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试验论文-高敬

泼尼松试验论文-高敬

导读:本文包含了泼尼松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泼尼松,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儿童

泼尼松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高敬[1](2018)在《泼尼松诱导试验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索泼尼松诱导试验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的相关研究,系统分析泼尼松诱导试验结果对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价值。方法:根据不同数据库特定检索策略检索1980年1月至2016年1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常用外文数据库,万方、维普、知网等中文数据库,按照既定纳入排除标准检索泼尼松诱导试验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评估的相关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和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经完成泼尼松诱导试验的患儿,泼尼松反应良好(PGR)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5y-EFS)、8年无事件生存率(8y-EFS)优于泼尼松反应不良(PPR)组(MD=22.03,95%CI:18.87~25.18,P<0.00 001;MD=27.90,95%CI:20.94~34.85,P<0.00 001),PGR组持续完全缓解率较高(OR=4.82,95%CI:2.81~8.29,P<0.00 001),且复发率较低(OR=0.26,95%CI:0.11~0.59,P=0.001),PPR组的10年无事件生存率(10y-EFS)、15年无事件生存率(15y-EFS)低于PGR组(MD=34.83,95%CI:30.54~39.12,P<0.00 001);(MD=33.82,95%CI:29.22~38.42,P<0.00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R组与PPR组T淋巴细胞免疫分型(OR=0.22,95%CI:0.12~0.41,P<0.00001)、初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R=0.11,95%CI:0.08~0.16,P<0.00 001)、D19天骨髓反应(M1、M2)(OR=8.53,95%CI:2.85~25.52,P=0.0 001;OR=0.12,95%CI:0.03~0.39,P=0.0 005)、D15天骨髓反应(M1、M2)(OR=14.23,95%CI:1.94~104.49,P=0.0 09;OR=0.10,95%CI:0.02~0.41,P=0.0 02)、D33白血病微小细胞残留(OR=3.33,95%CI:2.25~4.94,P<0.0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R组与PPR组性别(男性)(OR=0.89,95%CI:0.62~1.28,P=0.53)、D19天骨髓反应(M3)(OR=0.24,95%CI:0.04~1.44,P=0.12)、D15天骨髓反应(M3)(OR=0.23,95%CI:0.02~2.83,P=0.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R组与PPR组的年龄(大于10岁,1至9岁,小于1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8,95%CI:0.19~0.76,P=0.0 06),(OR=3.04,95%CI:2.23~4.14,P=0.00001),(OR=0.25,95%CI:0.08~0.74,P=0.01)]。结论:泼尼松诱导试验是评估儿童ALL预后的重要指标,基于泼尼松诱导试验选择的治疗能够改善ALL患儿的预后。(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彭姗姗,温晓玉[2](2014)在《泼尼松龙联合或不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对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1项随机临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据《JAMA》2013年9月报道】题:泼尼松龙联合或不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对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1项随机临床试验(作者Mathurin P等)重症酒精性肝炎可危及生命,泼尼松龙或己酮可可碱均被推荐用于该病的治疗。但联合用药的效果仍然未知。比利时的1家医院和法国的23家医院的270例18~70岁,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酒精性肝炎的酗酒患者被纳入研究,以确定泼尼松龙联合己酮可可碱是否比单独使用泼尼松龙更有效。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在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进行,所纳入的患者在近3个月曾出现过黄疸且Maddrey评分至少为32。随访时间为6个月,最后1例患者在2010年10月完成了研究,没有患者在随访期脱落。患者被随机分配,联合治疗组为泼尼松龙40 mg,1次/d,己酮可可碱400 mg,3次/d(n=133)共28(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潘建伟,林愈灯[3](2010)在《不同剂量泼尼松试验与肿瘤溶解综合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2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均选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病例均经骨髓涂片及骨髓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确诊,并外周白细胞≥100×109/L。11例按常规剂量进行泼尼松试验;11例从小剂量开始进行泼尼松试验。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均为常规剂量进行泼尼松试验患者。所有病例泼尼松试验1周后外周血涂片幼稚淋巴细胞均≤1.0×109/L,泼尼松试验敏感。(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0年02期)

陈康,李世荣[4](2008)在《醋丙甲泼尼松龙曲尼斯特硅凝胶膜体外释放度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硅凝胶膜瘢痕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制备醋丙甲泼尼松龙曲尼斯特硅凝胶膜,按照药典要求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药膜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符合药典要求。结论醋丙甲泼尼松龙曲尼斯特硅凝胶膜的理化指标达到药典要求,筛选出了药物最佳的组合浓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08年10期)

刘海婷,李强,郭霞[5](2007)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泼尼松试验敏感与不敏感者临床及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泼尼松试验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预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同,我们根据泼尼松试验结果,将我院2000年3月-2006年1月收治的133例 ALL 患儿分为泼尼松不敏感(PPR)和泼尼松敏感(PGR)两组,比较了二者的临床及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IC)特征,为今后临床按危险度进行分层的治疗方案以及 ALL 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儿科杂志》期刊2007年11期)

