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载体论文-吕宣惠

微生物载体论文-吕宣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合式浮床,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吕宣惠[1](2019)在《不同基质载体表面微生物种群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温9.3~14℃、水交换周期为168h的条件下,构建了两组平行的玉米麸基质组合式浮床(Integrated floating bed with corn flakes,简称IFB-CF)和轻质陶粒基质组合式浮床(Integrated floating bed with light ceramsite,简称IFB-LC),研究了不同载体表面微生物种群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表征方法对IFB-CF和IFB-LC上基质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表征:玉米麸表面有15个门类,165个属类,78个科类,丰度最高的门类、属类、科类分别是Proteobacteria(48.29%)、Trichococcus(10.39%))、Comamonadaceae(12.45%)。轻质陶粒表面有15个门类、144个属类、93个科类,丰度最高的门类、属类、科类分别是Proteobacteria(46.10%)、Dyadobacter(22.67%)、Cytophagaceae(28.75%)。IFB-LC和IFB-CF的Chao,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081,6295,5.10和0.05;4938,7461,5.77和0.02。(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5期)

付兆兴,张帆,刘晓静,赵明杰,栗勇田[2](2019)在《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在某河道水质提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研分析河北省内某河流支流的周围环境和水质,采用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对该河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进行水质提升。在河道中放置8台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连续运行198天,每周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COD和氨氮浓度,增加水中溶解氧,能明显地提升河道水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董子阳,胡佳杰,胡宝兰[3](2019)在《微生物铁载体转运调控机制及其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载体是微生物在胞内低铁浓度下分泌的螯合铁的物质,可分为儿茶酚盐类、氧肟酸盐类、羧酸盐类叁大类。铁载体的转运分别受Fur、σ因子、群体感应信号这3种机制调控。近年来铁载体在石油污染修复、重金属污染修复和纸浆生物漂白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铁载体的分类及其转运调控机制,以及铁载体在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铁载体今后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单体坤,杜朋朋,温潇潇,魏佳佳[4](2019)在《微生物生长载体磁性PCL/PAN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己内酯(PCL)和聚丙烯腈(PAN)为溶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叁氯甲烷(TCM)为溶剂,加入磁性四氧化叁铁(Fe_3O_4)纳米粒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磁性PCL/PAN复合纳米纤维膜,将其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应用于污水处理中。试验结果表明:PAN的加入改变了纤维内部结晶的位置,复合纳米纤维直径较小,直径分布较均匀,基本无粘连现象;复合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较好,其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污水处理的效果较好,可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钮政,李珠,张家广,张玉[5](2019)在《载体包裹材料对微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裂缝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珍珠岩表面多孔,吸附能力强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自修复混凝土中微生物的优良载体。但由于其表面开口,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之前,内部吸附的孢子会提前遇水激活,消耗营养物质,影响修复效果。基于此,采用偏高岭土地聚合物、水泥浆等对膨胀珍珠岩载体进行包裹,研究了包裹方式对膨胀珍珠岩载体物理性能和掺入混凝土后自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裹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的膨胀珍珠岩筒压强度和堆积密度最高,包裹水泥浆的膨胀珍珠岩24 h吸水率和体积漂浮率最小;整体上裂缝修复效果为无包裹组>水泥浆组>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组;综合考虑,应当采用水泥浆对膨胀珍珠岩进行包裹。(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6期)

张新波,张祖敏,宋姿,祁丽,张丹[6](2019)在《不同生物膜载体下MBBR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沸石粉和聚氨酯海绵为原料制备新型生物膜载体,对比分析了投加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性脱氮菌属的演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在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上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 009 5和0. 006 5 g/(g载体·d)。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两种生物膜载体上的菌群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是最占优势的两种菌。Shannon、ACE和Chao1等指数表明新型载体上微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稳定,并且存在较多的反硝化功能性菌属(Sphaerotilus、Flavobacterium和Thermomonas等),从而提高了MBBR工艺的脱氮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1期)

