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翻译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用翻译,科普文本,目的论
翻译生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魏桐瑶[1](2019)在《《欧盟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竞争型创新生态系统所采取的措施》(节选)英汉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应用翻译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应用翻译的一部分,科普文本的翻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报告是基于对科普文本的翻译实践,翻译材料为经济类的科普文《欧盟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竞争型创新生态系统所采取的措施》。原文对欧盟创新生态系统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报告所运用的翻译理论为德国功能翻译派代表人物汉斯·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目的论强调翻译由翻译目的决定,重视目标文本的交际功能。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本文从词汇与句子两个层面出发,对作者本次科普文本的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词汇层面,作者主要对专业术语和缩略语、隐喻词汇、抽象名词以及公司名称的翻译进行讨论,而句子层面则主要分为被动语态、长句、谚语及否定式的翻译四个方面。希望本报告能够对日后的应用翻译,尤其是科普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满德亮,皮强,莫爱屏[2](2018)在《译者工作台的生态系统——以职业为导向的翻译技术教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MTI专业旨在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译者,而职业译者的必备技能之一是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工具和网络资源。然而,这一技能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尚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探究译者工作台外部环境各成分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译者工作台的生态系统"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与未来工作场景相似的环境中学习电子工具,并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18年06期)
李梓[3](2018)在《应用型地方高校翻译教学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翻译学把整体关联看作是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核心内涵,该理念对于翻译教学研究而言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因此,为提高应用型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探讨构建应用型地方高校翻译教学外部生态环境的整体关联以及如何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估测试等诸多方面实现其生态内部关联的有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芦敏[4](2016)在《《微生物在农业生物学中的应用:作物生态系统》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物科技和农业技术迅速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的翻译材料是《微生物在农业生物学中的应用:作物生态系统》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植物生长根际促生菌的有益作用,特别是在植物根际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目前为止,本书没有中文译本,因此翻译和相关的分析具有原创性。翻译此书可以为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提供新技术,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还可以为以后的翻译提供术语参考。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术语的翻译、被动语态的翻译以及定语从句的翻译等,本文对翻译难题解决的过程进行了阐述。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了一款流行的翻译辅助软件SDL TRADOS 2014作为辅助翻译工具,利用TRADOS的核心技术TB(术语库)和TM(翻译记忆库)来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术语和人名的统一性和一致性问题以及相似句子出现时提高翻译效率的问题。但是TRADOS仅仅是一款辅助翻译软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翻译,所以,本报告结合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分析了术语翻译和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译者分析了使用TRADOS翻译的整个过程。译者发现了TRADOS对于术语翻译、被动语态和定语从句的翻译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其局限性。本文翻译材料仅限于本书的第一章,相似句子少,因此,TRADOS在句子的翻译中起的作用相对较小,但对于本书剩余部分的翻译会有一定的帮助。通过翻译第一章,可以建立术语库,对剩余部分的翻译提供术语参考,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提高译者的翻译效率和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6-06-01)
边立红,葛阳小佳[5](2015)在《翻译生态系统哲学特征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翻译生态单位或翻译学功能单位,翻译生态系统是认识翻译学和翻译现象的有效途径。翻译生态系统的存在可理解为科学问题,抑或是生态哲学问题。翻译生态系统坚持一种整体思维观,将翻译关联的译者-社会-自然看作一个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有利于促进翻译生态平衡和翻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5年02期)
刘义,李秀芳[6](2014)在《论翻译生态系统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因素——以20世纪西方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胡庚申教授在21世纪初提出"生态翻译"这一概念以来,翻译研究视角在经过语言转向、文化转向之后,又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生态转向"。胡教授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选择适应学说为基础,把"生态环境""适应选择""适者生存""汰弱留强""共生互动"等一系列术语引入翻译研究,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1],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明确提出(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4年06期)
