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能论文-陆艳艳,刘树洁,王涛

海上风能论文-陆艳艳,刘树洁,王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上风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上风电,资源测量,资源评估,塔影效应

海上风能论文文献综述

陆艳艳,刘树洁,王涛[1](2019)在《海上风能资源测量及评估中几个关键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能资源的有效测量及合理评估是项目开发的基础。目前,海上风能资源测量及评估方面的研究及规范较少,且其测量环境与陆地差异较大,导致测量和评估有一定难度。适宜的测量高度以及合理的支臂朝向设置是获得有效测量数据的关键。海上测风塔测量环境应与风电场相似,需结合地形具体分析岛礁测风塔的测量高度。为便于塔影效应分析,建议在海上测风塔垂直主导风向的支臂安装两套风速仪。塔影分析与50年一遇最大风速计算是海上风能资源评估的重要问题。考虑到塔体结构差异,海上测风塔塔影效应分析方法与陆地测风塔有所不同。由于海上测风塔与气象站距离较远、观测环境不同,计算50年一遇最大风速宜采用大风过程相关法。(本文来源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2019年02期)

叶军,仲雅娟[2](2018)在《海上风能利用及其成本分析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上风能利用及其成本分析为研究对象,综述了海上风能资源,介绍了我国海上风电的成本构成、与陆上风电的成本差异及成本变化趋势,通过对设备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等费用的测算,明确了海上风电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备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靠近能源负荷中心、海面可利用面积广阔、不存在土地占用等优势,发展海上风电是我国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有效保障,因此,海上风电的开发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成本较高,降本增效将是海上风电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8年06期)

张戈,付俊峰,王海军[3](2018)在《东南沿海五省海上风能资源开发潜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风能资源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等特点,成为全球新能源重点开发对象。我国正大力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为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区。针对东南沿海五省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潜质,现从资源禀赋、开发现状及发展目标叁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研究,得出推动和制约各省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性因素。同时通过具体比对福建和广东两省在编制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的内容与原则上的不同,发现编制工作缺失规范引导,作业有差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建设海上风电过程中存在一些共同问题作归纳总结与建议,以期为今后开发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及场址选点规划工作夯实基础。(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张秀芝,齐浩[4](2018)在《中国近海风电开发气候知识之一 海上风能资源和风电机组安全气候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海上风能资源气候区划和海上风电机组安全等级区划,为各级政府和设计院制定海上风电开发规划,发电企业制定海上风电场布局,风电机组和大部件制造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各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十叁五"海上风电开发规划,到2020年全国海上并网发电550万千瓦,开工建设1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且趋向远海和风电机组超大型化,海上风能资源和设计风速分布也就成为大家关注(本文来源于《风能》期刊2018年02期)

毕亚雄,沙先华,秦海岩,李洋,张磊[5](2017)在《利用海上风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风电设备都安装在陆地上,但人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海洋。1990年,瑞典安装了第一台试验性的海上风电机组,离岸350米,水深6米,单机容量220千瓦。1991年,丹麦在波罗的海的洛兰岛西北沿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拥有11台450千瓦风力机,能为2000~3000户居民供电。自2000年起,兆瓦级风力机开始用于海上,从而让海上风电项目初步具备了商业化应用价值。2002年,丹麦在北海海域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安装2兆瓦风力机80台,装机容量16万千瓦。随后,瑞典、德国、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法国等诸多欧洲国家都陆续投入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在欧洲之外,目前中国也在大规模建设海上风电场。2007年,首台1.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安装于渤海,接入海上油田的独立电网。2010年,上海东(本文来源于《科学世界》期刊2017年12期)

李正泉,宋丽莉,马浩,冯涛,王阔[6](2016)在《海上风能资源观测与评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风能资源观测评估是风电开发建设的前提基础,海上风电投资成本巨大,更需准确评估风能资源以减少风电投资风险。从传统气象站观测到多平台遥感探测,从简单数理统计到耦合模式数值模拟,观测数据的丰富和技术方法的成熟,使得海上风能资源评估的可靠性越来越高。站位资料匮乏、遥感资料丰富是海上风场观测数据特点。运用多尺度耦合模式,同化多源遥感探测资料和站位观测资料,以多方式技术融合形式开展海上风能资源评估,是区域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的主流发展方向。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应着重注意观测数据质量、数据插补订正、重现期风速推算及风能参数长年代修正等方式方法的选择,这些因素可直接影响未来风电场运行效益。(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8期)

李希彬,孙晓燕,李慧颖,张秋丰[7](2015)在《中国毗邻海域海上风能资源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海上风电能由于具有清洁、可再生、不占陆地面积、不存在噪音污染、储量大等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利用1999至2009,共10年的Quik Scat海上风场卫星资料,得到了多年中国毗邻海域平均气候态的年平均风场和各月平均风场,并分析计算得到了对应的风能密度分布,通过对风能密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概况总结了我国沿海海上风电能储备分布情况,并对中国沿海海上风电能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Marine Science Bulletin》期刊2015年02期)

