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电解液论文-陈显明,范莹莹

硅酸盐电解液论文-陈显明,范莹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硅酸盐电解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Z91镁合金,微弧氧化,耐腐蚀性能,硅酸盐电解液

硅酸盐电解液论文文献综述

陈显明,范莹莹[1](2019)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下AZ91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AZ91镁合金在硅酸盐碱性电解液中的微弧氧化行为以及硅酸盐对微弧氧化膜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成膜过程,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厚度、相结构和耐腐蚀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硅酸盐的质量浓度从5 g/L形成的膜层质量、厚度和耐腐蚀性能均先升后降,表面粗糙度先降后升;在本文的工艺条件下,质量浓度为10 g/L的硅酸盐电解液较有利微弧氧化膜层的生成。(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郭亚欣[2](2018)在《锆盐与硅酸盐电解液制备AZ91D微弧氧化陶瓷膜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但耐蚀性差的特点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微弧氧化技术是在传统的阳极氧化基础上发展而来,利用这种技术可明显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本文以AZ91D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选定的硅酸盐和锆盐电解液中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处理电压、时间对陶瓷膜生长规律的影响;采用硬度计、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所得陶瓷膜的显微硬度、粗糙度、微观形貌、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点滴、浸泡及电化学分析对不同厚度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耐蚀性能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两种电解液中制备的陶瓷膜厚度均随处理电压的增加而增大,随时间的延长由快速增长变为缓慢增长;陶瓷膜的硬度及粗糙度均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硅酸盐电解液中制备的陶瓷膜(MS30)孔洞不均匀,锆盐电解液中制备的陶瓷膜(MZ30)孔洞均一;MS30试样的主要组成相为MgO、MgF_2、Mg_2SiO_4;MZ30试样的主要组成相为MgO、MgF_2、Mg_2Zr_5O_(12)。点滴腐蚀测试可知,腐蚀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的时间随MS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MZ试样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5%NaCl溶液的浸泡腐蚀测试可知,MS10、MZ30试样的点蚀、剥落最为严重;极化曲线分析可知,MS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随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极化电阻逐渐增大,MZ试样腐蚀电流密度随厚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极化电阻先增大后减小,即当陶瓷膜厚度不超过30μm时,MS试样的耐蚀性具有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趋势,MZ试样的耐蚀性具有随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交流阻抗图谱的等效电路拟合可知,MS试样中电荷转移电阻R_L及致密层电阻R_C对腐蚀液具有主要阻碍作用,MZ试样中致密层电阻R_C对腐蚀液具有主要阻碍作用。(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6-12)

闫淑芳,刘向东,陈伟东,王志刚,范秀娟[3](2015)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浓度对ZrH_(1.8)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恒压模式分别在不同浓度Na2SiO3电解液体系下对ZrH1.8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膜层测厚仪测试了陶瓷层的相结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及厚度,通过真空脱氢实验评估了陶瓷层的阻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Na2SiO3浓度在6~14 g/L变化时,陶瓷层的厚度在25~61μm范围内。随着Na2SiO3浓度的增加,电解液的电导率线性增大,微弧氧化陶瓷层厚度逐渐减小。氢化锆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由致密层和疏松层构成,靠近基体一侧为致密层,陶瓷层外层为疏松层,在疏松层中存在空洞和裂纹缺陷。陶瓷层由单斜相氧化锆(M-ZrO2)和四方相氧化锆(T-ZrO1.88)构成,且以单斜相氧化锆(M-Zr O2)为主,随着电解液中Na2SiO3浓度的增加,四方相T-ZrO1.88在陶瓷层中比例增大。综合比较,在Na2SiO3浓度为8 g/L的电解液体系下可以获得厚度适中,表面平整,致密性较好,阻氢性能优异的陶瓷层,陶瓷层的PRF值达到最大值10.8。(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刘应科,吴湘权,程英亮[4](2014)在《硅酸盐-六偏磷酸钠电解液中锆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膜的耐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锆合金广泛用于核工业,也是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然而其表面性能需要改善。为此,开发了硅酸盐-六偏磷酸钠电解液,采用双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Zr-2锆合金上生成较厚的膜层,并运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膜层的形貌和组成,并考察了膜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微弧氧化60 min可以生成厚120μm左右的膜层,相组成主要是单斜氧化锆(m-ZrO_2),含少量的四方氧化锆(t-ZrO_2);微弧氧化20 min的膜层在20 N下很快被磨穿;而微弧氧化60 min的膜层在20 N下干摩擦1 800 s后未失效,其耐磨性相对于基体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4年10期)

