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作荷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石力学,锚杆,拉拔试验,极限拉拔力
工作荷载论文文献综述
李福海,贾毅,胡丁涵,汪波,陈思银[1](2018)在《工作荷载和高地温环境下锚杆极限拉拔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工程环境中高地温导致锚杆支护结构锚固性能劣化和结构损伤的现象,研究工作荷载和高温同时作用下对其极限拉拔力的影响。基于力学相似原理设计并制作了3组共9个锚杆试件,通过室内逐级加载拉拔试验,得到试件在不同工作荷载和养护温度作用下,锚杆的极限拉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荷载越大养护温度越高的试件其裂缝数量最多且宽度最宽;所有锚杆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大致相同并且都存在弹性、屈服、塑性强化和拔出破坏4个阶段,曲线呈现叁折线特征;当试件的工作荷载一定时,试件的极限拉拔力随养护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规律;当试件的养护温度一定时,试件的极限拉拔力随工作荷载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成龙,刘汉龙,孔纲强,吴迪[2](2016)在《工作荷载下温度循环对桩基变形与应力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针对工作荷载下温度循环对桩基承载力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对饱和砂土中工作荷载下桩体在多次冷热循环作用时的承载特性和传热特性进行研究,测得温度循环作用下桩体和桩周土体温度、桩周水平土压力、桩体应变以及桩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施加温度循环作用后桩体及桩周土体温度变化不大,桩周水平土压力也能基本恢复到初值,但在桩体内部则会产生较少残余应变,桩顶下沉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累积,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S1期)
刘啸奔,张宏,夏梦莹,许葵,陈严飞[3](2015)在《基于接触单元的埋地弯头工作荷载下的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埋地弯头是长输管道常见的结构形式,易在外载作用下发生失效。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使用壳单元模拟管道,实体单元模拟土壤,接触单元模拟管土相互作用,建立了工作荷载作用下弯头受力分析的数值计算模型。对比计算了管径、壁厚、弯头曲率半径、弯头夹角、管土摩擦因数、土壤弹性模量不同特性参数下的管道应力,给出了管道峰值应力的变化规律:管径越大,弯头应力越大。结构上可以通过增加壁厚,增加弯头曲率半径与弯头夹角等方法减小弯头应力,而夯实弯头处的土壤也能够起到降低弯头应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5年10期)
梁腾飞,冯剑锋,卞德存,闫东,李义[4](2015)在《基于盒维数的锚杆工作荷载无损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锚杆工作荷载,应用了分形理论中的盒维数方法。根据一维杆波动理论,在锚杆外露端头安装一个自激式加速度传感器,利用锚杆无损检测加载试验台分级加载、检测标定测得锚杆-围岩相互作用体系在激发荷载作用下的速度响应,计算其加速度响应曲线的盒维数,拟合得出荷载-盒维数曲线,直观地判断锚杆工作荷载和锚固质量。(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赵文成,李义,高国付[5](2014)在《锚杆工作荷载与巷道围岩变形相关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锚杆支护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锚杆工作荷载评估巷道围岩稳定性的设想。采用物理相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分析了承载条件下巷道周边围岩变形特征;揭示了在巷道加载破坏过程中,锚杆工作荷载随巷道围岩变形位移的演化规律;重点研究了在巷道变形、失稳、破坏各阶段中锚杆工作荷载与围岩表面位移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其对应关系。利用这一对应关系,通过锚杆工作荷载的无损检测实现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判断和评估,为现场实时分析和评价巷道围岩稳定性及其支护结构的合理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01期)
郭传军[6](2013)在《锚杆工作荷载与巷道围岩变形相关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们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都是采用锚杆支护的方法,来提高巷道围岩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障了矿产生产的安全。因此,对锚杆工作荷载与巷道围岩结构形变相关性进行实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锚杆和围岩结构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出发,来对巷道围岩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形量和锚杆工作荷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巷道围岩强度和位移时间的进行讨论,从而保证巷道围岩结构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3年10期)
万新通[7](2011)在《基于锚杆组群工作荷载无损检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锚杆支护相对于棚式支护是一种主动支护方式,可节约大量的钢材,从而降低了支护成本和工作量,它的优越性是其他支护方式无可比拟的,所以锚杆支护在采矿、水利、隧道等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对于锚杆支护巷道或硐室围岩的稳定性也受到越来越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稳定性的判定和预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按照固体力学中的静力学的研究方法,把围岩的变形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巷道围岩稳定都受到开采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和围岩大范围的移动和破裂,所以依据静力学理论的观察方法和测试仪器所测得的围岩稳定性的数据信息相对滞后,并且由此做出围岩稳定性预测,再采取控制措施就处于被动,所以我们致力于研究一种能够实时对围岩稳定性作出快速、准确的预测、判断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巷道、硐室围岩稳定性的预测和破坏机理及其过程的损伤诊断中出现了一些智能的、动态的测试方法,如用电磁辐射、超声波、声发射和地质雷达等,使我们有可能直接测得矿山压力的变化规律这一围岩稳定的关键因素。依据围岩稳定性研究与实践知识,在基于锚杆无损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判定和预测群锚结构围岩稳定性的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无损检测得到锚杆组群的工作荷载实时的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巷道内锚杆组群动态响应(速度、加速度)的无损检测和实时分析,获取锚杆工作载荷的变化信息,进而预测、判断围岩的稳定性。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锚杆的锚固作用原理及围岩损伤规律的内涵的研究,得到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内涵,为本文提出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应力波在锚杆中的传播规律,建立应力波参数与锚杆工作载荷之间的定量关系,解决锚杆工作荷载无损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3)通过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分析无损检测锚杆工作荷载方法的可行性及锚杆工作荷载与围岩变形之间的关系,揭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过程中锚杆组群工作荷载的变化规律。