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加压接骨板论文-陈劲,钟华,马肃霜,肖刚,梁波

动力加压接骨板论文-陈劲,钟华,马肃霜,肖刚,梁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加压接骨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IPPO,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

动力加压接骨板论文文献综述

陈劲,钟华,马肃霜,肖刚,梁波[1](2015)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下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在微创钢板接骨(MIPPO)技术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和动力加压钢板(D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LCP组和DCP组,每组34例。在MIPPO技术下闭合复位后,分别经皮插入LCP、DCP进行内固定,评价临床效果,功能评估按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6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l2.5个月。DCP组1例钢板断裂,行二次手术治疗;2例出现愈合延迟。LCP组和DCP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Johner-Wruhs评分优于DCP组(Hc=4.088,P<0.05)。结论 MIPPO技术下LCP应力遮挡效应较小,骨膜血运破坏较少,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方向阳[2](2015)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基本观察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出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3%、10.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疗效显着,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5年11期)

田振华[3](2015)在《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闭合复位法进行外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骨折的愈合率、再骨折的发生率、治疗的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效果显着,可促进其骨折快速愈合,减少其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02期)

沈友任,林卓锋,曾健聪,杨云海[4](2014)在《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新鲜股骨干骨折患者共177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16例患者为治疗组,应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8~18个月,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长于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接骨板。(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4年07期)

郭太显[5](2013)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DCP)和传统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对A组运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对B组运用传统闭合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骨折处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康复后再骨折率及总体疗效。结果运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A组疗效显着,运用传统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B组疗效不显着,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康复后再骨折率及总体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恢复快,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3年10期)

黄大社,王运涛,周建忠[6](2013)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46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处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Ⅰ期愈合,无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腕关节及尺桡关节活动范围优18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65%。结论: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疗效确切,有助于骨折复位及其功能恢复,且操作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3年12期)

刘春杰,张伟曾,褚鹏程[7](2011)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传统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2007-06/2010-03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匹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Ti6Al4V钛合金或纯钛,部分钛合金或纯钛产品表面经阳极化处理,非灭菌包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耐体液电解,耐腐蚀强,性质稳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锁定加压接骨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着高于动力髋螺钉组(94.6%,87.9%,P<0.01)。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微创、固定稳固、骨折易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17期)

张祥勇[8](2010)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5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其中4例患者尺骨骨折用叁棱针内固定,术后外固定5~6周,其他患者术后不用外固定,术后早期坚持适当功能锻炼直至骨折愈合。结果 65例术后随访10~14个月,骨折均达到Ⅰ期骨性愈合,患肢功能优良率达95.38%。结论成人不稳定的前臂双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要求,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前臂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0年18期)

穆杰[9](2010)在《基层医院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变化趋势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我院2004~2008年采用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两种治疗手段在基层医院的应用趋势,并对2008年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分析,从而为广大骨科基层骨科医师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研究纳入2004~2008年收入院胫骨干骨折初诊患者350例,按入院年份将患者分为5组,分析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应用趋势,同时对2008年度45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或动力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并根据Johner-Wruhs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结果,计量资料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基层医院,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尤其是闭合性骨折的患者比例日趋增加,使用比例从2004年的18.33%增长到了2008年的41.02%,而闭合性骨折的应用比例更是达到了51.11%,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的术后并发症均逐渐降低,但交锁髓内钉较为显着。对2008年闭合性骨折患者资料的分析表明,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显着低于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组。交锁髓内钉治疗组与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组在感染、延期愈合、关节活动异常、短缩、成角畸形与旋转及神经血管损伤等方面的发病率无显着差异。结论在胫骨干骨折治疗方式方面,交锁髓内钉逐渐为基层医院采纳,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术后并发症逐年减少,交锁髓内钉减少较为显着,二者均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有效手段,患者预后较好,而交锁髓内钉比动力加压接骨板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有优势。临床选择时需要综合评价各种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0-09-01)

熊雁,王子明,杜全印,吴思宇,孙红振[10](2009)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长骨干骨不连和畸形愈合》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8月~2007年9月收治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或者畸形愈合10例,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治疗,骨不连端在术后16~40周得到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动力加压接骨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基本观察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出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3%、10.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疗效显着,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加压接骨板论文参考文献

[1].陈劲,钟华,马肃霜,肖刚,梁波.微创钢板接骨技术下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

[2].方向阳.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疗效[J].吉林医学.2015

[3].田振华.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

[4].沈友任,林卓锋,曾健聪,杨云海.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4

[5].郭太显.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3

[6].黄大社,王运涛,周建忠.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3

[7].刘春杰,张伟曾,褚鹏程.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8].张祥勇.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9].穆杰.基层医院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变化趋势及疗效分析[D].郑州大学.2010

[10].熊雁,王子明,杜全印,吴思宇,孙红振.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长骨干骨不连和畸形愈合[J].创伤外科杂志.2009

标签:;  ;  ;  

动力加压接骨板论文-陈劲,钟华,马肃霜,肖刚,梁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