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吹布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炼钢,底吹,矩形布置宽长比,搅拌
底吹布置论文文献综述
于会香,潘明,李姣,王新华[1](2018)在《转炉四支底吹元件单节圆矩形布置宽长比对熔池搅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00t转炉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四支底吹元件单节圆矩形布置情况下转炉内的钢液流动,研究了矩形布置L2/L1 (宽度/长度)对熔池搅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2/L1=1时,相邻两个底吹元件间距较大,流股间的中心环流发展充分,相应地,熔池被分为4个大致相同的小回流区;随着L2/L1减小,沿L2方向的底吹元件间距变小,两个流股在上升过程中汇合,流股间中心环流减小直至消失,熔池逐渐变为两个较大的回流区。随矩形布置L2/L1的减小,熔池低速区比例逐渐降低,混匀时间和死区比例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从利于熔池搅拌的角度来讲,应尽量减少小回流区的数目,同时降低钢液流动碰撞导致的较大的能量耗散;综合分析熔池速度分布、混匀时间、死区和低速区比例等,对于本研究条件,L2/L1在0.414左右时熔池搅拌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5-17)
孟群[2](2017)在《纯氧底吹转炉风口布置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普通顶吹转炉相比,纯氧底吹转炉由于底吹气体的流量大,通过改变风口布置,可使熔池流动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在本研究中,通过利用实际设备1/15的水模型试验,测定了熔池振荡的振幅及振荡数,并建立了熔池振荡模型。基于水模型试验结果,改变实际Q-BOP的风口布置,(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7-03-21)
曾昆,唐利民,金明,张华,陶进[3](2015)在《湘钢135t钢包底吹氩透气砖布置位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湘钢135 t钢包由于底吹氩造成的侵蚀较快的问题,在砖布置位置原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透气砖布置位置优化方案(方案二和方案叁)。建立了钢包底吹氩工艺的叁维非稳态数学模型,研究了透气砖布置位置对钢液流场、钢液混匀时间以及钢液对钢包壁面切应力的影响,并进行了工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透气砖布置位置的调整对钢液流场影响不大,原方案的钢液混匀时间略短些;2)方案叁中钢液对钢包壁面切应力最小,切应力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原方案的1/2和1/4;3)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各方案中钢液混匀效果基本相同,但方案叁的钢包侵蚀速率最小,包龄由原来的41.0次提高到46.5次。(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5年04期)
陈序,包燕平,林路[4](2013)在《150t钢包底吹氩喷嘴布置优化的水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厂150 t底吹氩钢包于0.2R圆周上成90°布置的双孔吹氩,钢水成分和温度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进行了几何相似比1:4,双孔吹氩位置0.2~0.8 R,夹角45°~180°。吹气量54.6~491.4 L/h(相当于150 t钢包吹气量50~450 L/min)的水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方案为双孔半径0.6 R圆周,夹角180°,每孔流量382.2 L/h(相当于150 t钢包350 L/min),混匀时间比原钢包的喷嘴布置减少28.6%。(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3年06期)
朱万军,区铁,齐江华,杨成威,彭着刚[5](2013)在《150t钢包底吹布置优化水模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相似原理,按照相似比1∶4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150 t钢包建立了水力模型,通过水模试验考察了吹氩孔位置、角度以及吹氩流量变化对钢包混匀时间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底吹布置条件下钢包流场变化情况。水模试验结果表明,原型方案中,最佳吹气流量为0.64 m3/h;0.65R-90°为底吹透气喷嘴最佳布置方式;底吹喷嘴布置不仅要考虑低吹气流量下的混匀效果,而且要考虑到气体对钢包内壁的冲刷作用。(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3年05期)
