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框架模型论文-石亚楠,严敏芬

事件框架模型论文-石亚楠,严敏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框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于用法理论,基于事件的语义框架,动结构式

事件框架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石亚楠,严敏芬[1](2018)在《基于事件的语义框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构式语法理论和基于用法理论的不断发展,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研究越来越受到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青睐。基于事件的语义框架作为基于用法理论的一部分,由Boas在框架语义学的基础上提出,主要用于解决构式及其主要动词的语义分布问题,为基于用法理论与构式语法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对今后构式语法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因此该文依据Boas对动结构式的事件语义框架的研究,对基于事件的语义框架模型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目的在于总结归纳出基于事件的语义框架模型在构式语法领域的应用,解析如何利用语义框架对构式的句法分布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04期)

向志敏[2](2017)在《事件域认知模型框架下的时间型歇后语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认知语言学阵营中,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简称ECM)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视。时间型歇后语为歇后语中以时间来隐喻世事人情的一种特殊歇后语。通过ECM的理论框架,能全面地分析时间型歇后语。(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张结海[3](2016)在《负面事件新闻报道的媒体框架建构——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建构——将框架作为因变量——目前相关研究很少。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负面事件媒体框架建构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损失和责任两大类、七小类常见框架。之后提出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将受众对负面事件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个人初步框架形成、进一步信息收集、观点两极化和行为反应这四个过程。该模型表明中国的负面事件媒体框架和西方媒体框架运用极为相似,都是以受众为中心。文章的最后对该模型未来对新闻专业主义及媒体社会情绪引导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孙露[4](2016)在《事件域认知模型框架下英语反义同词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我们查阅词典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比如英语单词:admonish,它有两个完全相反的含义:不赞同某人曾经做过的某事;强烈建议某人做某事。Pretend,pride,employment等词语均属于这一类。王寅(2006)定义这种单词为反义同词。这些词汇也有其他名字,比如:自身反义词、反语和上帝的之语,等等。与其他语言现象比较而言,反义同词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具有研究价值。本论文主要是在王寅提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的框架下分析反义同词。王寅(2006)将反义同词定义为在相同的词汇形式中有相反的两个意义。通过反义同词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反义同词和同音同形异义、上下义和反义有重要的联系。因此反义同词与这些词义的关系构成了本论文的理论研究基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语反义同词。由来源于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第7版)的196个反义同词构成一个小型的语料库。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件域认知模型如何在反义同词的分类及生成机制中起作用的。语料库可以增强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的说服力。另外,以前的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主要是在事件域认知模型的框架下,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四个方面来分析反义同词的分类和生成机制。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为什么反义同词属于多义词的范畴?(2)事件域认知模型如何在反义同词生成机制过程中起作用?(3)如何将该研究的结论用于多义词教学活动及翻译实践中?从理论层面上讲,本文的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事件认知域模型(ECM)的理论内涵,而且深层次地运用并体现出这一模型强大地解释力。除此之外,本文在事件域认知模型的框架下基于王寅提出的反义同词分类,将语料库的词汇更加细化地分别加以分类,进而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解释反义同词的生成根源。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反义同词今后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从应用层面上讲,为更加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活动,更恰当地反义英语反义同词现象提供一些意见。综上所述,本研究具备理论和应用的双重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6-05-01)

许冬冬,袁凌云,李晶[5](2015)在《基于乱序修正框架的物联网复杂事件检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物联网应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戳乱序问题,给出了物联网语义事件定义,对时间戳乱序问题进行了描述,同时基于混合驱动的空间回收机制,构建了基于哈希结构的复杂事件乱序修正框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乱序修正框架的复杂事件检测算法(ORFCED)。该算法提取事件的2个特征参数来计算哈希地址,利用时间戳特性将事件存入循环单链表进行局部排序,从而解决了时间戳乱序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ORFCED算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处理正确率和可靠性,而且可以对乱序流及时地作出反应,弥补了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最后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赵雪汝,何先友,赵婷婷,杨惠兰,林席明[6](2014)在《情境模型的更新:事件框架依赖假设的进一步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从客体信息以及活动信息的角度出发,考察事件框架内外时间、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事件框架内,维度转换并不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时间转换与终止的活动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而空间转换与移除的客体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在事件框架外,维度转换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维度转换会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研究丰富了事件框架依赖假设。(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张静[7](2014)在《事件域认知模型框架下的俄语反义同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义同词现象在现代俄语中相当普遍,学者们曾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考察。这种现象与人类对事物本质的体验和认知密切相关。在事件域认知模型框架下,以事件域中要素间存在的4种不同关系对反义同词现象加以阐释,将为语词概念的理解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何先友,赵雪汝,杨惠兰,赖斯燕,林席明[8](2013)在《时间情景模型的更新:事件框架依赖假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探讨事件框架内外条件下时间转换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结果发现:在事件框架内,时间转换不标识事件的变化,不能引起情景模型更新;而在事件框架外,时间转换标识着事件的变化,引起了情景模型的更新。研究提出的事件框架依赖假设得到证明。(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庞锐,吕达,陈科[9](2012)在《基于统一事件模型的软件通信框架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代软件系统中模块协同工作的通信需求,提出了一个软件通信框架的完整实现方案。通过分析软件系统中对模块通信的要求,建立统一的事件模型,完成进程间、进程内通信框架设计,并利用Qt开发库完成通信框架的软件实现。使用该软件通信框架可以减少模块通信复杂度,缩短软件通信功能开发周期,提高软件可维护性,而且利于扩展和移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时代》期刊2012年11期)

谢威,安明胜,钟世才,赵嵩正[10](2012)在《突发事件对油价的效应分析模型——基于PSR的概念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关于油价的基于PSR理论的突发事件效应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PS函数对"压力-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并阐述专家系统对评价结果的修正过程,最终提出不同利益主体的"状态-响应"模式。(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事件框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认知语言学阵营中,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简称ECM)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视。时间型歇后语为歇后语中以时间来隐喻世事人情的一种特殊歇后语。通过ECM的理论框架,能全面地分析时间型歇后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框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石亚楠,严敏芬.基于事件的语义框架模型[J].海外英语.2018

[2].向志敏.事件域认知模型框架下的时间型歇后语解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

[3].张结海.负面事件新闻报道的媒体框架建构——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

[4].孙露.事件域认知模型框架下英语反义同词的案例分析[D].河南大学.2016

[5].许冬冬,袁凌云,李晶.基于乱序修正框架的物联网复杂事件检测模型[J].计算机科学.2015

[6].赵雪汝,何先友,赵婷婷,杨惠兰,林席明.情境模型的更新:事件框架依赖假设的进一步证据[J].心理学报.2014

[7].张静.事件域认知模型框架下的俄语反义同词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

[8].何先友,赵雪汝,杨惠兰,赖斯燕,林席明.时间情景模型的更新:事件框架依赖假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9].庞锐,吕达,陈科.基于统一事件模型的软件通信框架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2

[10].谢威,安明胜,钟世才,赵嵩正.突发事件对油价的效应分析模型——基于PSR的概念框架[J].软科学.2012

标签:;  ;  ;  

事件框架模型论文-石亚楠,严敏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