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意愿论文-李勇辉,刘南南,李小琴

农地流转意愿论文-李勇辉,刘南南,李小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地流转意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地流转,居住选择,农民工市民化

农地流转意愿论文文献综述

李勇辉,刘南南,李小琴[1](2019)在《农地流转、住房选择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296个城市的城市特征数据,通过Biprobit模型和IV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同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总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分解。结果显示:①农地流转能显着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②对于全样本农民工,农地流转推动了农民工住房由非正规住房向市场整租房、自有住房过渡,进而提高了其市民化意愿,加速其市民化进程;对于农地流转农民工,农地流转租金的提高能推动农民工住房由非正规住房向自有住房过渡,提升其市民化能力,进而增强其市民化意愿;③从边际效应看,提高农地流转租金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边际效应远小于农地流转的边际效应,表明现阶段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整体偏低,相较于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来推动其市民化进程,农地流转更多起到为农民工与农村、农业解绑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11期)

李军,聂建亮[2](2019)在《养老依赖、生命周期与农地流转——对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流转实现的关键在于转出方的转出意愿,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研究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对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关注了农地养老依赖以及个体生命周期对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方面基于对农地养老的依赖,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受到了抑制,但另一方面基于生命周期的约束,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却逐渐提高。对农地养老功能的依赖是影响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根本原因,农村老人对农地养老的依赖程度与其转出农地的意愿呈反比;而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老人年龄的增长,其转出农地的意愿逐渐增加。另外,生命周期对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很大程度依赖于其对农地养老依赖的消减。(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荣文祺,吕晓[3](2018)在《农户分化与政策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决策机制的影响——以山东省五莲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农户分化的视角探究影响农地流转意愿及其行为决策机制的不同作用因子,为科学认知农户层面的农地流转机理和提高土地政策实施绩效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161份有效农户调查问卷数据,综合运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Pearson相关显着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农户分化、土地政策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职业多样化、农户阶层分化是影响农地流转意愿与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2)农户认知、家庭特征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具有显着影响,其中农户的政策认知程度与意愿的相关性最为显着;家庭特征中的受教育程度对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最大。(3)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尚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服务平台。据此提出,农地流转需重视农民阶层分化的现实影响,同时要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加强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与服务引导职能,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本文来源于《土地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素素[4](2018)在《农地流转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意愿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京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以推—拉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体特征层面、农业生产层面、农地流转层面选取14个分析指标,分析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的意愿.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性别、年龄、家庭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学龄孩子、农地流转期限、农地流转收益、农地流转稳定性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的意愿有显着影响.建议提高农户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意愿.(本文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蔡亮[5](2018)在《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目前,全国整省推进此项工作的省份已达28个。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利于明晰农地产权,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叁权分置”也有着重要意义。福清市于2014年7月开始试点推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属于福建省内较早实施试点工作的县市,确权成效显着,鉴于福清市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较早、进展顺利,故选取福清市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依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地流转、农地流转意愿和产权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理论基础,主要从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两方面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机制,继而为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选取了 Logistic模型,在Stata12.0中对福清市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研究区域概况,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包括农户个人基本特征、农地确权基本情况、农地流转基本权利,分析了模型回归结果。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农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利于提高农地价值、有利于减少农地矛盾、有利于降低农地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二是经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了农地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村里有农地确权政策宣传、发生过农地确权、有农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重要性感知、农地确权是为了保护谁的利益,这些因素都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产生了影响;同时明确了被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及年龄、以及有过土地矛盾也影响着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叁是在我国在经济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影响农民农地流转的因素也在发生改变,如主要职业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程度显着下降,而且,虽然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对实际的流转行为会产生较强的导向性和影响力,但也存在着流转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政策解读,正确引导确权舆论;二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叁是妥善解决农地流转纠纷,优化农地流转环境;四是引导农地流转对象多元化,培育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五是切实落实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巩固工作成果。(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9-01)