林梅妹[8](2015)在《我国海上风电投产居世界第五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丹麦是世界风电发展最快最好的国家,在1991年建成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拥有20多年的海上风电场运营经验,有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是一个风电大国,陆上风电发展较为成熟,但海上风电刚刚起步  当前海上风电已成为全球风电发展最前沿,各国都把发展海上风电作为可(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报》期刊2015-04-25)

谢昕[9](2015)在《从经济性及环保性分析德国海上风能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保护及化石资源短缺状况日益严峻的当今,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大势所趋。德国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海上风能发电成为德国现今的一个典型标志。截至2014年10月,己并网运营的海上风电设备226个,总发电量为916.3兆瓦;在建约570个,发电量约为2300兆瓦。德国海上风能发展较快得益于良好的地理、法律、经济及技术框架条件,尤其是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大大促进了其发展,如长达12年的启动者补贴15Ct/kw及2011年6月实施的资金共为50亿欧元的德国再建设银行资助的海上风能项目。德国海上风能建设仍属于起步阶段,落后于丹麦和英国,基本在12海里以外的专属经济开发区,与其他国家大不相同,可寻的发展经验较少,大部分技术处于独自摸索阶段,但近些年来,为了充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国家部门及相关公司都大力增加技术研发费用,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及风轮等部分都有较大的技术进步,从而生产了更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且投入到海上风能建设的运用之中,并网技术及海底电缆铺设技术发展亦很迅速。从经济性来看,海上风能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岗位。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德国海上风能发展创造了约1.5万个全职岗位,创造了约60亿欧元的效益。其中5000个岗位对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的西北部地区非常有利。预计,将来海上风电发展将大大增加服务领域及运营领域的岗位,2021年可以创造约3.5万个就业岗位,带来约200亿欧元的收入增长。除了全职岗位,海上风能也增加了众多的临时工作岗位,不同于其他一般情况下的借用劳动,海上风能领域借用劳动能得到与其付出成比例的工资,临时工作岗位质量较高。发展海上风能应尽可能降低成本。目前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成本:通过规模效应及生产链的工业化来降低成本,也可以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创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如涡轮机、塔架、变电站等,降低安装成本、运营和维护成本来降低项目风险金。做好海上风能项目融资并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减少项目风险储备金。从环保性来看,海上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虽然海上风能是清洁能源,但在海上风能设备的安装、运营使用、拆除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对海上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属于海上风能发展的外部负面效应,然而,人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措施来减少甚至消除海上风能建设过程中对海上环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简述为:海上风能发展己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德国海上风能建设尚需加大投资、提高创新力度,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只有降低了海上风能发电的成本,保障了海上风电供应的安全,海上风能发电才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竞争中进一步占有强有力的发展地位。海上风能在环保方面发挥的基本只有积极保护作用,通过积极的应对措施一些负面影响已经大大被弱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3-25)

李赫,齐文静,曹春雨,张汉德[10](2014)在《中国毗邻海域海上风能资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1999年至2009年共10年的QuikScat卫星遥感反演的海面风速资料,得到中国毗邻海域平均气候态的年平均风速和各月平均风速,并计算了对应的风能密度分布,通过对风能密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沿海海上风电能储备分布情况,并对中国沿海海上风电能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海上风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海上风能利用及其成本分析为研究对象,综述了海上风能资源,介绍了我国海上风电的成本构成、与陆上风电的成本差异及成本变化趋势,通过对设备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等费用的测算,明确了海上风电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备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靠近能源负荷中心、海面可利用面积广阔、不存在土地占用等优势,发展海上风电是我国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有效保障,因此,海上风电的开发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成本较高,降本增效将是海上风电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上风能论文参考文献

[1].陆艳艳,刘树洁,王涛.海上风能资源测量及评估中几个关键问题分析[J].全球能源互联网.2019

[2].叶军,仲雅娟.海上风能利用及其成本分析综述[J].太阳能.2018

[3].张戈,付俊峰,王海军.东南沿海五省海上风能资源开发潜质研究[J].海岸工程.2018

[4].张秀芝,齐浩.中国近海风电开发气候知识之一海上风能资源和风电机组安全气候区划[J].风能.2018

[5].毕亚雄,沙先华,秦海岩,李洋,张磊.利用海上风能[J].科学世界.2017

[6].李正泉,宋丽莉,马浩,冯涛,王阔.海上风能资源观测与评估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6

[7].李希彬,孙晓燕,李慧颖,张秋丰.中国毗邻海域海上风能资源分析(英文)[J].MarineScienceBulletin.2015

[8].林梅妹.我国海上风电投产居世界第五位[N].中国电力报.2015

[9].谢昕.从经济性及环保性分析德国海上风能的发展[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10].李赫,齐文静,曹春雨,张汉德.中国毗邻海域海上风能资源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标签:;  ;  ;  ;  

海上风能论文-陆艳艳,刘树洁,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