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蠕变论文-刘新喜,李盛南,徐泽沛,李玉,周炎明

循环蠕变论文-刘新喜,李盛南,徐泽沛,李玉,周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蠕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边坡,冻融循环,炭质页岩

循环蠕变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喜,李盛南,徐泽沛,李玉,周炎明[1](2019)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炭质页岩蠕变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冻融循环作用下炭质页岩蠕变是高速公路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炭质页岩的蠕变特性,将炭质页岩试样分别进行0次、5次、15次、25次冻融循环,在围压为4 MPa条件下,采用分级增量加载方式对试样进行叁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发现冻融作用下炭质页岩蠕变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轴向应变随冻融循环次数、应力水平和时间增加而增大;根据蠕变曲线特征,将蠕变曲线分为2个阶段,即稳定蠕变阶段和不稳定蠕变阶段;利用损伤定义及Lemaitre应变等效方程,建立稳定蠕变阶段的冻融损伤演化方程;基于损伤力学和概率统计理论,采用Von-misses屈服准则,建立不稳定蠕变阶段的冻融和蠕变耦合损伤方程;通过引入冻融和蠕变损伤变量对Burgers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建立冻融作用下的蠕变损伤模型。研究表明:岩石损伤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但损伤增加速率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冻融和蠕变耦合作用下,冻融作用使得岩石损伤累积,会加快岩石的蠕变破坏;分段建立的损伤方程能较好地揭示岩石损伤随冻融循环次数、应力水平和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改进的蠕变模型与试验曲线拟合度较好,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研究成果能为炭质页岩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长军,闫阿晨,谈建平,秦敬芳,张静[2](2019)在《全循环周期和保载时间对P91钢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620℃下对P91钢进行了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全循环周期对裂纹起裂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保载时间下的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在单对数坐标下裂纹起裂时间与全循环周期呈线性关系;当全循环周期小于20 s时,裂纹起裂循环次数不随全循环周期变化;采用断裂参量ΔK表征裂纹扩展速率时,裂纹扩展速率随保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随ΔK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断裂参量(C_t)_(avg)可较好地关联不同保载时间的平均裂纹扩展速率。(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雪梅,吴杰,王佳萍[3](2019)在《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蠕变特性及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的蠕变行为,实现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本文测试了香梨果肉组织在3种较低应力水平下循环压缩的蠕变-回复特性,采用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分别对所有循环压缩时的各蠕变-回复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了2种模型各参数在不同循环压缩时的变化及显着差异性,最后基于2种模型采用合适的模型参数分别构建了预测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方程。结果表明: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都可以较稳定拟合香梨各次循环压缩时的蠕变-回复曲线,拟合度不仅较高且基本相同,蠕变段和回复段拟合的决定系数R~2平均值分别为0. 983和0. 979;从2种模型构建的预测方程对香梨果肉循环压缩累积塑性变形预测比较来看,黏弹塑模型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在30次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预测相对误差仅为5. 66%,更适用于预测香梨果肉疲劳失效。(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秀荣,姜谙男,王善勇,张峰瑞[4](2019)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片麻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寒冷地区隧道围岩的长期稳定性,选取吉林省辉白隧道中的片麻岩进行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叁轴蠕变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作用对片麻岩蠕变特性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片麻岩的蠕变变形量逐渐增加,而蠕变破坏应力、蠕变时长、长期强度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同时冻融循环温度的幅度对片麻岩的各蠕变参数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温度越低,岩样的初始瞬时蠕变越大,而蠕变时长与长期强度越小。同时基于试验结果,利用1st Opt优化软件对Burgers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可得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在蠕变减速段和稳定段吻合较好。最后通过SEM扫描和能谱EDS分析了冻融循环对片麻岩微细观结构的影响机制。岩样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均为剪切破坏,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岩石的破裂程度越来越严重、破坏块度越来越小。研究结果为寒区岩石工程的支护设计和防冻害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赖远超,李朋伟,邓辉,刘东,苏航[5](2019)在《饱水-失水循环下泥岩的剪切蠕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滇中红层泥岩在饱水-失水循环作用下的剪切蠕变特性,采用YBL-300剪切流变仪开展了剪切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滇中红层泥岩在法向正应力较低时,饱水-失水循环下的泥岩蠕变剪应力相较于饱和状态与天然状态下的分别减少了74%与79%;(2)饱水-失水循环引起了剪切蠕变曲线中出现"台阶"现象,而在同一级蠕变曲线中,饱水-失水循环次数的增多,"台阶"现象逐渐消失;(3)法向正应力较小时,饱水-失水循环对泥岩的剪切蠕变特性影响较大,随正应力增大,影响逐渐减小;(4)通过五元件粘弹性剪切蠕变模型和幂函数型经验模型构建了饱水-失水循环泥岩剪切蠕变应变-时间线方程,并得出与试验相符的应变-时间模拟线。(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熊彩凤,詹皓辰,胡江洋,周志军[6](2019)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凝灰质砂岩卸荷蠕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冻融循环对高寒区岩石蠕变特性的影响,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G575东天山特长隧道凝灰质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冻融循环试验、电镜扫描试验以及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分级卸围压的叁轴卸荷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凝灰质砂岩的影响,在微观上表现为降低矿物颗粒的胶结程度,宏观上表现为裂隙扩展裂化和颗粒析出裂化两种破坏形式;对于凝灰质砂岩来说,卸荷过程和冻融循环作用都导致岩样的蠕变变形能力有所提高,且径向变形对岩样的变形破坏更加敏感,对岩样变形破坏起到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郑智风,黄生洪[7](2019)在《聚变堆循环温度载荷下纯铜疲劳蠕变行为的数字相关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变堆偏滤器部件主要受到周期性高热流载荷的作用,其过渡纯铜夹层在高温变载荷下粘性效应突出,实际疲劳蠕变特性可能偏离常规的本构模型,开展相关研究是未来高热流偏滤器设计和评估的关键基础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测量设备在新建成的聚变堆热疲劳综合实验平台上,测量了纯铜试件在拉应力条件下周期性循环热载荷对其疲劳蠕变特性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温变载荷的温升速率上升会较大程度缩短纯铜稳态蠕变时间,提前进入快速蠕变阶段。(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国维,蒋俊豪,侯宇宙,吴建涛[8](2019)在《循环荷载下平面变形超固结软土蠕变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状试样试验研究平面变形超固结软土在循环荷载下的变形特征。研究表明,静力荷载试验应力状态平面变形条件下,正常固结和超固结软黏土以固结变形为主要特征。循环荷载试验应力状态平面变形条件下,正常固结和超固结软黏土以剪切变形为主要特征,超固结软土侧向变形小于正常固结软土。饱和软黏土试样在循环荷载作用初期孔隙水压力不显示波动特征,总体趋势为累计增大到峰值后连续下降,与静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变化特征类似。循环荷载长时间作用后,孔隙压力呈现波动特征,波动峰值随时间逐渐减小,衰减过程与应力状态和应力历史有关。(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汤连生,赵占仑,陈浩坤,巫燕萍,曾玉超[9](2019)在《基于小尺寸蠕变试验的花岗岩残积土循环荷载下的动应力累积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系列的小尺寸蠕变试验,首先研究了预压应力为100k Pa的花岗岩残积土的蠕变行为,从而获得了其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叁种不同类型的蠕变曲线。基于流变学理论与花岗岩残积土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特性,建立了花岗岩残积土的蠕变理论模型,与此同时,根据小尺寸蠕变试验也获得了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实测数据。然后,基于已建立的蠕变模型,通过推导得到了花岗岩残积土循环荷载条件下的动应力累积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中存在一个动应力累积的阈值,同时模型显示花岗岩残积土的动应力累积规律在不同的循环荷载条件下是不同的。最后,对花岗岩残积土小尺寸试样在不同循环荷载条件下进行了动应力累积规律的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3期)

