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肉种公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肉种公鸡,喂料器,公鸡会
肉种公鸡论文文献综述
邱聪,陈合强[1](2019)在《现代肉种公鸡管理的五个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肉种公鸡均为宽胸型,与常规型公鸡相比有以下不同:性成熟早7~10d,胫骨长度短5㎝,有更好的饲料转化率,仅断内侧脚趾,交配时更牢稳,以提高交配效果;常规型公鸡交配时无需叨住母鸡头部就能很好地完成,但现代肉种公鸡则不(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陈合强[2](2018)在《现代肉种公鸡管理的关注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公鸡的生殖潜力是在育雏育成鸡舍里建立的而不是在产蛋鸡舍里形成的,合适的公鸡喂料和体重曲线以及均匀度和身体构成影响将来的受精率。本文阐述了实际生产中应关注公鸡发育的重要管理目标如生殖系统发育、骨架大小及配比、累积营养、体重和均匀度控制、体况(胸肌)发育等各个方面。并指出要取得公鸡良好效果的关键是产蛋期的体重控制;公母鸡互动,母鸡必须已经准备好接受公鸡,通过在产蛋期正确的饲喂,保持公鸡精瘦,以维持生产性能的持续性,对指导生产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陈合强[3](2017)在《现代肉种公鸡40周后的管理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中肉种公鸡管理不善造成孵化率损失的原因,按比例可分为无精蛋42%、早死28%、中死6%和晚死24%。实践中种公鸡饲养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有:0~12周睾丸发育不良、18~28周睾丸生长发育差、骨架发育不好、周增重不足、选种不良、均匀度较差及35周后公鸡不活跃等。公鸡管理成功等于鸡群饲养成功一半。因此为了维持种鸡40周后受精率的持续稳定,应关注以下重点。1 种公鸡40周后的生长发育源于早期良好的管理1.1种公鸡生理特征的基本因素关注早期性发育即精元细胞的发育,从1天起精元细胞开始繁殖提供精子发育所需营养,精元细胞越多,受精率越高。睾丸的生长发育0~15周从5mg生长到80mg,18~25周从2g生长到20g,25~30周睾丸重量超过40g,35周后睾丸开始逐渐萎缩。(本文来源于《养禽与禽病防治》期刊2017年12期)
陈合强[4](2017)在《如何提高肉种公鸡交配的活跃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种公鸡通常在45周龄后随日龄增长受精率逐渐下降,受精率的下降可能是交配兴趣、精子质量、交配效率下降(管理原因造成公鸡体质不佳如超重、腿和爪畸形)以及公鸡死淘率过高导致公母比例下降等原因引起的,实际生产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肉种公鸡交配的活跃性,以维持受精率的持续稳定。一、引起肉种公鸡交配不活跃的原因1.产蛋早期(26~28周龄)性活跃公鸡数量不足(1)生理性不育。外部发育正常的公鸡受到强烈应激(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7年06期)
王金波[5](2016)在《肉种公鸡的饲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父母代种公鸡只占种鸡群的6%~10%,但对后代生产力的影响超过母鸡。生产中往往忽视对种公鸡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公、母混群的饲养方式不能满足种公鸡的特殊要求,造成种蛋受精率低,以致公鸡存活率降低。1育雏期饲养管理1.1特殊管理育雏前4周应为自由采食和充分饮水,促进其机体健康发育。1日龄或3~7日龄切趾和剪冠,7日龄左右断喙,切毕用烧烙方法完全止血。1.2严格挑选育雏过程中应随时淘汰次、劣公雏。6周龄末称全部公(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06期)
吴礼奎[6](2016)在《肉种公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肉鸡育种工作向着饲料转化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肉种公鸡变得越来越容易超重,体型也很容易变得不平衡。要想取得良好的种蛋受精率,就必须按照肉鸡品种的品种特点,制定出合适的肉种公鸡管理技术方案。1育雏育成期肉种公鸡的管理与肉种母鸡的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对肉种母鸡的管理建议同样适用于肉种(本文来源于《第五届(2016)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全球肉鸡产业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5-15)
台立谋[7](2015)在《肉种公鸡的饲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规模化肉种鸡饲养企业中种鸡群的受精率差异很大,有些企业的种鸡群40周龄以后受精率下降很快,为了保证受精率,平养肉种鸡群开始采取人工授精,既费时又费力且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培育优秀的种公鸡对种鸡群尤为重要。一、确保种公鸡各阶段增重达标1.育雏阶段(0~6周龄)育雏阶段的管理非常重要,此阶段正是羽毛、骨骼、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关键发育期。发育的好坏直(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5年05期)
胡陈明,余春林,熊霞,姜小雨,宋小燕[8](2015)在《提高笼养青脚麻羽肉种公鸡均匀度的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笼养青脚麻羽肉种公鸡均匀度低下的现状,结合今后青脚麻羽肉种鸡的发展趋势,文章详细讲解了笼养青脚麻羽肉种公鸡在育雏期、育成期、成熟期各阶段的均匀度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5年03期)
王志宏[9](2015)在《肉种公鸡育雏期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种公鸡育雏期间,尤其是在育雏前期,如果体重达不到标准体重,就意味着其生长发育差,体型发育小,这直接对日后体成熟和性成熟情况,以及对产蛋期受精率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多年育雏的实际情况中来看,这一阶段体重不达标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1鸡苗因素经笔者统计并对2010~2013年期间自己亲自参与育雏的17个批次的种公鸡初始体重和7日龄体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初始公鸡体重低于40g的2(本文来源于《养禽与禽病防治》期刊2015年02期)
王志宏[10](2014)在《肉种公鸡育雏期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种公鸡育雏期间,尤其是在育雏前期,如果体重达不到标准体重,就意味着其生长发育差,体型发育小,这直接对日后体成熟和性成熟情况以及对产蛋期受精率产生深远影响。从多年育雏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阶段体重不达标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1鸡苗因素经笔者统计,并对2010~2013年期间自己亲自参与育雏的17个批次的种公鸡初始体重和7日龄体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初始公鸡体重低于(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肉种公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鸡的生殖潜力是在育雏育成鸡舍里建立的而不是在产蛋鸡舍里形成的,合适的公鸡喂料和体重曲线以及均匀度和身体构成影响将来的受精率。本文阐述了实际生产中应关注公鸡发育的重要管理目标如生殖系统发育、骨架大小及配比、累积营养、体重和均匀度控制、体况(胸肌)发育等各个方面。并指出要取得公鸡良好效果的关键是产蛋期的体重控制;公母鸡互动,母鸡必须已经准备好接受公鸡,通过在产蛋期正确的饲喂,保持公鸡精瘦,以维持生产性能的持续性,对指导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肉种公鸡论文参考文献
[1].邱聪,陈合强.现代肉种公鸡管理的五个关键[J].家禽科学.2019
[2].陈合强.现代肉种公鸡管理的关注点[J].家禽科学.2018
[3].陈合强.现代肉种公鸡40周后的管理重点[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7
[4].陈合强.如何提高肉种公鸡交配的活跃性[J].科学种养.2017
[5].王金波.肉种公鸡的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
[6].吴礼奎.肉种公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C].第五届(2016)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全球肉鸡产业研讨会论文集.2016
[7].台立谋.肉种公鸡的饲养管理[J].科学种养.2015
[8].胡陈明,余春林,熊霞,姜小雨,宋小燕.提高笼养青脚麻羽肉种公鸡均匀度的技术措施[J].中国家禽.2015
[9].王志宏.肉种公鸡育雏期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5
[10].王志宏.肉种公鸡育雏期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J].家禽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