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油资源,资源安全评价,保障措施,“一带一路”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渠立权,骆华松,胡志丁,洪菊花[1](2017)在《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在国家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60%,其供给安全是国家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石油资源安全与国家在石油的开采、购买、运输过程中管控各种风险的能力相关,风险管控能力越强,资源安全越有保证。据此,提出了包括"风险因子—风险管控—资源安全"叁个指标层的石油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并计算了中国过去15年的石油资源安全指数、资源供给安全指数、经济支付安全指数、地缘安全指数和运输安全指数,揭示了石油资源安全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石油资源安全的保障措施。(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陈海涛[2](2011)在《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前期,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资源问题特别是石油的安全问题最引人关注。国内外研究石油安全的学者很多,但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完整地研究中国石油安全的研究成果十分鲜见。论文从供应链的视角将石油安全问题进行分解研究,利用灰色关联、灰色预测、系统动力学、k-means聚类分析、AHP等多种理论对研究过程进行科学化、理论化处理,为我国进行石油安全分析决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石油进口安全性分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进行了预测。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我国石油需求进行了预测。对我国石油进口的供应风险、市场风险和运输风险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石油安全进口的数学模型。(2)石油储备方式优化分析。利用灰色关联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各种石油储备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近期、远期石油储备方式,并对海上储油方式和地下盐穴储油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3)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利用灰色关联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我国沿海石油储备基地进行了选址;利用最大覆盖模型对我国内陆地区石油储备基地进行了选址;同时对边疆地区石油储备基地进行了选址研究。(4)中国各地区石油短缺聚类分析。通过建立GM(1,1)模型,利用MATLAB软件预测出2009-2020年我国31个地区石油资源短缺聚类分析的相关指标值,利用SPSS软件,结合k-means聚类方法,分别计算出2010年、2014年和2019年我国31个地区的石油资源短缺聚类分析结果。(5)中国战略石油应急调度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动用条件、动用程序和调度原则。建立了石油储备应急调度的不平衡运输模型,利用winQSB软件,分别制定出2011年我国一期原油储备基地对不同安全等级地区的原油最优调度方案,2015年我国一期和二期原油储备基地对不同安全等级地区的原油协同调度最优方案,2020年我国一期、二期和叁期原油储备基地对不同安全等级地区的原油协同调度最优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1-06-01)
李铭,王高尚,于汶加,刘占成[3](2010)在《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分短期和长期分别建立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中国不同阶段的石油安全,其结果表明:石油市场(短期)安全随着价格变化而不断波动;石油战略(长期)安全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不断上升,石油安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李铭,王高尚,于汶加,刘占成[4](2010)在《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分短期和长期分别建立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中国不同阶段的石油安全,其结果表明:石油市场(短期)安全随着价格变化而不断波动;石油战略(长期)安全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不断上升,石油安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期刊2010-10-01)
居凌桢[5](2009)在《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世界各国,均将石油资源安全放在能源安全及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对于石油安全的定义理论界尚未统一。我国将石油安全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石油资源的状态或能力。石油安全应包含供应的安全和价格的安全以及环境生态的安全叁个层面。中国和世界的石油安全资源现状堪忧,各国纷纷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通过石油安全法律体系的建立完善是达到保障石油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目前的石油资源安全立法状况不容乐观:能源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缺少能源基本法;石油资源安全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欠缺石油储备法律制度,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认为研究探讨石油资源安全的法律保障尤为重要,且具有环境和资源法研究的专业意义。本文对我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进一步健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石油资源安全定义、基本要素及介绍国际国内石油资源安全现状。第二部分对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阐释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资源安全理论,奠定了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考察研究国外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制度。选取美国、日本两个石油安全法律制度较完备的发达国家以及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阐释几国石油法律制度的同时,总结出对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侧重研究中国国内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现状,并做出评价。第五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主要探讨了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完善建议。从法律保障的目标、指导思想及具体制度完善叁个层面对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及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张海山[6](2008)在《中国石油资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因分布的集中性、消费的普遍性、获取的战略性,已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角逐的焦点。从世界石油的分布、生产、消费入手,分析了我国石油资源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08年06期)
慎玲,梁岩鸿,刘江荣,王国梁[7](2006)在《中国石油资源安全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影响因素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理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引起中国石油资源安全风险问题的诸多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06年17期)
