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论文-张梦然

海洋酸化论文-张梦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酸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酸化,珊瑚礁鱼类,英国皇家学会,生态系统稳定性,迪肯大学,约瑟芬,史密森学会,偏侧化,海洋鱼类,可重复性

海洋酸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然[1](2020)在《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鱼类影响或可忽略不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月10日电 (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0日发表一份为期3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导致的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鱼类关键行为的影响或可忽略不计。该结果来自一项评估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鱼类影响的多年多物种研究,对过去多年的结论提出了颠覆性(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20-01-11)

郭松峤[2](2019)在《揭示北冰洋海洋酸化变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郭松峤)11月30日,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在京召开,北冰洋快速海洋酸化过程、机制及预测研究项目获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该项目以自然资源部第叁海洋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该所研究员陈立奇作为项目第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12-05)

韦章良,莫嘉豪,胡群菊,严锐飞,龙超[3](2019)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仙掌藻(Halimeda opuntia)对海洋酸化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海洋酸化和光照强度变化对海洋钙化生物的影响,本文选用广泛分布在热带珊瑚礁区的大型钙化海藻仙掌藻(Halimeda opunti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通过CO2加富(pH=7.50、7.80和8.10)和调控光照强度(30和180μmol photons m2·s-1)的方式,探究其生长、钙化作用和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对海洋酸化和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可以显着抑制仙掌藻的生长率、钙化速率和光合效率,且随酸化程度的加深而加强。酸化条件下(p H 7.50~7.80),生长率、钙化速率和Fv/Fm分别下降了48.29%~58.80%、51.78%~62.29%和2.37%~13.79%;光照强度的增加可以缓解这一抑制作用,高光照下生长率、钙化速率和Fv/Fm分别升高了2.01%~44.55%、29.61%~40.68%和1.68%~6.92%。酸化处理和光照强度变化对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影响显着(P <0.01);酸化处理组中的Chl-a含量下降了32.69%~43.44%;而实验第20-28天,低光条件下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高光照组高出12.12%~57.45%;酸化胁迫下,MDA在组织中逐渐积累;同时脯氨酸明显升高,以增加藻体自身的抗逆性,缓解胁迫带来的损伤。此外,组织中总碳(TC)和总氮(TN)含量在酸化条件下显着增加(P <0.05),光照强度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TC和TN含量。通过分析可知,海洋酸化对仙掌藻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对其生长、钙化作用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的抑制作用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而光照强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酸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结果可以为预测未来海洋酸化对钙质生物的影响和珊瑚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波,叶林安,卢伍阳,冯明,顾国平[4](2019)在《海洋酸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_2总量的1/3。过多CO_2在海水中的溶解,引发了全球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会引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而海洋生物是渔业生产的目标对象,也是人类重要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海洋酸化的日趋严重势必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影响,进而威胁社会与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海洋酸化在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发展动态,从海洋酸化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响应,综述了渔业资源重要种类(鱼类、贝类和头足类)受海洋酸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5](2019)在《《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实施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第四届国际研讨会近期在中国杭州召开,会上发布了《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实施战略》(以下简称《实施战略》),旨在为实施《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需求和治理计划》提供指导,包括扩大海洋酸化观测范围,缩小人员和技术能力差距,促进区域和全球科学家合作,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07-26)

