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湿地论文-王文义

湖滨湿地论文-王文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湖滨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海湖东岸,种植移栽,种植试验

湖滨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义[1](2019)在《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植物移栽及种植试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禾本科和豆科植物是东岸湖滨地区湿地主要种植的植物,监测实际成活率和种植出苗情况。通过试验数据表明,豆科植物成活率和出苗率略差禾本科类,有机化肥营养成分优于无机化肥营养成分。此外,将种植植物带原土处理的成活率更高,并且借助这种种植方法,可保证植物良好生长。基于这种情况,对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植物移栽及种植试验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0期)

赵立君,刘云根,王妍,赵蓉,李波[2](2019)在《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原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探寻底泥砷含量及砷形态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采集云南省阳宗海东、西、南、北岸湖滨湿地底泥样品,利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丰富度特征,探讨了不同砷形态差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底泥砷含量对微生物丰富度影响显着,砷含量高的南岸区域微生物的丰富度较高,OTU为1286~1473.而砷含量较低的西岸区域微生物丰富度也随之较低,OTU为693~1339.阳宗海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主要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15.6%~59.6%)、Chloroflexi(绿弯菌门,10.1%~44.9%)及少量的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底泥中砷形态主要以残渣态砷(F5)和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为主,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对底泥微生物类群影响最为显着.同时,底泥中生物有效态砷(非专性吸附态砷+专性吸附态砷+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占到19.3%~58.6%,存在环境释放风险.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砷污染高原湖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湖泊砷污染防治提供微生物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祥霖,黄百顺,蒯圣龙,尹程[3](2019)在《巢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湿地沉积物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巢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未经修复湿地不同水分梯度、不同时间、不同深度沉积物氮磷的含量,结果显示,修复后的湿地对氮磷的削减量大,其中氨氮削减量达41.2%;不同水分梯度氮磷呈现近水端>中水端>远水端的趋势;全年氮磷含量在7月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在垂向分布上,沉积物中全氮、硝态氮和总磷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氨氮亚表层(5cm-10cm)最高。(本文来源于《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4](2019)在《《滇池湖滨湿地 建设规范》《滇池湖滨湿地 监测规程》地方规范出台》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经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2018年5月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2018年度昆明市地方规范制定增补项目计划,批准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牵头,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现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起草制定《滇池湖滨湿地 建设规范》《滇池湖滨湿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07-18)

徐新洲,薛建辉[5](2019)在《蠡湖湖滨湿地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及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滨湿地是陆域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遥感技术对无锡蠡湖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前后景观生态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从湖滨湿地景观优美性、自然性、稳定性以及服务性4个层面,对蠡湖湖滨湿地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影响湖滨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景观重建的原因,从而为开展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滕臻,曹小青,孙孟瑶,李培玺,徐小牛[6](2019)在《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巢湖湖滨湿地土壤活性碳库及其管理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是碳素周转的指示因子,能够及时地反映环境变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为探究生态恢复对湿地土壤活性碳库含量及分布的差异影响,选择巢湖湖滨自2003年退耕的森林湿地(人工林地恢复模式)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滩地(自然湿地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与荒草滩地(退耕湿地)相比较,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包括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热水溶性有机碳(HWC)、颗粒有机碳(POC)和易氧化碳(EOC)。结果表明,与荒草滩地和芦苇滩地相比,森林湿地的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均为最高。在表层0-10 cm土壤中,荒草滩地和芦苇滩地的土壤EOC主要以高活性有机碳的形式存在,森林湿地则主要以低活性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在下层10-20 cm土壤中3个类型湿地均主要以高活性有机碳的形式存在。综合分析表明,土壤MBC、HWC、EOC和POC两两之间存在极显着相关性(P<0.01),且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与全磷相关性不显着。此外,两种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均大于100%。人工林地恢复模式下两层土壤中的碳库管理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和自然湿地恢复模式(P<0.05),表征人工林地恢复模式对于改善湿地土壤质量、提升土壤固碳力更有效果。(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单奇华,陈云,许建秀,傅元,李莉[7](2019)在《太湖湖滨人工湿地构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生态系统是长叁角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之一。本文论述了人工湿地的构建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构建指导思想、植物选择原则、物种配置机理、建设技术、抚育管理、检查验收与建档,旨在为长叁角地区湿地恢复提供借鉴。根据太湖湖滨地形地貌特点,太湖湖滨人工湿地构建可以分为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防护林带和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缓冲带;防护林带植物以中生植物、中生喜湿和耐湿植物为主,植被缓冲带植物以湿生草本植物为主。(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刘云根,王妍,齐丹卉,李梦莹,徐晓军[8](2019)在《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磷形态及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阳宗海南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磷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含量(磷酸二钙型Ca_2-P、磷酸八钙型Ca_8-P、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闭蓄态磷酸盐O-P、磷石灰型Ca_(10)-P)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特征,探究13项环境因子与磷形态之间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滨湿地沉积物6种磷形态在分布上无明显季节性规律且各磷形态含量呈湖岸至湖心递减趋势,以Ca_(10)-P含量为主(占全磷的85%),环境因子沉积物全磷、沉积物总砷、沉积物pH、溶解氧、电导率对磷形态影响较大;线性回归分析能较好地预测惰性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平均相对误差为14.77%),而活性磷相对误差较大,达到28%,可能与环境因子变化对活性磷分布影响显着有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娟,陈克龙,张乐乐[9](2018)在《高寒湖滨湿地生长季生态系统碳交换对增温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平均气温的不断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箱式法,并通过设置开顶箱(OTCS)增温装置来模拟增温状态,研究了2017青海湖流域的小泊湖高寒湖滨湿地7~9月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生态系统呼吸(ER)、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对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 NEE、ER、GEP均表现为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且在整个研究阶段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 2)增温对NEE、GEP抑制作用明显,对ER的影响较小,增温处理下的生态系统碳交换与对照相比较弱,从而降低了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本文来源于《青海草业》期刊2018年04期)

