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和论论文-宫玉芹

应和论论文-宫玉芹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和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沈宝基,诗歌,波德莱尔,应和论

应和论论文文献综述

宫玉芹[1](2019)在《波德莱尔“应和论”对沈宝基诗歌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拜读沈宝基诗作的时候,笔者发现他的诗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有诸多相似之处。在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流派中,波德莱尔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可谓为象征主义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他的名作《恶之花》更被誉为不朽之作。他的诗《应和》发展扩大了西方"应和论"思想,《应和》一诗也被誉为"象征派的宪章"a。沈宝基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翻译研究波德莱尔的诗作,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推介波德莱尔的诗作和思想,译诗之余也进行诗歌的创作,写出了很多象征色彩浓郁的诗篇。在《西游记》一诗中,沈宝基先生以"更在令人羡慕崇敬的/牺牲者墓前/拾得恶花一朵"b,表达对波德莱尔及其象征主义诗歌的敬仰。本文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通感修辞的运用及想象力对应和现象的作用来介绍波德莱尔"应和论"对沈宝基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9期)

应飞霞,潘凯丽[2](2015)在《爱伦坡“想象力”观念与波德莱尔“应和论”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切来讲,波德莱尔并不是"应和论"首创者,要追溯"应和论"的渊源,则应该提起这样几个名字古希腊的柏拉图、奥古斯丁以及中世纪的神学家,近代则有18世纪的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德国作家霍夫曼以及19世纪法国的傅立叶都对或多或少对"应和论"有所论及。但是,真正对"应和论"产生本质影响的还是爱伦坡的"想象力"当然,这也就是说,真正确立了完整的"应和论"的正是波德莱尔。下面,本文将从叁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5年12期)

刘晓男[3](2013)在《西方美学精神现代转型视野中的波德莱尔诗歌创作应和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德莱尔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最卓越的批评家之一。他所提出,并在文学创作中加以实践的应和论,是其试图用想象的乌托邦来对抗平凡刻板的现实社会的理想在艺术上的尝试,体现了现代美学由注重摹仿、再现自然和理念向注重表现情感、个性与想象的过渡。(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3年03期)

胡曼莉[4](2011)在《论波德莱尔“应和论”在中国现当代诗坛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象征主义肇始于19世纪的法国,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思潮,还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鼻祖波德莱尔提出的“应和论”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应和》十四行诗也成为各国象征诗人必读的圣经。“应和论”凭借其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的诗学内核,在中国新诗剥离旧体、重铸新躯的更生时期,获得了新诗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应和论”在西方诗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产生新的分支,我国新诗“应和论”的接受呈现多元化的局面。鉴于此,本文将对“应和论”在我国现当代诗坛的接受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本文试图从译介学的角度比较分析汉译诗《应和》的多个版本,由此勾勒出在不同的时代文化语境中,“应和论”在我国诗坛的译介情况;其次,通过对应和论与我国传统通感手法交叉接受的研究,说明我国诗人掌握了“应和论”的核心内涵,并快速接受、传播;第叁,通过对应和理论与现代诗学交叉接受的研究,探寻我国新诗现代性对应和论现代性的接受与过滤。通过以上叁个部分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五四时期,诗人们以初步介入和简单模仿为主,应和理论作为启蒙式的理论之一在我国新诗萌芽期产生了重要影响;叁四十年代,波德莱尔的“应和论”更多地作为基础理论被接受,而后期法国象征主义、英美现代派等的“应和论”变体成为主流;改革开放后,诗学理论来源多样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理论和手法成为接受主潮,而应和论的影响不再显着,但不论诗歌还是理论都没有完全摆脱应和论的影响,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应和论”已融入中国诗学的血脉中,中国化象征理论真正确立。由盲目地模仿到完美地融合,“应和论”逐渐超越我国象征派诗学范畴,形成了整个新诗的诗学精髓,甚至在当代诗坛中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1-06-30)