张婷[7](2019)在《微生物载体的制备及固定化生物膜处理含硫酸盐废水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盐的废水具有潜伏性、降解周期长、对环境危害大等特点,一直是污水处理中的难点。硫酸盐还原菌(SRB)厌氧生物法因具有能耗低,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硫酸盐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微生物以悬浮式生长的反应器系统存在停留时间短,菌体易流失,启动时间长等问题。目前,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吸引了广大科学研究者们的兴趣。本文采用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了不同有机硅树脂MTQ含量的球形大孔聚合物载体PS-MTQ,考察MTQ含量对大孔聚合物载体形貌,孔道结构,疏水性等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MTQ添加量,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Fe304颗粒负载在大孔聚合物载体表面,研究了Fe3O4含量对球形磁性大孔聚合物载体Fe304-PS-MTQ的形貌,孔道结构,疏水性及磁性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Fe304添加量。此外,将大孔聚合物载体PS-MTQ、磁性大孔聚合物载体Fe304-PS-MTQ及活性炭用于硫酸盐还原菌的固定化,考察了微生物载体的固定效果和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TQ的含量对大孔聚合物载体PS-MTQ的表面疏水性和孔道结构有显着的影响,随着MTQ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疏水性线形增加,然而硅树脂与苯乙烯在聚合过程中的相分离现象影响大孔材料的孔隙率。大孔聚合物载体PS-30%MTQ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接触角为118.80°)和合适的孔道结构;Fe304颗粒的加入抑制了磁性大孔聚合物载体Fe3O4-PS-MTQ中硅树脂的相分离现象,有利于泡孔和窗孔的形成,随着Fe3O4含量增加,疏水性仅略有下降。SRB的负载研究表明,相对PS-30%MTQ,1.5 Fe3O4-PS-MTQ有较高的活细菌密度,微生物广泛分布在1.5 Fe304-PS-MTQ的内外表面。在不同的硫酸盐浓度下,1.5 Fe304-PS-MTQ和PS-3O%MTQ上负载的生物膜的脱硫率相近,均高于其他两种体系。在高浓度硫酸盐下,磁性大孔聚合物载体1.5 Fe3O4-PS-MTQ负载的生物膜的脱硫率始终略高。以上说明Fe3O4颗粒的加入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促进了微生物的负载和增殖。(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0)

程璐璐[8](2019)在《多碳源复合载体的释碳及其强化微生物脱氮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硝化的顺利进行需要提供足够的碳源作为电子供体。现有固体碳源中,农业碳源类水溶性有机物含量较高,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人工合成类释碳周期长,但后期主要作为微生物载体材料存在。而对复合碳源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释放量和反硝化效率上,对于碳源释放的机理、反硝化利用碳源情况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性能互补的农业碳源和人工合成类碳源通过冷冻-交联法包覆到具有凝结性的人工合成材料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中,制备多碳源复合载体(NCC),并对NCC释碳机理、碳源利用途径、脱氮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碳源复合载体选取性能互补的固体碳源相结合以改善其释碳量和周期。在20d释碳周期内,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PVA-SA、玉米芯(CC)、花生壳(PS)累积释放TOC分别为3.19mg/g.、3.49mg/g.、5.42mg/g、29.44mg/g、26.95mg/g。快速释碳阶段,PCL、PBS的N(碳源释放指数)在0.3-0.45之间,碳源释放依靠扩散过程;PVA-SA的N为0.6632,碳源的释放包括扩散与骨架溶蚀;CC、PS的N>1,碳源释放为骨架溶蚀;缓慢释碳阶段所有碳源释放指数N均小于0.12,碳源释放依靠扩散。将性能互补的PCL和CC、PCL和PS、PBS和CC、PBS和PS组合作为碳源材料,采用冷冻-交联法包覆到PVA-SA中,制备多碳源复合载体NCC-Ⅰ、NCC-Ⅱ、NCC-Ⅲ、NCC-Ⅳ。(2)通过释碳、结构等指标评价NCC在性能上的提升。结果表明:①NCC-Ⅰ、NCC-Ⅱ、NCC-Ⅲ、NCC-Ⅳ在7d内的TOC最大释碳量分别为3.92mg/g、4.68mg/g、4.87mg/g、4.86mg/g,相对组成材料释碳稳定性和持久性得到优化。②释碳过程同时遵循一级、Higuchi和Ritger-Peppas动力学方程,在快速释碳阶段,N值范围在0.54~0.59,缓慢释碳阶段N值范围在0.11~0.16。③温度影响NCC的释碳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碳源释放量增加。(3)将NCC-Ⅰ用于强化脱氮过程,结果表明:①DK组(无外加碳源)硝态氮去除率最高为46.7%,加入NCC-Ⅰ作为补充碳源后,硝态氮去除完全。②异化反硝化碳源利用率为13.24%,同化反硝化碳源利用率为17.21%。③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影响NCC-Ⅰ的碳源释放和活性污泥活性,温度越高反硝化脱氮效率越高;水力条件对活性污泥的聚集生长有影响,水力扰动越小反硝化效率就越高。(4)NCC-Ⅰ用于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后TN去除率提高60%以上。而活性污泥与脱氮过程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因此采用高通量测序对活性污泥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NCC-Ⅰ的使用对于缺氧或厌氧菌如Denitratisuma、Thauera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Acidovorax等利用碳源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的异养菌的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它们的增加对反硝化的顺利进行有利。②强化脱氮系统DO条件在2mg/L以下,不利于好氧菌如Nitrosomonas、Nitrospira等的生长。③通过比较Shannon和Simpson发现,NCC-Ⅰ作为反硝化补充碳源后,活性污泥物种丰度、多样性均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解玉洁,张晓颖,吴智仁,陈园园[9](2019)在《改性玄武岩纤维制备及其在微生物载体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作为微生物载体的生物亲和性,采用酸碱刻蚀法获得改性玄武岩纤维(MBF),以达到提高BF表面粗糙度的目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BF刻蚀前后微观形貌的变化,以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曲线评估MBF的生理毒性,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改性前后BF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BF相比,MBF表面较为粗糙,表面粗糙度和比表面积均有所增加。MBF固定的微生物量明显增加,说明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BF的生物亲和性,提高其作为微生物载体时的污/废水处理效能。(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9年03期)

