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发射动力学论文-李涛,王瑞林,张军挪,蔡伟

多体发射动力学论文-李涛,王瑞林,张军挪,蔡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体发射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管机枪,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ADAMS,Flex

多体发射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王瑞林,张军挪,蔡伟[1](2013)在《某型转管机枪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型转管机枪为对象,研究了将CAD软件中复杂实体模型导入到ADAMS软件中的方法;考虑转管机枪实际射击条件下土壤本构关系和射手边界问题,建立了驻锄—土壤参数模型与人—枪参数模型;以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ADAMS/Flex柔性体模块,建立了某型转管机枪刚柔耦合的虚拟样机仿真模型。通过对所建立的模型构件之间添加相互作用力,并进行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和分析,获得了自动机运动过程中各主要部件的动力学特性。选取机枪自动机的速度和位移为校验指标,通过与试验数据中枪口响应位移比较,证明建立的刚柔耦合模型科学合理、准确有效,为该枪后期的结构优化与改进提供了模拟试验平台。(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陈世业[2](2013)在《自行火炮弹炮多体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行火炮在射击过程中,膛内的高温高压火药燃气瞬间形成较大的冲击载荷,使系统产生复杂的动态响应;同时,由于弹炮间隙的存在,弹丸在膛内高速运动时将不断与身管内壁发生剧烈的接触碰撞,从而导致身管的弹性振动与弹丸运动两者相互耦合,形成了火炮系统的初始扰动,并决定了弹丸出炮口时的运动状态及以后的姿态变化,直接关系到自行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射击稳定性。因此,建立相对准确高效且充分反映弹炮间相互作用的自行火炮弹炮多体发射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火炮的射击过程,进而得到结构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和弹丸膛内运动规律的影响,对火炮的发射动力学研究和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某型履带式自行火炮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研究火炮射击过程中弹丸和柔性身管间的接触碰撞对弹丸膛内运动规律及炮口振动的影响,通过引出虚拟体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经由虚拟体组成的模拟身管来间接传递弹炮间相互作用力的方法,并以虚拟体为基础建立了弹炮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推导了系统对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弹炮耦合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将相对坐标理论和递归算法引入到火炮系统中,推导了构件间的运动学递归关系;同时,采用模态综合法描述身管的柔性变形,建立了火炮刚柔耦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3)基于文中阐述的火炮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以某型履带式自行火炮为研究对象,将有限个虚拟体组成模拟身管引入弹炮刚柔耦合系统,考虑弹炮间的接触碰撞及身管的柔性变形,建立了履带式自行火炮弹炮多体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同时,获得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计算结果和测试数据的对比曲线,验证了将虚拟体引入火炮仿真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4)通过将弹丸与模拟身管内壁间的接触面视为规则几何形状进行离散,对比了系统模型采用刚性身管以及不考虑弹丸作用时炮口振动的变化规律,证明了在对火炮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时计及弹炮间耦合作用的必要性,得到了弹丸在模拟身管中的运动规律,实现了柔性身管和弹丸间相互作用力的等效传递,为自行火炮发射动力学和弹炮耦合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5)以建立的自行火炮弹炮多体发射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从弹炮间的结构变量及自行火炮自身结构参数两方面出发,取炮口横向和垂向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为炮口振动特征量,取弹丸横向和垂向的角位移、角速度和线速度为弹丸运动特征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炮口振动和弹丸膛内运动规律的影响。分析表明,相比于大多数火炮自身结构参数对系统初始扰动的影响,弹炮间的结构参数对炮口振动和弹丸运动所造成的影响较明显,且弹炮间的作用力不容忽略。对于火炮系统的发射动力学研究,要想获得较理想的分析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弹丸和身管间的结构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同时研究表明,由结构参数的改变而引起的炮口和弹丸初始扰动值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时增大或减小,即弹丸和炮口的运动规律并不完全具有一致性。(6)针对弹丸和炮口的初始扰动并不完全具有一致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以弹丸和炮口扰动为优化目标的自行火炮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对多个子目标进行加权归一化得到了反映炮口振动量和反映弹丸初始扰动的两个子目标函数,建立了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结合NSGA Ⅱ遗传算法求得对应的Pareto前沿,从而为火炮系统的结构优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姜百川[3](2012)在《水下航行体发射过程动力学特性及载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水下航行体采用垂直方式发射时,由于沾湿部分受到的沿水下航行体轴向分布的法向流体动力,水下航行体发生横向振动,并且在其横截面上产生了较大的弯矩和剪力。这样,载荷计算就成为水下航行体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上所谓的水下航行体载荷计算指的是计算水下航行体横截面上的剪力及弯矩等。为了研究水下航行体出筒过程中载荷情况,本文总结了水下航行体载荷常用的计算方法。针对常规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水下航行体的壳体模型来进行出筒动力学仿真,利用固定在水下航行体上的弹性立方块来模拟适配器,并且通过和理论值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文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适配器的刚度、适配器的组数和水动力的大小影响下的载荷值、适配器最大压力和最大压缩量,得到了适配器的刚度、适配器的组数以及水动力的大小对该水下航行体垂直发射出筒载荷的影响规律,给水下航行体的结构设计和各个部段强度分析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6-01)