王丽[7](2014)在《《媒体与内容产业的统计、生态系统和竞争力分析:图书出版业》(节选)的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体和内容产业的统计、生态系统和竞争力分析:图书出版业》为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技术报告,该报告的介绍非常全面,包括所涉及到的国家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图书出版市场、收益、零售渠道及所有权等。此分析起初包括数据报告的准备、历史报告以及叁项从属行业的案例分析,每项都由资料组及技术附件支持。这一系列的分析包含两个目的:为媒体与内容产业提供定量统计方法,提供媒体与内容产业的工业及经济分析以及它们的动态。此翻译报告是本次翻译活动过程及成果的介绍、分析及总结,主要包括叁部分:翻译实践的概述、翻译实践计划、翻译实践预期成果,叁部分将清楚地展示翻译实践的目的、方法、成就、结论及该实践的相关研究。该翻译实践任务由作者发起,为英语笔译任务,期待的译文读者为图书出版业领域从业者及爱好者。原文36434词,笔者选择了原文本中的四部分进行翻译:序言、概要、介绍、第二、叁、四章,共1752词,该节选部分对世界图书出版业现状有较清晰的介绍,对中国图书市场的数据分析、统计也很细致。翻译过程中将会用到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SDL Trados、有道词典等,同时此项翻译任务需要足够的专业背景知识,在这些情况下,译者译者应该咨询更多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并查找更多参考内容及专业材料。此外,寻找合适的审校并不容易,应该及时、合理地安排时间管理及翻译评估。这个报告是基于一项检查和综合媒体与内容产业现有文献(官方和非官方)、案头研究、和几个车间的数据。报告结果经专家和专门研讨会审核。报告旨在提供一组可靠的数据和分析,并为将会支持欧洲媒体与内容产业未来竞争力的经济健康和发展条件的辩论做出很大贡献。此译文可为在图书出版业工作或研究的人提供参考,译者希望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图书出版业,并为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的该产业提供技术或信息支持。(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4-03-26)
冯岩松[8](2013)在《论翻译生态系统中主体间性的“视域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生态系统中的多元主体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共在的主体间性关系。在该系统中,各参与主体由主体间性所达成的"视域融合"是翻译得以顺利实施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主体间性的"视域融合"表现为翻译主体对翻译对象、翻译策略和译介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最佳翻译实质上就是主体间性的最佳"视域融合"。(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杨春丽[9](2013)在《翻译生态系统下翻译硕士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胡庚申教授(2008)认为,生态翻译学研究既是一种"喻指",又是一种"实指"。所谓"喻指",指的是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作隐喻类比而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所谓"实指",指的是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翻译生态系统下如何培养翻译硕士学生的系列翻译能力。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要达到比较高的翻译境界,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就要动态地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翻译的自然环境、翻译的社会环境、翻译的规范环境以及译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等,这样才能做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符合当时交际语境的译文。所以,翻译硕士的教学就要紧紧围绕上述能力的培养来进行。(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3年03期)
钱春花[10](2012)在《基于译者认知的翻译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了文献法、焦点小组访谈、实证研究层层递进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由5个类别21个要素构成的翻译生态系统,并验证了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属于翻译生态系统的宏观环境;翻译资源、行业环境、翻译研究、翻译技术和权力因素属于支持环境;作者理念、作者语言和文本因素属于作者因素;价值理念、翻译动机、译者情感、专业能力、语言能力和创造能力属于译者因素;读者理念、读者语言和读者情感属于读者因素。在翻译生态系统中,宏观环境因素影响作者、译者和读者因素,作者、读者和支持环境因素影响译者因素。(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2年02期)
翻译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TI专业旨在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译者,而职业译者的必备技能之一是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工具和网络资源。然而,这一技能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尚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探究译者工作台外部环境各成分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译者工作台的生态系统"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与未来工作场景相似的环境中学习电子工具,并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译生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魏桐瑶.《欧盟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竞争型创新生态系统所采取的措施》(节选)英汉翻译报告[D].山东大学.2019
[2].满德亮,皮强,莫爱屏.译者工作台的生态系统——以职业为导向的翻译技术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18
[3].李梓.应用型地方高校翻译教学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4].芦敏.《微生物在农业生物学中的应用:作物生态系统》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鲁东大学.2016
[5].边立红,葛阳小佳.翻译生态系统哲学特征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
[6].刘义,李秀芳.论翻译生态系统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因素——以20世纪西方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为例[J].长城.2014
[7].王丽.《媒体与内容产业的统计、生态系统和竞争力分析:图书出版业》(节选)的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8].冯岩松.论翻译生态系统中主体间性的“视域融合”[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9].杨春丽.翻译生态系统下翻译硕士学生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
[10].钱春花.基于译者认知的翻译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