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剧本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乐剧,《西区故事》,剧本,创作特点
剧本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陈薇[1](2019)在《论美国叙事音乐剧剧本创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美国音乐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剧被称为叙事音乐剧。《西区故事》作为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巅峰之作和整个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真正地将以往只表演于酒吧等场所的爵士乐作为音乐剧的主要表现手段,美国音乐剧从此以后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并明确了自己的风格——爵士音乐剧风格。取材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做了当代化表达,打破了以往轻歌剧只表现打情骂俏的戏剧传统,直面种族歧视等严肃话题,从此美国音乐剧有了严肃的社会学价值,美学价值和人伦价值。《西区故事》对艺术本体的贡献是空前的,其剧本、舞蹈、音乐的融合度达到了顶峰。第一部分是创作背景分析,从该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出发,研究缔造者对于该作品的创作冲动和创作源头,以及从戏剧文本上对该作品进行介绍与剧本创作特点的整体分析。第二部分是题材特点分析,音乐剧作为一种商业化的产物终究要走向市场。笔者从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对音乐剧《西区故事》的题材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第叁部分是故事结构特点分析,从该剧情纵向发展的视角出发对《西区故事》的强烈矛盾冲突、人物脉络关系的梳理以及剧诗的叙事性创作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期刊2019-03-21)
王桂芹[2](2019)在《“这一个”滕子京的角色塑造——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文学剧本创作特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是陈亚先为本土剧种巴陵戏传承发展而专门创作的一部既具有历史价值又有当代现实意义的力作,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剧作奖。剧作家选取滕子京执政岳州府期间的所作所为,用颇具文采朗朗上口的唱辞,塑造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有情怀、有担当、能干事、干实事的滕子京形象,印证和阐释着戏曲剧本创作在人物塑造和审美倾向上的自我选择。(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0期)
叶子[3](2018)在《浅谈微电影剧本的创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我国电影事业不断发展,电影类型也越来越多,电影内容及形式均不断得以丰富,而微电影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在当前数字环境大背景下,微电影剧本在创作方面表现出独特特点,如何将不断涌现出的新元素运用到创作中去,创作出更好的微电影剧本,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数字环境下其创作特征,从而使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提升其创作质量及总体水平。(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35期)
杨跃嘉[4](2017)在《从符号学角度分析黄吉安剧本的创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巴尔特符号学理论,对黄吉安剧本的生成机制进行探析。在阐明黄吉安剧本特点的基础上,对典型个案如《江油关》进行符号学解读,并以此为其他剧作家的创作提供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11期)
白蒙[5](2017)在《张爱玲电影剧本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中国的才女,一定会提到张爱玲,张爱玲以她的小说创造了一个传奇的才女形象,故而在小说界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张爱玲的才华不只限于小说,还在电影剧作方面也有所体现,她的电影剧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意义,有着不凡的成就。遗憾的是,张爱玲在电影剧作方面但是这方面的成就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一是其电影剧本的风格与这个年代的主流风格不符;二是其电影剧本因为时间的原因有所流失,许多剧本的原稿难以找到。基于此,本文拟对张爱玲的电影剧本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重点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即论文的第一章,该部分从宏观上既对张爱玲电影剧作的两个重要时期进行了回顾,分别是经典的上海时代以及引领了新风潮的香港时期,同时对其电影剧本风格成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文章分析指出:自觉的市场意识和西方思潮的影响是其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第叁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和第叁章,重点从叙述特征和喜剧化特征两个方面对张爱玲电影剧本的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与阐述。张爱玲电影剧本在叙述特征方面的突出表现体现在独特的结尾方式、刻意为之的情节设置、与剧情无关的时间等方面;而在分析其喜剧化特征的突出表现时,我们不仅分析了其台词、动作细节的喜剧性特征,还分析了张爱玲对好莱坞喜剧的中国式传承。(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5)
张宏[6](2017)在《传统二人台剧本的艺术特征及舞台转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人台主要流传于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地,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作为地方剧种,它一直保持着充沛的舞台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以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同时表达着黎民百姓的喜怒哀乐。总体而言,二人台来源于民间生活,又将艺术表演生活化,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艺术,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剧本为二人台艺术积基树本,在二人台艺术活动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人台在2006年被录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人台有着丰厚的历史沃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中愈发弥足珍贵,因此研究二人台剧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文献的研究对象上看,研究多以呈现在舞台上的二人台作品为对象,而对二人台剧本自身的艺术特征研究甚少;从文献的研究内容上看,目前鲜有从二人台艺术生产过程这个角度研究二人台剧本与舞台的关系。那么传统二人台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的关联性是什么,平面文学为舞台呈现提供了哪些可能呢?