高星斗,毕世华,陈阵[4](2010)在《车载导弹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车载导弹倾斜发射过程中动力学响应,利用叁维建模软件Pro/E将模型导入ADAMS,建立了车载导弹的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发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取了导弹发射阶段发射箱口的振动参量(位移)和姿态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及仿真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郑晓龙,唐硕[5](2010)在《内装式空中发射箭伞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动力学在空中发射系统建模时推导工作量大、过程繁琐的问题,针对内装式空中发射箭伞系统特点,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箭伞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嵌入式约束法处理系统的多体动力学问题,导出具有形式简洁、计算方便、便于推导且有一定通用性的箭伞多体动力学模型.应用所建多体动力学模型对箭伞系统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及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飞测量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实际问题,可为相应空中发射系统的设计、性能预测和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张裕兵,周洲[6](2010)在《机载导弹发射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导弹发射技术是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因此导弹发射对小型载机的扰动成为人们关心的内容;考虑导弹和发射架之间的接触间隙,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中的Schiehlen方法,建立了机载导弹发射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机载导弹发射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分析了察打一体无人机对机载导弹发射的响应特性和影响机载导弹离轨姿态的因素,为该类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14期)

刘丹[7](2009)在《某多管火箭炮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起始扰动是衡量火箭炮发射精度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某改造后多管火箭炮发射时的起始扰动情况,本文利用RecurDyn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其发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本文具体工作如下:①根据项目要求,对原多管火箭炮结构进行改进,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其发射载荷特性,解决其系统内各构件连接及接触碰撞等问题,建立储运发射箱式多管火箭炮动力学模型;②结合ANSYS,运用RecurDyn对火箭炮进行刚柔耦合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具体是考虑关键部件(发射管)的弹性变形,把发射管柔性化,以得到更精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关键部件的速度、位移及应力变化情况,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改造后火箭炮各构件的运动及受力特性,并为新型号火箭炮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当然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之前,要首先对火箭炮进行多刚体动力学分析,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③以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为基础,优化火箭炮的发射时序。火箭炮发射装置振动引起火箭弹的起始扰动量是评价射序优劣的重要标准,本文根据发射顺序原则拟定了6种发射顺序,通过分析比较取起始扰动中间偏差最小者为相对最优的发射时序。(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殷增振,毕世华[8](2009)在《车载导弹多柔体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射装置中某些构件的柔性效应对导弹发射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某车载两联装导弹发射系统,将弹-架系统以及与之接触的地面土体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并考虑燃气流冲击力造成的地面振动的影响,分别进行多刚体系统和刚柔耦合系统的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构件的柔性变形对发射筒的振动和导弹出筒姿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地面振动的多柔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发射动力学过程。(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陈锦喜,王瑞林,李永建[9](2009)在《某型重机枪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ADAMS/Flex柔性模块,建立了某型重机枪刚柔耦合的ADAMS模型。通过引入柔性枪架,对该机枪进行了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和分析,得到了全枪的运动情况和一系列的动力特性曲线。通过与试验数据相比较,表明该方法科学合理,准确有效。