闫红杰,刘方侃,张振扬,高强,刘柳[6](2012)在《氧枪布置方式对底吹熔池熔炼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LUENT软件,分别选择kε系列湍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底吹熔池熔炼炉内的高温熔体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并且依据相似原理,通过水模型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综合评价发现Realizable kε模型的计算精度最高。选用Realizable kε模型,对氧枪布置方式及直径对底吹熔池熔炼过程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氧枪倾角有利于底吹熔池熔炼过程的进行,当单排氧枪倾角在17°~22°之间时,熔池各指标均处于较好的水平;相对于现场工况,双排氧枪倾角分别为12°和22°时,熔池的搅拌效果显着增强;当氧枪倾角为20°时,其有效搅拌区直径为1.475 m,对应的合理氧枪间距为0.98~1.23m;适当减小氧枪直径可以有效提高熔池气含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幸伟,倪红卫,沈巧珍,张华,何环宇[7](2007)在《130t钢包底吹氩喷嘴布置模式优化的水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的130 t钢包水力学模型,用电导法测定了单喷嘴、双喷嘴垂直分布和对称分布时不同供气量下钢水混匀时间。结果表明,双喷嘴喷吹的混匀时间较单喷嘴的混匀时间短,搅拌效果优于单喷嘴。单喷嘴底吹氩,喷嘴距钢包底部中心0.55R(钢包底半径)时混匀时间最短;双喷嘴间距由0.40R增至0.70R时混匀时间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07年04期)
钟晓丹,王楠,邹宗树,姚永宽,耿建林[8](2006)在《LF双孔底吹优化布置的水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内某钢厂150 t LF为原型,通过水模型实验,对钢包原吹氩位置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双孔底吹不同底透气砖布置条件下钢包内的搅拌混合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厂LF较佳底吹气搅拌位置及吹氩制度,并考察了有顶渣情况下的液面隆起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梁云,蔡志鹏,钱占民,魏伟胜,马恩祥[9](1986)在《氧气底吹连续炼铅模型实验研究——Ⅱ——隔墙的合理布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湍流扩散模型研究了氧气底吹连续炼铅 QSL 炉中的隔墙位置,底吹气体流量精矿, 流量及隔墙洞口面积对混匀时间。停留时间及 Peclet 返混准数的影响。试验表明;目前的 QSL 炉中,由于还原段中渣—铝分离需要较长的沉降时间,造成精矿,在氧化段停留时间过长,因此大大限制了氧化段的生产能力。而且氧化段中存在较大的死区。因此,在保证隔墙不受到氧气射流直接冲击条件下,应把隔墙向前布置,这将加强氧化段的混合,减少精矿在氧化段的停留时间或是把氧化段,还原段与沉降段分开,在还原段后设置一个沉降槽,这不仅缩短了整个炉子的长度,还可大大提高氧化段和还原段的生产能力,也有利于渣—铅分离.(本文来源于《化工冶金》期刊1986年01期)
蔡志鹏,梁云,钱占民,马恩祥,魏伟胜[10](1985)在《底吹氧气连续炼铅模型实验研究(一)底吹枪距与隔墙的合理布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氧气底吹连续炼铅过程中底吹喷枪的合理布置及隔墙位置的选择进行了模型实验研究。整个试验过程实现了用微机控制采样及数据处理、作图等实时处理。用 Navier-Stokes 方程及相似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提出了枪距布置合理指数 S/W 与修正的 F'r 准数和几何相似准数 H/D 及 W/D 的函数关系式。按此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得出准数方程如下S/W=26.224(W/D_0)~(-0.629)·(F'r)~(0.122)·(H/D)~(0.523)为了证实上述关系式是否可用,又用 DI SA 热膜探针测定了熔池二维流场,将测得的搅拌范围边界曲线延长至液面可得到搅拌直径 S,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比较一致。测定了 RTD 曲线并用湍流扩散模型研究了隔墙的合理位置。根据本研究对该过程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化工冶金》期刊1985年04期)
底吹布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普通顶吹转炉相比,纯氧底吹转炉由于底吹气体的流量大,通过改变风口布置,可使熔池流动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在本研究中,通过利用实际设备1/15的水模型试验,测定了熔池振荡的振幅及振荡数,并建立了熔池振荡模型。基于水模型试验结果,改变实际Q-BOP的风口布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吹布置论文参考文献
[1].于会香,潘明,李姣,王新华.转炉四支底吹元件单节圆矩形布置宽长比对熔池搅拌的影响[C].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论文摘要集.2018
[2].孟群.纯氧底吹转炉风口布置的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17
[3].曾昆,唐利民,金明,张华,陶进.湘钢135t钢包底吹氩透气砖布置位置优化研究[J].耐火材料.2015
[4].陈序,包燕平,林路.150t钢包底吹氩喷嘴布置优化的水模型研究[J].特殊钢.2013
[5].朱万军,区铁,齐江华,杨成威,彭着刚.150t钢包底吹布置优化水模试验研究[J].炼钢.2013
[6].闫红杰,刘方侃,张振扬,高强,刘柳.氧枪布置方式对底吹熔池熔炼过程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
[7].幸伟,倪红卫,沈巧珍,张华,何环宇.130t钢包底吹氩喷嘴布置模式优化的水模型试验[J].特殊钢.2007
[8].钟晓丹,王楠,邹宗树,姚永宽,耿建林.LF双孔底吹优化布置的水模型研究[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6
[9].梁云,蔡志鹏,钱占民,魏伟胜,马恩祥.氧气底吹连续炼铅模型实验研究——Ⅱ——隔墙的合理布置[J].化工冶金.1986
[10].蔡志鹏,梁云,钱占民,马恩祥,魏伟胜.底吹氧气连续炼铅模型实验研究(一)底吹枪距与隔墙的合理布置[J].化工冶金.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