王凤悦[5](2013)在《纯铝在硅酸盐电解液中的微弧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在纯铝表面制备一层陶瓷层。比较微弧氧化膜厚度在不同溶液浓度中随时间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微弧氧化膜的横截面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元素在微弧氧化膜截面不同位置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的生长速度在不同浓度溶液中不相同,但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从截面结构、化学成分和元素分布的分析可以发现:微弧氧化膜可以明显区分为致密和疏松两层。采用XRD分析陶瓷层的相结构,采用RM—20袖珍式粗糙度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发现表面粗糙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规律和厚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采用MH-300型显微硬度计测量显微硬度。(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3年20期)

杨新龙[6](2012)在《镁合金微弧氧化硅酸盐系电解液衰变过程和失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的耐磨耐蚀性能较差,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可以在镁合金表面生成一层陶瓷膜,大大增强了镁合金耐磨耐蚀性能,然而微弧氧化技术所需要的电解液随处理镁合金工件数目的不断增多而衰变,生成的陶瓷膜层缺陷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陶瓷膜的制备,电解液的失效也造成工艺成本的提高,这对微弧氧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出挑战。本文首先研究了微弧氧化电解液衰变过程中膜层的变化规律,发现膜层出现宏观缺陷前,膜层的组织和性能变化不明显,膜厚缓慢增厚,致密度降低,膜层开始出现微观缺陷,膜层耐蚀性缓慢下降,膜层物相为MgO、MgF2、Mg2SiO4、 Mg2A104,膜层出现宏观缺陷后,膜层的膜厚、致密度、耐蚀性均急剧降低,膜层表面的宏观缺陷的物相除了原物相MgO、MgF2、Mg2SiO4、Mg2AlO4外还有新物相Al2O3x KAISiO4、K1.5Al11O17.5其次,研究了微弧氧化电解液的衰变过程,发现随电解液中处理的镁合金工件数目的增多,电解液的起弧电压不断升高,另外电解液中原有的硅酸根的浓度显着下降、氢氧根的浓度明显上升、而氟离子浓度变化微小。从镁合金基体中不断迁移到电解液中的镁和铝大部分与电解液中的硅酸根、氢氧根、氟离子形成大量沉淀物和胶体,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镁铝较少。其中沉淀物以硅酸镁为主,胶体以氢氧化铝胶体、硅铝胶体以及氢氧化铝胶体和硅铝胶体吸附其它离子形成的分子尺寸较大的胶团为主。另外电解液中电导率、盐度、TDS上升说明电解液中不断分解产生其它新离子,离子强度的降低说明电解液中微弧氧化所需要的物质的不断消耗。最后,探讨了微弧氧化电解液失效机理。电解液中分子尺寸较大的胶团吸附在试样表面,阻碍了电解液中离子的迁移通道,另外大量沉淀物的生成对电解液中微弧氧化所需物质的消耗以及电解液的分解对电解液中微弧氧化所需物质的破坏,使得电解液提供微弧氧化所需物质的能力严重降弱,同时微弧氧化较高电压产生的能量又必须的运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电弧在电场强度较大的区域偏聚并发生微弧氧化反,造成试样表面烧蚀产生缺陷。当膜层烧蚀后,电解液急剧升高的温度会激发电解液的各个离子的反应活性,加剧了电解液发生副反应,最终导致电解液失效。(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2-04-01)

芦笙,徐荣远,陈静,侯志丹,王泽鑫[7](2010)在《ZK60镁合金微弧氧化硅酸盐电解液的优化及膜层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硅酸钠、氢氧化钠、四硼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电解液中,采用交流脉冲电源对ZK60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研究电解液组分对膜层的影响规律,并优化电解液配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研究膜层厚度、表面与截面的微观组织,通过静态腐蚀质量损失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测试膜层在3.5%NaCl介质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各电解液组分浓度对成膜过程的电压变化、膜层厚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各不相同,并在不同的合适浓度下获得厚的膜层和较高的耐蚀性能。通过单变量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电解液配方:60g/LNaSiO3+20g/LNaOH+25g/LNaB4O7+20g/LC6H5Na3O7,制备出的膜厚高达164.89μm,结构均匀、致密,腐蚀速率极低,仅为ZK60镁合金空白试样的1.8%。(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王立,吴向清,谢发勤,张军[8](2008)在《硅酸盐体系中TiAl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出的6组配方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出微弧氧化陶瓷膜,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陶瓷膜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采用极化曲线和热震试验分析了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蚀性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硅酸盐体系进行微弧氧化,氧化膜表面平整致密,膜层主要组成相为Al2TiO5和Al2SiO5,600℃条件下,氧化膜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当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和氟化钠比例为2:3:2:1时,氧化膜致密度最好,腐蚀速率最小为3.01×10-10A/cm2。(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张学文,马保吉[9](2008)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稀土镁合金在硅酸盐复合电解质溶液中微弧氧化的膜层厚度、腐蚀电位和陶瓷膜表面形貌(膜层孔多少及孔径大小)。结果表明,用添加不同添加剂的硅酸盐复合电解质制备的陶瓷膜可得到不同表面形貌的陶瓷层,并对耐蚀性的影响很大。稀土镁合金在硅酸盐复合电解质溶液中制备的陶瓷膜主要由Mg2SiO4、MgO、MgF2和含稀土的非定形相组成。优化的稀土镁合金硅酸盐复合电解液配方为:硅酸钠20g/L、双氧水10g/L、氟化钾15g/L、甘油10g/L。(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08年02期)

