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向动力分析论文-王绍华,韦凯,杨敏婕,胡小刚

垂向动力分析论文-王绍华,韦凯,杨敏婕,胡小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垂向动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扣件胶垫,频变特性,钢轨振动,位移导纳

垂向动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绍华,韦凯,杨敏婕,胡小刚[1](2019)在《扣件胶垫频变动力性能对钢轨垂向振动特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配有温度箱的万能力学试验机,结合温频等效原理与WLF方程的分数阶Zener模型,测试与表征Vossloh300钢轨扣件弹性垫板随频率非线性变化的黏弹性动力性能,并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考虑胶垫频变特性对钢轨垂向振动及传递衰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系下,扣件胶垫刚度和阻尼系数与频率近似呈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胶垫阻尼频变主要增强中低频范围内的钢轨垂向振动,并能激发出钢轨1阶垂向共振频率;胶垫刚度频变能更准确预测钢轨1阶垂向共振频率;而胶垫频变特性对钢轨pinned-pinned共振频率无影响。考虑胶垫频变特性后,在1阶垂向共振频率以下,钢轨振动在激振点附近快速衰减,超过该频率钢轨振动主要沿钢轨纵向衰减。(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国安[2](2017)在《不同黄土地区板式无砟轨道垂向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由于高速铁路网的快速延伸,和高速铁路相关的技术问题引起了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当属高速铁路运行导致的环境振动问题并且各国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但是在以黄土为地基的高速铁路上运行导致环境振动的研究还很少。在我国,随着一系列在黄土地区高铁线的通车,开展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行车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西安和太原两个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引发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车辆—板式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相应方程并用MATLAB编程,以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谱作为不平顺激励并采用新型显式积分法计算出轮轨力,将轮轨力作为移动荷载加入到由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的板式无砟轨道—路基—黄土地基有限元模型中,分析在板式无砟轨道—路基—黄土地基模型中车辆运行速度以及黄土含水率对振动规律的影响。根据模型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由于钢轨与列车轮对直接接触的缘故,钢轨较轨道其它结构相比位移和加速度的峰值明显大;扣件和CA砂浆对底座版与轨道板之间固结和对振动的衰减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保护了路基结构和黄土地基层。车辆运行速度主要影响振动系统的加速度,车辆运行速度越大振动系统的加速度越大,加速度在深度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衰减也越快。相比于加速度,振动系统的位移和竖向应力受行车速度的影响较小。黄土的含水率主要影响振动系统竖向位移在深度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的衰减,含水率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振动系统的加速度和竖向应力只是在轨道横向距离上对其敏感,含水率越高产生振动系统的加速度和竖向应力也越大。本文经计算后发现在铁路轨道横向方位上振动主要集中在距轨道中心线左右两边18m范围以内,而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将居民区与轨道线路中线间隔距离20m以上,因此达到了规范所制定的标准。比较西安和太原两地区黄土所呈现的力学特性可以得出:西安地区黄土比太原地区黄土结构性更加稳定。基本符合了中国黄土分布的特点即力学特性由西向东稳定性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孔彬,陈红霞,袁业立[3](2016)在《不同CTD数据垂向分辨率对黑潮地转流动力计算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日本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东海黑潮PN断面垂向分辨率不同的2种CTD数据,采用动力高度法计算了2000—2011年的断面流速。通过对49个航次的流场结构、最大流速、流幅、流量等黑潮特征值的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垂向分辨率对黑潮地转流动力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垂向分辨率不同对东海黑潮的流量几乎没有影响,对平均流幅影响很小,对流核位置略有影响,但对平均流核个数、平均最大流速影响较大。2种数据对应的流场差异主要有:与低分辨率数据对应的流场相比较,高分辨率数据对应的流场流核区流速较大、平均流核数偏多。不同流核结构在2种数据对应的流场中出现概率差别较大,低分辨率数据结果中的单核结构出现概率最高,高分辨率数据结果中的双核结构出现概率最高。(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3期)

