,周耀红.全基因组范围内家蚕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特征揭示其囊膜基因的亲缘关系及其活性[C].中国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孙伟峰,王贞,梁静泊,刘海坤,马誉芸.疑似A型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致肿瘤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8
[8].杨理凯,郭苗苗,杜伟立,尹亚军,王令.略阳乌鸡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鉴定及表达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9].许晓雨.脊椎动物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多样性和进化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10].房琳琳.猪仔为人类供应器官希望大增[N].科技日报.2017
标签: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HERV-W; Syncytin-1;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