李珺平[5](2009)在《波德莱尔应和论与斯威登堡通灵术——兼及康德》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验主义是波德莱尔应和论的思想基础之一。对超验世界的顿悟与体验,虽与波德莱尔年轻时嗜食兴奋剂有关,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却与瑞典宗教哲学家斯威登堡的通灵术密切相关。文章不但阐明了波德莱尔应和论与斯威登堡通灵术的联系,也较细致地考察了作为宗教哲学家斯威登堡的身份和理论。由于事涉康德,也阐明了康德与斯威登堡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陈君[6](2009)在《现代审美经验的阐释与开拓》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应和、现代性的思想非常富有深意和新意。在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波德莱尔反对传统的艺术与道德紧密相关、艺术受道德制约的观点,而认为艺术具有自己的独立性,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另一方面波德莱尔又认可真正的道德,这种新的道德富有审美的品质,美的事物中自然包含着道德的力量。波德莱尔把应和论从哲学和宗教的领域带入了美学领域,把应和分为横向应和、纵向应和,使应和理论更丰富,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为象征主义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波德莱尔第一个给现代性以明确而深刻的定义,他在审美的层面定义现代性,认为现代性是瞬间性和永恒性的融汇。现代性的实现不仅需要敏锐的眼光、孩童般天真好奇的心情,还需要把自己的印象记录下来定格成艺术作品。现代性充满矛盾和争议,本身就蕴含这种种悖论,波德莱尔的现代性具有内在的悖论性,福柯、德曼等当代思想家都阐述了这个问题。波德莱尔的这些美学思想跟他的诗歌创作一样,都极具有颠覆意味,打破了传统诗学的桎梏,开拓了现代审美经验。(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刘晓东[7](2009)在《波德莱尔应和论与艾略特客观对应物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和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都是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其理论的新颖与深刻都开创了风气之先。同时在其各自的文学创作中,又把其理论很好地贯穿其中。两人作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和后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其文学理论有着相似和相通之处。但由于主客观因素,不同之处也是很明显的。通过比较我们对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会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发展的过程中,后者的创作与创新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文学流派,给文学传统加了浓重的一笔。首先本文将追溯到象征主义的源头——古希腊。接着笔者将讨论康德对象征主义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学理论。第二,叁,四,五章是文章的主干,在讨论完波德莱尔和艾略特各自的理论—应和和客观对应物之后。文章将通过背景,对作家主动性的强调,对往昔的向往和音乐的因素来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感情的态度,与传统的关系和不同的宗教性来对比它们的差异。通过上面的讨论,笔者希望能够相对清楚地表现两位作家的异同,从中对象征主义文学的两个阶段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3-01)

李珺平[8](2008)在《波德莱尔应和论与傅立叶宇宙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德莱尔与傅立叶之关系问题,国内几乎无人论及。傅立叶宇宙论是波德莱尔"应和"论的哲学、美学来源之一。准确地说,波德莱尔的"应和"所对应的就是傅立叶的"情欲引力"和"普遍类比原则"(相似性)。由于傅立叶宇宙论是其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所以也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和吸收。(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罗恋恋[9](2008)在《论波德莱尔之“应和论”对狄兰·托马斯诗歌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对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托马斯的自然观,通感的运用,生死欲主题,人称的运用,比喻性结构几方面阐述了狄兰.托马斯诗中的"应和论"思想,以及"应和论"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龙泉[10](2008)在《远方的应和—论凡尔哈伦对彭燕郊诗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当代诗史上,彭燕郊是个不应该被边缘化的诗人,其人有着鲜明的个性,其诗有着独特的风格。彭燕郊的诗歌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但对其研究却很不够。本文探讨比利时象征主义诗人凡尔哈伦对彭燕郊诗歌的影响,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深化对彭燕郊诗歌及其诗学的研究。论文分为叁章。第一章“应和缘起”首先追溯彭燕郊一生的诗路历程,揭示彭燕郊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使其诗歌体现出的乡土背景、开放性的眼光、现代意识与凡尔哈伦的共通性。其次,在象征主义思潮的背景下,考察凡尔哈伦及其象征主义诗歌与彭燕郊的结缘。而彭燕郊作为一个借助翻译接受外国文学的诗人,艾青的翻译和创作又成为其影响发生的中介。第二章“远方的应和”具体分析凡尔哈伦对彭燕郊诗歌在主题、意象、形式上所产生的影响,揭示彭燕郊诗歌对凡尔哈伦的借鉴及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所作的整合。关于城市与乡村的主题,“力”与“光”的意象,自由的诗歌形式,使彭燕郊诗歌与凡尔哈伦有了诸多的契合之处。第叁章“‘和'而不同”旨在说明彭燕郊与凡尔哈伦之间虽有种种的亲缘性和影响关系,但也存在着接受的“变异”。彭燕郊还学习借鉴了古今中外其他众多的作家和流派的创作手法,并加以内化和超越,在越来越回归传统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这一个”。(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4-01)

应和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确切来讲,波德莱尔并不是"应和论"首创者,要追溯"应和论"的渊源,则应该提起这样几个名字古希腊的柏拉图、奥古斯丁以及中世纪的神学家,近代则有18世纪的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德国作家霍夫曼以及19世纪法国的傅立叶都对或多或少对"应和论"有所论及。但是,真正对"应和论"产生本质影响的还是爱伦坡的"想象力"当然,这也就是说,真正确立了完整的"应和论"的正是波德莱尔。下面,本文将从叁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和论论文参考文献

[1].宫玉芹.波德莱尔“应和论”对沈宝基诗歌创作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9

[2].应飞霞,潘凯丽.爱伦坡“想象力”观念与波德莱尔“应和论”的形成[J].山海经.2015

[3].刘晓男.西方美学精神现代转型视野中的波德莱尔诗歌创作应和论研究[J].理论观察.2013

[4].胡曼莉.论波德莱尔“应和论”在中国现当代诗坛的接受[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5].李珺平.波德莱尔应和论与斯威登堡通灵术——兼及康德[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

[6].陈君.现代审美经验的阐释与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9

[7].刘晓东.波德莱尔应和论与艾略特客观对应物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8].李珺平.波德莱尔应和论与傅立叶宇宙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9].罗恋恋.论波德莱尔之“应和论”对狄兰·托马斯诗歌创作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10].龙泉.远方的应和—论凡尔哈伦对彭燕郊诗歌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

标签:;  ;  ;  ;  

应和论论文-宫玉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