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往复加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低周往复加载,抗震性能
往复加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唯坚,钟全,贾连光,张曰果[1](2015)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低周往复加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为其工程设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一榀叁层叁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为计算模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对装配式结构和现浇结构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计算.结果装配式结构的承载力要低于现浇结构,刚度退化过程中装配式结构的侧向刚度小于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加载后期耗能要小于现浇结构,但装配式结构的延性要优于现浇结构.结论装配式结构的破坏模式与现浇结构有一定区别,设计时应在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予以保证.(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刘晶波,王文晖,赵冬冬,张小波[2](2013)在《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地震损伤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往往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本文提出了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该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双向受力的特点,利用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进行地震作用下正向加载—卸载—反向再加载的全过程分析。该方法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一次地震作用过程,提出了基于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的损伤模型,避免了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通过一次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根据结构构件刚度的改变对结构损伤进行有效评估。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算例分析初步验证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及地震损伤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许欢欢[3](2011)在《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状态,静力弹塑性分析即Pushover法作为一种结构非线性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已经成为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传统的Pushover分析方法采用的是单侧加载模式,逐级加载直至结构破坏,求得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能力谱,结合地震动需求谱,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这种传统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加载方式大多数都是考虑单侧的加载方式,没有全面的考虑地震的循环往复的加载历程、强震的持续时间和地震对结构造成的累积损伤影响。针对上述地震反应的重要因素的缺点,提出模拟真实地震动的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方法以及循环加载时目标位移时程的确定方法。本文的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方法是在传统Pushover方法基础上提出来的,并能更好地反映地面运动对结构加载历程以及结构滞回耗能造成累积损伤效应,其分析步骤为:将平面框架多自由度体系的按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分别转换为各自等效的单自由度弹塑性体系,分别对原平面框架多自由度体系和等效的单自由度弹塑性体系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然后由各自等效的单自由度弹塑性体系位移时程推算出原结构体系的等效顶点位移时程再迭加组合线性化为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的位移加载历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等效顶点位移时程与原结构顶点位移时程曲线走向大致相同,但是在较高层结构体系中考虑二阶振型得到位移时程曲线峰值的要比仅仅考虑一阶振型所得的值要精确。本文采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来实现此方法,并因软件中提供的Link单元是一种具有滞回特性的非线性单元,故用其来模拟结构构件的非线性特性,并采用Pivot滞回模型作为构件的恢复力模型能取得相对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对平面框架结构算例进行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和传统单侧Pushover方法叁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平面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和滞回耗能响应,通过叁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讨论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方法不论是在层间位移或是层间位移角还是结构的滞洄曲线、总滞回耗能和层滞回耗能等方面能较好的对结构在循环往复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估,为结构弹塑性性能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05-01)
侯爱波,汪梦甫[4](2003)在《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改进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阐明了其分析结果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中的应用情况,首次提出应用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结果进行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的原理和方法。算例证实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S1期)
叶献国,种迅,李康宁,周锡元[5](2001)在《Pushover方法与循环往复加载分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非对称结构的 pushover分析时 ,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加载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将有所差异 ,文章通过两个非对称结构的算例证实了这一点 ,并提出了循环往复的加载方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是一次地震作用过程 ,通过地震前后结构周期的改变来建立结构损伤模型。(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6期)
李军旗[6](2000)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向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 10根钢筋混凝土柱的单调、单向往复、双向循环往复的加载对比试验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向循环往复的加载下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恢复力特性等进行了研究 .为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损伤模型参数及双轴非弹性滞回模型参数等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本文来源于《兰州铁道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往复加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往往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本文提出了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该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双向受力的特点,利用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进行地震作用下正向加载—卸载—反向再加载的全过程分析。该方法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一次地震作用过程,提出了基于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的损伤模型,避免了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通过一次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根据结构构件刚度的改变对结构损伤进行有效评估。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算例分析初步验证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及地震损伤模型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往复加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赵唯坚,钟全,贾连光,张曰果.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低周往复加载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刘晶波,王文晖,赵冬冬,张小波.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地震损伤分析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学报.2013
[3].许欢欢.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1
[4].侯爱波,汪梦甫.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5].叶献国,种迅,李康宁,周锡元.Pushover方法与循环往复加载分析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6].李军旗.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向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及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