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模型论文-裴宏

循环模型论文-裴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本循环,剩余价值理论,金融化

循环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裴宏[1](2019)在《有货币的剩余价值模型:一个资本循环视角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货币范畴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中的作用,反思了传统数量模型的缺陷,介绍并进一步发展了基于马克思资本循环视角理解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的数学模型。在资本循环模型中,货币不再是"计算货币",而是真实地作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过程。本文进一步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对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金融化的研究。研究证明,在存在非自愿存货的条件下,为劳动力提供货币贷款能够促进剩余价值的实现,提高企业利润。但是,这种金融化进一步加深了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并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分割剩余价值的新的渠道。(本文来源于《政治经济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黄超群,王波,张士杰,赵丽凤,肖云汉[2](2019)在《F/G/H级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简明估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叁压再热朗肯底循环热力性能数学模型,运用GTW2018手册中的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和功率数据,计算了多种型号的F级、H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讨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中主蒸汽压力/温度、节点温差、接近点温差、汽轮机效率等关键参数的选择及其发展。其中H级燃气轮机底循环关键参数的选取更为先进,使得底循环■效率较F级提高1.27~1.70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的底循环输出功率、余热锅炉各级蒸汽流量及其排烟温度的简明估算模型,可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初步工程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黄郑,王红星,于海泉,李逗,司风琪[3](2019)在《基于多模型鲁棒输入训练神经网络协同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传感器测量值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鲁棒输入训练神经网络(RITNN)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建立若干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重要参数的数据重构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优先级划分,以串并联方式设定模型间关系,通过可靠参数的逐级生成和传递,有效抑制了多传感器显着故障产生的残差污染,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进而给出了传感器故障诊断流程,建立了完整的传感器故障诊断系统。以某200 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对多传感器故障进行诊断,并与RITNN单一模型方法和输入训练神经网络(ITNN)单一模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型RITNN故障诊断方法诊断精度更高,可保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9年11期)