(4)采用CMT(A)锚杆弹性波无损检测仪和分析处理软件在国阳二矿进行工业性试验,研究通过无损检测群锚结构的工作荷载判定围岩稳定性的可行性。通过理论研究和室内、工业实验的研究分析,表明通过应力波无损检测方法测定锚杆组群的工作荷载来预测、判断群锚结构围岩的稳定性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围岩稳定性预测、判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围岩稳定性做出实时判断,为锚杆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加固补强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吴剑[8](2009)在《锚固工作荷载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岭地区修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工程以及预应力桥梁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高边坡加固及预应力桥梁中广泛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随着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大量使用,由于锚固工程的隐蔽性较强,锚固工程工作荷载的检测尚无有效手段。由于人为、地质条件、材料等原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严重威胁着锚固工程的安全,而传统的检测手段无法对此有效地加以控制,在这种状况下,无损检测技术成为目前最具发展前途的方法。在详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等多种综合研究方法,对锚固工程工作荷载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锚固体的振动规律以及应力波信号分析方法,通过室内试验采集信号的处理分析,验证了锚固体的应力波平均波速随荷载变化而变化,推导出锚固体应力波平均波速与锚固工作荷载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锚固体的应力波平均波速随荷载变化而变化。主要成果有:1、阐述了锚固工作荷载检测指标对锚固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锚固工程中的锚固工作荷载直接决定了锚固工程的安全性。2、依据锚固体振动规律理论,根据锚固体底端反射信号的时程可以得出锚固体的长度以及应力波波速。而介质中声波的衰减与声波的频率关系密切,为了增大声波在材料中的穿透能力,应选用频率较低的波。3、检测中采集的信号中往往存在着许多干扰成分,掩盖了特征信号的识别,因此需要对原始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分析。时域分析是以时间轴为坐标表示各种物理量的动态信号波形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频谱分析是通过傅立叶变换把动态信号变换为以频率轴为坐标表示出来。时域表示较为形象和直观,频域表示信号则更为简练,剖析问题更加深刻和方便。在时域看起来很乱的信号,在频域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信号的能量分布和相位分布,便于进一步的处理,比如滤波,相位调整等。而小波分析在时频域都具有很强的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可以用来进行信号去噪、信号检测与分析,为锚固工作荷载的判定提供依据。4、在室内试验采集到的信号解决了对于未灌浆状态下的预应力反演,通过各种信号处理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及综合波速计算方法建立了应力波平均波速与工作荷载的函数关系,该反演方程为ν=-2E-05F~3-0.0112F~2-0.1149F+5122.1,通过该方程可以反演出锚固工作荷载,为锚固工程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09-03-01)
白国良,朱丽华,赵春莲,李红星,李晓文[9](2008)在《工作荷载与地震作用下直接空冷结构体系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空冷结构体系是火力发电厂随着空冷工艺出现而形成的一类特殊工业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受力性能复杂。取1/4子结构,模拟边界条件,按1:8缩尺比例制作模型进行风机扰力和地震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测试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构与风机的共振点,结构在不同风机转速和风机开启状况下的幅频曲线以及结构构件的动应变。选择ElCentro波对模型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了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了结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变化、变形性能、滞回性能和破坏模式等,给出了骨架曲线及其特征点。采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表明扭转振动是直接空冷结构体系的主要振型,应该考虑振型耦合;风机多点谐振激励引起的结构振动响应较小,风机低频运转对结构的影响大于高频运转对结构的影响。直接空冷结构体系为单道防线体系,大震下结构系统进入非线性后,设备系统能够保持弹性工作状态,结构易形成柱铰破坏机制。(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刘海峰,杨维武,李义[10](2008)在《锚杆工作荷载实时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分析和实验室实验表明,在承载条件下,锚杆的工作荷载与其在激发荷载作用下振动基频成叁次幂函数关系。随着工作荷载的增加,在首个振动周期内,固端反射幅值与首波幅值之比呈逐渐减小趋势,底端反射幅值与首波幅值之比成逐渐增加趋势。提出了一种在工程实践中无损、实时检测锚杆工作荷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08年02期)
工作荷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针对工作荷载下温度循环对桩基承载力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对饱和砂土中工作荷载下桩体在多次冷热循环作用时的承载特性和传热特性进行研究,测得温度循环作用下桩体和桩周土体温度、桩周水平土压力、桩体应变以及桩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施加温度循环作用后桩体及桩周土体温度变化不大,桩周水平土压力也能基本恢复到初值,但在桩体内部则会产生较少残余应变,桩顶下沉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累积,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作荷载论文参考文献
[1].李福海,贾毅,胡丁涵,汪波,陈思银.工作荷载和高地温环境下锚杆极限拉拔力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8
[2].王成龙,刘汉龙,孔纲强,吴迪.工作荷载下温度循环对桩基变形与应力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6
[3].刘啸奔,张宏,夏梦莹,许葵,陈严飞.基于接触单元的埋地弯头工作荷载下的强度分析[J].油气储运.2015
[4].梁腾飞,冯剑锋,卞德存,闫东,李义.基于盒维数的锚杆工作荷载无损检测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5
[5].赵文成,李义,高国付.锚杆工作荷载与巷道围岩变形相关性实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4
[6].郭传军.锚杆工作荷载与巷道围岩变形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民营科技.2013
[7].万新通.基于锚杆组群工作荷载无损检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8].吴剑.锚固工作荷载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
[9].白国良,朱丽华,赵春莲,李红星,李晓文.工作荷载与地震作用下直接空冷结构体系模型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
[10].刘海峰,杨维武,李义.锚杆工作荷载实时检测技术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