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波波形论文-王琳琳,王磊,张晓阳,李倩,张文露

脉搏波波形论文-王琳琳,王磊,张晓阳,李倩,张文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搏波波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搏波,波形参数,年龄,血管年龄

脉搏波波形论文文献综述

王琳琳,王磊,张晓阳,李倩,张文露[1](2019)在《基于脉搏波波形特征参量的成年男性血管年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高的无创脉搏波波形指标,并建立有效的用于成年男性的心血管健康的预测模型,对可能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早期预警。方法:采集6个年龄阶段的健康男性的脉搏波,每个年龄段采集50个样本。分别提取每个样本的脉搏波波形参数特征,包括流入时间、流出时间、总搏动时间、快速流入时间、流入时间占比和波形系数,分析其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性。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年龄与脉搏波波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流入时间、流入时间占比和快速流入时间会随年龄的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3个指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而流出时间、总搏动时间和波形系数对年龄变化不敏感。建立了血管年龄的预测模型:年龄=-29.916 8+437.900 4×流入时间(R~2=0.932 1,P=0.001 8),将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流入时间代入上述模型,计算得到的血管年龄均大于实际年龄,且年龄差均大于5岁。结论:流入时间、快速流入时间和流入时间占比随年龄变化有较明显且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与血管弹性、顺应性和僵硬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李浩,孙兴国,张也,葛万刚,席家宁[2](2018)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前、后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改变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本团队管理的慢性病(以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为主)患者中的11例为慢病组,同期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的正常人8例为正常组。以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处方,每天运动30 min,在运动前和运动后5、15、30、40 min测量其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对受试者脉搏波原始数据用Origin作图,对桡动脉脉搏波的上升、下降、切迹或平台等波形特征及其运动前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并比较两组运动前、后切迹出现率。结果运动前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低于正常组(P=0.010)。运动后两组脉搏波均较运动前的波峰变高、波形变窄。运动后5、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同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切迹出现率始终为100.0%;运动后5、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可改变脉搏波波形,其可能作为运动疗法有效管控慢性病的指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30期)

吴玮莹,战鹏弘,张志敏,王玲,樊瑜波[3](2018)在《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波形分析的运动负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能量消耗是衡量运动负荷最直接的指标。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脉搏波波形来衡量运动负荷,从而为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运动负荷评价技术提供基础。方法招募32名年龄为18~60岁的正常人作为受试者,采用指夹式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对受试者的脉搏波进行采集,使用K4b2心肺功能测试仪获取的能量消耗作为金标准进行功率自行车实验,从而获得脉搏波波形特征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静息状态下,脉搏波周期、主波峰值、脉搏波面积的数值较为稳定;而在功率车运动状态下,脉搏波波形周期平均值、主波峰值、脉搏波面积的平均值变小,叁者标准差则增大。实验结果表明,脉搏波波形幅值对时间的积分J与能量消耗E在静止、功率车运动状态下皆呈线性关系,两者拟合直线的斜率之比为常数。结论使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波形对运动负荷进行评估是可行的。利用脉搏波波形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拟合出运动中的能量消耗,从而评价运动负荷。(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池臻欤[4](2017)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脉搏波波形随孕周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血压升高与妊娠并存的一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5%~12%,其发病隐蔽、诊断滞后,临床症状出现晚,给防治带来较大困难。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心血管功能也随之改变,而脉搏波中蕴藏着极丰富的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信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对于患病孕妇而言,虽然其临床症状出现比较晚,但是其心血管功能早已不同于正常妊娠的孕妇,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脉搏波波形随孕周变化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使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桡动脉压力传感器及指夹式透射光电传感器同时采集孕妇桡脉与指脉脉搏波数据,通过使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实现脉搏波波形的预处理,画出随孕周变化的脉搏波波形图,并计算心率(heart rate,HR)、桡脉波峰点横坐标(X_P)、桡脉重搏波谷点横坐标(X_N)、桡脉K值(K)、桡脉K_1值(K_1)、桡脉K_2值(K_2)、指脉波峰点横坐标(X_P~’)、指脉重搏波谷点横坐标(X_N~’)、指脉K值(K~’)、指脉K_1值(K_1~’)、指脉K_2值(K_2~’)。课题旨在探讨桡脉和指脉脉搏波波形随孕周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孕周分组情况下的正常妊娠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桡脉与指脉脉搏波波形参数、血压以及心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在孕24-27周时,妊高病组孕妇的桡脉重搏波谷点横坐标相比于正常组显着性增加(P<0.05);同时妊高病组孕妇的指脉重搏波谷点横坐标也显着性高于正常组,而指脉K_1值、指脉K_2值却显着性低于正常组(P<0.05);其他桡脉与指脉波形参数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在此段时间内,妊高病组孕妇的心血管及微循环生理变差,血管阻力增加,弹性变弱。此外,正常组孕妇的收缩压在105mmHg~115mmHg之间变化,舒张压在67mmHg~74mmHg之间变化,心率在85bpm~95bpm之间变化;在发病过程中,妊高病组的收缩压在116mmHg~123mm Hg之间变化,舒张压在73mmHg~78mmHg之间变化,心率在85bpm~100bpm之间变化;妊高病组孕妇的心率在孕24-27周与正常组孕妇的心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此段时间内妊高病组孕妇相较于正常组孕妇更加需要通过加快心脏跳动提高心率来满足自身以及胎儿的基本需求。根据以上研究发现可知,在孕24-27周,妊高病孕妇与正常孕妇心血管及微循环功能差异最大,主要表现为妊高病孕妇脉搏波重搏波谷点横坐标显着性高于正常孕妇(P<0.05),而此时本研究中的妊高病孕妇均未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其在孕39±2周时才被医生确诊患有妊高病。本研究的发现比发病时间提前了12-15周,结果肯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吴玮莹,吕文杰,张静,杜一,樊瑜波[5](2015)在《基于脉搏波波形的动脉粥样硬化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初期,血管阻力、血管弹性以及血管黏性等一系列指标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这些细微的生理参数变化能够通过对脉搏波波形的分析无创地对人体的心脑血管功能进行分析和检测。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与正常人脉搏波波形的对照分析,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预测和识别。方法:提取24位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与30位正常人的肱动脉脉搏波波形进行分析,提取了主波幅值A、降中(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叁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10-10)