笔者通过研读传统二人台剧本,观摩二人台表演作品,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来探讨传统二人台剧本的艺术特征及舞台转化。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以传统二人台剧本所侧重的叙事方式和抒情特点作为依据,将其分为叙事性剧本、抒情性剧本以及叙事抒情剧本。叙事性剧本以描述事物、事件、事态等客观事实来反映社会现实,注重的是内容的客观性和叙述性,例如《走西口》《卖碗》《借冠子》等。传统二人台抒情性剧本包括《挂红灯》《五月散花》《十对花》等,是通过叙事方式来流露内心感受、诉说情感态度,侧重于内容的主观诉求。叙事抒情剧本则是兼具叙事与抒情的特点,两者在剧本中相交相融,以二人台剧本《尼姑思凡》为代表;第二章通过对传统二人台剧本的梳理归纳、对比分析来论证剧本的艺术特征。首先,通过对比界定二人台文学和文学的二人台的概念,以此理解传统二人台剧本的特质就是服从于二人台艺术,服务于二人台的表演舞台。其次把握二人台剧本为舞台表演留有可能这一特质,论证剧本要契合舞台的规定性与情境性,同时还要契合舞台的虚拟性和程式化。最后,通过与小说、话剧剧本、诗歌等文学样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传统二人台剧本的结构、人物、语言等特征;第叁章以传统二人台的表演作品作为研究个案来分析剧本的舞台转化,论述唱词念白与歌舞形式的转化,舞台提示与表演呈现的转化,情节结构与节奏流畅的转化,取材改编与审美期待的转化以及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转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4-01)
张家青[7](2017)在《谈微电影《沉默如谜的呼吸》的视听语言和剧本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视听语言和剧本结构是电影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本论文以此为结构,通过两个章节的篇幅对微电影《沉默如谜的呼吸》进行自我阐述和分析。一方面由此对这两项技术与艺术的专业知识作出实践后的理解和反馈,另一方面也完成了 一次关于电影语言运用及主题意义的阐释。在第一章节,笔者重点论述《沉默如谜的呼吸》的视听语言,说明通过对镜头语言、细节表现、景别、画面构图、声音和灯光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使用,增强了本片的艺术性和专业度。在第二章节中,着重讲述影片的剧本结构特征,从叙事结构和意象的使用这两方面来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了笔者的创作手法和影片的价值观导向。综上所述,笔者期待通过视听语言和剧本结构特征这两大方面对《沉默如谜的呼吸》进行深度的思考和阐述,探讨微电影创作的专业手法以及审美表现,不仅是对自身叁年研究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总结,也为各个微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和参考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张彦丽,张艳红[8](2017)在《陈玉福电影文学剧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家、甘肃省一级签约作家、编剧陈玉福的电影文学剧本,以大量丰富的文学表现手法反映生活,给人以真实切近的感受,体现出坚持为大众读者写作,文艺是为大众服务的创作宗旨,有比较典型的艺术特征。(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03期)
谭智远[9](2016)在《论剧本人物的审美结构与审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影艺文学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的传播与研究。剧本文学是影艺文学的一部分,是一门与影艺表演息息相关的文学。创作剧本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创作者既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又有高妙的全局架构能力和想象力;纵观中国的剧本创作史,中国的剧本创作作品数量庞大,但质量却往往成为反比,失败的作品毕竟还占据着大多数。究其原因,问题往往聚焦在剧本人物的创作上。决定一个剧本人物形象塑造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叁点,其一是创作者的主观情趣,其二是人物的所处背景,其叁是人物的艺术色彩。上述叁点也是剧本审美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文将以此为依据并结合案例初步的论述论剧本人物的审美结构与审美特征。(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08期)
贺少伟[10](2015)在《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特征的动画剧本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幼儿动画在播放平台、播放作品、创作者和受众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幼儿动画作品存在着受众定位模糊、作品内容单一,创作者缺乏幼儿心理认知、作品内容与受众断层等严重问题。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幼儿动画理论研究无法为动画创作进行有效指导,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是在动画项目的剧本策划与创作阶段,充分研究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策划与创作工作。所以本文通过对幼儿心理认知和动画剧本创作的关联性研究,通过对国内外3至6岁幼儿在心理认识特征方面的的研究成果,与动画剧本策划集创作充分结合。总结出在动画剧本策划在世界设定、角色设定、剧情设计等方面均能与幼儿的心理认知、性格分类、情绪认知、思维理解等方面相契合的针对性策划,继而进行幼儿动画剧本的创作。最终将研究结果实践应用于幼儿动画项目《小鸡彩虹》的剧本策划与创作中。使该作品在动画内容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情绪情感培养、生活习惯培养、个性培养等方面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5-09-01)
剧本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是陈亚先为本土剧种巴陵戏传承发展而专门创作的一部既具有历史价值又有当代现实意义的力作,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剧作奖。剧作家选取滕子京执政岳州府期间的所作所为,用颇具文采朗朗上口的唱辞,塑造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有情怀、有担当、能干事、干实事的滕子京形象,印证和阐释着戏曲剧本创作在人物塑造和审美倾向上的自我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剧本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陈薇.论美国叙事音乐剧剧本创作特征[D].北京舞蹈学院.2019
[2].王桂芹.“这一个”滕子京的角色塑造——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文学剧本创作特征解析[J].戏剧之家.2019
[3].叶子.浅谈微电影剧本的创作特征[J].戏剧之家.2018
[4].杨跃嘉.从符号学角度分析黄吉安剧本的创作特征[J].戏剧之家.2017
[5].白蒙.张爱玲电影剧本特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6].张宏.传统二人台剧本的艺术特征及舞台转化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7
[7].张家青.谈微电影《沉默如谜的呼吸》的视听语言和剧本结构特征[D].杭州师范大学.2017
[8].张彦丽,张艳红.陈玉福电影文学剧本特征[J].戏剧之家.2017
[9].谭智远.论剧本人物的审美结构与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6
[10].贺少伟.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特征的动画剧本创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