王成,娄探奇,彭晖,刘迅,陈珠江[6](2006)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长程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麦考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疗程均为12 mo。观察治疗后2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6,9和12 mo检查血清蛋白、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12 mo后,24 h尿蛋白均下降,其中试验组在治疗后3 mo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2组尿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而血清蛋白与肾小球滤过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各时间点2组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有效率87%(16/30),对照组为93%(28/30),2组疗效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治疗3 mo时,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10%,差异显着(P< 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能够有效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刘海婷,李强,郭霞[7](2006)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泼尼松试验敏感者和不敏感者临床及MIC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小儿ALL泼尼松试验敏感者(prednisone good responder,PGR)与不敏感者(prednisone poor responder,PPR)临床及MIC特点。方法:根据泼尼松试验将ALL患儿分成PPR组和PGR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等)、MIC特征(骨髓FAB 形态学分型、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分析、TEL-AML1融合基因检测)、治疗反应(第15天骨髓(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11-01)

Buettiker,U.,Keller,M.,PichlerW.J.,N.,Yawalkar,吴佳纹[8](2006)在《经表皮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证实由A组皮质类固醇激素诱发的口服泼尼松龙后出现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一文中研究指出Background: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AGEP) is a rare cutaneous eruption which is often provoked by drugs. Case Report: We report 2 cases of AGEP which showed rapidly spreading pustular eruptions accompanied by malaise, fever and neutrophilia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ystemic prednisolone (corticosteroid of group A, hydrocortisone type). Th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ing neutrophilic subcorneal spongiform pustule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iagnosis of AGEP. In both cases the rash cleared within a week upon treatment with topical steroids (corticosteroid of group D1, beta-methasonediprop-ionate type and corticosteroid of group D2, hydrocortisone-17-butyrate type). Three months after recovery, the sensitization to corticosteroids of group A was confirmed by epicutaneous testing and positive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s. Conclusion: These cases show that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can induce AGEP and demonstrate that epicutaneous testing and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s may be helpful in identifying the causative drug. Our data support previous reports indicating an important role for drug-specific T cells in inducing neutrophil inflammation in this disease.(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期刊2006年09期)

刘海婷[9](2006)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泼尼松试验敏感者和不敏感者的临床特征研究及肺耐药蛋白mRNA、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mRNA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泼尼松试验敏感者和不敏感者临床及MIC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小儿ALL泼尼松试验敏感者(prednisone good responder,PGR)与不敏感者(prednisone poor responder,PPR)临床及MIC特点。 方法 根据泼尼松试验将ALL患儿分成PPR组和PGR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等)、MIC特征(骨髓FAB形态学分型、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分析、TEL-AML1融合基因检测)、治疗反应(第15天骨髓幼稚细胞百分率)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 结果 1.133例小儿ALL中,PPR者28例,PGR者10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PR组初诊时外周血WBC的中位数94.45×10~9/L(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4-01)

王菊香,李原,阮积晨,章佳珠,钱江潮[10](2005)在《泼尼松早期诱导试验敏感性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G C)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 LL)的主要药物之一,泼尼松诱导试验敏感性在评估患儿预后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进入泼尼松早期诱导试验的高危A LL患儿的预后进行观察,探讨泼尼松早期诱导试验后外周血幼稚细胞快速下降与儿童A LL预后(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05年11期)

泼尼松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据《JAMA》2013年9月报道】题:泼尼松龙联合或不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对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1项随机临床试验(作者Mathurin P等)重症酒精性肝炎可危及生命,泼尼松龙或己酮可可碱均被推荐用于该病的治疗。但联合用药的效果仍然未知。比利时的1家医院和法国的23家医院的270例18~70岁,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酒精性肝炎的酗酒患者被纳入研究,以确定泼尼松龙联合己酮可可碱是否比单独使用泼尼松龙更有效。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在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进行,所纳入的患者在近3个月曾出现过黄疸且Maddrey评分至少为32。随访时间为6个月,最后1例患者在2010年10月完成了研究,没有患者在随访期脱落。患者被随机分配,联合治疗组为泼尼松龙40 mg,1次/d,己酮可可碱400 mg,3次/d(n=133)共2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泼尼松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高敬.泼尼松诱导试验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D].西南医科大学.2018

[2].彭姗姗,温晓玉.泼尼松龙联合或不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对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1项随机临床试验[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

[3].潘建伟,林愈灯.不同剂量泼尼松试验与肿瘤溶解综合征分析[J].当代医学.2010

[4].陈康,李世荣.醋丙甲泼尼松龙曲尼斯特硅凝胶膜体外释放度试验[J].中国药业.2008

[5].刘海婷,李强,郭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泼尼松试验敏感与不敏感者临床及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

[6].王成,娄探奇,彭晖,刘迅,陈珠江.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

[7].刘海婷,李强,郭霞.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泼尼松试验敏感者和不敏感者临床及MIC特征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8].Buettiker,U.,Keller,M.,PichlerW.J.,N.,Yawalkar,吴佳纹.经表皮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证实由A组皮质类固醇激素诱发的口服泼尼松龙后出现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

[9].刘海婷.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泼尼松试验敏感者和不敏感者的临床特征研究及肺耐药蛋白mRNA、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NA的表达[D].四川大学.2006

[10].王菊香,李原,阮积晨,章佳珠,钱江潮.泼尼松早期诱导试验敏感性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关系[J].浙江医学.2005

标签:;  ;  ;  ;  

泼尼松试验论文-高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