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足底论文-王建设,王静艺

人体足底论文-王建设,王静艺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足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足球训练,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人体足底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设,王静艺[1](2019)在《足球训练对人体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足球训练中的传、抢、切等动作会造成左右下肢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研究表明:足球训练会使足球运动员其下肢结构发生趋向于"O"型变化。下肢的后天性结构趋向是否会引起人体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变化?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男性足球运动员及普通年轻男性正常步态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探究足球训练对人体正常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30名国家二级以上男性足球运动员(右脚为优势脚,左脚为支撑脚)为实验组,年龄20±3y;30名普通健康男性为对照组(无足球训练经历),年龄22±2y。所有测试对象半年内无下肢损伤史,测试前24小时内未进行剧烈运动。采用比利时产RSscan步态分析测试系统分别对受试者正常行走时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测试,选取足底压力峰值、冲量峰值、压强峰值、支撑期时相等四项指标分析。测试时受试者脱去鞋袜,每人测试3次。研究结果:足底压力峰值比较结果:结果显示,经过足球训练后,人体左右脚压力产生不对称变化,足球运动员左脚(支撑脚)足底外侧区域的压力峰值有变大的趋势,与右脚(优势脚)不同,足球训练造成左脚外侧的第5跖骨区和脚跟外侧的足底压力峰值大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足球训练中有支撑脚和优势脚之分,特别是在踢定位球、大脚长传时,左脚支撑,右脚踢球,踢中瞬间,在球的反作用力和人的惯性作用下,人体重心向左倾移,为保持身体平衡,左脚外侧肌群收缩,长期作用造成这些肌肉群发力大小及方向发生改变;而且右脚在踢球落地时,因惯性作用又下意识的应用右脚内侧和前侧着地,这造成右脚在这一区域受到的冲击较大。另外,长期训练使下肢及骨盆结构发生变化,行走时摆腿、脚掌着地等过程中力学结构发生改变,重力在下肢的传递方向与普通男性不同也是重要因素,足底压强峰值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脚压强峰值分布类似,但运动员左脚第1趾骨区、第4、5跖骨区和足跟外侧区、右脚足跟内侧区足底压强峰值大于对照组受试者,其他区域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右脚足跟外侧区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足球训练造成正常步态时足底内侧和外侧压强峰值有所增加。足底冲量比较结果:本研究发现,足球训练造成足底冲量产生不对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左脚前侧区域和外侧区域有增大趋势,内侧、足弓和足跟区域有减小趋势;右脚所有区域均减小,其中足弓和足跟显着减小(P<0.01)。足球训练中技术性侧切和转身动作多用前脚着地,造成足球运动员正常步态行走时也习惯性的前脚着地,而不是普通男性的前脚掌第3跖骨区和足跟内侧着地。足底支撑起时相比较结果:正常行走步态周期分为支撑时期和摆动时期。研究将支撑期时期分为开始着地阶段(时相一)、前足接触阶段(时相二)、整足接触阶段(时相叁)、离地阶段(时相四)四个阶段。本研究发现,足球训练造成人体正常步态时的左右脚右脚时相发生不对称变化,即左脚第二时相有减少趋势、第四时相有增大趋势但均为有显着性变化,而右脚整足接触阶段显着减少,而离地阶段显着增加(P<0.05)。长期的训练造成足球运动员与普通年轻男性相比整足接触地面时间明显减少,离地时间明显变长,这种变化有利于足球运动员在经常性进行急停、急起时对脚的缓冲,有利于对足球运动员平衡的维持,防止足踝部损伤的发生。研究结论:1足球训练能使人体的左右脚压力产生不对称性变化,与足球训练中支撑脚和优势脚技术动作差异性较大、长期训练诱发的下肢结构变化有关。2足球训练会使支撑脚外侧跖骨压力增加,内侧压力减小。3足球训练造成足底冲量产生不对称的变化,与足球训练中技术性侧切和转身动作多用前脚着地,造成足球运动员正常步态行走时也习惯性的前脚着地。4足球训练会使人体行走过程中蹬伸最后阶段时相加长,蹬伸力量增加。有利于足球运动员在经常性进行急停、急起时对脚的缓冲,有利于对足球运动员平衡的维持,防止足踝部损伤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毋江波,王静,金宗学[2](2019)在《足底压力中心轨迹预警人体膝关节慢性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膝关节慢性运动损伤是一类常见的运动损伤,也是严重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和大众生活质量的常见损伤之一。研究表明:足底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 COP)能反映身体姿势的变化,也能反映膝关节慢性损伤患者的COP轨迹会发生变化。笔者对目前国内外COP轨迹在临床和康复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为COP轨迹预警膝关节慢性损伤及评估其风险程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研究与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柏豪豪,马剑雄,卢斌,王颖,孙磊[3](2019)在《自然行走和负重对正常人体足底压力和表面肌电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正常人体自然行走和负重行走时足底压力、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及地面反作用力叁维力的变化规律,以丰富当前中国正常人步态特征数据库,为临床诊断、康复治疗、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1)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表面肌电仪分别测量28名健康青年男性以最适速度赤足行走30分钟前后足底压力分布和股二头肌、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外侧表面肌电信号。(2)用叁维测力平衡系统和表面肌电仪同步测试9名健康青年男性在不同负重形式(背包、单手提)和负重重量(分别为受试者体重的0%、5%、10%、15%、20%)下赤足行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GRF)叁维力、下肢肌肉(左右侧胫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肌电信号。结果:(1)30分钟自然行走前后,峰值压强、冲量等各特征参数均存在着左、右侧的差异,不同参数的左右侧差异分别体现在足底不同区域,而在跖骨区M3、M4、M5处,各参数均表现出左侧大于右侧;行走前后左侧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 EMG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大于右侧;行走前后左侧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 EMG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大于右侧。30分钟行走后,右足Toe2-5的峰值压强降低;左侧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MPF显着性下降;(2)背包和单手提负重行走时GRF的特征参数Fz1、Fz2、Fz3均随着负重重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大,且Fz3大于Fz1,均大于受试者体重。