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浓悬浮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悬浮液,渗透率,团聚体,动态光散射
浓悬浮液论文文献综述
夏辉,杨伟国[1](2016)在《浓悬浮液中纳米SiO_2团聚体的渗透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悬浮液中渗透性颗粒的短时扩散动力学理论,采用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方法,测量了相同粒径的纳米SiO_2团聚体在不同体积分数时的扩散系数,利用扩散系数随渗透率的变化关系得到纳米SiO_2团聚体的渗透率.结果表明:恒温条件下,具有一定渗透率的团聚体颗粒扩散得比硬球颗粒快.实验测量得到的团聚体渗透率与采用photoshop CS6对团聚体SEM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得到的渗透率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4期)
陈智全,李富石,杨伟国[2](2015)在《浓悬浮液中溶剂可渗透性纳米胶体颗粒扩散特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渗透性球体颗粒模型,根据浓悬浮液中溶剂可渗透性颗粒的流变特性,充分考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从理论上研究了浓悬浮溶液中溶剂可渗透性颗粒的扩散特性随溶液体积浓度以及渗透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粒径的渗透性颗粒在浓悬浮液中,粒子的平移扩散系数和旋转扩散系数都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体积浓度的增大而减少。(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杨伟国,钟诚,夏辉[3](2014)在《浓悬浮液中渗透性颗粒的扩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浓悬浮液中渗透性颗粒的短时扩散动力学数值模拟的结论,并结合Cohen-de Schepper近似和Percus-Yevick近似,研究了不同粒径渗透性颗粒的有效扩散系数随体积分数和渗透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浓悬浮液中一定粒径的渗透性颗粒,其扩散系数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少;具有相同粒径与流体动力学屏蔽深度比值且波数较大的渗透性颗粒,其粒径对扩散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21期)
钟诚,陈智全,杨伟国,夏辉[4](2013)在《电解质对浓悬浮液中胶体颗粒扩散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相位调制光纤低相干动态光散射装置,研究了不同物质量浓度下电解质(NaCl及BaCl2)对浓悬浮液中聚苯乙烯胶体颗粒扩散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解质浓度低于0.01 mol/L时,恒温条件下浓悬浮液中聚苯乙烯胶体颗粒扩散系数随电解质离子浓度以及离子化合价的增大而增大,实验测量得到的扩散系数与Stern模型所得到的扩散系数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21期)
吴小云,侯学顺,钟诚,夏辉[5](2013)在《利用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法测量浓悬浮液中多分散颗粒粒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高浓度散射介质,用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技术测量浓悬浮液中多分散颗粒系的粒径及其粒径分布。利用迭代CONTIN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反演运算,得到多分散颗粒系的粒径分布结果。结果表明,浓悬浮液中多分散颗粒系的峰值粒径测量值与给定的两种标准粒径值相吻合,其误差在4%之内,粒径分布曲线中各散射颗粒所反映的散射体光强分布与根据Mie散射计算得到的理论值相吻合。实验结果证明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实验系统能准确测量浓悬浮液中多分散颗粒粒径及粒径分布。(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吴小云[6](2013)在《浓悬浮液粘滞系数与颗粒粒径分布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浮液的粘滞系数以及颗粒粒度是表征胶体悬浮液性质的重要参数。胶体悬浮液的粘滞系数表现出不同于常规颗粒悬浮液的粘滞系数变化规律,其粘滞系数受温度、悬浮液的体积分数、分散液体的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给实验测量带来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国内外已发展了多种方法来测量悬浮液的粘滞系数以及悬浮液中颗粒粒径分布,其中光散射法以其独特的优点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动态光散射法已逐步成为颗粒测量技术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动态光散射法只局限于稀薄溶液的测量,尤其对浓厚溶液中双峰分布颗粒系的测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论文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即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技术来测量浓厚溶液中颗粒的动态特性。在已知粒径分布的情况下,以单散射理论为基础,通过解析实验检测到的单散射光光谱来获得胶体悬浮液在不同体积分数不同温度下悬浮液的有效粘滞系数。将实验测量值与Carnahan-Starling近似计算得到的理论值相比较,其误差在5%之内。