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赵玉芳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局医院25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315-01
梗阻性黄疸患者由于长期黄疸对全身的严重影响,可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低下、脏器功能改变、重度的体质消耗等,故术前需要长时间输液,现总结我科于2013年2月—2014年4月对3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56—70岁。所有患者均有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78.4—226.3umol/L;均经病理证实为胆管癌,其中肝门部胆管癌23例,胆总管癌12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0例,2型糖尿病3例,冠心病1例。
2结果
本组颈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0—45天,平均21天,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4例,血肿1例,静脉炎2例例,导管堵塞1例,余27例患者治疗过程满意。
3护理
3.1置管前护理向患者或家属做术前解释,介绍置管的必要性、操作程序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与应对措施,术前患者尽量不要进食、水,穿刺部位清洗、备皮,准备好术中所需物品,摆好患者体位。
3.2置管后护理(1)固定导管:为防止导管脱落,在穿刺后用透明贴膜进行固定,导管末端再用宽胶布固定于皮肤,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发现贴膜或胶布有松动时及时进行更换,防止导管脱落。(2)保持导管通畅,每次应用导管前应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受压、脱落及凝血现象,管路连接是否正确,每天输液结束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减少堵管的几率。(3)更换敷料: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更换时注意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及渗液。(4)预防感染:为防止感染,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插管结束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穿刺部位及周围,然后用贴膜覆盖。(5)拔管后护理:拔出导管时应缓慢、轻柔,拔出后立即局部压迫止血,无菌敷料覆盖。
3.3合并症护理(1)血肿:穿刺过程中误穿破动脉可形成血肿,应立即加压止血直至血肿不再增大。(2)感染:当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体温升高时提示导管相关感染,应拔出导管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每天观察局部体征及全身反应。(3)心律失常:一般是导管进入心房或心室时发生,应立即拔管或调整导管位置,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一般在短时间内可恢复。(4)静脉炎:表现为皮肤进针处沿静脉走形红肿、变硬,应立即热敷,周围用50%硫酸镁湿敷。(5)导管堵塞:常见原因为血凝块堵塞,或输注粘稠的液体时,为避免凝血块在输液过程中应观察管道衔接是否完好,输注成分粘稠的液体后应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
4讨论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用于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能够长期留置,使用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药物时液体直接进入中心静脉,减轻了高渗物质对血管内膜的损害,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颈内静脉易于暴露,不影响患者上肢活动,经过长期的临床实际操作,可以熟练的掌握,并发症少,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观念,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熟悉置管中或置管后可能发生的一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