龙恩林,陈俊智[4](2019)在《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压缩作用下能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作用下的能量特征,基于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完成了PFC~(3D)数值试验的参数标定,探讨了不同循环次数下数值试件内部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定循环次数下耗散能随应力变化的演化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试件加载至破坏过程中,这些能量参数以应力应变曲线峰值点为分界,峰前的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随应力呈非线性增长,总能量增长速率最快,弹性能次之,耗散能最慢;至峰值点附近时弹性应变能达到储能极限,增速降为0;峰后则表现为弹性应变能急剧释放,耗散能随裂纹发展而快速增加,能量急剧释放是导致岩石灾变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的基于材料阻尼理论的耗散能演化方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对比表明其可以较好地反映一定循环次数下耗散能随应力变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朱自强,刘雨,陈俊桦[5](2019)在《干湿循环作用对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动力响应影响的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设计和建立模拟路基干湿循环、开展路基动力加载与动力响应测试的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动力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主要包括足尺比例的路基模型、反力架、电液伺服协调加载系统、路基动力响应测量系统和用于控制路基干湿循环的水池等,利用该试验系统开展干湿循环条件下的路基动力响应测试。首先对路基进行干湿循环处理,然后采用正弦波形式的循环动力对已经经历干湿循环(干湿循环总次数为15)的路基模型进行加载,同时对路基横断面上各测点的竖向动应力、竖向动应变和竖向累积变形等动力响应物理量进行数据采集,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干湿循环次数和测得的动力响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对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的动力响应有一定影响;在加载动力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测点的竖向最大动应力逐渐减小且减小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而竖向最大动应变和竖向累积变形均逐渐增加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也趋于稳定;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测点的竖向最大动应力和竖向最大动应变沿路基深度方向的衰减均逐渐增大且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房慧颖,蒋伟,何晓静,曾晓华[6](2019)在《靶向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检测模型循环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靶向标记的Cy5.5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并研究其用于检测模型循环肿瘤细胞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靶向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检测其结构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化学结构等基本理化性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模型循环肿瘤细胞(CTC)系(乳腺癌MCF-7细胞)特异靶向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靶向标记的Cy5.5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呈单分散粒径相对均一的球形形态,平均粒径为(128.52±4.10)nm,平均zeta电位为(-27.51±3.81)m V;紫外/可见光光谱及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荧光染料Cy5.5掺杂入二氧化硅后并未改变其荧光性质;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EG成功修饰于荧光二氧化硅表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提示制备的靶向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能特异地与模型循环肿瘤细胞结合。结论制备的靶向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及特异靶向乳腺癌MCF-7细胞的能力,在检测CTC细胞群或具有低标记物表达的细胞等方面显示出极好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朱铁源,潘世泽,范国华,熊宇迪,李铮[7](2019)在《原位小鼠Madison 109肺癌模型的构建及其循环肿瘤细胞的定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建立高表达叶酸受体的Madison 109(M109)肺癌细胞的动物模型方法,并对其自然病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进行检测。方法:通过针刺注射不同浓度的肺癌细胞悬液,建立BALB/c小鼠的M109原位肺癌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原位肺癌成瘤率、中位生存期及转移情况;并利用基于叶酸受体的靶向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对这一模型病程中的CTC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注射1×10~6细胞数组术后10~15 d即可全部成瘤,第25天均可见血性胸腔积液,胸膜、心包及对侧肺肉眼癌结节等转移征象;其中位生存期为28 d。心脏取血检测CTC发现健康小鼠CTC值最低,且CTC数量随肺癌的进展逐渐增多。结论:针刺注射M109细胞悬液能在BALB/c小鼠体内成功构建原位肺癌模型,且具有高成瘤率和转移率的特点。以基于叶酸受体的靶向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可应用于该模型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元清,关阳,刘明,卜宜都,刘希月[8](2019)在《建筑结构钢材及其焊缝循环微观损伤模型的韧性参数校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测Q235B和Q345B钢材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断裂,笔者以适用于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的微观力学模型退化有效塑性应变模型(DSPS)和循环孔穴扩张模型(CVGM),进行缺口圆棒循环加载试验,并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校正Q235B和Q345B普通钢材基于微观机理的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模型参数。试验分别从Q235B和Q345B母材、焊缝熔敷金属及热影响区取样并加工成缺口圆棒,在两种加载制度条件下,进行超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并利用有限元对钢材断裂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Q235B钢材较Q345B钢材表现出了较好的延性,但耗能总体弱于Q345B钢材,CVGM模型的预测比DSPS模型预测更加精准,在C-PTF加载制度下微观损伤模型预测程度好于CTF加载制度。CVGM模型与DSPS模型均可较准确预测循环荷载下的断裂。(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王蒲伟,孙茴,陶加银,王凯,刘乐[9](2019)在《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机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真实工作状态,建立了ORC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学建模的方法,针对以水蒸汽为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机组,在分析涡轮、换热器、工质泵等几大部件的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将各个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及部件内部的工作状态由函数关系进行表示,并将其联系在一起,完成了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ORC机组,当外围参数确定以后,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唯一确定的,循环冷却水流量存在临界值,当流量大于临界流量值时,机组的运行工况不再受冷却水流量的影响,仅受冷却水进水温度的影响。本文所建立的变工况计算模型可为ORC机组的实际运行及工况调节提供理论依据,并以具体算例佐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潇旋,李涛,李舰,张涛[10](2019)在《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弹塑性双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BM模型及弹塑性双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在静态及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非饱和土各向异性的弹塑性双面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反映各向异性的硬化参量,通过各向异性参量的初始值来反映初始各向异性,利用旋转硬化法则来描述循环加载过程中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模型含有一个边界面和一个加载面,二者在应力空间中按照等向硬化、运动硬化以及旋转硬化法则来进行演化。同时,采用径向映射法则和移动的记忆中心来反映非饱和土的循环塑性特征。通过与相关试验数据的比较,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以及动态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循环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叁压再热朗肯底循环热力性能数学模型,运用GTW2018手册中的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和功率数据,计算了多种型号的F级、H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讨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中主蒸汽压力/温度、节点温差、接近点温差、汽轮机效率等关键参数的选择及其发展。其中H级燃气轮机底循环关键参数的选取更为先进,使得底循环■效率较F级提高1.27~1.70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的底循环输出功率、余热锅炉各级蒸汽流量及其排烟温度的简明估算模型,可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初步工程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裴宏.有货币的剩余价值模型:一个资本循环视角及其应用[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

[2].黄超群,王波,张士杰,赵丽凤,肖云汉.F/G/H级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简明估算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黄郑,王红星,于海泉,李逗,司风琪.基于多模型鲁棒输入训练神经网络协同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J].中国电力.2019

[4].龙恩林,陈俊智.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压缩作用下能量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5].朱自强,刘雨,陈俊桦.干湿循环作用对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动力响应影响的模型试验[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房慧颖,蒋伟,何晓静,曾晓华.靶向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检测模型循环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7].朱铁源,潘世泽,范国华,熊宇迪,李铮.原位小鼠Madison109肺癌模型的构建及其循环肿瘤细胞的定量检测[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王元清,关阳,刘明,卜宜都,刘希月.建筑结构钢材及其焊缝循环微观损伤模型的韧性参数校正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9].王蒲伟,孙茴,陶加银,王凯,刘乐.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及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10].李潇旋,李涛,李舰,张涛.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弹塑性双面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标签:;  ;  ;  

循环模型论文-裴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