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重跟踪算法论文-范雕,李姗姗,孟书宇,曲政豪,冯进凯

波形重跟踪算法论文-范雕,李姗姗,孟书宇,曲政豪,冯进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形重跟踪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星测高,波形重跟踪,最小二乘法,5参数模型

波形重跟踪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范雕,李姗姗,孟书宇,曲政豪,冯进凯[1](2017)在《Jason-2卫星波形重跟踪算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弥补测高数据在近海区域因为编辑准则被剔除而导致近海测量数据质量不高的缺点,利用5参数模型的两种形式和Ice-2模型对Jason-2卫星在中国南海部分海域的海洋回波波形进行了波形重跟踪的研究,并选择20个海洋回波波形,依据最小二乘原理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发现5参数模型的指数形式的结果和Ice-2模型结果非常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的海域,对Jason-2波形进行3种方法波形重跟踪时,可以优先考虑Ice-2模型。波形重跟踪技术能够提高卫星测高数据利用率,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7年06期)

阮海林[2](2010)在《卫星测高波形重跟踪算法在台湾周边海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卫星高度计在远海测量的瞬时海面高度的精度可达到5cm,极大的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研究等领域的发展。但是,在近海,由于受到近岸陆地、海洋地形、地球物理环境等因素影响,高度计数据质量下降,导致近海高度计数据缺失较为严重。近海是影响人类活动最大的海域,有必要对近海高度计数据的修复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波形重跟踪算法对台湾周边海域7年的Jason-1 SGDR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校正由于测高波形受“污染”造成的测高误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如下:1、分析台湾周边海域特别是海陆交界处的测高波形。从高度计地面轨道由陆地进入海洋和由海洋进入陆地两种情况分析高度计测高波形的变化情况,指出应用波形重跟踪算法对测高波形进行重跟踪校正的必要性,并重点分析了OCOG算法、β参数算法和阈值法这三种波形重跟踪算法。2、分析了Jason-1第245周期在台湾周边海域的GDR数据,指出卫星高度计有效测点的分布与深度无关,而与星下点靠近大陆或海岛的距离有关。同时分析了GDR数据的编辑标准,指出可确定一个较为灵活的数据编辑标准,能有效提高高度计在近海的数据量。3、在分析大量测高波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的算法来量化测高波形第一个受“污染”(轨道从海洋到陆地)或不受“污染”(轨道从陆地到海洋)波形的离岸距离。从量化结果可知,受“污染”距离大部分在10km以内,与高度计的星下点照射范围相当。4、应用OCOG算法、5-β参数算法和阈值法对Jason-1在台湾周边海域6条轨道共7年的SGDR波形数据进行重跟踪处理,并计算得到重跟踪算法获得的测距校正量。5、验证波形重跟踪算法的有效性。采用IMP值衡量法、对比重跟踪后高度计获得的海平面高度异常与邻近验潮站水位异常这两种方法来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以第1周期088轨道测高数据为例,OCOG算法、5-β参数算法和阂值法三者获得的IMP值分别为:-2.74%、3.64%、5.43%,说明5-p参数算法和阈值法对测距校正有一定的改善。验潮站数据验证方面,通过对比验潮站水位异常时间序列和邻近潮位站的高度计星下点海平面异常时间序列,结果应用5-p算法和阈值法后的海平面高度异常序列与东山站水位异常序列均较为符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8、0.8611,阈值算法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叁海洋研究所》期刊2010-06-01)

鄂栋臣,杨元德[3](2007)在《卫星测高波形重跟踪算法在南极应用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阈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形重跟踪算法——改进阈值法;采用Envisat数据计算,从数据利用率及距离改正标准差两方面,根据波形宽度分区对阈值法、OCOG以及Beta-5等3种算法作了比较,证实了改进阈值法在南极区域更为有效。(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07年01期)

波形重跟踪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卫星高度计在远海测量的瞬时海面高度的精度可达到5cm,极大的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研究等领域的发展。但是,在近海,由于受到近岸陆地、海洋地形、地球物理环境等因素影响,高度计数据质量下降,导致近海高度计数据缺失较为严重。近海是影响人类活动最大的海域,有必要对近海高度计数据的修复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波形重跟踪算法对台湾周边海域7年的Jason-1 SGDR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校正由于测高波形受“污染”造成的测高误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如下:1、分析台湾周边海域特别是海陆交界处的测高波形。从高度计地面轨道由陆地进入海洋和由海洋进入陆地两种情况分析高度计测高波形的变化情况,指出应用波形重跟踪算法对测高波形进行重跟踪校正的必要性,并重点分析了OCOG算法、β参数算法和阈值法这三种波形重跟踪算法。2、分析了Jason-1第245周期在台湾周边海域的GDR数据,指出卫星高度计有效测点的分布与深度无关,而与星下点靠近大陆或海岛的距离有关。同时分析了GDR数据的编辑标准,指出可确定一个较为灵活的数据编辑标准,能有效提高高度计在近海的数据量。3、在分析大量测高波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的算法来量化测高波形第一个受“污染”(轨道从海洋到陆地)或不受“污染”(轨道从陆地到海洋)波形的离岸距离。从量化结果可知,受“污染”距离大部分在10km以内,与高度计的星下点照射范围相当。4、应用OCOG算法、5-β参数算法和阈值法对Jason-1在台湾周边海域6条轨道共7年的SGDR波形数据进行重跟踪处理,并计算得到重跟踪算法获得的测距校正量。5、验证波形重跟踪算法的有效性。采用IMP值衡量法、对比重跟踪后高度计获得的海平面高度异常与邻近验潮站水位异常这两种方法来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以第1周期088轨道测高数据为例,OCOG算法、5-β参数算法和阂值法三者获得的IMP值分别为:-2.74%、3.64%、5.43%,说明5-p参数算法和阈值法对测距校正有一定的改善。验潮站数据验证方面,通过对比验潮站水位异常时间序列和邻近潮位站的高度计星下点海平面异常时间序列,结果应用5-p算法和阈值法后的海平面高度异常序列与东山站水位异常序列均较为符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8、0.8611,阈值算法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形重跟踪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范雕,李姗姗,孟书宇,曲政豪,冯进凯.Jason-2卫星波形重跟踪算法比较[J].海洋测绘.2017

[2].阮海林.卫星测高波形重跟踪算法在台湾周边海域的应用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叁海洋研究所.2010

[3].鄂栋臣,杨元德.卫星测高波形重跟踪算法在南极应用的比较[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

标签:;  ;  ;  ;  

波形重跟踪算法论文-范雕,李姗姗,孟书宇,曲政豪,冯进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