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1K~308K范围内、在体积分数1%~10%范围内,布朗短时间区域内有效粘滞系数的测量值与Carnahan-Starling近似得到的理论值吻合得较好。实验验证了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技术可用来研究测量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胶体悬浮液的有效粘滞系数。在针对高浓度散射介质的条件下,用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技术测量浓悬浮液中多分散颗粒系的粒径及其粒径分布。利用迭代CONTIN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反演运算,得到多分散颗粒系的粒径分布结果。结果表明,浓悬浮液中多分散颗粒系的峰值粒径测量值与给定的两种标准粒径值相吻合,其误差在4%之内,粒径分布曲线中各散射颗粒所反映的散射体光强分布与根据Mie散射计算得到的理论值相吻合。实验结果证明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实验系统能准确测量浓悬浮液中多分散颗粒粒径分布以及颗粒成分。图25幅,表4个,参考文献73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夏辉,李富石,陈智全,林旭,肖元元[7](2010)在《低相干动态光散射研究浓悬浮液中布朗运动粒子的扩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低相干动态光散射方法研究了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的扩散特性。利用单散射理论,考虑悬浮液的折射率随分数的变化,通过解析检测到的单散射光的光谱得到不同分数悬浮液中颗粒的有效扩散系数。讨论了叁种不同粒径颗粒的有效扩散系数随悬浮液体积分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浓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的扩散特性受到静态结构因子及颗粒间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影响,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在0.01~0.2的体积分数范围内,有效扩散系数测量值与采用Percus-Yevick近似和Cohen-de Schepper近似得到的理论值吻合较好。证明了低相干动态光散射法可用来研究不同体积分数的悬浮液中颗粒的扩散特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李富石[8](2010)在《浓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扩散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纳米颗粒的动态特性的研究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领域。以米氏散射理论为原理的动态光散射技术作为一种无接触、无损伤的光学检测方式,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极大的促进了纳米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光散射技术通过测量布朗运动颗粒产生的散射光微小频移获取颗粒在悬浮液中的平移扩散系数,从而得到颗粒的动态特性。因此准确测量悬浮液颗粒扩散系数是提高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精度的关键。针对传统颗粒检测技术测量下限不足以及浓悬浮液多次散射使得动态光散射测量结果有较大误差,本文以低相干计为基础搭建一套适用于浓悬浮液检测的低相干动态光散射装置,并对该装置的测量原理做了详细介绍。基于LabVIEW软件编写实验信号采集程序,详细探讨了采集卡选择、采集频率设置、散射信号处理以及实验测量结果。利用低相干动态光散射装置对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的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单散射理论,考虑悬浮液的折射率随浓度的变化,通过解析检测到的单散射光的光谱得到不同浓度悬浮液中颗粒的有效扩散系数。讨论了叁种不同粒径颗粒的有效扩散系数随悬浮液体积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浓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的扩散特性受到静态结构因子及颗粒间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影响,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01-0.2的体积浓度范围内,有效扩散系数测量值与采用Percus-Yevick近似和Cohen-de Schepper近似得到的理论值吻合较好。证明了低相干动态光散射法可用来研究不同体积浓度的悬浮液中颗粒的扩散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5-01)
夏辉,李富石,陈智全,林旭,肖元元[9](2009)在《浓悬浮液中相互作用布朗运动粒子的扩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相位调制低相干动态光散射装置,研究了浓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的扩散特性。测量了叁种不同粒径颗粒的有效扩散系数随体积浓度的变化。采用修正的悬浮液折射率计算测得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浓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的扩散主要受到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影响,有效扩散系数测量值与Cohen-de Schepper近似值吻合较好。证明了低相干动态光散射法可用来研究不同体积浓度的悬浮液中颗粒的扩散特性。(本文来源于《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0-22)