钟涨宝,胡梦琪[6](2018)在《农户农地所有权认知及其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基于湖北两县483个样本农户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是农地流转市场潜在需求与供给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湖北两县483个样本农户的实证数据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1)整体上农户的转入意愿较低,转出意愿较高,且因地区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2)农户农地所有权认知仍倾向于"国家化",只有12.4%的农户能正确认识到"农地归农民集体所有";(3)认为农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的农户更愿意转入农地且更不愿意转出农地,我们应对这部分愿意种地、作为内生型农业经营大户的潜在培养对象的农户予以重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因地制宜地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创新农地产权相关制度宣传方式、完善农地集体产权制度,并鼓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已有成功案例发展集体经济,以发挥产权清晰的最大效用。(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蒲实,袁威[7](2018)在《政府信任对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流转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分析4省10县36村的调查问卷发现,在农户做出农地流转决策行为中,乡镇基层政府的引导成为重要变量之一,且政府信任越高,农户流转出土地的可能性越大。其影响机制主要来自于叁大矛盾,即政府土地流转动力高与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弱之间的矛盾;流转后征地赔偿争议中因经营者获得赔偿造成农户的心理落差与其渴望无争议获得全部土地赔偿的矛盾;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等服务不足造成流入方与流出方目标农地差异的矛盾。(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吕良[8](2018)在《农地确权的制度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以来,国家通过颁布确权政策①、选择试点县等方式逐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自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农户可以通过转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并鼓励以集体形式进行农地确权登记,来维护地权后,各地农村农地确权工作逐渐提上日程。农地确权后,若土地到户,承包关系长期不变,不再按照人口的变动调整土地,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农地的基本保障性功能,并为更大规模的农地承包与经营流转创造政策上的空间。确权登记再颁证,从法律上看,肯定了农户的经营承包权利,有利于避免农地权属问题争议,减少农地流转中的不利因素。正是由于认识到农地确权的积极意义,各地区也在政策倡导下大力推进农地确权工作。2014年山东、安徽、四川等叁省的若干县成为农地确权整体试点县。2016年试点增加,总量达22个。随着农地确权工作的广泛开展,全国农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加,达到约4.43亿亩,农地确权成为一次重大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随着农地确权工作的逐步深入,农地确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农地确权政策本身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民权利、促进农地流转,但结合现实情况与既往研究可知:影响农民农地流转意愿的有可能并不是确权政策本身好与坏,而往往是农民对农地确权的认可程度、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程度、农民对农地确权政策的满意程度,这叁者可以直接影响确权后,农民的流转意愿。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农地确权政策发挥的效果因地而异。另外,对于农地流转意愿来说,有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两个方面,而学界大多数的的研究并没有对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进行严格的区分。本文尝试借助产权理论,以农民对农地确权的认可程度、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程度、农民对农地确权政策的满意程度为自变量,从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两个方面入手,依托spss23.0分析软件,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分别考察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本文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农民对农地确权的认可程度越高,农民转入农地的意愿越强烈;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程度越好,农民转入农地的意愿越强烈;农民对农地确权政策的满意程度越高,农民转入农地的意愿越强烈;而从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来看,叁个自变量与农地转出意愿没有统计相关。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囿于调研条件限制,无法对调研地点进行后续回访:另外,本研究的结论只适用于农地确权样本县——山东夏津县,缺少对其他农地确权地点的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石玲玲[9](2018)在《农地流转市场异质性、认知与选择意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农地双重功能及农地依赖的前提下修正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并基于全国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未流转户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并不是单一的同质市场,禀赋、收益预期及交易费用认知的不同,影响农户对不同对象的选择,只有赋予农户土地财产权,使之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获得增值,才能有效弱化其对生产经营所得的依赖,继而才可以兼顾农户收入,保护农户土地权益以及促进农地流转等政策目标。(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8年04期)

谢文海[10](2018)在《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健全的现代化。在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下,农地流转是解决农地生产经营分散化、细碎化、闲置化等问题,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方式。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农户自愿参与农地流出的积极性低,实际参与流转的农地数量较小,农户农地流出对象选择上并未向专业化经营机构或种植大户倾斜。农地流转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农民权益、乡村稳定和发展。本文在相关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户主个体因素、农户家庭禀赋、农地制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心理等出发,利用粤东西北地区农户的抽样数据,结合广西两个典型村庄的农地流转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根本在于流转收益与农地权益安全保障的平衡。按农地流入主体的不同,影响家庭小农户流入农地根本在于农产品生产是否满足家庭自给及留守劳动力变现,而影响农业经营主体流入农地的主要因素是农地流入总成本和农地制度的政策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在促进农地流出方面,要加强农村农地的用途监管;规范农地流转程序;提高村委会的服务村民意识;创新农户农地流转担保机制;探索新型农地流转模式等。促进农地流入方面,对于家庭小农户要做好农户农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加强农户对农地生态保护意识;农户农业生产支持政策投放精准化等。对新农业经营主体要搭建公平高效的农地流转沟通平台;做好产业规划,形成乡村特色农业产业;以农业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等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期刊2018-04-01)

农地流转意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地流转实现的关键在于转出方的转出意愿,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研究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对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关注了农地养老依赖以及个体生命周期对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方面基于对农地养老的依赖,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受到了抑制,但另一方面基于生命周期的约束,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却逐渐提高。对农地养老功能的依赖是影响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根本原因,农村老人对农地养老的依赖程度与其转出农地的意愿呈反比;而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老人年龄的增长,其转出农地的意愿逐渐增加。另外,生命周期对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很大程度依赖于其对农地养老依赖的消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地流转意愿论文参考文献

[1].李勇辉,刘南南,李小琴.农地流转、住房选择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J].经济地理.2019

[2].李军,聂建亮.养老依赖、生命周期与农地流转——对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荣文祺,吕晓.农户分化与政策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决策机制的影响——以山东省五莲县为例[J].土地经济研究.2018

[4].王素素.农地流转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意愿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农业科学研究.2018

[5].蔡亮.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6].钟涨宝,胡梦琪.农户农地所有权认知及其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基于湖北两县483个样本农户的实证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7].蒲实,袁威.政府信任对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

[8].吕良.农地确权的制度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9].石玲玲.农地流转市场异质性、认知与选择意愿[J].农村经济.2018

[10].谢文海.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8

标签:;  ;  ;  ;  

农地流转意愿论文-李勇辉,刘南南,李小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