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热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EAD-box,RNA解旋酶,内稳态,核糖体RNA(rRNA),水稻
耐热育种论文文献综述
胡时开,钱前[1](2016)在《RNA解旋酶调控rRNA内稳态:水稻耐热新机制、分子育种新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热害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DEAD-box RNA解旋酶在核糖体RNA前体加工及植物抗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中国科学家在DEAD-box RNA解旋酶调控水稻耐热性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万丙良,査中萍,殷得所,李进波,杜雪树[2](2015)在《水稻恢复系R1056的耐热性鉴定及育种应用评价(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采用分期播种结合辅助加温温室设施对水稻恢复系R1056及其杂交稻组合在开花期的高温耐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R1056及其杂交稻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在38℃高温处理下,R1056的结实率、花药开裂率和每朵颖花柱头上的花粉数分别为70.4%、75.5%和78,与耐高温对照品种N22相当,显着高于高温敏感品种;R1056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的高温结实率、花药开裂率和柱头上的花粉数介于R1056和高温敏感品种之间。R1056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好,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株高较矮、穗数多、产量高。R1056不仅是一个优异的耐高温水稻种质材料,而且还是一个优良的叁系杂交水稻恢复系。(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5年12期)
吕晓倩[3](2014)在《梅花杂交育种与后代耐热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花(Prunus mume)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在我国分布广泛,但能适应华南地区的梅花品种极少,因此选育耐热性强的梅花品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抗热梅花的杂交育种、梅花播种繁殖、胚培养、梅花幼苗耐热性比较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培育抗热梅花新品种和优化梅花播种育苗技术,同时为梅花抗热育种的早期鉴定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为了育出耐热性强的梅花品种,进行了梅花种系间杂交,共有17个杂交组合,授粉朵数共为5523朵,共收获种子227粒,最终获得32株杂交苗;梅和李远缘杂交获得3株杂交苗。2.为了提高杂交种子的出苗率,以‘香瑞白’梅和‘美人’梅天然授粉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赤霉素(GA3)和层积处理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量浓度为150、300mg·L-1GA3对‘香瑞白’梅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结合90d低温层积,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30%;去内果皮处理和全黑暗处理均能提高‘香瑞白’梅种子的发芽率,而且全黑暗处理能显着提前‘香瑞白’梅种子的初萌期;GA3处理和低温层积相结合能使‘美人’梅种子发芽,但发芽率极低,仅为0.61%。3.为了促使‘美人’梅种子顺利发芽,以‘美人’梅种子为胚培养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美人’梅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人’梅胚获得较高的发芽率需要在0-4℃低温下处理90d;适合‘美人’梅胚萌芽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White和MS培养基;‘美人’梅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0.2mg/L IBA+2.0mg/L6-BA培养基。4.通过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测定了49个一年生梅花幼苗的半致死温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耐热性强、耐热性中等和耐热性弱叁个等级的个体,分别占杂交苗总数的40.6%、34.4%和25%。而且,耐热性均强于双亲的个体达到杂交苗总数的59.4%,由此说明传统的杂交试验在梅花抗热育种中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4-04-01)
万丙良,周亚贞,査中萍,李进波,殷得所[4](2014)在《水稻恢复系R1056的耐热性鉴定及育种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期播种结合辅助加热温室设施对水稻恢复系R1056及其杂交稻组合在开花期的高温耐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R1056及其杂交稻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在38℃高温处理下,R1056的结实率、花药开裂率和每朵颖花柱头上的花粉数分别为70.4%、75.5%和78,与耐高温对照N22相当,极显着高于高温敏感材料;R1056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的高温结实率、花药开裂率和每朵颖花柱头上的花粉数介于R1056和高温敏感品种之间。R1056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好,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株高较矮、穗数多、产量高。表明R1056不仅是一个优异的耐高温水稻种质材料,而且还是一个优良的叁系杂交水稻恢复系。(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李秋玲,于政权,李宁,仲跻峰,孟庆勇[5](2013)在《耐热奶牛育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奶牛极易发生热应激反应,并造成减产。热应激引起奶牛生理生化、免疫反应和代谢失调,从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包括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及繁殖性能,给奶牛业夏季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对评定奶牛热应激的标准、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奶牛耐热性能的评定指标以及耐热性奶牛品种培育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探讨从遗传角度提高奶牛的抗热应激能力,为减少夏季奶业损失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林翮飞,方淑桂,陈文辉,邵贵荣,曾小玲[6](2011)在《灰色关联分析在耐热甘蓝品质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灰色关联度评判法,对15个耐热甘蓝亲本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权重系数大小顺序为球高>外叶数>球径>株高>开展度>中心柱长>叶球质量>膳食纤维含量>蛋白质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硝酸盐含量。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中甘17-4-6×可-H的综合评判值最大,为0.798,其次为107-H,可将二者作为重点的亲本材料,结合育种目标重点配制组合。(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1年22期)
