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荒地中心卫生院河北承德068153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79例体健者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测及B超、心电图检查。结果:检出脂肪肝101例(11.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49岁青年男性较多(39%),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25占69.3%,血三酰甘油、胆固醇升高占71.3%,血压升高占27.7%。结论:中青年男性、肥胖、高脂血脂、高血压、糖代谢紊乱等因素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关键词: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
脂肪性肝病(fattyliverdisease,FLD)是一系列病理性肝脏损伤的总称,包括单纯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引起FLD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分为两大类: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逐渐趋于年轻化.有研究表明,NAFLD在儿童中的检出率在2.6%-9.6%之间,而且肥胖儿童中可达38%-53%.据最新统计数据,根据BMI标准,中国35-74岁的人群中肥胖者的数量达1.19亿.如果以腰围为标准的话,1.26亿人为向心性肥胖者,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脂肪性肝病不容忽视.真正因为脂肪性肝病而导致的终末期肝病致死者所占的比例相当小,而大量研究表明脂肪性肝病随之而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因此,探讨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减少经济负担.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01例脂肪肝,其中男80例,女21例,年龄23~82岁,平均53.3岁,男女比例3.8∶1,101例中轻度脂肪肝26例,>中度75例,分别占25.7%和74.3%。
2.方法:询问病史,常规内外科及五官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晨起空腹抽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其他检查:胸透、心电图。仪器采用:TOSHIBANemio3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6.0MHz,患者检查前空腹>8h,平卧位、双手抱头。
3.诊断标准:①肝脏体积正常或增大,边缘角可正常或较圆钝;②肝内回声增多增强,前半细密,后半光点稀疏,回声减弱或消失;③肝内管道分布走向不太明显,各级分支多不易显示;④脂肪肝发展呈局限性时,常在左半肝深部或尾叶呈现较低回声。
二、结果
1.脂肪肝与年龄关系:见表1。
2.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关系: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101例脂肪肝中,体重指数<24,共18例(17.8%),24~24.9共13例(12.9%),25~25.9共17例(16.8%),体重指数>26,共53例(52.5%)。
3.脂肪肝与饮酒的关系:以偶尔少量饮酒为不饮酒,平均每日饮酒量<100g为少量饮酒,>100g为中量饮酒。101例脂肪肝中,不饮酒55例,少量饮酒31例,>中量饮酒15例,分别占54.5%、30.7%、14.8%。
5.脂肪肝与伴随疾病:101例脂肪肝患者中,伴高血压28例,伴冠心病14例,伴糖尿病16例,伴胆囊结石11例,分别占脂肪肝总数的27.7%、13.9%、15.8%、10.9%。
三、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从而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有学者认为其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成分.总之,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但是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尚不清楚.此外,脂肪肝常常与地域、人种、民族以及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从以上数据可得出:①脂肪肝发病呈现年轻比趋势,年龄<49岁占41.6%,且多为男性,49岁以下男性39例,女性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加,差异减小(P<0.05);②脂肪肝与肥胖密切相关。101例中BMI(体重指数)>25为70例,占69.3%;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本组患者中不饮酒55例(54.5%);④本组患者中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升高共72例,占总体脂肪肝人数的71.3%,说明血酯增高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而大多数脂肪肝患者肝功不表现为异常或轻度异常;⑤脂肪肝作为一种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多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结石及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我们在防治脂肪肝的同时,应注意对伴随疾病的治疗。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和转肽酶的升高,有学者研究认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原谷氨酚转肽酶的轻度升高提示了脂肪肝与高代谢综合征的存在,而进行性的γ原谷氨酚转肽酶升高则可能预示着脂肪肝的加重和发生纤维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常用的酶学检查指标,血清转氨酶活性可以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及中间产物如自由基等,使线粒体受损,引起此酶升高。长期饮酒可使毗哆醇缺乏,引起肝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减少,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受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能是鉴别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项有效指标。肝内另一个重要的酶是γ原谷氨酚转肽酶,在体内主要参与谷肌甘肽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氨基酸的转运和解毒。当机体暴露于氧化的危险因素中可诱导抗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谷氨酚转肽酶,以增加谷肌甘肽的产量。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并非临床的一个独立性疾病,它是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应保持积极、客观的心理状态,尽早防治,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避免酗酒,坚持长期有效的、适宜的体育锻炼,积极控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全方位预防脂肪肝并发疾病,而早期评估和有效处理并存的肥胖和代谢紊乱则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昊燕.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18(3):163-166.
[2]晋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