郑华楠,宋晴,朱义,孟庆瑞,崔心红[10](2019)在《芦苇生物炭复合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水中氨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去除水体中的氮素并实现水生植物的有效利用,以芦苇生物炭为无机载体,结合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作为复合载体,固定驯化后的硝化污泥制成固定化颗粒,去除水中氨氮。通过考察固定化颗粒机械强度、酸碱稳定性及传质性能,探究了生物炭添加量及生物炭粒径对固定化颗粒降解氨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生物炭有丰富的孔结构,表面含有较多的含氧官能团和胺基、磺酸基、羧基和酰胺基等基团,从而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以及较强的酸碱缓冲能力,有利于微生物的黏附和增殖。以添加芦苇生物炭作为复合载体,固定化颗粒的破损率降低了2.4%,酸碱稳定性和传质性分别提升12.5%和55.8%;在72 h内,可以使氨氮降解率达到96.3%。此外,不同粒径生物炭的固定化颗粒对氨氮的吸附量有显着影响,随着生物炭粒径从0.60 mm减小至0.15 mm,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可以从0.30 mg·g~(-1)增加到0.46 mg·g~(-1)。因此,在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提升固定化颗粒性能,打通微孔孔道从而有利于基质的运输和扩散;同时减小生物炭粒径,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显着提高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降解能力。(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微生物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调研分析河北省内某河流支流的周围环境和水质,采用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对该河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进行水质提升。在河道中放置8台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连续运行198天,每周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COD和氨氮浓度,增加水中溶解氧,能明显地提升河道水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吕宣惠.不同基质载体表面微生物种群特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9

[2].付兆兴,张帆,刘晓静,赵明杰,栗勇田.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在某河道水质提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3].董子阳,胡佳杰,胡宝兰.微生物铁载体转运调控机制及其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9

[4].单体坤,杜朋朋,温潇潇,魏佳佳.微生物生长载体磁性PCL/PAN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2019

[5].钮政,李珠,张家广,张玉.载体包裹材料对微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裂缝效果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9

[6].张新波,张祖敏,宋姿,祁丽,张丹.不同生物膜载体下MBBR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J].中国给水排水.2019

[7].张婷.微生物载体的制备及固定化生物膜处理含硫酸盐废水技术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8].程璐璐.多碳源复合载体的释碳及其强化微生物脱氮过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解玉洁,张晓颖,吴智仁,陈园园.改性玄武岩纤维制备及其在微生物载体的应用[J].合成纤维.2019

[10].郑华楠,宋晴,朱义,孟庆瑞,崔心红.芦苇生物炭复合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水中氨氮[J].环境工程学报.2019

标签:;  ;  ;  

微生物载体论文-吕宣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