叶媛,项希希,吴良早,雷苑,张亚男[10](2018)在《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湖滨区木本植物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种植绿色植物是湖滨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木本植物的组成特点。【方法】在云南24个湖泊湿地湖滨区选择149个样点设置1.0 hm2样方调查木本植物,划分植物生长型、来源、栽培/野生类型,计算样点内木本植物丰富度、均匀度、Shannon-Wiener指数等,并分析海拔、经纬度、湖泊面积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共记录到木本植物72科155属250种,其中,乔木126种占较大优势(占比50.4%)、灌木108种(占比43.2%)、藤本16种(占比6.4%);本地物种193种(占比77.2%)、外来植物57种(占比22.8%)、栽培物种206种(占比82.4%)、野生物种44种。【结论】云南湖泊湿地水陆交界的狭长湖滨区,储存着丰富的木本植物(特别是乔木)种质资源,这些物种具有以本地、栽培物种为主的特点。外来木本植物呈从滇中地区或从人为干扰大的地方向外蔓延态势,应该注意控制和减少物种入侵风险。(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湖滨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高原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探寻底泥砷含量及砷形态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采集云南省阳宗海东、西、南、北岸湖滨湿地底泥样品,利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丰富度特征,探讨了不同砷形态差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底泥砷含量对微生物丰富度影响显着,砷含量高的南岸区域微生物的丰富度较高,OTU为1286~1473.而砷含量较低的西岸区域微生物丰富度也随之较低,OTU为693~1339.阳宗海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主要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15.6%~59.6%)、Chloroflexi(绿弯菌门,10.1%~44.9%)及少量的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底泥中砷形态主要以残渣态砷(F5)和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为主,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对底泥微生物类群影响最为显着.同时,底泥中生物有效态砷(非专性吸附态砷+专性吸附态砷+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占到19.3%~58.6%,存在环境释放风险.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砷污染高原湖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湖泊砷污染防治提供微生物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湖滨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义.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植物移栽及种植试验探讨[J].现代园艺.2019

[2].赵立君,刘云根,王妍,赵蓉,李波.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张祥霖,黄百顺,蒯圣龙,尹程.巢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湿地沉积物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滇池湖滨湿地监测规程》地方规范出台[N].中国环境报.2019

[5].徐新洲,薛建辉.蠡湖湖滨湿地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及适宜性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6].滕臻,曹小青,孙孟瑶,李培玺,徐小牛.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巢湖湖滨湿地土壤活性碳库及其管理指数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

[7].单奇华,陈云,许建秀,傅元,李莉.太湖湖滨人工湿地构建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19

[8].刘云根,王妍,齐丹卉,李梦莹,徐晓军.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磷形态及影响因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刘娟,陈克龙,张乐乐.高寒湖滨湿地生长季生态系统碳交换对增温的响应[J].青海草业.2018

[10].叶媛,项希希,吴良早,雷苑,张亚男.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湖滨区木本植物的多样性[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标签:;  ;  ;  

湖滨湿地论文-王文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