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杜鹃论文-梁东雨,王禹佳,苏敖纯,徐洪伟,周晓馥

牛皮杜鹃论文-梁东雨,王禹佳,苏敖纯,徐洪伟,周晓馥

导读:本文包含了牛皮杜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皮杜鹃,UV-B辐射,茉莉酸,叶绿素荧光

牛皮杜鹃论文文献综述

梁东雨,王禹佳,苏敖纯,徐洪伟,周晓馥[1](2019)在《外源茉莉酸对牛皮杜鹃UV-B辐射缓解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外源茉莉酸在UV-B辐射中可能的作用及缓解作用机制。茉莉酸预处理牛皮杜鹃4 d,PAR和UV-B下辐射48 h,对叶绿素荧光、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NADPH氧化酶和花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UV-B辐射使Fm、Fv/Fm、Fv'/Fm'、Fv/Fo、qP、花青素含量以及CAT活性显着降低,qP和rETR快速光响应曲线下降幅度增大,同时显着提高SOD和NADPH氧化酶的活性。JA预处理显着提高Fm、Fv/Fm、Fv'/Fm'、Fv/Fo、qP、花青素含量以及SOD和NADPH氧化酶活性,并且维持MDA含量和CAT活性在对照水平,且使qP、NPQ和rETR快速光响应曲线呈现出最佳状态。这些结果证实了外施茉莉酸能够使牛皮杜鹃具有抗胁迫能力,部分抵消了UV-B辐射对牛皮杜鹃的负面影响的假说。(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徐洪伟,孟李思,刘芸伯[2](2019)在《低温驯化提高冷胁迫下牛皮杜鹃光合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牛皮杜鹃为实验材料,探究了低温驯化对牛皮杜鹃光合作用的影响及H_2O_2信号在低温驯化中的作用.将牛皮杜鹃分别进行低温驯化培养(18/16℃)和正常培养(25/18℃).8个月后,将实验材料分为4组,每组12棵,低温驯化植株分别用蒸馏水和50μmol/L的二联甲苯(DPI,一种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预处理3 d,作为CA组和DPI+CA组,未驯化牛皮杜鹃为NA组和对照组(Control).DPI+CA,CA和NA组同时4℃冷胁迫48 h,恢复培养24 h.通过对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冷胁迫会使牛皮杜鹃的光系统Ⅱ受损导致光合能力下降,表现在Fo、Fm、qP的下降以及NPQ的增加,这些光合参数变化的原因是光抑制的产生和光能利用率的下降.低温驯化可以有效缓解冷胁迫对牛皮杜鹃的光系统Ⅱ产生的影响,减轻光抑制、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光合作用增强.CA+DPI组的各参数结果说明H_2O_2信号参与了冷胁迫下低温驯化使牛皮杜鹃光合作用提高的过程,在低温驯化调控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为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何传才[3](2019)在《黑龙江省森工国有重点林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牛皮杜鹃的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2015年,黑龙江省第叁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科技人员,对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亚区的凤凰山上高山湿地全国重点保护植物牛皮杜鹃进行了专项植物调查。结果表明,牛皮杜鹃不仅分布面积小,而且其生存环境也在不断地遭到破坏,种群质量和数量逐渐减少,加强有效保护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李永德[4](2018)在《牛皮杜鹃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牛皮杜鹃种子进行不同的储存方法、不同的温度、温水浸种处理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萌发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并且30℃时发芽率最高。发芽率还随浸种时间增加而升高,浸种时间24h的发芽率为55%,48h发芽率为73%,但干播种子发芽率只有53%。风干脱粒在-30℃低温贮存发芽率是68%,风干脱粒低温保存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时,采取0.1%升汞和吐温2~3滴溶液进行深层消毒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21期)