(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徐悦,田爱梅,张振鹏,陈小庆[10](2008)在《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素法和修正的固定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法—Craig-Bampton法,在虚拟样机技术(VPT)仿真平台上建立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发射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并和刚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取导弹发射阶段的弹道和姿态参量偏差,进行了弹体柔性变形对初始弹道特性和发射安全性影响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多体发射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行火炮在射击过程中,膛内的高温高压火药燃气瞬间形成较大的冲击载荷,使系统产生复杂的动态响应;同时,由于弹炮间隙的存在,弹丸在膛内高速运动时将不断与身管内壁发生剧烈的接触碰撞,从而导致身管的弹性振动与弹丸运动两者相互耦合,形成了火炮系统的初始扰动,并决定了弹丸出炮口时的运动状态及以后的姿态变化,直接关系到自行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射击稳定性。因此,建立相对准确高效且充分反映弹炮间相互作用的自行火炮弹炮多体发射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火炮的射击过程,进而得到结构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和弹丸膛内运动规律的影响,对火炮的发射动力学研究和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某型履带式自行火炮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研究火炮射击过程中弹丸和柔性身管间的接触碰撞对弹丸膛内运动规律及炮口振动的影响,通过引出虚拟体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经由虚拟体组成的模拟身管来间接传递弹炮间相互作用力的方法,并以虚拟体为基础建立了弹炮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推导了系统对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弹炮耦合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将相对坐标理论和递归算法引入到火炮系统中,推导了构件间的运动学递归关系;同时,采用模态综合法描述身管的柔性变形,建立了火炮刚柔耦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3)基于文中阐述的火炮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以某型履带式自行火炮为研究对象,将有限个虚拟体组成模拟身管引入弹炮刚柔耦合系统,考虑弹炮间的接触碰撞及身管的柔性变形,建立了履带式自行火炮弹炮多体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同时,获得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计算结果和测试数据的对比曲线,验证了将虚拟体引入火炮仿真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4)通过将弹丸与模拟身管内壁间的接触面视为规则几何形状进行离散,对比了系统模型采用刚性身管以及不考虑弹丸作用时炮口振动的变化规律,证明了在对火炮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时计及弹炮间耦合作用的必要性,得到了弹丸在模拟身管中的运动规律,实现了柔性身管和弹丸间相互作用力的等效传递,为自行火炮发射动力学和弹炮耦合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5)以建立的自行火炮弹炮多体发射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从弹炮间的结构变量及自行火炮自身结构参数两方面出发,取炮口横向和垂向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为炮口振动特征量,取弹丸横向和垂向的角位移、角速度和线速度为弹丸运动特征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炮口振动和弹丸膛内运动规律的影响。分析表明,相比于大多数火炮自身结构参数对系统初始扰动的影响,弹炮间的结构参数对炮口振动和弹丸运动所造成的影响较明显,且弹炮间的作用力不容忽略。对于火炮系统的发射动力学研究,要想获得较理想的分析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弹丸和身管间的结构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同时研究表明,由结构参数的改变而引起的炮口和弹丸初始扰动值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时增大或减小,即弹丸和炮口的运动规律并不完全具有一致性。(6)针对弹丸和炮口的初始扰动并不完全具有一致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以弹丸和炮口扰动为优化目标的自行火炮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对多个子目标进行加权归一化得到了反映炮口振动量和反映弹丸初始扰动的两个子目标函数,建立了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结合NSGA Ⅱ遗传算法求得对应的Pareto前沿,从而为火炮系统的结构优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体发射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涛,王瑞林,张军挪,蔡伟.某型转管机枪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3

[2].陈世业.自行火炮弹炮多体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3].姜百川.水下航行体发射过程动力学特性及载荷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高星斗,毕世华,陈阵.车载导弹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

[5].郑晓龙,唐硕.内装式空中发射箭伞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J].弹道学报.2010

[6].张裕兵,周洲.机载导弹发射的多体动力学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7].刘丹.某多管火箭炮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8].殷增振,毕世华.车载导弹多柔体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

[9].陈锦喜,王瑞林,李永建.某型重机枪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9

[10].徐悦,田爱梅,张振鹏,陈小庆.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兵工学报.2008

标签:;  ;  ;  ;  ;  

多体发射动力学论文-李涛,王瑞林,张军挪,蔡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