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髓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骨髓,微血管病,影像学
骨髓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查云飞[1](2019)在《糖尿病骨髓微血管病变影像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骨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患骨折、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且难以治愈,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骨髓病变与微血管病变密不可分,影像学可以从多方面无创性评价骨髓,如X线可测量骨密度,CT可评估骨微结构的变化,MRI可以评估其血流灌注及骨髓脂肪沉积等,为糖尿病骨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可视化影像学的研究证据。笔者就糖尿病骨病与骨髓微血管病变、骨密度、骨结构、骨代谢及骨折风险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10期)
唐士军,郑一兵[2](2019)在《双能量CT对膝关节骨关节炎骨髓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能量CT对膝关节骨关节炎骨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对象,共有60个膝关节;均接受双能量CT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以分析双能量CT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经MRI检查结果显示骨髓病变占比率为17.50%;经双能量CT检查结果显示骨髓病变占比率为14.64%;双能量CT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93.67%(123/147)。结论:在膝关节骨关节炎骨髓病变的诊断中应用双能量CT检查诊断方法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庄俊玲[3](2019)在《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诊治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随着近20年来各种新药(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单克隆抗体等)的广泛应用,患者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从4年延长至8年左右~([1])。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骨髓累及的"液体肿瘤",少数则发生"实体瘤"特征的髓外浆细胞瘤,又被称为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随着全身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井瑶瑶,杨洪亮,赵海丰,于泳,赵智刚[4](2019)在《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其比值对初诊伴非骨相关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ALC)、单核细胞计数(AMC)、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初诊时伴非骨相关髓外病变(s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对疗效和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81例初诊时伴sEMD的M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分析外周血ALC、AMC、LMR、PLR与血红蛋白、肌酐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治疗疗效、预后生存情况等指标关系。以ALC、AMC、PLR、LMR中位数为界值进行分组。Kaplan-Meier法分析ALC、AMC、PLR、LMR与生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81例患者ALC、AMC、PLR、LMR中位数分别为1.38×10~9/L、0.48×10~9/L、134.9、3.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MR≤3.11(P=0.021)、PLR≥134.9(P=0.019)、LDH≥247U/L(P=0.041)、Hb≤110 g/L(P=0.004)是初诊伴sEMD的M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初诊伴sEMD的MM患者,LMR≤3.11、PLR≥134.9、LDH≥247 U/L、Hb≤110 g/L可能是其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何勇,张乾,高华利,朱飞,张杰超[5](2019)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骨髓水肿病变的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和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中骨髓水肿(BME)的分布状况,分析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5月,共有64例64膝纳入本研究,右侧42例,左侧22例,男性8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1.69±10.89)岁。对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行MRI平扫,参照全关节磁共振评分系统(WORMS评分)的方法,对BME进行评估、分级,记录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膝疼痛评分(VAS评分)、特种外科医院膝功能评分(HS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膝平片Lar?son评级等资料,将BME程度与上述资料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64患者中, 48例存在BME(75%),16例BME分布于关节一侧,32例两侧均有分布。BME分级以2级和3级较多,分别达到了16例和20例,占总数的56.2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E程度与HSS评分呈负相关(r=-0.585,P<0.01),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691,P<0.01),与CRP呈正相关(r=0.368,P<0.05)。[结论] BME在膝关节中晚期病变中广泛存在且多较为严重,BME严重者疼痛更剧烈,关节功能减退也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赵华[6](2019)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对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进一步分析不同剂量的单个核细胞和不同程度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9例于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15)及骨髓单个核细胞组(n=34),对照组仅给予内科治疗,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髓单个核细胞(剂量1-10×10~8)于小腿肌间注射~([1])。分别在第0、12w、24w时评估各组治疗效果(包括静息痛评分、麻木评分、肢体冷感评分、间歇跛行距离、下肢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2、静息状态下踝肱压指数ABI)及安全性。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不同的病变部位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又分为膝上动脉受累组(n=14)及膝下动脉受累组(n=20)~([2]),根据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数目的不同将其分为小剂量组(<5×10~8,n=11)与大剂量组(≥5×10~8,n=23),分别比较第0、24w时各组的有效性性指标。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P>0.05)。12w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各个主观指标评分(静息痛,麻木,肢体冷感评分)均较前逐渐下降(P<0.05),间歇性跛行的距离较前增加(P<0.05),患者下肢皮温、经皮氧分压、静息状态下踝肱压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在24w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性指标均较对照组好转(P<0.05),与同组12w时的各项观察性指标相比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对照组在24w时较治疗之前无明显变化(P>0.05)。在观察期间研究人群中未出现死亡、恶性肿瘤以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病例的发生。在24w时,膝上动脉受累组及膝下动脉受累组的主观性指标(静息痛,麻木,肢体冷感评分)与客观性指标(间歇跛行距离、下肢皮温、TcPO2、A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好转(P<0.05),膝下动脉受累组间歇跛性行距离明显优于膝上动脉受累组(P<0.05),余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的主观性指标评分及客观性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同时在24w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使用(1-10×10~8)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不同的病变部位可能影响其疗效,膝下动脉受累患者其治疗效果较膝上动脉受累的患者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吴美红[7](2019)在《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的相关性,以期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对临床诊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4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行X线摄片87例;CT检查100例,其中95例仅平扫,5例行平扫+增强扫描;MRI检查49例,其中45例仅平扫,4例行平扫+增强扫描。