背包和单手提负重时Fz1、Fz2、Fz3没有统计学差异;背包和单手提负重行走时胫前肌和腓肠肌的iEMG在负重重量达到15%时开始出现显着性增大,背包和单手提负重时iEMG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正常人自然行走中,足底压力和下肢表面肌电均具有左右侧的差异;30分钟自然行走尚未导致足底压力出现明显疲劳状态的相应结果,因此自然行走30分钟可维持步态的稳定性;30分钟行走将导致左侧股直肌出现疲劳。(2)负重将导致GRF增加,腓肠肌、胫前肌收缩强度增大,负重较大时GRF侧向力和前后方向力显着增加;负重重量不超过20%时负重形式(双肩背包与单手提重物)对足底压力与下肢肌电信号没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高敏,张一帆,洪成雨[4](2019)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exi force传感器对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足底压力进行测量,主要利用Flexi force薄膜压力传感器测量脚拇指、第1跖骨、第5跖骨和足跟在静止站立、屈膝静止、步行和跑步状态下的足底压力。结果表明,不同运动状态下足底的压力会发生明显变化,静止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及分布会随着身体姿态的变化发生改变及转移,主要体现在足跟向前足掌转移,前足掌外侧向内侧转移;运动状态下足底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压力达到峰值,足部与地面接触过程为前足掌先与地面接触,然后是足跟。(本文来源于《服装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庞晨瑶[5](2019)在《基于Kinect及足底压力传感的人体动平衡检测评估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衡能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是衡量人体运动机能的重要指标,是日常生活、劳动、工作、运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和生理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衰老,中风,身体残疾等因素将导致肌肉功能障碍,而肌肉功能障碍和核心力量弱会导致平衡性能差,最终导致行走姿势不正确、运动损伤以及跌倒。平衡能力的提前预知及提高可以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本文提供了一套能够检测人体动平衡能力的系统及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可穿戴分布式足底压力设备和自主设计的Kinect交互游戏进行人体平衡能力评估。本文利用Tekscan压力测量系统,对自主研发的可穿戴分布式足底压力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功能进行验证。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证明分布式足底压力设备具备可靠性和有效性,满足后续的实验要求。此外,本文设计了一款Kinect体感交互游戏,引导受测者进行姿势自主控制。利用Kinect传感器获取肢体动作姿态及幅度,对肢体特定点进行捕捉确定节点坐标,评价实际动作与预设动作的匹配程度。最后,基于可穿戴分布式足底压力鞋垫和Kinect体感交互游戏,提出了一种灵敏度高、可量化的人体平衡评估方法。最后,利用提出的人体动平衡量化评估系统对12名健康志愿者和4名患有运动损伤的青年志愿者进行平衡能力评估,实验结果证明本系统能够测量出16名志愿者平衡能力的不同,正常青年和患有运动损伤青年的测量结果具有显着差异。本系统创新的将可穿戴足底压力设备和Kinect传感器相结合,提供了一个趣味性、积极性、依赖于用户主观性动作且不受设备束缚的人体平衡检测系统。基于本系统创新的提出了一种依据被测对象自身情况的平衡检测评估方法,避免了个体差异性带来的影响。考虑到目前针对侧向跌倒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足底压力的人体侧向跌倒检测预警方法。此外,还对比分析了患者和正常人步态数据的差异,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高莉俊[6](2018)在《基于足底压力及足部姿态的人体步态解析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态是人在行走过程中呈现出的体态变换,具有对称性、周期性及个体差异性等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息。在康复医疗、仿生设计、人体身份识别等诸多领域中,步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已日益凸显。目前,针对人体步态解析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光学影像采集技术与传感器信息感知技术两类。后者较之前者,虽辨识精度不高,但使用成本低、便于集成应用、且具有方式和种类多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人体步态的信息检测。本论文以步行过程中的足底压力与足部姿态为研究对象,并借助相应的传感器采集二者信息。综合运用奇异值分解(SVD)、主成分分析(PCA)、模糊C均值聚类(FCM)等解析方法,开展了基于足压信息的步态识别问题研究;运用运动学建模分析的方法,开展了基于足姿信息的步态模型误差修正问题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相关工作如下。(1)借助人体步态运动仿真软件,分析了左、右下肢关节曲展运动的相关性,验证了步态运动的对称性假设;根据踝、膝、髋关节的运动做功曲线,研究了一个步态周期内踝、膝、髋关节的耗能特性;通过踝、膝、髋关节曲展角度的拟合分析,获得了周期性步态中下肢关节运动的函数关系式。针对人体下肢关节运动特征的研究结果,为后续步态信息检测研究以及步态建模分析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本文采用点阵列的方式布置足底压力传感器,并利用阵列传感器信号间的互补与冗余关系,分析得出最佳的传感器阵列配置方案,用于足压信号的检测;利用叁轴加速度传感器与叁轴陀螺仪构成姿态测量单元,用于足姿信号的检测;综合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特性,设计制作了一种人体步态信息采集装置。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工作可靠,能够准确地检测足底压力与足部姿态信息。(3)运用奇异值分解法,对阵列传感器采集的多维足压信号进行预降维处理,获得特性分离的足压信号;将分解后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分离信号中关于步态相位变化的特征信息,滤除冗余和噪声信息;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界定了周期性步态中站立相、单支撑相、双支撑相在时间轴上的隶属特性;以视频信号作为参考基准,运用帧分析技术,分析评价了基于足底压力信号辨识典型步态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在研究过程中,有效地克服了步态压力数据量大、维度和冗余度高、关联性弱、噪声强等一系列困难,解决了人体步态识别的关键性技术难点。(4)通过对人体步态的运动学分析,阐述了在下肢多连杆模型中因简化省略足部运动所造成的误差。为了补偿模型误差,文章提出以支撑足的姿态信息建模足部触地运动,并推算出相应的模型修正公式,实现对原模型中触地杆起始端的位置误差补偿,从而提高了人体步态运动学的解算精度。本文针对人体步态解析的研究结果,为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行走驱动和稳定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系统的传感器布置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基本遵循;步态采集数据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等方法,将构成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中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态模型的修正完善,进一步提高了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8-06-12)

