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液二相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正交实验,粒度分布,中值粒径,多孔介质粒径
固液二相流论文文献综述
宋志飞,王建强,赵泽印[1](2017)在《不同条件下固液二相流在多孔隙介质中入渗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大量二相流在多孔介质中的入渗滞留问题,采用细粒石英砂配置成悬浊液进行砂柱渗透正交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二相流入渗的影响。选定了多孔介质粒径、二相流颗粒粒径、二相流质量分数、水头高度等4项因素,分别取3项水平因子,制定L9(34)正交试验表,然后进行砂柱实验。采用渗透系数变化率ks指标来表征各因素对多孔介质渗透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对砂柱渗透系数变化率的影响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二相流质量分数、二相流颗粒粒径、水头高度、多孔介质粒径,多孔介质粒径是本实验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7年11期)
王建强[2](2017)在《不同条件下固液二相流在多孔隙介质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液二相流入渗多孔介质的实例广泛存在于工业、农业、矿业和石油业等领域。随着近年来对环境问题的的关注,对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频繁,比如尾矿的渗漏,垃圾渗沥液的迁移污染,地下水回灌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本文以尾矿库矿浆排放过程中矿浆颗粒在库内沉积问题为背景,开展不同条件下固液二相流在多孔介质的分布规律试验研究,旨在获取多孔介质内入渗颗粒的沉积和分布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颗粒运动基本理论,多孔介质孔隙模型,多孔介质中颗粒的主要迁移-沉积模型以及当前对迁移-沉积模型所进行过的试验研究方式。(2)设计不同条件下固液二相流在多孔介质分布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研究多孔介质的壁面效应与介质孔隙通道平均直径的对应关系,并且进一步研究介质的直径与介质颗粒中值粒径比值Dt/DP对孔隙通道平均直径的影响,得到本实验壁面效应的大小。(3)开展试验探究不同因素下入渗颗粒在多孔介质的分布规律。通过设定差异的多孔介质颗粒粒径、入渗颗粒粒径以及颗粒浓度来研究:颗粒在多孔介质的瞬时沉积质量和总累计沉积质量在不同时间的对应关系;多孔介质段内部及上界面处颗粒沉积的最终质量分析;多孔介质各段中颗粒沉积强度和最终沉积质量分析;最终由多孔介质中颗粒沉积的不同现象进行分类总结,得出沉积分布规律。(4)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多孔介质颗粒粒径、入渗颗粒粒径、水头高度、二相流浓度对多孔介质渗透性能改变程度影响。基于对流—弥散方程,采用饱和、均质的多孔介质中,颗粒在一维稳定渗流下的运输方程来推导多孔介质孔隙率随入渗时间的演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邓嘉胤,杨健,王乐勤,杜红霞,王娜[3](2007)在《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的固液二相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高效地模拟生物工程和化工生产领域中的固液两相流动、指导设备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固液双向耦合作用的固液二相流算法.其中,固液两相被离散为拉格朗日粒子,流体和固体力学的控制方程则转化为相应的粒子间作用力.模型由初始状态启动后,粒子在这些力的作用下运动演化.由粒子携带的信息,通过插值核函数可以求得流场和固体的运动参数.通过标准算例的模拟,验证了控制方程组和边界条件的正确性.使用该方法模拟二维球形固相在水中的运动,初步分析表明模拟结果是合理的,因而采用该方法模拟化工生产中的固液二相流问题也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闫晶,雒建斌,徐学锋[4](2005)在《纳米颗粒固液二相流实时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固液二相流中纳米颗粒运动的实时观测,选用荧光显微镜、CCD摄像机及注射泵等设计了一套纳米颗粒固液二相流观测设备.采用此设备对纳米颗粒尺寸为55nm左右的小管道固液二相流动实现了实时观测.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小管道中的流动与流体运动基本一致,随动性较好,在流体小管道流动的研究中可作为示踪粒子使用.随着流量的增加,纳米颗粒运动速度出现分散分布.溶液中纳米颗粒浓度对二相流管道横截面上的流动状况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期刊2005年02期)
曲建俊,宋宝玉,齐毓霖[5](2000)在《含超细颗粒固液二相流对PSZ陶瓷与钢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含超细颗粒固液二相流对部分稳定二氧化锆 (PSZ)陶瓷与GCr15钢滑动副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选择 90 # 机械油和QC30汽机油为基础油 ,分别加入五种超细固体颗粒 ,配制出不同浓度的2 0种油样 ,分别在 16℃和 10 0℃温度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超细固体颗粒添加剂的用量、试验温度和基础油都影响陶瓷与钢滑动副的摩擦磨损性能。对超细颗粒添加剂的润滑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0年06期)