周晓馥,唐一洳,刘璐,苏敖纯[5](2018)在《红蓝光配比对长白山牛皮杜鹃非光化学淬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属常绿杜鹃花亚属植物,主要生长于我国的长白山岳桦林下和高山苔原上.本文以长白山牛皮杜鹃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红蓝光配比对牛皮杜鹃非光化学淬灭的影响,设置6种不同红蓝光配比(B:蓝光,R:红光),分别为0B/100R、15B/85R、30B/70R、50B/50R、75B/25R、100B/0R,对牛皮杜鹃苗进行光照处理,利用IMAGING-PAM调制式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测定不同红蓝光配比下培养60 d的牛皮杜鹃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红蓝光配比下长白山牛皮杜鹃的NPQ随着光照强度的増高而呈现上升趋势,当光强到达150μmol·m~(-2)·s~(-1)后趋于平缓,对照组NPQ数值大于实验组,差异显着,说明长白山牛皮杜鹃在强光下其光保护机制能够做出迅速的调整,合理分配能量的去路,能够承受强光的照射;光照条件下,牛皮杜鹃的光合机构中的PSII反应中心受到影响,产生光抑制,非光化学淬灭过程耗散了未利用的过剩的光能,起到了保护作用;不同的红蓝光配比下非光化学淬灭曲线变化不同,自我光保护机制也不同.本研究为探究光质对长白山牛皮杜鹃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陈思霖[6](2018)在《基于蛋白质组学对牛皮杜鹃抗寒机理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牛皮杜鹃主要生长在长白山海拔1,300 m~2,506 m的高山苔原带。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牛皮杜鹃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抗寒机制,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抗寒机制的绝佳植物材料。低温作为一种主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严重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及产量,因此,深入探究植物抗寒机制对于提高作物抗寒性及抗冻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本研究分别以野生(耐寒型)和驯化(冷敏感型)牛皮杜鹃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将其置于4℃条件下低温胁迫处理12 h,随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对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RbcL)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多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两种材料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定量到705个蛋白,其中有137个在实验组中表达上调。对所有上调蛋白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预测,发现其中42%定位在叶绿体,说明在植物叶绿体内的代谢过程对低温胁迫较为敏感,且在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两种材料的RbcL表达情况、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蛋白质互作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材料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更高的光化学活性,其可以通过快速调节光能配比并启动相应的保护机制来缓解低温胁迫所造成的损伤,体现出了对低温胁迫的潜在抗性和对低温环境极强的适应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四种抗氧化酶活力测定结果及相关蛋白质互作分析显示,实验组中四种抗氧化酶的酶活力值均显着高于对照,且APX和GPX的表达量在实验组中也有所升高,同时,还发现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主要定位在叶绿体,表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且抗氧化系统在植物抗寒性及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次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对牛皮杜鹃抗寒分子机理的研究,探究低温胁迫下牛皮杜鹃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同时,将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同生物信息学及生理生化分析相结合,从分子及组学水平上,揭示光能利用及抗氧化系统在植物抗寒性中的作用,深入探究牛皮杜鹃抗寒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阐明植物耐寒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金慧,赵莹,尹航,秦立武,刘丽杰[7](2017)在《长白山濒危植物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种群数量特征与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皮杜鹃为国家Ⅲ级重点保护植物,种群数量有限,处于濒危状态。本文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个体数量动态预测等方法分析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不同海拔牛皮杜鹃种群数量特征及动态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牛皮杜鹃种群大小级结构呈纺锤形,属衰退型种群;2)随海拔升高,种群增长潜力逐渐减小,非完全随机干扰下,种群增长潜力有限,低海拔的Vpi″接近于0;3)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高海拔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死力,种群退化明显;4)在经历1、2、4个龄级后,Ⅳ龄级个体数量会不同程度增加,种群在生长后期个体数量得到补充;5)牛皮杜鹃种群数量主要靠自身匍匐生根形成分株来维持。整个种群向大龄级个体集中,高海拔面临较强的环境胁迫,会比中低海拔更早进入衰退期。导致其濒危的可能原因是牛皮杜鹃的生物学特性及人为干扰。(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王小龙[8](2017)在《牛皮杜鹃生态适应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 Georgi.(syn.Rh.Chrysanthum Pall.)为杜鹃花科杜鹃属多年生常绿矮小灌木,是长白山区唯一可以跨越海拔1000多米生长在暗针叶林、岳桦林、亚高山沼泽以及高山苔原的灌木。本研究通过对牛皮杜鹃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繁殖方式、基因表达差异、群落种间关系、群落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研究牛皮杜鹃生态适应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1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长白山区的36个牛皮杜鹃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4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高达99.78%,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72,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40,香农信息指数(I)为0.58。表明牛皮杜鹃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无论是按照地理区域分组还是按照海拔进行分组(表2.6,2.7),牛皮杜鹃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除暗针叶林下(PPL,2.45%in N7和18.71%in N8)及望天鹅(PPL,25.61%in WTE1和26.95%in WTE2)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外,其余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表2.5)。利用Baye Scan对AFLP位点进行基因组扫描发现牛皮杜鹃存在53个异常变异位点(outlier loci),这些位点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环境气候因子显着相关,是高山环境异质性对牛皮杜鹃自然选择的结果。牛皮杜鹃居群间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FST=0.69),基因流较小(Nm=0.39),各居群间的整体聚类关系比较复杂。2.为进一步分析现有遗传结构关系,本文又选择了比较保守的cp DNA序列对牛皮杜鹃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psb E-pet L和psb A-trn H转录间隔区联合片段总长度为1698 bp,在496个个体中共鉴定出16个单倍型(H1-H16),80%的居群都含有单倍型H1和H2,在巢式支系分析中H1、H2也处于中心位置,表明这两个单倍型为原始单倍型。物种水平上,单倍型多样性(Hd=0.566)和核苷酸多态性(π=0.47×10-3)也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FST=0.18)处于较高水平,单倍型谱系分析表明牛皮杜鹃无明显的谱系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1.825,P<0.05,Fu&Li’s D=-3.09637,P<0.05,Fu&Li’s F=-3.131,P<0.02)为显着负值,以及错配分布呈单峰分布(图2.16,2.17),表明牛皮杜鹃种群经历过扩张或瓶颈效应。3.在野外调查中发现自然状况下的野生种群存在大量的单克隆繁殖的小种群,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牛皮杜鹃的5个大种群中检测到单克隆7-13个,平均为9.8个,表明牛皮杜鹃克隆繁殖现象普遍存在。苔原带和岳桦林下的牛皮杜鹃单克隆小居群的克隆构型存在显着差异(间隔子长度:苔原带18.6±5.6,岳桦林29.7±9.7,P<0.05;分枝强度:苔原带136.7±32.9,岳桦林43.4±12.3,P<0.05),表明牛皮杜鹃具有较强的克隆可塑性,体现出对异质性生境的良好适应能力。牛皮杜鹃的克隆多样性很高(Simpson=0.84,Fager's均匀度指数E=0.85),表明在大种群中可能同时存在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两种形式。4.利用m 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实时定量PCR,对不同生境下的牛皮杜鹃新生嫩叶进行分析,获得17条差异条带,经测序比对,其中6个序列分别与如下序列高度同源:(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4(PP4),在X1706和B2529种群中表达量高,主要参与植物在应对干旱、低温胁迫下的细胞信号转导;(b)光系统I复合体的Ycf4亚基(Ycf4),在B2529和B2600处种群表达量高,主要参与光合作用中的光依赖反应;(c)向光反应性NPH3家族蛋白(NPH3),在B2300处表达量高,主要参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调节;(d)碱性7S球状蛋白(B7SG),在B2529和B2600处表达量高,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e)叁角状五肽重复区蛋白(PPR),在B2600处表达量高,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防御;(f)受体样蛋白激酶(RLK),在X1706和B2529处表达量高,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的信号转导。5.从长白山主峰海拔1800m至2600m的8个不同海拔牛皮杜鹃群落中共调查到83个物种,分别属于31科58属。不同海拔牛皮杜鹃群落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位于典型苔原带的群落生物多样性最高(Plot 5-Plot 7:H=0.42-0.423,D=0.379-0.389,E=0.264-0.267,R1=0.480,R2=0.260-0.270),群落结构受垂直景观带影响显着。牛皮杜鹃群落整体关联呈正相关(VR=1.55,W=148.73,χ2(0.95)64=82.529),表明整体上各物种间可以共同生存,互相促进,共同适应高山环境,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牛皮杜鹃与其伴生植被负相关的种对数较多,牛皮杜鹃在群落中与其伴生植物竞争关系明显,其重要值与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而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长季平均气温呈负相关。6.通过比较牛皮杜鹃植物群落和非牛皮杜鹃植物群落的土壤性质、酶活、氮循环基因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现在土壤性质方面,牛皮杜鹃群落与非牛皮杜鹃群落无显着差异,但是牛皮杜鹃群落土壤的胞外酶活性,氮循环功能基因相对丰度都显着高于非牛皮杜鹃群落,表明牛皮杜鹃群落的养分循环速率高于非牛皮杜鹃群落。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在两种群落中无显著差异,但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着,表明牛皮杜鹃群落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加快营养物质矿化速率,构建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环境以提高其对高山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11-01)