严金戈[7](2018)在《基于足底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行为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行为识别是行为识别技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图形图像技术的行为识别,具有较高的便携性、较低的数据获取难度以及较强的数据抗干扰能力。本文基于放置足底的加速度传感器,针对加速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加速度信号处理及分类识别这叁个方面展开了相应的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个基于放置足底鞋垫中的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展示的鞋垫平台,此平台兼顾到系统的便携性、鲁棒性、耐用性、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等因素。解决了传统加速度数据收集方式导致的使用者身体不适和数据采集精确度差的问题。(2)针对行走时人体的足部加速度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在提取并分析了加速度数据中常见的时域特征后,提出了对于研究足部周期性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的动态平衡阈值特征,并基于此特征设计出一种高精度实时计步算法。相对于简单阈值法和峰值检测法,此算法对多模式运动的适应性更强,综合计步准确率达到96.8%,优于使用手机和使用手环的计步方案。(3)利用支持向量机、K近邻算法、决策树算法等叁种常见分类算法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在分类实验中,首先验证了动态平衡阈值特征对于提高上下坡行为的识别率的有效作用,在添加了动态平衡阈值特征后,上下坡行为的识别准确率均值分别有19.93%和20.99%的提升。然后利用主成成分分析方法对特征进行降维工作,其中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算法对于降维后的特征表现出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马云鹏[8](2018)在《足底压力检测人体疾病的预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方便预警足部疾病,纠正不良步态,研究步态特征等问题,提出基于足底压力检测人体疾病的预警系统设计。本文设计的预警系统由两大系统、八个模块组成。系统分为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包括足底压力感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信号传输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低功耗管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软件系统包括Lab VIEW图像显示模块及疾病库预警模块。整个系统采用足底压力检测原理算法,基于PDVF压电薄膜柔性传感器采集到的足底压力数据转化分析,对比疾病库压力波形,以达到实时预警的效果。由仿真结果可知,本系统可实现相应人体疾病的预警,具有较高精准度和灵敏性,可实现疾病预警,为人体健康监测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8年Z1期)

