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超越性论文-鄂义辉

审美超越性论文-鄂义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超越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画创作,审美意识,超越性,教育价值

审美超越性论文文献综述

鄂义辉[1](2019)在《国画创作中审美意识的超越性及其教育价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家进行国画创作时审美意识贯穿其中,指导和推动国画创作艺术的实践发展。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对国画创作中审美意识的超越性进行深层次研究,从非功利性、情感性、自足性几方面阐释审美意识的超越性特质,在此基础上阐发这一特质具有的精神陶冶功能、人格提升功能、自我教育功能等教育价值,无论是对于画家提升自身素养,增进其对国画创作活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还是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均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4期)

周玲玲[2](2018)在《审美:一次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之旅——论“审美”的超越性本质兼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总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也即在艺术审美过程中是有"真""善""美"叁个因素来起作用的,这就形成了"认知""意志"和"形式"叁个维度为轴线的个体"意识空间"模型,依据这一模型可以解释不同类型的审美及个体在此审美类型下的审美体验。审美对当代人的一般生活常态、对现世个体都具有意义。审美之所以在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在于审美所产生的超越感,进而揭示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08期)

王冠军[3](2018)在《论《龙藏寺碑》审美的超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藏寺碑》拥有多个层面的价值,其人文价值是最为宝贵和深刻的,审美超越性是其人文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对超越性的考察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只有对《龙藏寺碑》背后的审美超越性作深入的考察才能使其人文价值得以体现,并对当代楷书创作起到启示和导向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8年10期)

杨若蕙,杨慧茹[4](2017)在《郭文斌乡土文学的审美世界、超越性叙事与文化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文斌的乡土文学以诗意和谐的审美世界的着力营构和具体性与普遍性兼具的人性与命运的探究描叙,既实现了对现代文明痼弊的修正,又实现了对乡土地域局限性的超越,体现出风格独异的审美品性。但囿于对传统伦理文化的过分执着和缺乏省思,因而需要突破与现代文明对话交流的窒碍与阻隔。(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32期)

刘锋杰[5](2016)在《王国维“文学审美论”的超越性与开放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率先提出以"境界"为核心的文学审美论,它并非如批评者所说,是脱离社会政治现实的"孤芳自赏",而是在坚持文学审美性的前提下,具有向社会政治的开放性。王国维的审美批评分别从人格、真伪上评价诗人,反对形式主义的技巧至上,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受起源性质与功能性质的制约,文学具有本位的情感养育作用,也具有他位的政治介入作用,但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基础才能真正发挥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6年06期)

李钰辉,陆浩斌[6](2016)在《浅论审美的超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文化本能,它是人的社会性的反映,这样的活动具有超越性。笔者将从作为意识活动、实践活动、情感活动叁方面来论述审美的超越性。(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05期)

陈世扬[7](2013)在《论审美超越性与世俗化的分离与交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既具有超越性的一面又具有世俗化的表现。审美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平面化、官能化等特点,即审美世俗化的发展趋向,这是审美发展的必然,也是审美在大众化发展的结果;但审美在更高境界中又实现了审美超越性。事实上,审美在主体欣赏的过程中既有着世俗化的一面,同时又蕴含着审美超越性的存在,二者在大众欣赏过程中相互交集,又在一定程度上离散。(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3年09期)

余岱宗[8](2012)在《小说审美教育:特异性、差异性与超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小说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为诠释某种宏大的小说理论观念,而是概括小说作品的特殊性:通过对诸多小说文本的条分缕析,将文本中人物微妙的感受放大化;将不可思议的动机必然化;将复杂隐蔽的情感动机条理化;将细节、情节之间若有若无的关联明晰化;将同中有异的各种人物系列形象谱系化;将貌似确凿的主题推敲化;将具有审美相似性的作家作品比较化。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一个(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中)》期刊2012年08期)

