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论文-施仁娟

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论文-施仁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语教材,称赞语主题,应答语策略,中国文化

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施仁娟[1](2017)在《初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的“称赞—应答”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内广泛使用的叁套汉语口语系列教材为样本,考察初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称赞—应答"言语行为的设计与编写,发现:称赞语主题涉及最多的是才华技能,最少的是身材外貌,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重才轻色";称赞应答语多采用否定策略,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谦虚谨慎"。通过分析教材,建议从"称赞语应兼顾典型性和独特性,应包含一定的文化色彩","应答语的选择可因人而异、与时俱进","同一主题的言语行为应螺旋式上升编排"和"提供必要的元语用信息"等方面提高"称赞—应答"言语行为编写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李霞[2](2011)在《汉语中虚假称赞言语行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称赞言语行为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传统的言语行为理论并没有对这一虚假言语行为进行解释。因此本文就这一现象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分析了虚假称赞言语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其语用原则和语用功能。(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1年18期)

陈雪娇[3](2011)在《《红楼梦》中的汉语称赞言语行为及其应答的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赞言语行为是语言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它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及和听话人有关的事情的一种积极认可和评价,通常用来加强对话者之前的关系和社会团结。目前,称赞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以英语为基础的,对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的研究则非常少。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至今很多人仍以汉语作为母语。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和英语国家有很多不同,其称赞言语行为的使用也必然体现这些不同点。因此,对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为基础,对汉语称赞言语行为及其应答做了详细的研究。重点研究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的实现形式、称赞话题、应答方式等。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社会因素对汉语称赞言语行为及其应答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提出了四个研究问题: (1)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的实现形式是什么?(2)称赞的话题是什么?(3)称赞言语行为的应答方式是什么?(4)影响称赞言语言语行为及其应答的社会因素有哪些?本文主要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从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搜集到语料进行了分析。本文一共搜集到了380条有效语料,并根据研究问题使用统计归纳的方法对这些语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汉语称赞言语共有十种常用的句法结构,其中常用的结构有“(ADV)(NP)NP (ADV) ADJ.”、“(ADV)(PRO/NP ) (ADV) (Neg)是(is)(ADV)(ADJ) NP.”、“(PRO/ NP) (ADV) ADJ NP.”。大部分汉语称赞语是用形容词来表达的,同时一些副词、动词、名词、习语也能表达称赞意义。在汉语称赞语中,“好”和“是”是最常用来表达称赞的形容词和副词。汉语称赞语的话题主要有外貌、所有物、性格和能力。其中,性格和能力是最常用的称赞话题。汉语称赞语的应答主要可以分为不回应、同意和不同意叁个大方面。不回应是其中最常用的应答策略,但在其他两种回应策略下,还包括十二种具体的应答方式。在这十二种应答方式里,评论接受、回应称赞、解释称赞、限定称赞和弱化称赞是最常用的回应方式。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叁种社会因素会影响称赞语及其应答的使用。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称赞语的使用、话题的选择及应答方式上都存在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使用称赞语的频率更高。在不同年龄阶段,年轻人在称赞语的使用及其回应上都表现的更为积极。社会地位对称赞语及其应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独特的称赞语使用及其应答方式。(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刘梅[4](2011)在《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言语交际形式,是运用频率较高的礼貌言语行为,是说话人对他人,尤指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双方认可的优势,如才能成就、人品性格、外貌以所有物及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积极评价的言语行为。作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交际手段,称赞语越来越受到语言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对称赞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称赞言语行为上,针对其他语种的称赞言语行为的研究并不多,对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的研究更是有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学习汉语。作为汉语的主要部分,称赞语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五四以后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作品中的称赞语,从话题分布、言语模式、应答方式、影响因素、社会功能五个方面对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话题分布方面,汉语称赞言语行为主要有四类:能力成就、人品性格、外貌、所有物,其中前两种是汉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改变,汉语称赞言语行为中的一些话题也在逐渐的变化,如以胖为话题的称赞在被以瘦为话题的称赞所代替。在言语模式方面,汉语称赞言语行为与英语称赞言语行为一样都呈现出程式化的特征,但汉语称赞言语行为有其特有的模式,即:引起注意、提及优点和辅助话语。在回应方式方面,汉语称赞言语行为主要有四种回应方式:转移型、否定型、默认型、接受型。其中以前两种为主,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接受型也正在汉语中逐渐流行。在影响因素方面,影响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称赞者与被称赞者的相对地位差异和关系亲疏、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其中性别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社会功能方面,汉语称赞言语行为与英语称赞言语行为相似主要有欣赏、寒暄、起始谈话、致谢、祝贺、鼓励、奉承的功能,此外,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还有其独特之处,即间接提醒他人、讽刺挖苦对方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陈亭伊[5](2008)在《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赞语是一种运用频率较高的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者对听者外貌、良好素质、成就及所有物等显性或隐性的赞美,被称作社会的“润滑剂”。称赞及其应答行为看似简单,实则涉及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值得研究。然而目前对称赞语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英语称赞语上,针对其他语种的研究不多,对汉语称赞语的研究尤其有限。因此,本文旨在从汉文化角度对称赞这一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希望对跨文化交际工作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非母语汉语学习者能有一定帮助。本文通过利用国内外对称赞语及其答语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框架,主要搜集整理来自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称赞语,并以自然观察法所得数据为佐料,具体从语义载体、句法模式、话题分布、社会功能、应答策略五个方面对汉语中称赞这一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以总结其特征,并揭露隐藏在这一言语行为之下潜在的社会文化价值因素。结果表明:虽然汉语称赞语在词汇及句法层面上也具有程式化倾向,但在语义用词上丰富宽泛得多,除了形容词,还体现于较高频率副词、名词及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习语及修辞现象的使用;在句法上,汉语称赞语中更多隐性称赞语的使用使得句法结构也较为新颖富于变化;话题分布大都集中在性格、成就能力、外貌、所有物四个方面,其中一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话题尤其值得注意,比如仁爱、忠孝、尊老念旧思想等;汉语称赞语主要用以增加和巩固言者与听者之间团结一致关系,可以和其他言语行为共同使用以帮助其得以实现,如问候、致谢、祝贺、鼓励、安慰、软化批评等,另一具有负面意义的功能是言者希望借此得到听者的优待,称赞在此表现为阿谀奉承;在谦逊原则影响下中国人在回应称赞时更倾向于自我毁誉及否定拒绝。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目的、意义、研究数据及方法,回顾相关理论及文献,并鸟瞰全文结构。第二章至第四章从上述五个方面详细分析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特征。第五章讨论隐藏在汉语称赞语下的深层社会文化因素。最后一章总结主要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试探性意见,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研究给出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05-01)

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虚假称赞言语行为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传统的言语行为理论并没有对这一虚假言语行为进行解释。因此本文就这一现象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分析了虚假称赞言语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其语用原则和语用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施仁娟.初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的“称赞—应答”言语行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李霞.汉语中虚假称赞言语行为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1

[3].陈雪娇.《红楼梦》中的汉语称赞言语行为及其应答的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刘梅.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5].陈亭伊.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

标签:;  ;  ;  ;  

汉语称赞言语行为论文-施仁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