孙超[4](2016)在《桥上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垂向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的提高,车辆、无砟轨道及基础的振动问题十分突出,对于环境敏感地区,振动问题的影响尤为严重。桥上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是我国高速铁路重要的减振结构型式之一,因此,对桥上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优化主要减振结构参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搜集、整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辆-轨道-桥梁垂向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ANSYS/LS-DYNA软件建模实现,研究分析了在不平顺条件下减振型与普通型结构的垂向动力特性。以扣件刚度、阻尼,减振垫刚度、阻尼,行车速度为影响因素,对桥上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垂向动力特性展开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成果如下所示:(1)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对车体的垂向振动影响很小。但是由于减振垫的采用使得轨道上部结构的支承刚度下降,钢轨与道床板的垂向加速度及垂向位移均有明显增加,其中道床板的振动明显加剧。桥上采用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使得轨道结构向桥梁传递的振动得到有效削弱,桥梁振动加速度显着下降。(2)扣件与减振垫刚度对线路的垂向动力特性影响十分显着,其中随扣件及减振垫刚度变化,钢轨及道床板的动力响应垂向位移和桥梁垂向振动加速度幅值变化较大,建议扣件刚度取40.5-49.5kN/mm,减振垫刚度取0.054-0.06(N/mm3。(3)扣件与减振垫阻尼对系统的轮轨力及桥梁垂向加速度影响显着,建议扣件阻尼取36-44kN·s/m,减振垫阻尼取45-55kN·s/m3。(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冯建龙[5](2016)在《100%低地板车辆通过钢轨焊缝区轮轨垂向动力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由于其运能适中,绿色环保,投资较低,舒适性强,外观漂亮等特点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100%低地板轻轨车辆轴重的减小,轻轨车辆通过焊接接头区时轮重减载情况加重甚至出现轮轨脱离现象,危害车辆行车安全。本文分析研究了轻轨线路焊缝不平顺激扰对100%低地板轻轨车辆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焊缝不平顺参数的安全阈值,对改善轮轨动力响应性能以及减少钢轨焊接接头的养护维修量,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低地板轻轨车辆动力学以及钢轨焊接接头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并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结合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独特的结构特点,建立了100%低地板轻轨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100%低地板轻轨车辆通过凹型和凸型钢轨焊接接头时各轮对轮轨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焊缝不平顺激扰下,轮轨相互作用出现剧烈变化,钢轨焊接接头恶劣区域甚至会出现轮轨脱离现象,且各轮对在不平顺激扰下的轮轨动力响应基本相同。之后研究分析了凹型焊缝不平顺激扰下,轨道系统参数对100%低地板轻轨车辆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针对本文计算工况,结果表明:在焊缝不平顺激扰作用下,车辆在T50轨下的轮轨相互作用优于T60轨和59R2槽型轨,而T60轨和59R2槽型轨下的轮轨动力响应基本相同。钢轨间距的增大能有效减小轮轨相互作用,提高车辆运行安全性能。轨下胶垫阻尼和刚度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很大:胶垫刚度过大时会恶化轮轨动力学性能,甚至造成轮轨脱离,但胶垫刚度较小又会引起钢轨位移过大;胶垫阻尼的减小会引起轮轨垂向力、钢轨—轨枕支座反力以及轮对振动加速度的减小,但会使钢轨位移增大以及各轮轨响应衰减变慢。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轮轨动力学响应优于有砟轨道和长枕埋入式轨道。最后进一步计算分析了焊缝不平顺短波波长及波深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出100%低地板轻轨线路钢轨焊缝不平顺波长和波深的安全阈值。结果表明:随着焊缝不平顺短波波深的增大以及短波波长的减小,轮轨相互作用加剧。在本文计算条件下,对于凹型焊缝不平顺,钢轨焊缝不平顺短波波深的安全阈值最大为0.45mm,对于凸型焊缝不平顺,钢轨焊缝不平顺短波波深的安全阈值最大为0.26mm;应严格控制短波波长在0.35m的以下的焊缝不平顺出现,且在钢轨焊接接头打磨时,建议将短波波长打磨至0.5m以上。(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袁玄成[6](2016)在《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高速铁路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建成了1.9万公里高速铁路,形成了一个基本覆盖全国的巨大高速铁路网络。由于我国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类型较多,且不同的线路通常采用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因此高速动车组经常需要在不同的轨道结构上运行。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高速动车组与一种类型轨道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关于高速动车组与不同类型轨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对比则较少。由于不同类型轨道结构的结构和参数有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对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比较,对比运行平稳性、行车安全性和轮轨动力作用方面的差异,为评估高速动车组对不同类型轨道结构的适应性提供参考。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动车组与有砟轨道、板式轨道和双块式轨道相互作用的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有砟轨道模型考虑了扣件、道床和路基提供的叁层弹性和阻尼,板式轨道模型考虑了扣件和CA砂浆层提供的两层弹性和阻尼,双块式轨道模型仅考虑了扣件提供的一层弹性和阻尼。本文根据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谱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轨道随机不平顺样本,对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仿真计算,从车辆运行平稳性、行车安全性和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叁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由于轨道随机不平顺可以视为由不同波长和幅值的谐波迭加而成,且不同波长的轨道不平顺对车辆与轨道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谐波型轨道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有砟、板式和双块式轨道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进行对比。本文首先分析了运行平稳性、行车安全性和轮轨动力相互作用指标随轨道谐波型不平顺波长和幅值增加的变化规律,然后对比了在不同波长、幅值的轨道谐波型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在不同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由于短波不平顺会对车辆与轨道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选取钢轨焊缝不平顺作为激扰,对比短波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有砟、板式和双块式轨道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了运行平稳性、行车安全性和轮轨动力相互作用指标随钢轨焊缝短波波长和幅值的变化规律,对比了钢轨焊缝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差异。对比分析发现,在轨道随机不平顺、轨道谐波型不平顺和钢轨焊缝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板式轨道和双块式轨道之间的差异较小,有砟轨道与板式轨道、双块式轨道之间的差异相对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陈善游[7](2015)在《高速磁浮轨道梁行车时的垂向动力响应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磁浮运营线跨径为24.768m的轨道梁有单跨简支、简支变连续、双跨连续叁种结构体系,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高速磁浮单跨简支轨道梁、双跨连续轨道梁的自振特性,并分别对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垂向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得到轨道梁在磁浮车辆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垂向动力时程响应.数值模拟可为高速磁浮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李乾夫,邓欢[8](2014)在《当代大学生压力向动力转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压力主要来自于就业、学业和经济叁个方面,其压力的形成既与社会发展、家庭情况和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又与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调节化解压力能力相关。大学生对自身的全面发展、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期盼,都促使大学生积极的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拓宽教育和就业渠道,丰富校园生活,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和培育大学生,是将大学生压力转化为动力的积极举措。这对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龙卫国,蒋丽忠,陈令坤[9](2013)在《重载列车过桥时桥梁的垂向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具有6个自由度重载列车的车辆振动分析模型和重载铁路桥梁的梁段单元模型,通过轮轨接触处的位移协调条件与轮轨相互作用力的平衡关系建立了重载车辆-桥梁系统耦合运动方程,采用迭代求解,编制了重载铁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对影响重载铁路简支梁桥的跨中挠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列车的轴重、速度、加速度、减速度及轨道不平顺对重载铁路桥梁的跨中挠度和竖向加速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3年12期)