张莹莹,杨洪波,成贤锴,刘斌,罗才君[9](2018)在《基于足底压力的人体重心轨迹包络面积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人体平衡功能,需要计算人体重心轨迹包络曲线的面积,提出了一种包络曲线的计算方法。首先,通过足底压力采集系统获取足底压力数据,计算得到人体重心点;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斜率逐步比较的重心轨迹包络凸多边形构造法,通过斜率比较筛选出包络凸多边形的顶点;最后,根据斜率大小对凸点进行排序,通过叁角形面积累加得到包络凸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实例证明,提出的算法与经典的快包法相比提高了人体重心轨迹包络曲线面积的计算速度,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稳定性差值在±0.01 s之内,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gn),可有效应用于人体重心轨迹包络面积的计算。(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强家辉,张为公,王东[10](2018)在《基于足底压力的人体姿态检测和行为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的运动姿态检测和行为分析具有广泛应用价值。设计了一种基于足底压力的人体姿态检测和行为分析系统,系统由压力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行为分析软件组成。姿态检测系统获取足底压力数据,采用蓝牙方式进行数据通信,行为分析软件使用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方法实现坐、站、走、跑和爬楼5个经典人体姿态的区分。实验证明该系统对人体姿态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和可靠性,可以用于人体姿态检测和行为分析。(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人体足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膝关节慢性运动损伤是一类常见的运动损伤,也是严重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和大众生活质量的常见损伤之一。研究表明:足底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 COP)能反映身体姿势的变化,也能反映膝关节慢性损伤患者的COP轨迹会发生变化。笔者对目前国内外COP轨迹在临床和康复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为COP轨迹预警膝关节慢性损伤及评估其风险程度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足底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设,王静艺.足球训练对人体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毋江波,王静,金宗学.足底压力中心轨迹预警人体膝关节慢性损伤研究进展[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

[3].柏豪豪,马剑雄,卢斌,王颖,孙磊.自然行走和负重对正常人体足底压力和表面肌电影响的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高敏,张一帆,洪成雨.不同运动状态下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及分析[J].服装学报.2019

[5].庞晨瑶.基于Kinect及足底压力传感的人体动平衡检测评估系统[D].河北大学.2019

[6].高莉俊.基于足底压力及足部姿态的人体步态解析方法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

[7].严金戈.基于足底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行为识别[D].合肥工业大学.2018

[8].马云鹏.足底压力检测人体疾病的预警系统设计[J].电子测试.2018

[9].张莹莹,杨洪波,成贤锴,刘斌,罗才君.基于足底压力的人体重心轨迹包络面积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10].强家辉,张为公,王东.基于足底压力的人体姿态检测和行为分析方法[J].测控技术.2018

标签:;  ;  ;  

人体足底论文-王建设,王静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