郝建民,刘惠,陈宏[10](2007)在《硅酸盐体系中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的衰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自制微弧氧化设备,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对AM60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硅酸盐体系电解液的衰变规律。研究表明:微弧氧化处理中,硅酸盐体系电解液是一个不稳定的溶液体系。初始电导率不同的电解液,随着处理面积的增加,电解液电导率和pH值均呈下降趋势,当溶液PH值达到12.7时,电解液出现失效现象。保持每次试验时间不变,处理面积对陶瓷层厚度的影响不明显,陶瓷层表面粗糙度随着处理面积的增加而增大,致密度随着处理面积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铝型材表面处理及隔热铝型材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7-07-14)

硅酸盐电解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但耐蚀性差的特点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微弧氧化技术是在传统的阳极氧化基础上发展而来,利用这种技术可明显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本文以AZ91D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选定的硅酸盐和锆盐电解液中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处理电压、时间对陶瓷膜生长规律的影响;采用硬度计、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所得陶瓷膜的显微硬度、粗糙度、微观形貌、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点滴、浸泡及电化学分析对不同厚度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耐蚀性能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两种电解液中制备的陶瓷膜厚度均随处理电压的增加而增大,随时间的延长由快速增长变为缓慢增长;陶瓷膜的硬度及粗糙度均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硅酸盐电解液中制备的陶瓷膜(MS30)孔洞不均匀,锆盐电解液中制备的陶瓷膜(MZ30)孔洞均一;MS30试样的主要组成相为MgO、MgF_2、Mg_2SiO_4;MZ30试样的主要组成相为MgO、MgF_2、Mg_2Zr_5O_(12)。点滴腐蚀测试可知,腐蚀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的时间随MS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MZ试样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5%NaCl溶液的浸泡腐蚀测试可知,MS10、MZ30试样的点蚀、剥落最为严重;极化曲线分析可知,MS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随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极化电阻逐渐增大,MZ试样腐蚀电流密度随厚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极化电阻先增大后减小,即当陶瓷膜厚度不超过30μm时,MS试样的耐蚀性具有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趋势,MZ试样的耐蚀性具有随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交流阻抗图谱的等效电路拟合可知,MS试样中电荷转移电阻R_L及致密层电阻R_C对腐蚀液具有主要阻碍作用,MZ试样中致密层电阻R_C对腐蚀液具有主要阻碍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硅酸盐电解液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显明,范莹莹.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下AZ91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行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郭亚欣.锆盐与硅酸盐电解液制备AZ91D微弧氧化陶瓷膜耐蚀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闫淑芳,刘向东,陈伟东,王志刚,范秀娟.硅酸盐体系电解液浓度对ZrH_(1.8)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4].刘应科,吴湘权,程英亮.硅酸盐-六偏磷酸钠电解液中锆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膜的耐磨性[J].材料保护.2014

[5].王凤悦.纯铝在硅酸盐电解液中的微弧氧化研究[J].化工管理.2013

[6].杨新龙.镁合金微弧氧化硅酸盐系电解液衰变过程和失效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7].芦笙,徐荣远,陈静,侯志丹,王泽鑫.ZK60镁合金微弧氧化硅酸盐电解液的优化及膜层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

[8].王立,吴向清,谢发勤,张军.硅酸盐体系中TiAl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的优化[J].中国表面工程.2008

[9].张学文,马保吉.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8

[10].郝建民,刘惠,陈宏.硅酸盐体系中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的衰变规律研究[C].铝型材表面处理及隔热铝型材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

标签:;  ;  ;  ;  

硅酸盐电解液论文-陈显明,范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