江亲瑜,李曼林,王松年[6](1995)在《固液二相流润滑的摩擦系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固液二相润滑油的润滑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测量了含金属磨粒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变化规律,包括磨粒尺寸、磨粒浓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程度,并将之与纯净油润滑进行了对比.磨粒的存在使摩擦系数明显提高且与磨粒的尺寸及浓度成正比,拟合获得了摩擦系数, 由磨粒导致的油膜亏损率与磨粒尺寸及浓度间的计算公式,并对磨粒影响润滑性能的机理作了分析,同时还为快速检测油品清洁度提供了—个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1995-07-01)
赵永凯,高殿荣,韩屋谷,曹鹍[7](1995)在《固液二相流泵基本方程和相似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固液二相流泵的基本方程.并据此分析了叶轮的扬程.找出了泵内固液二相流的相似准则.(本文来源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蔡保元[8](1991)在《水力机械内的固液二相流设计新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力机械的磨蚀问题非常严重,运行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矛盾始终存在。解决问题的方式几乎都是采用各种抗磨蚀材料来延长水泵、水轮机的使用寿命,很少从流体力学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上进行研究,至于固体介质引起水力机械效率的下降以及某些部门杂质泵不适应高浓度输送的要求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1991年03期)
固液二相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液二相流入渗多孔介质的实例广泛存在于工业、农业、矿业和石油业等领域。随着近年来对环境问题的的关注,对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频繁,比如尾矿的渗漏,垃圾渗沥液的迁移污染,地下水回灌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本文以尾矿库矿浆排放过程中矿浆颗粒在库内沉积问题为背景,开展不同条件下固液二相流在多孔介质的分布规律试验研究,旨在获取多孔介质内入渗颗粒的沉积和分布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颗粒运动基本理论,多孔介质孔隙模型,多孔介质中颗粒的主要迁移-沉积模型以及当前对迁移-沉积模型所进行过的试验研究方式。(2)设计不同条件下固液二相流在多孔介质分布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研究多孔介质的壁面效应与介质孔隙通道平均直径的对应关系,并且进一步研究介质的直径与介质颗粒中值粒径比值Dt/DP对孔隙通道平均直径的影响,得到本实验壁面效应的大小。(3)开展试验探究不同因素下入渗颗粒在多孔介质的分布规律。通过设定差异的多孔介质颗粒粒径、入渗颗粒粒径以及颗粒浓度来研究:颗粒在多孔介质的瞬时沉积质量和总累计沉积质量在不同时间的对应关系;多孔介质段内部及上界面处颗粒沉积的最终质量分析;多孔介质各段中颗粒沉积强度和最终沉积质量分析;最终由多孔介质中颗粒沉积的不同现象进行分类总结,得出沉积分布规律。(4)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多孔介质颗粒粒径、入渗颗粒粒径、水头高度、二相流浓度对多孔介质渗透性能改变程度影响。基于对流—弥散方程,采用饱和、均质的多孔介质中,颗粒在一维稳定渗流下的运输方程来推导多孔介质孔隙率随入渗时间的演化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液二相流论文参考文献
[1].宋志飞,王建强,赵泽印.不同条件下固液二相流在多孔隙介质中入渗规律[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
[2].王建强.不同条件下固液二相流在多孔隙介质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7
[3].邓嘉胤,杨健,王乐勤,杜红霞,王娜.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的固液二相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
[4].闫晶,雒建斌,徐学锋.纳米颗粒固液二相流实时观测[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
[5].曲建俊,宋宝玉,齐毓霖.含超细颗粒固液二相流对PSZ陶瓷与钢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00
[6].江亲瑜,李曼林,王松年.固液二相流润滑的摩擦系数试验研究[C].第叁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5
[7].赵永凯,高殿荣,韩屋谷,曹鹍.固液二相流泵基本方程和相似准则[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5
[8].蔡保元.水力机械内的固液二相流设计新理论[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