金慧,尹航,赵莹,刘丽杰,陈庆红[9](2017)在《长白山牛皮杜鹃种群构件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灰色关联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海拔区内牛皮杜鹃种群构件的观察与测定,对其与土壤因子之间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便获得更多关于牛皮杜鹃种群对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信息,从而揭示其生长及分布的相对稳定机理。结果表明:低海拔区牛皮杜鹃地径、株高、平均冠幅、株数、主茎节数、主茎节间长均最高,中海拔区牛皮杜鹃种群株高、平均冠幅、株数、主茎节数、主茎节间长具有较高变异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3.523%、19.850%、4.060%、20.282%、24.503%;低海拔区群落内土壤的养分贮量较中海拔区、高海拔区高;研究的9个土壤因子与各构件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基本在0.300 0以上,不同生长性状受不同土壤因子的控制,土壤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全氮质量分数与各性状间的关联度均较高,是影响牛皮杜鹃种群分布和生长发育相对重要的土壤因子。(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辛梦,张楠,曹后男,王蕾,宗成文[10](2017)在《EMS处理对牛皮杜鹃组培苗叶片再生及耐热性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试验以长白山野生牛皮杜鹃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了EMS处理对牛皮杜鹃耐热性的影响和可能的耐热机理,为牛皮杜鹃推广应用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EMS浓度为0.1%处理2 d时,叶片存活率48.92%,接近半致死剂量,可以将其作为耐热性突变体的筛选条件。随着温度的升高,诱变组植株叶绿素、MDA、Pro、SOD、POD活性、可溶性糖、MDA含量与对照均存在显着差异;相同温度时,诱变组植株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SOD和P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EM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牛皮杜鹃组培苗的的耐热性。(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7年07期)