由2名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在PACS系统上各自阅读X线、CT及MRI图像,观察每一患者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髓外病变情况,并与多发性骨髓瘤的M蛋白分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M蛋白分型与其影像表现特点间的相关性。结果104例MM患者中,Ig G型48例(46.1%),Ig A型28例(26.9%),轻链型22例(21.2%),Ig D型6例(5.8%),Ig M、Ig E、双克隆或多克隆型、非分泌型均为0例。104例患者影像表现:93例发生骨质疏松;94例发生骨质破坏,其中颅骨、脊柱骨、肋骨、骨盆诸骨骨质破坏分别为34例、94例、94例和65例;62例发生病理性骨折,其中发生于肋骨4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31例,其他部位如胸骨骨折1例,右侧锁骨远端骨折1例,左侧股骨颈骨折1例;36例发生软组织肿块,其中8例为多部位发生,发生于肋骨旁27例,椎体旁10例,髂骨旁5例,其他部位如左侧肱骨头及肱骨干各1例,胸骨旁2例,左股骨颈1例,16例发生髓外病变,其中胸部及胸膜8例,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膜6例,皮下软组织及肌肉7例,颌面部3例,淋巴结1例。M蛋白分型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病理性骨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髓外病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髓外病变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好发于胸膜、皮下软组织和肌肉、中枢神经系统。结论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Ig D型较其它类型更容易发生髓外病变。第二部分: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骨髓瘤髓外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伴发髓外病变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CT检查15例,10例仅平扫,5例行平扫+增强扫描;MRI检查8例,4例仅平扫,4例行平扫+增强扫描,由2名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在PACS系统上各自阅读CT及MRI图像,观察每一例患者髓外病变发生部位、数量、形态、边缘情况、密度、信号以及强化情况,并测量其大小、CT值,所有T1WI、T2WI信号均与邻近骨骼肌信号对比,探讨其髓外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16例患者中,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6例:脑膜3例(单发2例,多发1例);椎管内单发1例;左侧颞极单发1例;左侧额部眶颅沟通性生长单发1例;头颈部单发3例,其中1例位于左侧下颌支旁,1例位于左侧咬肌内,1例位于右侧下颌支旁;发生于胸部8例:胸膜6例(多发5例,单发1例),肺内单发1例;前纵膈单发1例;皮下软组织多发5例;肌肉单发2例;淋巴结多发1例。发生于脑膜、胸膜、皮下软组织及淋巴结者,CT上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发生于肌肉或其它部位者,呈斑片状、结节状或其他形状,部分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CT值约30~70 HU,以30~45 HU多见,MRI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胸膜、脑膜及皮下软组织最为多见,CT及MRI可以很好的显示髓外病变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髓外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陈丽,刘书林,杨茹,周围,卓开敏[8](2019)在《膝骨关节炎患者磁共振成像骨髓病变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磁共振成像(MRI)骨髓病变(BML)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KOA患者182例进行研究。对患者实施MRI诊断,统计KOA患者BML的检出率及病变发生位置,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KOA患者发生BML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KOA患者共检出92例BML,检出率为50.55%。其中BML发生在外侧股骨、内侧股骨以及外侧胫骨、内侧胫骨的构成比均超过22.00%,检出率均超过11.00%。单因素分析显示,KOA患者发生BML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吸烟频率及饮酒频率等因素有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KOA患者发生BML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0岁、BMI≥24 kg/m2、病程≥5年、吸烟频率≥10支/d以及饮酒频率≥4次/周(P<0.05)。结论:KOA患者BML检出率较高,且影响BML发病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可从患者的年龄、BMI、病程、吸烟频率以及饮酒频率等方面进行考察,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进展的评估和后续诊治工作的进行。(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张鑫,曾祥,向飞,申建明[9](2019)在《MRI对骨髓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主要就MRI在骨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就本院收治的28例骨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检查,并对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研究。结果:28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具备有非常高的阳性诊断率。结论:在对骨转移性肿瘤等骨髓病变进行诊断过程中,通过MRI能够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并能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足够多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方志坚,王明迪,黄燕华,崔海佳,吴道香[10](2018)在《浆细胞骨髓瘤相关骨骼病变的综合治疗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浆细胞骨髓瘤相关骨骼病变综合治疗方案与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浆细胞骨髓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案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Karnofsky评分。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椎体开放性手术和常规化疗后患者治疗后2周、6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Karnofsky评分均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治疗方式对浆细胞骨髓瘤患者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临床治疗时可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体征与肿瘤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8年12期)
骨髓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对膝关节骨关节炎骨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对象,共有60个膝关节;均接受双能量CT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以分析双能量CT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经MRI检查结果显示骨髓病变占比率为17.50%;经双能量CT检查结果显示骨髓病变占比率为14.64%;双能量CT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93.67%(123/147)。结论:在膝关节骨关节炎骨髓病变的诊断中应用双能量CT检查诊断方法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髓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查云飞.糖尿病骨髓微血管病变影像学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9
[2].唐士军,郑一兵.双能量CT对膝关节骨关节炎骨髓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庄俊玲.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诊治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
[4].井瑶瑶,杨洪亮,赵海丰,于泳,赵智刚.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其比值对初诊伴非骨相关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2019
[5].何勇,张乾,高华利,朱飞,张杰超.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骨髓水肿病变的影像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6].赵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9
[7].吴美红.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8].陈丽,刘书林,杨茹,周围,卓开敏.膝骨关节炎患者磁共振成像骨髓病变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9].张鑫,曾祥,向飞,申建明.MRI对骨髓病变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10].方志坚,王明迪,黄燕华,崔海佳,吴道香.浆细胞骨髓瘤相关骨骼病变的综合治疗方案分析[J].癌症进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