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新城小学余珊
本文对在课堂中提问时,要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望,把握时机在关键处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尽量的多给时间给学生思考,少用判断语,面向全体学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阐述。
1.提问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成为“好知者”,从而自觉地投入学习。
2.提问要在点子上,关键处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3.提问要善于抓住时机
教师还要注意,什么情境下问什么问题。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学生思维的紧张程度是不同的,教师要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推进,适时调整自己的提问。
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成功的学生提问,而忽视了后进生;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后进生多提一些问题;也有的教师倾向于向前三排的学生提问;有的教师的问题分配像一把扇子,或像一个三角形,等等.笔者认为这些具体的分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有可能引起课堂提问中的消极现象.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开启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面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教师不要先点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而要将提问的机会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提问后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余地
教师如果在课堂提问后,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教师就只能自己回答,或换其他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组再提问。学生往往因不好回答而沉默,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结果只会导致学生回答问题失去信心,回答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把问题抛出以后,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相应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那么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变得有序、详尽,而且富有创造性,会有更多的同学自愿回答,一些后进生也可能会尝试。学生回答不出来的现象会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就感就会明显增加,课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不少。
6.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6.1认真倾听,不急于否定
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应始终,保持一种倾听的态度,即使对于错误的回答也是如此,因为错误的回答对儿童的发展水平来说是正常的,是建构过程的组成部分,这样的态度提供了一种自由的气氛,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放心,大胆的回答提问。
6.2及时追问,给予帮助
在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时,的确会有许多回答不够正确,或者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可以适时追问,给予帮助。如果学生的想法不清楚,可以通过追问的形式加以澄清;如果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可以通过追问形成内在的认知冲突;即使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也需要对他的想法提出疑问,使学生从多角度或层面展开反思,以建立内在的认知平衡。
6.3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7.小结
课堂提问是进行学科思维、能力训练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课堂实际,灵活地运用提问的艺术,勤思考、善分析、巧优化课堂提问,“问”出学生思维的睿智,“问”出学生创新的火花,让课堂的教学效益得以最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最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