庞德朋,王忠伟[10](2019)在《陕煤柠条塔砂岩分级循环加卸载蠕变实验及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的流变性是指岩石在外界荷载、渗流、温度等条件下呈现出与时间有关的变形、流动和破坏等性质,主要表现在弹性后效、蠕变、松弛、应变率效应、时效强度和流变损伤断裂等方面[1]。从合理评价岩体的长期稳定性和保证岩土工程的长期安全为出发点,开展深部岩石在不同加载方式等复杂条件下的流变力学特性研究,深入了解岩石流变变形及其破坏规律,对于岩石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2-4]。本文通过进行砂岩分级分级加卸载蠕变实验,对砂岩的蠕变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辨识岩样的蠕变理论模型为伯格斯模型,经过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的拟合确定模型的参数。(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1-06)

循环蠕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620℃下对P91钢进行了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全循环周期对裂纹起裂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保载时间下的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在单对数坐标下裂纹起裂时间与全循环周期呈线性关系;当全循环周期小于20 s时,裂纹起裂循环次数不随全循环周期变化;采用断裂参量ΔK表征裂纹扩展速率时,裂纹扩展速率随保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随ΔK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断裂参量(C_t)_(avg)可较好地关联不同保载时间的平均裂纹扩展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蠕变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新喜,李盛南,徐泽沛,李玉,周炎明.冻融循环作用下炭质页岩蠕变模型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2].刘长军,闫阿晨,谈建平,秦敬芳,张静.全循环周期和保载时间对P91钢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9

[3].杨雪梅,吴杰,王佳萍.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蠕变特性及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杨秀荣,姜谙男,王善勇,张峰瑞.冻融循环条件下片麻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5].赖远超,李朋伟,邓辉,刘东,苏航.饱水-失水循环下泥岩的剪切蠕变特性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

[6].熊彩凤,詹皓辰,胡江洋,周志军.冻融循环作用下凝灰质砂岩卸荷蠕变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7].郑智风,黄生洪.聚变堆循环温度载荷下纯铜疲劳蠕变行为的数字相关测量[J].实验力学.2019

[8].李国维,蒋俊豪,侯宇宙,吴建涛.循环荷载下平面变形超固结软土蠕变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9].汤连生,赵占仑,陈浩坤,巫燕萍,曾玉超.基于小尺寸蠕变试验的花岗岩残积土循环荷载下的动应力累积模型(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10].庞德朋,王忠伟.陕煤柠条塔砂岩分级循环加卸载蠕变实验及模型研究[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9

标签:;  ;  ;  ;  

循环蠕变论文-刘新喜,李盛南,徐泽沛,李玉,周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