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论文-许桂春,孟庆慧,杨海英,李秀艳,刘京涛

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论文-许桂春,孟庆慧,杨海英,李秀艳,刘京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N170效应,翻转N170,早期面孔知觉加工

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许桂春,孟庆慧,杨海英,李秀艳,刘京涛[1](2012)在《MCI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N170效应与翻转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过程中N170效应与N170翻转效应。方法采用配伍组设计从潍坊潍柴社区退休职工中选取受试对象,刺激程序使用stim2软件编写,采用美国Neuroscan公司脑电信号采集记录仪记录脑电后进行离线分析并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CI组与对照组均产生了明显的颞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且MCI组非靶刺激诱发的N170波幅比对照组降低(P<0.001),潜伏期延长(P<0.05)。②MCI组和正常老年人均产生N170效应(Nd170)以及N170翻转效应。结论 MCI患者存在早期面孔知觉加工障碍,可能发生在面孔基本分类水平,而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尚保持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冯霞,许晶,赵仑,张炳蔚[2](2008)在《晚发性抑郁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脑机制的ERP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晚发性抑郁发病机制与中青年抑郁症有所不同,除表现为情感障碍,还常伴有显着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面孔识别是人类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青年抑郁症患者存在面孔加工障碍。但晚发抑郁患者是否存在面孔识别障碍及其脑加工特征,目前仍不清楚。(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08-01)

冯霞[3](2008)在《晚发性抑郁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脑机制的ERP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晚发性抑郁(late-onset depression,LO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中青年抑郁症有所不同。该疾病的遗传因素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年老化、血管因素所致的脑结构变化与之密切相关。除情感障碍和认知损害并存外,社交困难也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面孔识别是人类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中青年抑郁症患者存在面孔加工障碍。但老年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面孔识别障碍及其脑加工特征,目前仍不清楚。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s)是研究大脑信息加工过程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往研究发现人类面孔较其它刺激(如动物面孔、家具、房屋等)产生更大的颞枕区优势分布的N170成分(N170效应),反映了人脑对面孔信息的早期觉察;而翻转面孔的N170潜伏期较正立面孔显着延长(有时波幅增高,N170翻转效应),反映了面孔空间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本研究采用被动面孔识别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重点考察了晚发性抑郁患者和健康老年人以上两种效应的异同点,对晚发抑郁患者是否存在面孔早期加工障碍及脑电生理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被试者包括17例晚发抑郁患者(首次发病年龄≥60岁)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6例健康老年人。抑郁严重程度评定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以排除痴呆。ERPs记录采用被动面孔识别范式,要求被试者观看图片并计数蝴蝶(靶刺激)呈现次数,其余正立和倒立图片(包括面孔、非面孔)为非靶刺激。记录32导脑电后进行离线分析。测量非靶刺激ERP颞枕区T5、T6、O1、O2电极P1和N170峰波幅及峰潜伏期;根据面孔在颞枕区产生更大的N170的结果,用面孔ERP减家具ERP得到差异波,测量此波在上述四个电极点Nd170峰值及峰潜伏期;为检验本组患者是否具有基本认知功能损害,测量靶刺激ERP额-顶区FZ、CZ、PZ电极P3峰值及峰潜伏期。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MANOVA)对上述各成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病例组非靶刺激诱发的P1和N170波幅均比对照组显着降低,且N170潜伏期明显延长,统计结果发现显着组别主效应。2、健康老年人和晚发抑郁患者均产生显着的N170效应(Nd170)以及N170翻转效应,表现为面孔刺激诱发的N170波幅较家具明显增强(更负)及翻转面孔的N170潜伏期较正立面孔显着延长;病例组的面孔与家具N170的波幅差和Nd170波幅在右侧颞枕区(T6)较对照组明显减小;两组被试的翻转效应表现相似。3、病例组靶刺激的P3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方差分析表明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被试的P3波幅无显着组间差异。结论:1、本组患者存在基本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靶刺激P3的潜伏期明显延长。2、晚发性抑郁患者可能存在广泛性早期视知觉加工异常,表现为视觉信息加工速度减慢和容量减小。3、晚发抑郁患者存在特异性面孔早期知觉加工的障碍,这一功能缺陷可能发生在面孔基本分类水平(区分面孔还是非面孔),而患者对面孔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则保持相对完整。4、晚发抑郁患者对面孔信息的早期加工障碍可能在其社交困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晚发性抑郁发病机制与中青年抑郁症有所不同,除表现为情感障碍,还常伴有显着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面孔识别是人类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青年抑郁症患者存在面孔加工障碍。但晚发抑郁患者是否存在面孔识别障碍及其脑加工特征,目前仍不清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许桂春,孟庆慧,杨海英,李秀艳,刘京涛.MCI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N170效应与翻转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2].冯霞,许晶,赵仑,张炳蔚.晚发性抑郁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脑机制的ERPs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3].冯霞.晚发性抑郁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脑机制的ERPs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

标签:;  ;  ;  ;  

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论文-许桂春,孟庆慧,杨海英,李秀艳,刘京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