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守华(黑龙江省萝北县中医院1542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244-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正愈加受到重视。产妇的分娩过程顺利与否,除与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产时的心理状态有关。根据产妇分娩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使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体力充足,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对产妇减轻疼痛,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各科的临床护理实践中,特别的显出对待产妇做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我科对200例待产妇进行了心理调查,观察,了解其心理,并对其进行了心理护理。
1待产妇心理状态
由于产妇的孕产次、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的不同,所以在待产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特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不论是初产妇或经产妇,均存在恐惧、紧张、忧虑、烦躁心理。初产妇耳闻亲朋好友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以及社会媒体对分娩的不当宣传,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一方面害怕和恐惧分娩,另一方面又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健康、性别是否理想。其中文化素质偏低者,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合作、乱用力,以至于大吵大闹,影响正常产程进展。由于家庭状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阵痛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分娩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感到烦躁不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隐瞒其婚前生育史者,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2产前心理护理
如此众多的心理障碍,对其分娩是很不利的。它可引起产力异常,造成宫缩乏力,滞产,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子宫驰缓性出血等不良后果。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待产妇的产前心理护理。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2.1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对新入院的待产妇介绍入院有关知识,以消除其对医院的陌生感及畏惧心理。宣传生男生女的科学性,消除生女孩产妇的自卑情绪。重点介绍有关分娩知识,使其对产程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对分娩时的疼痛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情绪安定。
2.2合理的饮食与休息:鼓励产妇多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和水分。每当富缩间歇时要充分休息,以保持足够的体力投入分娩。
2.3认真细致的观察产程:待产妇在胎位,胎心无异常的精况下,一般初产妇在宫口>5—6cm,宫缩间隔2-3′,可进待产室,此时产妇精神较紧张,医护人员要多关心她们,勤听胎心,多给喂水,擦汗等。指导产妇在阵缩时做深呼吸,帮助轻扪下腹部或压腰骶部减轻不适感。同时也密切了相互问的感情,消除了产妇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2.4改善环境,分散注意力:待产室要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播放轻松柔和愉快的音乐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而提高产妇的痛阈。
2.5激发产妇对美好未来向往热情:亲切地告诉产妇就要做母亲了,为此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有经受住疼痛对您的考验,才能换来做母亲的荣耀和欢乐。使其建立起为达到做母亲的目的而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在进入第二产程时,产妇的情绪最紧张,常常抓住工作人员的手不放,有的甚至哭喊不停。此时医护人员要亲切守护在产床前,让产妇有安全感。耐心地告拆产妇此时就好象长跑运动员到了最后冲刺的关头,要坚持最后的胜利。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同时助产人员要掌握好分娩机转拔术,使相互间密切配合,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
2.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们医护人员首先以热情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接待产妇,主动向待产妇介绍周围的环境和住院须知。尊重待产妇,鼓励和认真听取待产妇的叙述和提问,不强制待产妇做任何决定,允许她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不适。精心护理,细心关照,以减轻待产妇的紧张情绪,建立分娩自信心,为分娩做好思想准备。
3体会
通过上述各项的护理,200例做心理护理的与未做心理护理的产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做心理护理的产妇第一产程比未做心理护理的产妇平均缩短了7小时20分,第二产程平均缩短了35分,第三产程平均缩短了3分钟,总产程平均缩短了7小时58分,除了个别产妇因胎心不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外,无滞产,死婴,会阴严重裂伤者。传统的助产模式仅从生物学角度对产妇进行护理和治疗,忽视了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对分娩的作用,大多产妇出现分娩时的紧张、恐惧,而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可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从而宫缩减弱,导致产程异常。心理护理能够使产妇体验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感到温暖、信任和安心,从而在整个产程中都能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还可使产妇对分娩过程有充分的了解,以消除由于不知情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从而使整个产程进展顺利。由此可见,做好待产妇的心理护理,不但可以缩短产程,还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确实有利于母婴安康。
参考文献
[1]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73.
[2]姜作彦.浅谈分娩前后产妇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6):7879.
[3]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6.
[4]何仲.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86.
[5]崔伊薇.妇幼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49~184.