杨帆[9](2012)在《澄怀味道 妙造自然——论文人画审美观念的超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创作具有极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古代文人画是民族绘画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观念体现着中国绘画美学内涵的精髓。文人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思,引领观者步入一个更为博大的、不断向失意者敞开的生气勃勃流动着的生命世界。从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文人画,会发现其具有心灵自由的主体性、立品高超的文化性和思维方式的包容性。这些特质不但触及到艺术本质的深处,也蕴含了某种超越性,在当代语境下对外流露文人思想,在带给欣赏者审美愉悦的同时更能发人深思。(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2年07期)

李芳芳[10](2009)在《论新时期基督教文学之审美超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下,在文学媚俗、庸俗的大众化形态中,在美女写作、身体写作的“时尚”中,重提、研究并呼吁中国新时期基督教文学,便显得颇有意义。从事基督教文学写作的作家,把从基督教文化中吸纳而来的救赎精神和审美意蕴融汇在文学写作中,使文学秉承着作家更为崇高的审美理想,在诗意表达的同时兼具了神性的精神信仰内核。在文本中拷问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更加深刻地体现出了宗教精神和人道关怀,使文学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写作和灵魂的倾诉,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人道主义关怀,从而也实现了基督教文学的审美超越性表达。基于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学的渊源的探究,本文主要以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外部探讨了异质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在对文化内部本质的论述中,着重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为理论支撑,追溯到人类深层意识中爱和苦难的情结,以此论证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爱的观念和救赎意识是异质文化圆融的本质。在对宗教与文学的关系的探讨中,论述了宗教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资源,以此把基督教文学引入到与中国文学相融合的契合点上,并论述二者的结合所产生的巨大的审美超越性:一面是主体的审美超越,一面是文本的审美超越。在对主体超越性的论述上,主要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基督教文化对作家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迥异于此前的审美理想,即对人类生存的更为深切的关怀,是终极的发问和精神灵魂的探微。同时还论述了基督教作家在灵魂开掘方面不同于一般作家的特点,诗性与神性的融合,最终带来主体的审美超越。主体强烈的审美情感倾注在文本中,便出现了基督教文学文本在语言表达方式、人物形象、主题、结构上,与一般作品的不同之处,表现出了此类文本不同于一般作家作品的相对超越性。本文在论证上采取宏观与微观、作家与作品、文本分析与价值判断、历史与哲学、点与面、情与理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新时期基督教文学的审美超越性,探寻了基督教文化进入当下写作的必然性,力求客观、完整地体现出此类文本的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审美超越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总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也即在艺术审美过程中是有"真""善""美"叁个因素来起作用的,这就形成了"认知""意志"和"形式"叁个维度为轴线的个体"意识空间"模型,依据这一模型可以解释不同类型的审美及个体在此审美类型下的审美体验。审美对当代人的一般生活常态、对现世个体都具有意义。审美之所以在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在于审美所产生的超越感,进而揭示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超越性论文参考文献

[1].鄂义辉.国画创作中审美意识的超越性及其教育价值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9

[2].周玲玲.审美:一次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之旅——论“审美”的超越性本质兼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J].美与时代(下).2018

[3].王冠军.论《龙藏寺碑》审美的超越性[J].中国书法.2018

[4].杨若蕙,杨慧茹.郭文斌乡土文学的审美世界、超越性叙事与文化立场[J].名作欣赏.2017

[5].刘锋杰.王国维“文学审美论”的超越性与开放性[J].河北学刊.2016

[6].李钰辉,陆浩斌.浅论审美的超越性[J].大众文艺.2016

[7].陈世扬.论审美超越性与世俗化的分离与交集[J].求索.2013

[8].余岱宗.小说审美教育:特异性、差异性与超越性[J].文学教育(中).2012

[9].杨帆.澄怀味道妙造自然——论文人画审美观念的超越性[J].学术界.2012

[10].李芳芳.论新时期基督教文学之审美超越性[D].西北大学.2009

标签:;  ;  ;  ;  

审美超越性论文-鄂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