赵远,吴阳春,张健[7](2010)在《家蚕耐热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摘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家蚕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创建新种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原理,采用连续回交方法将耐热基因导入到敏感品系欧17中。采用常规耐热选择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经过6代回交、接种选择,2代自交,获得对具有耐热基因的家蚕新种质。[结果]经过3年8代分别用欧17(敏感性品种)为父本,东34为母本(抗性品种)杂交得BC6F3,后以欧17为轮回亲本,育成了具有耐热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K(BC6F3)。同时监测了各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并利用SSR标记与耐热基因连锁的品种尝试耐热实用品种的杂交种组配。[结论]成功构建了耐热近等基因系,监测了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饲养成绩,并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0年01期)
赵远,吴阳春,张健[8](2009)在《家蚕耐热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家蚕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连续回交,将耐热基因导入到敏感品种欧_(17)中,经过6代回交,耐热辅助选择,2代自交。[结果]获得了具有耐热基因的家蚕近等基因系(新种质)。同时监测了各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并利用SSR标记与耐热基因连锁的品种尝试耐热实用品种的杂交种组配。[结论]成功构建了耐热近等基因系,监测了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饲养成绩,并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36期)
朱守亮[9](2009)在《利用甘蓝单倍体和体细胞筛选耐热育种材料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物理诱变因素和化学诱变剂对植物单倍体和体细胞进行离体诱变育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育成新品种直接供生产利用,或育成新种质作亲本利用,在作物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试验分别以杂种一代品种LN-98、LN-80、LN-34和自交系BN-1、ZN-1、GN-1为试材,探讨了高温处理和化学诱变剂对甘蓝单倍体和体细胞离体培养的影响和筛选耐热育种材料的技术;确定了高温处理筛选耐热单倍体和平阳霉素(PYM)诱变结合高温处理筛选体细胞耐热育种材料的适宜筛选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甘蓝耐热变异系的筛选;对获得的5个耐热初选系进行了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38℃高温下处理4 h可作为甘蓝游离小孢子诱导获得的胚状体筛选耐热不定芽的筛选压力。2. 38℃高温下处理8 d可作为甘蓝游离小孢子诱导的再生植株筛选耐热材料的筛选压力。3.经两次高温筛选获得的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在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指数、膜透性均比常温培养的有所下降,耐热性相比常温培养的有所增强。4.在MS培养基中添加6-BA 1 mg/L+NAA 0.3 mg/L对甘蓝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比较适宜,平均诱导率高达97.8%。5.平阳霉素作为诱变剂对甘蓝无菌苗下胚轴进行诱变时,60 mg/L处理40 min和120 mg/L处理20 min是较为适宜的诱变处理。6. 38℃高温处理10 d可作为甘蓝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耐热筛选的选择压力。7.甘蓝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受高温处理时间越长,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在遇到高温胁迫时热害指数、细胞膜透性降低幅度越大、SOD活性降低幅度越小,即再生植株在愈伤阶段受高温处理时间的增长耐热性增强。8.人工气候箱法、相对电导率法、SOD活性法对甘蓝下胚轴诱导的再生植株耐热性鉴定结果一致,试验表明获得的再生植株具有比原材料更强的耐热性,采用的筛选方法是适当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何群香,闵勇,王华丽,梁运祥,吕和平[10](2008)在《提高耐热链霉菌转化泰乐菌素能力的分子改造与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BIB0830是将泰乐菌素转化为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AIV)的耐热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tolerans)工业菌株。以pIJ8600为载体分别构建了acyB1-B2基因整合型表达载体pBIB425和带红霉素突变启动子ermEp*的红霉素抗性ermE基因整合型表达载体pBIB304。通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链霉菌属间接合转移分别将pBIB425、pBIB304和pBIB308(耐热链霉菌的nsdA基因中断载体)导入工业菌株BIB0830,抗性筛选分别得到接合子BIB425、BIB304和BIB308。经PCR验证均为阳性克隆。摇瓶发酵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BIB0830相比,BIB425和BIB308泰乐菌素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4%和22%,而BIB304则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耐热育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研究采用分期播种结合辅助加温温室设施对水稻恢复系R1056及其杂交稻组合在开花期的高温耐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R1056及其杂交稻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在38℃高温处理下,R1056的结实率、花药开裂率和每朵颖花柱头上的花粉数分别为70.4%、75.5%和78,与耐高温对照品种N22相当,显着高于高温敏感品种;R1056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的高温结实率、花药开裂率和柱头上的花粉数介于R1056和高温敏感品种之间。R1056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好,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株高较矮、穗数多、产量高。R1056不仅是一个优异的耐高温水稻种质材料,而且还是一个优良的叁系杂交水稻恢复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热育种论文参考文献
[1].胡时开,钱前.RNA解旋酶调控rRNA内稳态:水稻耐热新机制、分子育种新资源[J].植物学报.2016
[2].万丙良,査中萍,殷得所,李进波,杜雪树.水稻恢复系R1056的耐热性鉴定及育种应用评价(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5
[3].吕晓倩.梅花杂交育种与后代耐热性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4].万丙良,周亚贞,査中萍,李进波,殷得所.水稻恢复系R1056的耐热性鉴定及育种应用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4
[5].李秋玲,于政权,李宁,仲跻峰,孟庆勇.耐热奶牛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13
[6].林翮飞,方淑桂,陈文辉,邵贵荣,曾小玲.灰色关联分析在耐热甘蓝品质育种中的应用[J].长江蔬菜.2011
[7].赵远,吴阳春,张健.家蚕耐热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0
[8].赵远,吴阳春,张健.家蚕耐热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
[9].朱守亮.利用甘蓝单倍体和体细胞筛选耐热育种材料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0].何群香,闵勇,王华丽,梁运祥,吕和平.提高耐热链霉菌转化泰乐菌素能力的分子改造与育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
标签:DEAD-box; RNA解旋酶; 内稳态; 核糖体RNA(rRNA);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