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芳基取代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稠环芳烃,多芳基取代萘,发光性质,聚集诱导发光增强
叁芳基取代萘论文文献综述
王潇潇[1](2016)在《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稠环共轭分子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理论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为止,由于缺少简便有效的合成并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报道的化合物结构相对单一,共轭结构变化少,同时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发光效率的光电材料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萘为“母核”的分子普遍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光化学稳定性,为材料的纯化和结构认知提供了保证。萘化合物具有高能带隙,从而为调控分子能级提供了可能。多芳基取代萘基分子上活性位置较多,可在特定位置引入多种官能团进行修饰,通过改变取代基团种类、结构和取代位置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材料的发光、载流子注入和传输、电致发光和光伏性能的调控。本论文合成八种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发光、热学性质和晶体学结构;考察了该类化合物的AIEE性质及其机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开发了一种不需要催化剂的绿色合成方法合成了系列多芳基取代萘NAP 1-8,并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分析、元素分析和高分辨率质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2.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对化合物NAP 1-8分别进行了紫外和荧光的光学测试,其荧光发射在410-440nm蓝光范围内且具有良好发光性能。对多芳基取代萘的固体荧光量子效率和热稳定进行了考察,发现其均具有较高的固体量子效率和热稳定性;通过对得到的八种化合物NAP 1-8进行量子理论计算,发现这类分子均有较高的能带隙。3.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AIEE性质研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测试发现NAP 1-8均具有较强的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效应,通过甘油实验、变温荧光以及晶体堆积模式等手段对该类化合的AIEE机理进行了探究,并考察了其聚集体形貌。(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谈廷风,付亿方,韩杰,庞美丽,孟继本[2](2006)在《2,2-二芳基取代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光消色速度和最大吸收强度两个角度出发,用G rignard试剂和萘并吡喃-2-酮合成了一系列2,2-二芳基取代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并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并探讨了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变色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其结构和光消色速度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索到光消色速度快慢和取代基位置之间的规律,为实用化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叁芳基取代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光消色速度和最大吸收强度两个角度出发,用G rignard试剂和萘并吡喃-2-酮合成了一系列2,2-二芳基取代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并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并探讨了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变色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其结构和光消色速度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索到光消色速度快慢和取代基位置之间的规律,为实用化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芳基取代萘论文参考文献
[1].王潇潇.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2].谈廷风,付亿方,韩杰,庞美丽,孟继本.2,2-二芳基取代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