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祥付廷华王寅钟力佘紫云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房屋建筑领域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格调,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建筑局面,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房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由于房屋建筑规模日益扩大,其中也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若某一项出现差错,就会影响到建筑的工程质量。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尤其是房屋建筑主体的工程质量必须得到保证,这是房屋建筑得以正常使用的前提,也是影响建筑使用寿命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以及改善措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通病;改善
1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
1.1模板工程
1.1.1移位问题
建筑模板在施工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便是模板轴线移位,其主要的表现方式是:混凝土在经过浇筑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发生凝固,凝固之后,在将模板拆下的过程中,墙面与柱子的位置会与建筑轴线的位置发生偏移。一般情况下,这种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为翻样不到位,另一方面为技术交底不够彻底。此外,发生移位还有如下原因:墙体和柱子建筑模板的顶部与底部限位不够稳固,而且在支模时,没有进行拉线,包括水平拉线或竖向拉线,与此同时,没有将垂直型的有效控制对策应用其中,以及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情况等,都会引起移位的情况发生。
1.1.2偏差问题
模板工程中除了移位质量问题之外,在模板工程的施工建设作业过程中,还存着偏差的质量问题,这种问题也非常的常见。通常情况下而言,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层的高度和预留毛孔洞标高,继而出现各种偏差的质量问题。再者,就是模板工程在施工设计时,标高一旦出现偏差问题,也会存在着各种偏差的问题,产生偏差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房屋建筑物的楼层没有设立标高控制点,并且在预留孔洞环节上也没有对其加以合理的固定。
1.2混凝土施工
1.2.1麻面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局部表面会出现缺浆的情况,这样一来表面便会形成许多空洞或麻点,使表面看起来略显粗糙,但是钢筋在其中却不会外漏出来。发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模板的表面比较粗糙,或者混凝土含有一定的杂物,这两种原因会造成模板在拆卸的过程中表面会受到破坏。模板在拼接的过程中不够严实,会造成局部出现漏浆的情况。若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出现均匀的情况,那么气泡在便无法有效地排除出,这些气泡会停留在模板表面,出现麻点。
1.2.2孔洞、夹层与裂缝
所谓的孔洞主要是在建筑混凝土的内部发生空隙的情况,因为空隙中没有混凝土的存在,因此就会呈现出蜂窝状的情况,在混凝土内的钢筋就会暴露出来。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里面布设的钢筋过于密集,这就造成混凝土很容易被钢筋隔绝最终导致无法下料的情况,如果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鼓捣,当进行再次浇筑的时候,那么建筑物混凝土就会出现离析的问题,但是混凝土中的水浆和沙子并没有充分有效的融合,就会造成跑浆质量问题的存在与发生。出现夹层与裂缝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对变形缝和施工缝进行有效的处理。在表面上,因为没有及时将表面的水泥膜和松动泥沙清除干净,对于软弱的混凝土层没有及时加以处理,没有达到全部浸湿再对其加以浇筑,最终造成夹层和裂缝问题的产生。
2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问题改善措施
2.1模板施工质量问题改善措施
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模板工程应有设计施工方案,模板支撑(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架)应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模板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结合模板的涨模现象,质量预防中应当根据相应的尺寸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截面尺寸的设计,操作中可以穿柱螺栓以及竖向钢楞来进行相应的辅助作业,继而进一步确保柱模的基本强度以及刚度,当遇到层高较高的时候,需要进行多次的浇筑作业,如此方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涨模状况的发生。并且柱身扭曲时需要预先做好柱筋的校正作业,最终才可以从根本上彻底防治模板质量问题的发生,继而更好地实施模板坚固。
2.2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改善措施
2.2.1麻面问题
首先,应保证表面的干净,模板之上若存在杂物需及时清理。在浇灌之前,需保持模板的湿润,若模板在此时出现缝隙,可用油毡纸将出现的缝隙堵死,然后再用模板隔离剂进行涂抹,力求充分、到位。将混凝土分层次、均匀化振捣,使混凝土保持紧凑、紧实,直到将混凝土里面的所有气泡排净为止。若混凝土的表面还没有进行粉刷,可对其浇水,待麻面湿润之后,将原混凝土应用其中,使其能够起到填补的作用,并保持平整。其次,便是孔洞问题,在钢筋比较密集以及结构比较复杂的地方,可运用细砂石混凝土浇灌,直到模板全部充满,此时,还需要分层振捣,对于预留出来的孔洞需要在两边同时进行下料,在一边可增加一个灌注口,避免漏振,若沙石中有杂物,需及时进行清理,避免杂物混入到泥浆之中。
2.2.2裂缝及夹层问题
在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缝表面加以处理时,应当结合房屋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对夹层中的杂物加以有效的处理。针对接缝位置的处理应当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先浇灌原配合比单纯砂浆,确保厚度应当保持在大约50至90cm的厚度,确保接触面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则需要加强接缝处混凝和振捣,确保其可以更加的严实。如果夹层又或是缝隙相对比较浅的话,则应当对相对比较松散的混凝土加以有效的清理。
2.2.3钢筋问题
钢材应按公司指定的符合要求厂家采购。不能使用严重锈蚀并带有颗粒状或片状的老锈钢筋。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核对伸出板面的柱筋位置,为了避免发生错位,需至少绑有两个箍筋进行固定。在绑扎铁丝时,应注意绑扎形式的选用,若出现节点松脱的现象需对其重新绑牢。在施焊之前,需保证搭接焊的两钢筋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确保钢筋的保护层数量达到需求。应用垫块保护板的负弯筋,在预埋管线的安装过程中,不得对板的负弯筋进行踩踏。在安装钢筋过程中难免有误差的存在,并且在制作时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适当将设计尺寸减小。为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垫块的摆放需要沿主筋方向。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需要附加一道临时箍筋,然后按照图纸位置绑扎好,最后用焊成的井字形Φ8~Φ10钢筋的铁卡固定。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避免钢筋发生碰撞,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同时还需要有专门人员对钢筋位置进行随时检查,并对错位的现象进行及时校正。除此之外,加强对钢筋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需要从钢筋制作抓起,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和安装。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主体工程的质量关乎着整个建筑的坚固性与安全性,是整个建筑的关键所在。所以对其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要进行有效防控,才能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然而,就目前而言,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多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房屋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当将此类问题加以细化分析和研究,然后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在施工中需遵循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继而有效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王超.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
[2]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控制研究[J].明亮.建材与装饰.2018(22)
[3]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管理[J].柳楠楠.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9)
[4]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注意要点[J].王新霞.住宅与房地产.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