陈魁[6](2019)在《南极半岛顶部海域海-气CO_2通量与海洋酸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大洋由于较低的水温和富含CO_2的上升流影响而具备低的pH和文石饱和度(Ω_(文石)),因此南大洋也被认为是世界大洋中酸化较严重的海区。南极半岛作为距离斯科舍海最近的南极大陆区,其近岸海域的深层与表层、次表层的混合作用也最剧烈,且近年来正在发生快速的冰川和海冰融化,对全球热盐环流的作用以及气候变化的反馈有着重要意义。南极半岛顶部海域(TAP)位于威德尔-斯科舍汇流区(WSC),向北受到斯科舍海域的南极绕极流(ACC)作用,向南受到威德尔流涡(WG)作用。位于南部中深层的威德尔深水(WDW)则会向西北扩散至德雷克海峡,并与向东流的ACC强烈混合。介于TAP的地理位置以及表层和深层水团环流作用的特殊性,其海冰过程、生物过程、水文过程等耦合作用使得研究该海域吸收大气CO_2的能力及对海洋酸化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而前人的大多数研究都聚焦于该海域的表层环流与生物生产作用,仅有少数的研究报道了海冰融化对WSC表层海水碳酸盐化学的影响,还未见对该海域碳酸盐化学及其驱动机制的系统研究的报道。因此,我们依托2016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在南极半岛顶部海域(TAP)进行的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通过船载走航pCO_2观测和站位断面海水采样,开展对该海域的碳酸盐系统的研究,阐述该海域CO_2源汇格局、驱动机制以及估算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利用溶解无机碳(DIC)、总碱度(TA)、营养盐和温盐深等参数,计算了pH和Ω_(文石),并揭示表层到中深层的海洋酸化现状以及剖析其驱动机制。本文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在西北TAP海域,主要受控于上升流携带富含CO_2的绕极深层水(CDW)上涌到表层,表层海水p CO_2的平均值为415±21μatm,高于上覆大气的p CO_2,海-气CO_2通量平均值为5±4 mmol C m~-22 d~(-1),表现为大气CO_2的弱源;在东北TAP海域,主要受控于夏季生产力的增强和南奥克尼海台的陆架水导致的垂直混合作用变弱,表层海水pCO_2的平均值为335±17μatm,低于上覆大气pCO_2,这与该海区表层上方较高的风速共同使得海-气CO_2通量平均值达到-35±28 mmol C m~(-2)d~(-1),表现为大气CO_2的强汇;在南部TAP海域,主要受控于冬季残留水层化作用以及夏季生产力的增强,表层海水pCO_2的平均值为305±27μatm,远低于上覆大气pCO_2,海-气CO_2通量平均值为-22±20 mmol C m~-22 d~(-1),表现为大气CO_2的强汇。整个南极半岛顶部海域的海-气CO_2通量平均值为-25±20 mmol C m~-22 d~(-1),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对CO_2强的吸收能力。在南极半岛顶部海域叁个海区观测到的夏季表层到深层的海水酸化现状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其中,西北TAP海区的表层海水pH和Ω_(文石)的平均值约为8.01±0.03和1.30±0.07,其表层海水酸化较严重。在其中深层水的CDW中可以观测到低的pH和Ω_(文石)(pH<7.92,Ω_(文石)<1.00,即文石不饱和);东北TAP海区的表层海水pH和Ω_(文石)的平均值约为8.10±0.03和1.64±0.12。其中深层的酸化水(pH<7.95,Ω_(文石)<1.10)同样也是ACC带来的CDW;南部TAP海区的表层海水pH和Ω_(文石)的平均值约为8.12±0.05和1.57±0.17。在其中深层观测到的酸化水(pH<7.93,Ω_(文石)<1.10)则是由威德尔流涡带来的WDW。基于冰川、海冰、冬季残留水和绕极深层水的端元混合模型,估算出西北TAP海区主要受到富含CO_2的CDW上涌的影响,该过程对海洋酸化指标参数的贡献(85%)远大于其它作用;在东北TAP海区,融冰水的稀释作用使pH和Ω_(文石)分别降低了0.03和0.12,与之相对应的是生物生产作用导致pH和Ω_(文石)分别升高了0.08和0.28;在南部TAP海区,融冰水的稀释作用使pH和Ω_(文石)分别降低了0.08和0.25,与之相对应的是生物生产作用导致pH和Ω_(文石)分别升高了0.10和0.34。因此,生物生产作用有效地补偿了海冰融化的负效应。(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部第叁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杨林林[7](2019)在《科学家探讨太平洋鳕鱼对海洋酸化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NOAA渔业科学家和合作伙伴研究了鳕鱼幼鱼的行为、生长和脂质组成(储存能量和构建肌肉所需的脂肪)。研究表明,太平洋鳕鱼对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的响应取决于其发展阶段。渔业科学家THOMAS HURST和来自阿拉斯加渔业科学中心地球、海洋和大气科学学院以及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的一组科学家进行了两项实验室研究,以评估鳕鱼幼鱼对二氧(本文来源于《渔业信息与战略》期刊2019年02期)