牛皮杜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白山牛皮杜鹃为实验材料,探究了低温驯化对牛皮杜鹃光合作用的影响及H_2O_2信号在低温驯化中的作用.将牛皮杜鹃分别进行低温驯化培养(18/16℃)和正常培养(25/18℃).8个月后,将实验材料分为4组,每组12棵,低温驯化植株分别用蒸馏水和50μmol/L的二联甲苯(DPI,一种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预处理3 d,作为CA组和DPI+CA组,未驯化牛皮杜鹃为NA组和对照组(Control).DPI+CA,CA和NA组同时4℃冷胁迫48 h,恢复培养24 h.通过对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冷胁迫会使牛皮杜鹃的光系统Ⅱ受损导致光合能力下降,表现在Fo、Fm、qP的下降以及NPQ的增加,这些光合参数变化的原因是光抑制的产生和光能利用率的下降.低温驯化可以有效缓解冷胁迫对牛皮杜鹃的光系统Ⅱ产生的影响,减轻光抑制、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光合作用增强.CA+DPI组的各参数结果说明H_2O_2信号参与了冷胁迫下低温驯化使牛皮杜鹃光合作用提高的过程,在低温驯化调控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为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皮杜鹃论文参考文献

[1].梁东雨,王禹佳,苏敖纯,徐洪伟,周晓馥.外源茉莉酸对牛皮杜鹃UV-B辐射缓解作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9

[2].徐洪伟,孟李思,刘芸伯.低温驯化提高冷胁迫下牛皮杜鹃光合作用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何传才.黑龙江省森工国有重点林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牛皮杜鹃的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J].林业勘查设计.2019

[4].李永德.牛皮杜鹃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初探[J].现代园艺.2018

[5].周晓馥,唐一洳,刘璐,苏敖纯.红蓝光配比对长白山牛皮杜鹃非光化学淬灭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陈思霖.基于蛋白质组学对牛皮杜鹃抗寒机理的初探[D].吉林师范大学.2018

[7].金慧,赵莹,尹航,秦立武,刘丽杰.长白山濒危植物牛皮杜鹃(Rhododendronchrysanthum)种群数量特征与动态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7

[8].王小龙.牛皮杜鹃生态适应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7

[9].金慧,尹航,赵莹,刘丽杰,陈庆红.长白山牛皮杜鹃种群构件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灰色关联度[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

[10].辛梦,张楠,曹后男,王蕾,宗成文.EMS处理对牛皮杜鹃组培苗叶片再生及耐热性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7

标签:;  ;  ;  ;  

牛皮杜鹃论文-梁东雨,王禹佳,苏敖纯,徐洪伟,周晓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