苏伟[10](2007)在《纤维亚浓悬浮液的流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悬浮流是含有较小的细长圆柱状固态的纤维粒子包含在液体或气体中而形成的混合流,在化工、纺织、复合材料、医药机械、造纸、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纤维悬浮流的研究还涉及多个学科分支,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论文对较大长径比下的亚浓相纤维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质做了详细研究,并对比和分析了纤维/硅油悬浮体系与纳米炭黑/硅油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能。论文首先利用RV—2型共轴圆筒旋转粘度仪研究了纤维/硅油体系的流变行为。将尼龙长丝(11×12tex)切成长径比分别为40、100、200、400的短纤维,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mg/mL-6mg/mL的悬浮液,悬浮液均处于亚浓相。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剪切速率下各体系的粘度。硅油是一种性能稳定的牛顿流体,添加了纤维以后,悬浮体系表现出一定的非牛顿性。实验表明,长径比较大的纤维亚浓悬浮体系,其粘度在低切变速率下的变化较明显。体系粘度在低剪切速率时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中等剪切速率水平时出现剪切变稀,最后在高剪切速率时逐步达到稳定值。长径比较小的纤维悬浮体系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变化不是很明显。体系粘度随纤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切变速率时表现最明显。同等纤维浓度下,纤维的长径比越大,体系粘度增加越多。体系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浓度的粘流活化能变化不大。研究了纤维/PVA水溶液悬浮亚浓体系的流变性能。制备了浓度为10%的PVA(聚乙烯醇)水溶液,并进行了流变测量实验。纤维/PVA水溶液是非牛顿体系,体系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强,符合幂律模型:η=kγ~(n-1)。在20℃和30℃时表现出很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下降很快,40℃以上和高剪切速率时体系粘度才趋于稳定,接近牛顿流体的性质。体系粘度随纤维质量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小长径比的纤维悬浮体系对浓度依赖性更强,大长径比的纤维体系由于更容易出现剪切变稀,使得高剪切速率时纤维质量浓度高的体系粘度反而低于纤维质量浓度低的体系的粘度。悬浮体系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符合Arrhenius方程,随温度升高,粘度以指数形式降低。纤维质量浓度高的体系粘流活化能较大,但由于体系均为亚浓相,总体变化并不大。最后一章研究了纳米流体-炭黑/硅油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能,并与纤维悬浮体系的流变行为做了比较。在炭黑质量浓度不高的情况下,炭黑/硅油悬浮体系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不强,表现为准牛顿流体的性质。这是因为炭黑粒子粒径较小,粒子与流体的作用力较小,粒子间距较大,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机会和时间比较小(少),对流体粘度贡献小,故同等浓度下,炭黑悬浮液的粘度比纤维悬浮液的粘度小,也较稳定。炭黑悬浮体系对温度的敏感性更强,其粘流活化能较同等条件下的纤维悬浮体系略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01)
浓悬浮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渗透性球体颗粒模型,根据浓悬浮液中溶剂可渗透性颗粒的流变特性,充分考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从理论上研究了浓悬浮溶液中溶剂可渗透性颗粒的扩散特性随溶液体积浓度以及渗透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粒径的渗透性颗粒在浓悬浮液中,粒子的平移扩散系数和旋转扩散系数都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体积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悬浮液论文参考文献
[1].夏辉,杨伟国.浓悬浮液中纳米SiO_2团聚体的渗透率[J].物理学报.2016
[2].陈智全,李富石,杨伟国.浓悬浮液中溶剂可渗透性纳米胶体颗粒扩散特性的理论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杨伟国,钟诚,夏辉.浓悬浮液中渗透性颗粒的扩散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4
[4].钟诚,陈智全,杨伟国,夏辉.电解质对浓悬浮液中胶体颗粒扩散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3
[5].吴小云,侯学顺,钟诚,夏辉.利用低相干光纤动态光散射法测量浓悬浮液中多分散颗粒粒径分布[J].光散射学报.2013
[6].吴小云.浓悬浮液粘滞系数与颗粒粒径分布的测量[D].中南大学.2013
[7].夏辉,李富石,陈智全,林旭,肖元元.低相干动态光散射研究浓悬浮液中布朗运动粒子的扩散特性[J].光学学报.2010
[8].李富石.浓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扩散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
[9].夏辉,李富石,陈智全,林旭,肖元元.浓悬浮液中相互作用布朗运动粒子的扩散特性研究[C].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2009
[10].苏伟.纤维亚浓悬浮液的流变性能[D].四川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