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论文-董丽

斯威夫特论文-董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斯威夫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洼地》,宏大叙事,历史循环模式,历史本质

斯威夫特论文文献综述

董丽[1](2019)在《解构宏大叙事——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洼地》的历史循环模式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时期的杰出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在《洼地》这一作品中论述了他关于历史发展的循环模式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趋势摆脱了传统叙事的因果律和自然规律,历史并不是永远处于进步的进程之中的。这挑战了宏大叙事中的事物遵循着线性发展的规律而不断向前发展,历史永远处于进步过程中的观点。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分析《洼地》中体现的历史循环模式对宏大叙事的解构:芬斯地区开垦的历史、阿特金森家族兴衰的历史、个人命运起伏的历史。(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蒋永影[2](2019)在《林语堂与斯威夫特》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语堂和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学传统,但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能从中窥见二者的相遇。在语言文体和现实秩序的表达上,林语堂对斯威夫特不仅有实际的借鉴和参照,更与之有着某种隐性深层的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1-20)

蒋永影[3](2019)在《斯威夫特的中国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世纪的传教士们把对中国的光辉描摹带回了欧洲,并掀起了一股"中国风"(Chinoiserie)。这些光辉描摹对西方启蒙时期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歌德,还有英国的坦普尔爵士(Lord William Temple,1628-1699)。坦普尔是一个刚刚卸任的辉格党派外(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8期)

庄焰[4](2019)在《文学与批评中的理性与情感——以《文学评论》中的斯威夫特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时期的代表性文人,他亲身经历了明治日本"文明开化"运动并对其作出了深入的思考。《文学评论》是漱石唯一一部研究18世纪英国作家的批评着作,对包括斯威夫特在内的五位18世纪英国文人及其作品进行了批评研究。在该书第二编中,漱石详细论述了从社会环境出发研究文学作品的观点,然而他在该书第四部分的斯威夫特论中却未能运用这一方法。本文将结合《文学评论》第四编斯威夫特论,探讨漱石自己选定的"社会—文学"这一研究方法因何未能在该论中得到有效运用,以及此后的批评对策。(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蒋永影[5](2019)在《斯威夫特的多面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无冕之王,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是一位备受瞩目、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创作了形式多样、思想深邃的文学作品。他的小说《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1726)代表了讽刺(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7-17)

李睿[6](2019)在《乔治·奥威尔谈乔纳森·斯威夫特——《政治与文学之争:探究〈格列佛游记〉》(Politics vs.Literature:An Examination of Gulliver’s Travel)译文节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是笔者翻译《政治与文学之争:探究〈格列佛游记〉》译文过程中对奥威尔在文学观点的归纳整理。翻译原文为一篇文学评论,首次发表于1946年的第五期《争论者》期刊,后被收录在多本随笔集中。文章选段表达了作者对《格列佛游记》的热爱、关于怎样的书才能称为"好书"的评判标准、关于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世界观等话题。奥威尔被称为文学评论领域"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该文作为一篇观点明晰且系统地涉猎多个话题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约翰·唐麦迪[7](2019)在《斯威夫特的精神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威夫特化名德雷皮尔期间曾一度搁置《格列佛游记》的手稿,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为了与铜币做斗争,他不惜推迟自己代表作的出版。1726年,《格列佛游记》终于面世,并迅速走红。今天,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儿童故事,很少有读者能够想象首页上的内容完全超越了一个孩子所关注的范围。《格列佛游记》共分四部分,分别描述了拉梅尔·格列佛在四个不同国度的(本文来源于《检察风云》期刊2019年12期)

牛自耕[8](2019)在《格林厄姆·斯威夫特《杯酒留痕》的跨文本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格林厄姆·斯威夫特着有九部众口交赞的小说并凭借《杯酒留痕》于1996年赢得了布克小说奖。本文运用吉拉尔·热奈特的跨文本性理论,从互文性与超文性特征对《杯酒留痕》与叁本小说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揭示该小说所体现的深刻含义。《杯酒留痕》在人物和死亡主题两个方面戏仿了福克纳的《在我弥留之际》,但却不止于简单地戏仿,它是一部肯定生命、发人深省的作品。《杯酒留痕》中对于艾略特的《荒原》与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影射比比皆是。《杯酒留痕》中人物的命运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二战的影响,与《荒原》中人物的精神荒芜、信仰危机所照应。对于《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影射暗示了为杰克完成遗愿的旅途实是一场朝圣,在这场朝圣中主人公们努力寻求救赎,并对于生与死这一宏大主题不断地反思。《杯酒留痕》并不仅仅是对《荒原》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对应与影射,而是一种延续与升华。该研究运用跨文本性对《杯酒留痕》进行比较与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晶[9](2019)在《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用人脸识别揪出跟踪狂》一文中研究指出与许多明星一样,泰勒·斯威夫特长期以来私生活饱受跟踪者的骚扰:有写信威胁的,有尾随至家门口的,甚至有突然出现在家里的。而面对各种妄想型的疯狂跟踪者,不堪其扰的泰勒·斯威夫特除了采用法律手段防守,还决定转变姿态主动出击,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跟踪狂拒之演唱会门外。具体是怎么做到的?这又带来了怎样的争议?我们一起来看《卫报》(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新阅版)》期刊2019年05期)

[10](2019)在《乔纳森·斯威夫特》一文中研究指出乔纳森·斯威夫特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作家、政论家、讽刺文学大师,以着名的《格列佛游记》《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曾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文学创造者之一"。斯威夫特写过一些诗和文章,但真正使他扬名的是讽刺散文《一只澡盆的故事》。在这篇故事中,他讽刺和抨击了英国各教派的(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9年26期)

斯威夫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语堂和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学传统,但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能从中窥见二者的相遇。在语言文体和现实秩序的表达上,林语堂对斯威夫特不仅有实际的借鉴和参照,更与之有着某种隐性深层的联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斯威夫特论文参考文献

[1].董丽.解构宏大叙事——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洼地》的历史循环模式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9

[2].蒋永影.林语堂与斯威夫特[N].中华读书报.2019

[3].蒋永影.斯威夫特的中国趣味[J].读书.2019

[4].庄焰.文学与批评中的理性与情感——以《文学评论》中的斯威夫特论为中心[J].外国文学.2019

[5].蒋永影.斯威夫特的多面人生[N].中华读书报.2019

[6].李睿.乔治·奥威尔谈乔纳森·斯威夫特——《政治与文学之争:探究〈格列佛游记〉》(Politicsvs.Literature:AnExaminationofGulliver’sTravel)译文节选[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7].约翰·唐麦迪.斯威夫特的精神家园[J].检察风云.2019

[8].牛自耕.格林厄姆·斯威夫特《杯酒留痕》的跨文本性解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9].王晶.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用人脸识别揪出跟踪狂[J].疯狂英语(新阅版).2019

[10]..乔纳森·斯威夫特[J].教学考试.2019

标签:;  ;  ;  ;  

斯威夫特论文-董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