刘丹,李培刚,肖杰灵,刘学毅[10](2012)在《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垂向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半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焊接不平顺激励下,扣件刚度、枕下支承刚度等对结构垂向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扣件刚度、阻尼及树脂砂浆弹性模量对行车安全性及平稳性影响不大。扣件刚度增加,对轨道系统的动力特性有一定影响,其中钢轨位移减少最为显着;扣件阻尼增加后,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明显减小;树脂砂浆弹性模量增加,轨枕垂向振动加速度减小显着,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加。(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2年09期)

垂向动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由于高速铁路网的快速延伸,和高速铁路相关的技术问题引起了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当属高速铁路运行导致的环境振动问题并且各国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但是在以黄土为地基的高速铁路上运行导致环境振动的研究还很少。在我国,随着一系列在黄土地区高铁线的通车,开展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行车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西安和太原两个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引发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车辆—板式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相应方程并用MATLAB编程,以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谱作为不平顺激励并采用新型显式积分法计算出轮轨力,将轮轨力作为移动荷载加入到由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的板式无砟轨道—路基—黄土地基有限元模型中,分析在板式无砟轨道—路基—黄土地基模型中车辆运行速度以及黄土含水率对振动规律的影响。根据模型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由于钢轨与列车轮对直接接触的缘故,钢轨较轨道其它结构相比位移和加速度的峰值明显大;扣件和CA砂浆对底座版与轨道板之间固结和对振动的衰减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保护了路基结构和黄土地基层。车辆运行速度主要影响振动系统的加速度,车辆运行速度越大振动系统的加速度越大,加速度在深度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衰减也越快。相比于加速度,振动系统的位移和竖向应力受行车速度的影响较小。黄土的含水率主要影响振动系统竖向位移在深度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的衰减,含水率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振动系统的加速度和竖向应力只是在轨道横向距离上对其敏感,含水率越高产生振动系统的加速度和竖向应力也越大。本文经计算后发现在铁路轨道横向方位上振动主要集中在距轨道中心线左右两边18m范围以内,而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将居民区与轨道线路中线间隔距离20m以上,因此达到了规范所制定的标准。比较西安和太原两地区黄土所呈现的力学特性可以得出:西安地区黄土比太原地区黄土结构性更加稳定。基本符合了中国黄土分布的特点即力学特性由西向东稳定性逐渐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向动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绍华,韦凯,杨敏婕,胡小刚.扣件胶垫频变动力性能对钢轨垂向振动特性影响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孙国安.不同黄土地区板式无砟轨道垂向动力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7

[3].孔彬,陈红霞,袁业立.不同CTD数据垂向分辨率对黑潮地转流动力计算的影响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16

[4].孙超.桥上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垂向动力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

[5].冯建龙.100%低地板车辆通过钢轨焊缝区轮轨垂向动力作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

[6].袁玄成.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的比较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

[7].陈善游.高速磁浮轨道梁行车时的垂向动力响应仿真分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李乾夫,邓欢.当代大学生压力向动力转化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龙卫国,蒋丽忠,陈令坤.重载列车过桥时桥梁的垂向动力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

[10].刘丹,李培刚,肖杰灵,刘学毅.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垂向动力特性分析[J].铁道建筑.2012

标签:;  ;  ;  ;  

垂向动力分析论文-王绍华,韦凯,杨敏婕,胡小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