王安然,杨益民,杨琳,杨星星,孟蓝熙[6](2014)在《不同类型运动员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及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最大耗氧量(MaxO2)和最大肌肉自主收缩量(MVC)对运动项目进行分类,采集不同类型运动员的桡动脉脉搏波,分析其脉搏波波形及参数。方法:使用ADInstrument公司的PowerLab数据采集系统及配套软件LabChart采集304名受试者脉搏波,对所测脉搏波进行调整,使波形周期和幅度分布在0~100的范围内,分析最大值相对时间Tm,重搏波谷横纵坐标X、Y,脉搏波波形面积波形参数K值以及脉搏波年龄指数(SDPTG age index)。结果:随着MaxO2升高,MVC-1组与MVC-2组的脉搏波降支曲线逐渐下移,最大值点先右移后左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下方移动,K和SDPTG逐渐减小;而MVC-3组的降支曲线逐渐上移,最大值点逐渐右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上方移动,K和SDPTG逐渐增大。随着MVC升高,MaxO2-1组的降支曲线逐渐下移,最大值点逐渐左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下方移动,K和SDPTG逐渐减小;MaxO2-2组的降支曲线逐渐上移,最大值点逐渐左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上方移动,K和SDPTG逐渐增大;而MaxO2-3组的降支曲线先下降后抬高,最大值点先左移后右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侧移动,K和SDPTG先减小后增大。结论:各项运动在MaxO2相同的情况下,MVC各组的脉搏波参数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而在MVC相同的情况下,MaxO2各组的脉搏波参数变化趋势均有不同。脉搏波参数变化可反映人体心血管功能,A类、F类和I类运动的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4年06期)

杨文武[7](2012)在《基于光电容积的脉搏波波形特征与速度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预防疾病。动脉血管壁弹性下降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特征之一,而动脉脉搏波速度和脉搏波波形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动脉弹性,因此准确测量动脉脉搏波速度和脉搏波波形特征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的脉搏波测量系统是针对家庭和个人使用,采用双通道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测量脉搏波速度和脉搏波特征,测量部位为同一个手掌的两个长度相差较大的小拇指和无名指,因此,简化了脉搏波的测量装置和测量过程。该系统结构简单,测量操作简便,避免了传统脉搏波测量设备装置庞大,操作复杂的缺点,因此,能够被家庭和个人接受并使用,对促进动脉脉搏波测量装置的普及和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可靠的容积脉搏波数据采集电路,并利用双路容积脉搏波采集电路同时测量小拇指和无名指,得到了两路有时差且相似性较好的脉搏波波形,计算了脉搏波时域特征,并通过互相关函数法得到了两路脉搏波波形的延时时间,从而测量计算得到脉搏波速度。提出了一种电路延时补偿的方法,用于补偿电路延时不对称给系统测量延时时间带来的影响,提高了系统测量脉搏波速度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较准确测量人体的脉搏波时域特征与脉搏波速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12-01)

