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理论论文-程中海,张伟俊

要素禀赋理论论文-程中海,张伟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要素禀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要素禀赋,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程中海,张伟俊[1](2017)在《要素禀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理论模型及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呈融合发展态势。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要素禀赋差异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中国为例实证研究了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中国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要素数量增加时,企业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而减少出口,而低技能劳动要素丰裕时,企业将选择减少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时,中国企业更趋向于选择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反之,则倾向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弱,甚至会起到抑制作用,但对滞后一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强。(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马树才,周小琳[2](2017)在《中国商品出口二元边际均衡发展研究——引入要素禀赋理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素结构落后、要素比例失衡、各类产品低端定位、加工贸易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是我国出口集约边际持续扩张、出口扩展边际停滞不前、对外贸易增收不增利的根本原因。要真正实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加速人口红利转型、推动企业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调整生产要素地区分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发展等对策,转变我国出口集约边际的结构,提升出口扩展边际的比重。(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17年05期)

李清如[3](2016)在《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贸易获益的影响——基于要素禀赋与资源错配理论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要素禀赋与资源错配理论,引入关税成本与非关税综合成本两个衡量贸易成本的指标,分析贸易开放的潜在收益与贸易成本造成的收益损失。以72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封闭经济相比,贸易开放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较高的收益,提高一国的总产出水平;由于贸易成本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这种贸易开放的潜在产出收益并没有完全实现,且受到较大的损失;其中,非关税壁垒是阻碍贸易获益的主要影响因素;降低非关税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是发展中国家获得贸易收益,提高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6年12期)

郭将,赵景艳[4](2016)在《欠发达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与转移产业的空间匹配问题研究——基于潜在性比较优势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转移不仅是发达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前提,也是欠发达地区提升技术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转移的产业并非总与欠发达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相耦合,转移的产业很可能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与时机的延误。为研究如何提高产业转移的效率,该文在潜在性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地区间与行业间的相似度:即通过地区相似度来寻找与欠发达地区要素禀赋最为接近的发达地区,再依据行业度来选择与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在技术上较为相似的行业,以分析出最适合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且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行业,从而实现促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期刊2016年02期)

阮文婧,韩玉军[5](2016)在《生产率、要素禀赋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选择——理论与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在我国要素禀赋变化后,对工资水平、贸易成本等理论中的关键假设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将新-新贸易理论拓展到包含两个发达国家、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分析框架,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进行了分析。同时,文章使用OP法测算了国有、私营、外资、港澳台等四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率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企业整体生产率水平高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并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国有企业具有垄断地位、要素占有、市场准入等竞争优势,因而生产率高于外资类及私营企业。最后提出了通过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16年03期)

陈燕赟[6](2015)在《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入WTO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急剧恶化,农业从业人员迅速减少、素质提高不显着,资本投入持续不足,以传统(基础)要素禀赋为基础的农产品比较优势不断减弱,而现代(高级)要素尚未发育完全,在国际市场中我国农产品普遍缺乏竞争优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因此,我国要重视要素禀赋结构的调整,大力培育技术、制度等现代生产要素,依靠技术创新促进比较优势的演进;利用制度创新,释放要素活力,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彭徽,耿乃国,王玲莉[7](2014)在《全球供应链下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基于钢铁行业的投入产出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供应链生产的背景下,产品内分工和要素跨国流动成为生产和贸易的基本特征。以钢材贸易为例,基于产品内分工和要素跨国流动的视角,扩展经典的要素禀赋理论,选取1987—2010年的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残差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可获得的要素禀赋,是一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关键。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可以参与高附加值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实现价值链的攀升;另一方面,可以积累资源,改变自身的要素禀赋特征,实现价值链的跳跃。(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蒋为,黄玖立[8](2014)在《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与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而国际生产分割则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国际生产分割分配效应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国际生产分割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假说。我们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国际生产分割的上升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这种负向效应与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地位密切相关;(2)国际生产分割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随着中国资本积累进程不断减小,呈现明显的"U型"趋势。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地区、时间样本的异质性、不同度量指标与不同样本影响后仍然稳健。(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14年05期)

卢信宇[9](2013)在《对民事司法调解的经济学再认知 以理性选择和要素禀赋理论之融合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探讨司法调解时,在确立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础上,选择在要素禀赋和市场模式两个维度空间内进行制度解读和重构。(本文来源于《企业家天地》期刊2013年12期)

郭浩淼[10](2013)在《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与去全球经济更为紧密地融为一体,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大幅增长。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货物出口第一大国,货物进口第二大国,2012年中国贸易规模达到38668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出口结构也不断优化,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分别为57.56%和29.34%。出口产品结构是一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显示了我国整体产业竞争实力的增强。然而相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我国的出口贸易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较低水平,同时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压力日益显现,资源和环境约束也要求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粗放式的出口增长模式必须转型优化。因此研究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和影响因素,科学选择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路径,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路径相关问题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梳理;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了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演进趋势。利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分析了要素禀赋影响出口产品结构的主要路径,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要素禀赋结构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分析了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演进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应遵循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合理对策建议。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论文的第1章和第2章,主要完成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从出口产品结构决定因素、出口产品与经济增长关系、出口产品结构动态演进、比较优势理论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适用性研究和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优化的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另外按照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等理论框架,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梳理。第二部分包括论文的第3章,主要研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历史演进:对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阶段划分;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对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演进趋势分别进行了纵向比较和与代表性国家间的横向比较。分析了我国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禀赋的演进趋势,并对比较优势战略对出口贸易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第叁部分包括论文的第4章和第5章,主要完成对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对出口产品结构的作用机理分析,并对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数理分析,要素禀赋结构主要通过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技术进步叁个路径影响出口产品结构。在此基础上整理加工1990年至2010年的数据,选取资本劳动比、人力资本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作为自变量,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总出口中的比重作为因变量,采用协整分析得出上述自变量都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产生显着影响的结论。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6章,分析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应选择的路径,提出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主要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引导出口贸易的低碳模式转型等方式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3-12-01)

要素禀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要素结构落后、要素比例失衡、各类产品低端定位、加工贸易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是我国出口集约边际持续扩张、出口扩展边际停滞不前、对外贸易增收不增利的根本原因。要真正实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加速人口红利转型、推动企业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调整生产要素地区分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发展等对策,转变我国出口集约边际的结构,提升出口扩展边际的比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要素禀赋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程中海,张伟俊.要素禀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理论模型及实证[J].世界经济研究.2017

[2].马树才,周小琳.中国商品出口二元边际均衡发展研究——引入要素禀赋理论的思考[J].亚太经济.2017

[3].李清如.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贸易获益的影响——基于要素禀赋与资源错配理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

[4].郭将,赵景艳.欠发达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与转移产业的空间匹配问题研究——基于潜在性比较优势理论[J].中国发展.2016

[5].阮文婧,韩玉军.生产率、要素禀赋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选择——理论与经验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6

[6].陈燕赟.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

[7].彭徽,耿乃国,王玲莉.全球供应链下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基于钢铁行业的投入产出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蒋为,黄玖立.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与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4

[9].卢信宇.对民事司法调解的经济学再认知以理性选择和要素禀赋理论之融合为视角[J].企业家天地.2013

[10].郭浩淼.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3

标签:;  ;  ;  

要素禀赋理论论文-程中海,张伟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