吴彬[8](2006)在《中国石油资源安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由于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不均、数量有限,因此,获得和控制足够的石油资源便成为大国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石油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能源,而是影响我国未来兴衰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从国家安全角度看,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和运输安全始终是石油进口国关注的重点,也是其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研究我国的石油资源安全问题是一项攸关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课题。 论文以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为出发点,在对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运输线路等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世界主要石油资源分布区的基本特征和背景并论证了未来可能爆发石油冲突的地区。通过对世界及我国石油资源的生产及消费状况的分析,总结出世界及我国石油资源供需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石油安全现状及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格局,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资源争端和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并从国际和国内两层面,对如何开发利用境外石油资源,以及保障我国石油资源安全所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世界石油资源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石油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6-04-21)
王伟[9](2006)在《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军事形势也会产生深远影响。保障石油资源安全的目的,就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外实践证明,用法律保障一国石油资源安全效果明显。中国目前在石油资源法制建设方面有许多真空,石油资源安全法制研究才刚刚起步,需深入研究,加快立法,以适应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本论文首先对石油资源安全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含义,分析了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介绍外国(美国、日本、德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国外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实践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进而结合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实际,提出了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应然的制度安排和相关立法举措。本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4-19)
安蓓[10](2005)在《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符合国际“新资源安全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能源专家日前表示,中国企业到海外寻求能源合作的举动符合国际“新资源安全观”,将与他国实现双赢。 中化集团总地质师曾兴球说,石油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代表,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国际合作的发展史。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新的资源安全观是资源国和消(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期刊2005-09-28)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世纪前期,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资源问题特别是石油的安全问题最引人关注。国内外研究石油安全的学者很多,但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完整地研究中国石油安全的研究成果十分鲜见。论文从供应链的视角将石油安全问题进行分解研究,利用灰色关联、灰色预测、系统动力学、k-means聚类分析、AHP等多种理论对研究过程进行科学化、理论化处理,为我国进行石油安全分析决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石油进口安全性分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进行了预测。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我国石油需求进行了预测。对我国石油进口的供应风险、市场风险和运输风险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石油安全进口的数学模型。(2)石油储备方式优化分析。利用灰色关联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各种石油储备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近期、远期石油储备方式,并对海上储油方式和地下盐穴储油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3)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利用灰色关联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我国沿海石油储备基地进行了选址;利用最大覆盖模型对我国内陆地区石油储备基地进行了选址;同时对边疆地区石油储备基地进行了选址研究。(4)中国各地区石油短缺聚类分析。通过建立GM(1,1)模型,利用MATLAB软件预测出2009-2020年我国31个地区石油资源短缺聚类分析的相关指标值,利用SPSS软件,结合k-means聚类方法,分别计算出2010年、2014年和2019年我国31个地区的石油资源短缺聚类分析结果。(5)中国战略石油应急调度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动用条件、动用程序和调度原则。建立了石油储备应急调度的不平衡运输模型,利用winQSB软件,分别制定出2011年我国一期原油储备基地对不同安全等级地区的原油最优调度方案,2015年我国一期和二期原油储备基地对不同安全等级地区的原油协同调度最优方案,2020年我国一期、二期和叁期原油储备基地对不同安全等级地区的原油协同调度最优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渠立权,骆华松,胡志丁,洪菊花.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J].世界地理研究.2017
[2].陈海涛.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1
[3].李铭,王高尚,于汶加,刘占成.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J].地球学报.2010
[4].李铭,王高尚,于汶加,刘占成.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C].《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2010
[5].居凌桢.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研究[D].重庆大学.2009
[6].张海山.中国石油资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
[7].慎玲,梁岩鸿,刘江荣,王国梁.中国石油资源安全风险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8].吴彬.中国石油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
[9].王伟.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研究[D].重庆大学.2006
[10].安蓓.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符合国际“新资源安全观”[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