杨惠锋[8](2009)在《血管弹性与脉搏波波形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与日俱增,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逐渐深入,现在已普遍认为血管病变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然而,血管弹性的改变早于血管结构的改变,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因此,方便可靠的检测血管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方法有血管造影、超声技术、脉搏波速度(PWV)测量法、袖带内压力震荡波分析(AOCS)、平面压力波测定(A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脉搏波波形分析(PWA)等。其中超声技术因其使用的广泛性、可操作性、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在大动脉弹性的测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至少有十几种的指标比如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强指数(AIX)和僵硬度(β)等可以反映血管弹性,它们中有的相互关联。脉搏波波形是由心脏收缩压力波和血管弹性阻尼波综合而成,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发现,脉搏波中包含有极丰富的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信息。对脉搏波进行傅里叶分析,是近代信息处理中一种经典的方法,它是以脉搏波信号具有的全部频率分量的集合形式来表示原信号,不但信息不会丢失,还有助于对原信号细微变化的鉴别和分析。年龄是动脉血管功能损害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长导致大小动脉弹性降低和内皮依赖的血管扩张功能损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脉搏波波形傅里叶变换(FFT)的频率幅值来评价血管弹性的方法。尽管存在着受试者个人的特征差异和测量时偶然因素的影响,但实验结果较好的反映了血管弹性与脉搏波波形的关系,并间接地反映了血管弹性与年龄的关系。与文献报道中评价血管弹性的特征量(K)相比,脉搏波波形的傅氏变换频率幅值能更好地反映脉搏波波形的细微变化。该方法在无创检测血管弹性方面显示出优势,并且为血管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09-04-20)

杨琳,张松,杨益民,罗志昌[9](2008)在《基于重搏波谷点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脉搏波包含许多重要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罗志昌教授前期研究,曾提出一个以脉图面积变化为基础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但是在长期的实验中发现相同的K值有着不同的脉搏波波形。方法在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的基础上提出以重搏波谷为界将脉搏波波形分为两部分,相应地波形特征量也分为K1和K2。结果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1和K2的变化能够反映人体心脏、血管、血压、微循环功能的变化。结论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值分为K1和K2后,解决了原来相同K值而生理状态不同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08年03期)

张俊利,蔺嫦燕,杨琳,张松,吴广辉[10](2008)在《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检测及与部分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引入特征点——收缩期与舒张期分界点,提出脉搏波波形周期面积特征,讨论脉搏波波形周期面积特征量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病人424例,采集桡动脉脉搏波信号,分析其波形周期面积特征(收缩期面积特征量K1和舒张期面积特征量K2)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O)、血流阻力(TPR)和血液黏度(V)]的相关性。结果脉压差与K1高度正相关(P<0.01),与K2高度负相关(P<0.01),与K1/K2高度正相关(P<0.01)。年龄与K1高度正相关(P<0.01),与K2高度负相关(P<0.01),与K1/K2高度正相关(P<0.01)。K1与CO高度负相关(P<0.01),K2与CO负相关(P<0.05),K1/K2与CO无明显相关。K1、K2分别与TPR高度正相关(P<0.01),K1/K2与TPR无明显相关。K1、K2分别与V高度正相关(P<0.01),K1/K2与V高度负相关(P<0.01)。结论试验表明,脉搏波波形周期面积特征量代表人体心血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些生理参数如血管外周阻力、血液黏性等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08年02期)

脉搏波波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本团队管理的慢性病(以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为主)患者中的11例为慢病组,同期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的正常人8例为正常组。以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处方,每天运动30 min,在运动前和运动后5、15、30、40 min测量其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对受试者脉搏波原始数据用Origin作图,对桡动脉脉搏波的上升、下降、切迹或平台等波形特征及其运动前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并比较两组运动前、后切迹出现率。结果运动前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低于正常组(P=0.010)。运动后两组脉搏波均较运动前的波峰变高、波形变窄。运动后5、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同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切迹出现率始终为100.0%;运动后5、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可改变脉搏波波形,其可能作为运动疗法有效管控慢性病的指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搏波波形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琳琳,王磊,张晓阳,李倩,张文露.基于脉搏波波形特征参量的成年男性血管年龄预测模型[J].医疗卫生装备.2019

[2].李浩,孙兴国,张也,葛万刚,席家宁.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前、后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改变初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

[3].吴玮莹,战鹏弘,张志敏,王玲,樊瑜波.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波形分析的运动负荷评价[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8

[4].池臻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脉搏波波形随孕周变化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

[5].吴玮莹,吕文杰,张静,杜一,樊瑜波.基于脉搏波波形的动脉粥样硬化识别方法[C].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叁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5

[6].王安然,杨益民,杨琳,杨星星,孟蓝熙.不同类型运动员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及参数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

[7].杨文武.基于光电容积的脉搏波波形特征与速度测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8].杨惠锋.血管弹性与脉搏波波形关系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09

[9].杨琳,张松,杨益民,罗志昌.基于重搏波谷点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

[10].张俊利,蔺嫦燕,杨琳,张松,吴广辉.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检测及与部分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

标签:;  ;  ;  ;  

脉搏波波形论文-王琳琳,王磊,张晓阳,李倩,张文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