赵信国,刘广绪,陈碧鹃,曲克明,夏斌[8](2019)在《海洋酸化对海洋鱼类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气CO_2浓度持续增加,其中有大约1/3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水pH值降低和碳酸盐平衡体系的波动,即"海洋酸化"现象(Ocean Acidification)。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如果以当前速率排放CO_2,到21世纪末表层海水的pH值将降低至7.7—7.8,而到2300年将降低至7.3—7.4。作为鱼类对外界刺激最直接的反应,行为在鱼类的繁衍、捕食、避敌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海洋酸化对海洋鱼类行为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海洋酸化不仅会显着干扰包括嗅觉、听觉、视觉在内的感官功能,还将对神经生理功能和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海洋鱼类的捕食、逃避捕食、行为侧向化、栖息地识别与选择和集群等行为。行为异常将直接损害鱼类种群的生存与繁衍,继而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鱼类资源丰富,鱼类捕捞和养殖业发达。但与国外相比,国内此类研究十分匮乏,仅见零星报道。这种现状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相关应对策略的制定,对我国海洋生态保育和渔业发展非常不利。此外,当前的研究也存在研究范围窄、研究手段不合理、行为效应、潜在机制及生态风险考察不足、研究结果难以整合等问题亟待改进。为此,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弥补上述缺憾,促进国内相关研究的广泛开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王贵华,曾江宁,王云涛[9](2019)在《全球科学家共商应对海洋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4月15日~17日,以海洋酸化观测为主题的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第四届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开幕。会议围绕海洋酸化研究进展、海岸带生态系统响应、海洋物理生态过程模拟、海洋酸化观测协作网络发展等议题,就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海洋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4-20)

张军波,刘勇胜[10](2019)在《早期地球海洋酸化与金刚石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的pH值与地球气候、氧化还原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是重建一些重要地球演化理论的关键(H?nisch et al.,2012;Halevy and Bachan,2017)。然而,目前对于早期地球海水pH值的演化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已有的实验研究表明,Y/Ho比在铁的氢氧化物(iron oxyhydroxide,FeOOH)和海水之间的分配系数受海水pH值控制:海水pH值降低,铁的氢(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海洋酸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郭松峤)11月30日,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在京召开,北冰洋快速海洋酸化过程、机制及预测研究项目获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该项目以自然资源部第叁海洋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该所研究员陈立奇作为项目第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酸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然.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鱼类影响或可忽略不计[N].科技日报.2020

[2].郭松峤.揭示北冰洋海洋酸化变化机理[N].中国海洋报.2019

[3].韦章良,莫嘉豪,胡群菊,严锐飞,龙超.不同光照强度下仙掌藻(Halimedaopuntia)对海洋酸化的生理响应[J].海洋通报.2019

[4].张海波,叶林安,卢伍阳,冯明,顾国平.海洋酸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5]..《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实施战略》[N].中国海洋报.2019

[6].陈魁.南极半岛顶部海域海-气CO_2通量与海洋酸化研究[D].自然资源部第叁海洋研究所.2019

[7].杨林林.科学家探讨太平洋鳕鱼对海洋酸化的反应[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9

[8].赵信国,刘广绪,陈碧鹃,曲克明,夏斌.海洋酸化对海洋鱼类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9

[9].王贵华,曾江宁,王云涛.全球科学家共商应对海洋酸化[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10].张军波,刘勇胜.早期地球海洋酸化与金刚石成因[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标签:;  ;  ;  ;  ;  ;  ;  ;  ;  ;  

海洋酸化论文-张梦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