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文华初级中学528303
摘要: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发展是初中德育活动开展的“生长点”。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班主任主要关注的话题。对此,初中班主任应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促进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初中学生的个性能够真正得到彰显,使每位初中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德育个性化策略探究
在以往的德育教育活动中,班主任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内容固定、标准思想和道德规范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一种最理想的人。不过,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创新之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强烈,这种个人需求和传统德育教育有所冲突。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将德育活动的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融合在一起,让德育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让初中德育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转变观念,以性格教育促进层次化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不仅需要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也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者。班主任要转变以往对于“好学生”的定义,不能仅仅认为听话的、老实的就是好学生,重新认识那些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学生,有意识地呵护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倾向,适时、适当地展开个性化教育。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性格塑形的关键性阶段。作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虽然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更是后天生长环境与教育的结果。在实施德育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心理活动复杂、性格多变的这一关键时期,多疏导、多排遣,促进学生个性多层次发展。
二、创新活动模式,营造点化式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少年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别人在教育他。心理学显示,人的心理都是有着暗示性的,如果仅仅依靠那些反复的说教,会让学生产生疲倦的感觉,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以往单一的说服教育,不但收效甚微,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应当转变这种方式,努力避免这种苦口婆心的说教,不要搞灌输式、保姆式甚至是训斥式的德育方式,而是努力采用暗示教育,帮助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继而控制自我、实现自我,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理想境地。基于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为了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采用具有层次和个性的暗示教育方式,将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个体看待,充分发挥点化式教育氛围的积极效果。
如在“文明礼仪”专题宣传月活动中,学校在食堂、图书室、操场、走廊等重要地点布置了宣传海报,动员班主任在课上、课后以身垂范,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渠道宣传正面典型,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渗透和引领,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氛围中,使得他们自觉地提高认识、规范言行,从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关键性品质
王礼湛先生提出,任何理性教育、形象的感染,都是外部的客体,都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才能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主体内心心理过程的发生,任何教育都等于零。这是对德育工作的精辟概括,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具体诠释。只有改变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被动地位,避免那种“关”、“管”、“灌”的强迫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才能充分发挥德育的积极功效,才能让德育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自我教育是德育的最高形式,也是表现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个性化发展的必然阶段。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个性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让他们主动地展开评判和选择。
四、转变规则,以合作教育激活创造性发挥
合作教育强调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展现一个团队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保证组织高效率运转的同时,也尊重个体的兴趣和成就。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竞争和合作是相伴相生的,作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处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转变以往过分强调竞争的传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在德育活动中的合作,并不意味着学生个体的自我牺牲;相反,团队成员的个性发挥和特长表现,能够真正实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在与他人平等交流、友好相处中,逐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在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中,有效地追求共同目标。
总之,德育活动是德育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初中德育活动中,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客观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德育工作者要在活动基础上,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施性格教育、暗示教育和合作教育等相关的方式,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基础上,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马丽浅谈初中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33)。
[2]张丽颖初中德育管理者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3]谢建华实施教学生活化策略促进学生知行统一[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